颜蕴文、徐晓军所著的《美丽的烦恼--与女性朋友谈乳腺保健》至始至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激励患病的女性朋友们要用最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命的痛楚,在科学的诊疗与精心的呵护下,让死神绕路而行。同时提醒大家,不要在危机四伏的时候,才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始终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 书名 | 美丽的烦恼--与女性朋友谈乳腺保健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颜蕴文//徐晓军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颜蕴文、徐晓军所著的《美丽的烦恼--与女性朋友谈乳腺保健》至始至终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激励患病的女性朋友们要用最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命的痛楚,在科学的诊疗与精心的呵护下,让死神绕路而行。同时提醒大家,不要在危机四伏的时候,才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始终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内容推荐 颜蕴文、徐晓军所著的《美丽的烦恼--与女性朋友谈乳腺保健》关涉女性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文随笔集,作者以医学工作者的身份,从关爱女性乳腺健康的角度通过文学笔触生动温情又不失诙谐地传递了一些女性乳腺保健疾病防治的专业知识。 目录 序一 曹云霞 序二 给女性朋友的最好礼物黄教悌 第一篇 你了解自己的乳腺吗 乳房的解剖与生理 乳腺癌手术的历史故事 防患于未然——乳房的保健 你为什么要来乳腺门诊就诊? 第二篇 乳腺专科门诊常见疾病的诊疗 常见乳腺炎症的特征与处理 警惕长期不愈的乳头糜烂 常见乳腺疾病分类及乳腺增生表现特点 腋窝怎么也会长乳腺? 体检发现乳腺微小钙化点要紧吗? 发现乳房不对称怎么办? 乳房下垂有何影响?怎么防治? 常见的乳腺囊性病变有哪些? 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哪些?如何防治? 乳头赘生物是否需要及时治疗? 第三篇 初诊初治乳腺癌 乳腺最常见易患哪些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分期、分级、分型与临床治疗有何意义? 为什么要让乳腺癌患者了解和选择手术方式? 当确诊乳腺癌时,保乳还是切乳? 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优先选择 乳房切除术后是否要再造?乳房是延迟再造还是即刻再造? 当需要做乳房再造时,怎样选择适合的假体? 脂肪组织再生——实现乳房再生不是梦 第四篇 乳腺癌怎样选择检查方法 钼靶与彩超、MR与CT扫描,哪一种检查更精准? 微创检诊:如何选择乳管镜与麦默通? 乳腺包块:如何选择微创穿刺活检? 第五篇 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什么叫新辅助化疗?有何优势? 乳腺癌患者——怎样制定计划性、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哪些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应注意些什么? 晚期乳腺癌——应当遵循标准规范化诊疗 乳腺癌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诊疗有何意义? 现代生物、基因、蛋白组学对乳腺癌诊治有何意义? 怎样看待如火如荼的生物分子靶向治疗? 乳腺癌的精准放疗——质子重离子放疗 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很重要? 第六篇 警惕身边的“乳腺杀手” 女性朋友为什么要进行乳腺普查? 乳腺癌发病为何有低龄化趋势? 口服避孕药对乳腺健康有伤害吗? 女性怀孕、哺乳期的乳房应如何保健? 不疼痛不等于没有乳腺癌,饮食预防是关键 女性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易患乳腺癌 长期喝豆浆会得乳腺肿瘤吗? 吸烟、饮酒会诱发乳腺癌吗? 夜班是否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哪些因素易致乳腺癌复发? 第七篇 特殊人群乳腺癌及乳腺癌的家族性 值得关注的老年女性乳腺癌 生育政策调整后更需防范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 年轻女性朋友患乳腺癌还能当妈妈吗? 乳腺癌患者生育要科学养护,顺其自然 你了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l、BRCA2吗? 警惕家族性乳腺癌和遗传性乳腺癌 只有女性会患乳腺癌吗? 附录 我的医疗决定安吉丽娜·朱莉 后记 试读章节 脂肪组织乳房内脂肪组织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乳房除乳晕外均为一层脂肪组织所包围,脂肪层的厚薄因年龄、生育等因素而导致个体差异很大。脂肪层较厚时,乳腺触诊呈均质感;较薄时,由于直接触及腺体,呈结节感。 纤维组织乳腺组织被整个包裹在浅筋膜的浅、深层之间。在乳腺小叶间垂直行走并互相搭连成网状的纤维组织束,称为乳腺悬韧带,它对乳腺起固定作用,可使乳房既有一定的活动度,在直立时又不至于明显下垂。肿瘤或其他病变侵犯该韧带时,可引起其收缩,导致皮肤粘连或凹陷。 在哺乳后,由于哺乳习惯不同,两侧乳房的大小可出现明显的不同和不对称。乳房在体表的位置上下为第2到第7肋骨,其内侧在胸骨缘,外侧位于腋前线,腺体尾部指向腋窝前皱襞。 乳房形态为半球形,其表面是皮肤,皮呋下面是脂肪组织,再下面才是乳腺腺体组织。在腺体组织中分许多乳腺小叶,每个小叶中都有乳腺导管和腺体,它们是泌乳的功能性单元。乳腺导管由乳腺深部向乳头的方向延伸集中,开口于乳头上。乳腺小叶被很多纤维隔分开,这些纤维隔呈放射状分布。在腺体的后面是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称为乳房后筋膜,可保证乳房在胸壁上上下移动。再深层的组织是胸大肌。乳房表面的中央是乳头和乳晕。乳晕表面有较多的色素沉着。乳晕的大小因人而异,直径为15~60毫米。乳晕区的皮肤上有汗腺、皮脂腺的开口,以及少量柔细的汗毛。乳头、乳晕内有较多的环形及放射状的平滑肌纤维环绕在乳腺导管周围,并与皮肤的基底层相连接。这些肌纤维还控制着乳腺导管、汗腺及皮脂腺开口的开放,这些肌纤维收缩时,可引起乳头、乳晕部皮下的静脉阻塞,瘀血,从而造成乳头勃起。 由于这些神经的纤维互相交织成网状,互相之间有互补、代偿作用,所以乳房患病时的疼痛定位不一定十分准确,有时会向颈部、腋部、上臂内侧、胸外侧及背部放射。在女性的乳房内侧及乳头、乳晕的皮下存在着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在乳头、乳晕的皮下形成了许多Meissner(触觉)小体,它们对刺激较为敏感。此区域皮肤受到刺激时,可以通过神经反射,造成乳头、乳晕皮下的平滑肌收缩,形成乳头、乳晕的收缩和勃起。 乳房的淋巴回流:乳房内的淋巴回流向内侧汇集到胸廓内淋巴结,位于胸骨下;向上汇集到锁骨上下的淋巴结群;向外侧汇集到腋窝淋巴结群及肩胛下群;向深部流向胸肌群。在乳腺癌的病例中,癌细胞淋巴就可沿以上途径转移。 乳房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三个方面: ①从胸骨方向来的(胸廓内动脉),约占乳房供血量的60%。 ②从胸部外上方来的(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约占乳房供血量的30%。 P4-P5 序言 乳腺是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值得警惕的是,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年发病率已达万分之四以上。我国乳腺癌患者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乳腺癌的死亡率也明显上升,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率上升最快的疾病。相关研究统计表明,通过早期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无症状的早期患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年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资料显示,我国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年轻10~15岁,这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巨大。鉴于此,迫切需要适合大众阅读、传播医学知识、促进全民保健的科普读物! 本书作者颜蕴文医生,现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乳腺专科医师。她专业从事乳腺常见病、多发病和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综合治疗,以及乳腺癌分子药理的前沿研究,擅长乳管镜检查及微创手术等,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微创及综合治疗有较深的经验,是青年专家中的佼佼者。 作者曾于2013年赴美国研修,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分子水平、乳腺癌基因分子药理的前沿研究,她刻苦钻研,收获颇丰!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今天,颜蕴文医生已是乳腺外科青年专家,她在紧张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挤时间撰写这本既专业又科普的读物,视角独特,它对于宣传医学科学、提高大众健康水平、普及防癌知识、加强医患交流沟通无疑是一部桥梁之作。 有幸在该书付梓之前通篇浏览,读后深感作者职业责任感强,选题精准,切中时要,由浅入深,可读性强。该书把深奥的医学科学理论和令人恐惧的癌症知识以大众化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记实用。该书不仅适合患者、家属阅读,而且亦可作为从事健康促进卫生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籍,颇有价值。故欣然为其作序,以飨读者。 后记 时间真快,一晃本科毕业10年了。从选择乳腺专业那一天起,就一直忙碌在临床医疗一线,职业的行动轨迹始终定格在三点一线——病房、门诊、手术室。接下来是硕博连读,又马不停蹄地赴美做访学。综合医院的劳累和压力可想而知。说句时髦的话:蛮拼的!累,并快乐着。因为读硕博,除了有5个月脱产上基础理论课,其他时间从未脱离临床,管病床、上手术、出门诊、带教学等一样没落过。论文课题的实验都是在周末、下夜班、节假日、晚上加班干的。一分耕耘,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晋升主治医师那年,我已能主刀并胜任科室各类常规手术了,这也得益于我的老师和团队。临床的辛劳让我在微创检查、精准手术、显微皮瓣再造等方面熟练掌握。外科医生很讲究手上功夫,我操作的精细、娴熟已得到导师和同事们的肯定与赞扬。特别是我所治疗的病人,她们出院和回访复诊时的微笑、康复后的快乐是对我最大的慰藉,也足以让我满足!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医学探究更是如此。人类乳腺疾病虽历史悠久,但在国内形成独立专业学科时间尚短,其基础理论、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健康促进还十分年轻。 国内的病例资源丰富,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并积累大量的临床医疗经历。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期间,我在实验之余,看到了国外对乳腺癌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萌生了写点此方面文章的想法。当然,写作的宗旨从病人需要、临床实用出发——如何选题?从哪里下笔?读者最需要看什么?女性在无意中摸到自己乳房有包块时迫切需要了解什么?疾病治疗和心理辅导如何同步进行?女性应当怎样做好乳腺的自我保健?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构想、策划。在初步确定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后,我开始查阅资料、翻译文献。我努力把国外成熟、前沿的诊治方法加以介绍。当然,我也试图把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前沿方向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呈现给读者。 当今医学基础与临床日新月异,学科间渗透、融合,推动着创新与共享。作为青年医生,我们有责任把医学保健理论知识变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自觉行动!这也是促使我写这本医学科普读物的动力。限于自己阅历尚浅,加之成书时间较紧,书中若有谬误之处,恳请同事、老师、前辈、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书中部分文字、观点来源于互联网及相关医学书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成之日,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亲、我的爱人,是亲情给了我力量,是他们对我的鼓励与全力支持,使得本书能尽早奉献给广大读者。 更要感谢曹云霞老师、黄教悌老师,她(他)们奖掖后学,拨冗作序,令我感动,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更是让本书生色添彩。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