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庆锋编的《忍经劝忍百箴(彩色美绘版无障碍阅读)》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吴亮和许名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解说,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由教育专家推荐,是成长过程中的必读经典。体例科学,插图精美,全彩印刷,阅读趣味十足。
| 书名 | 忍经劝忍百箴(彩色美绘版无障碍阅读)/中国青少年必读名著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元)许名奎//吴亮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焦庆锋编的《忍经劝忍百箴(彩色美绘版无障碍阅读)》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吴亮和许名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解说,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由教育专家推荐,是成长过程中的必读经典。体例科学,插图精美,全彩印刷,阅读趣味十足。 内容推荐 焦庆锋编的《忍经劝忍百箴(彩色美绘版无障碍阅读)》是中国青少年必读名著中的一本,包括吴亮著的《忍经》和许名奎著的《劝忍百箴》。这两本书是以忍为论题,研究为人处世与道德修养的姊妹篇。两书从经史中摘引大量有益教诲,并对大批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功过成败作了较为恰当的分析评述,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培养宽宏气量和远大目光。 目录 忍经 细过掩匿 醉饱之过,不过吐呕 圯上取履 出胯下 尿寒灰 诬金 诬裤 羹污朝衣 认马 鸡肋不足以当尊拳 唾面自干 五世同居 九世同居 鞍坏不加罪 置怨结欢 万事之中,忍字为上 盘碎,色不少吝 不忍按 逊以自免 盛德所容 含垢匿瑕 未尝见喜怒 语侵不恨 释盗遗布 愍寒架桥 射牛无怪 代钱不言 认猪不争 鼓琴不问 唯得忠恕 益见忠直 酒流满路 不形于言 未尝峻折 非毁反己 辞和气平 委曲弥缝 诋短逊谢 直为受之 服公有量 宽大有量 呵辱自隐 容物不校 德量过人 众服公量 还居不追直 持烛燃鬓 物成毁有时数 骂如不闻 佯为不闻 骂殊自若 为同列斥 不发人过 器量过人 动心忍性 受之未尝行色 与物无竞 忤逆不怒 潜卷授之 俾之自新 未尝按黜一吏 小过不怿 拔藩益地 兄弟讼田,至于失败 将愤忍过片时,心便清凉 愤争损身,愤亦损财 十一世未尝讼人于官 无疾言剧色 子孙数世同居 愿得金带 恕可成德 公诚有德 所持一心 人服雅量 终不自明 户曹长者 逾年后杖 终不自辩 自择所安 称为善士 得金不认 无人不自得 一言齑粉 不若无愧而死 未尝含怒 谢罪敦睦 处家贵宽容 忧患当明理顺受 同居相处贵宽 亲戚不可失欢 待婢仆当宽恕 事贵能忍耐 王龙舒劝诫 劝忍百箴 言之忍 气之忍 色之忍 酒之忍 声之忍 食之忍 乐之忍 权之忍 势之忍 贫之忍 富之忍 贱之忍 贵之忍 宠之忍 辱之忍 安之忍 危之忍 忠之忍 孝之忍 仁之忍 义之忍 礼之忍 智之忽 信之忽 喜之忽 怒之忍 疾之忍 变之忍 侮之忍 谤之忍 誉之忍 谄之忍 笑之忍 妒之忍 忽之忍 忤之忍 仇之忍 争之忍 欺之忍 淫之忍 惧之忍 好之忍 恶之忍 劳之忽 苦之忽 俭之忽 贪之忽 躁之忍 虐之忍 骄之忍 矜之忍 侈之忍 勇之忍 直之忍 急之忍 死之忍 生之忍 满之忍 快之忍 取之忍 与之忍 乞之忍 失之忍 利害之忍 顽嚣之忍 不平之忍 不满之忍 听谗之忍 无益之忍 苛察之忍 屠杀之忍 祸福之忍 苟禄之忍 躁进之忍 特立之忍 勇退之忍 挫折之忍 不遇之忍 才技之忍 小节之忍 背义之忍 事师之忍 同寅之忍 为士之忍 为农之忍 为工之忍 为商之忍 父子之忍 兄弟之忍 夫妇之忍 宾主之忍 奴婢之忍 交友之忍 年少之忍 将帅之忍 宰相之忍 好学之忍 试读章节 礼之忍 原文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钮麂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值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 噫,可不忍欤! 解说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一些行为规范,礼的核心是敬。礼教的缔造者圣人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就是指要尊敬长者、尊敬百姓,礼是治理国家的纲领,以礼治国,才能上下和谐,国家安宁。 钮麂被赵宣子的恭敬所折服,汉军由于鲁城遵守礼义而停止进攻。 东汉郭泰在避雨时因茅容对母亲孝敬结识茅容,晋臣臼季因冀缺夫妻耕田送饭时的相敬如宾而了解冀缺。 季路在将要死的时候还要系好帽带以正礼,曾子在将要离开人世时还要换掉不合礼仪的席子。唉!能不忍吗! 智之忍 原文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 盖人之不可无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俞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 噫,可不忍欤! 解说 秦国的樗里子和西汉的晁错皆号称“智囊”。樗里子因为圆滑善辩而得以善终,晁错由于性情耿直、敢说敢为而被腰斩东市。 人不可以无智谋,但用智太过,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甚至灾祸。所以宁武子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就很聪明;在国家动乱的时候,便装糊涂。孔子很称赞他的智慧,说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装糊涂,别人就赶不上了。又《左传》载,齐国大夫庆克和皇太后私通,被鲍庄看见,鲍庄告诉了别人。皇太后设计陷害鲍庄,鲍庄被砍了脚。孔子说:“鲍庄的智慧不如葵花,葵花还能向着太阳,用叶子保护自己的根。” 《国语》载,范武子的儿子范文子很晚才从朝中回来,武子问他为何这么晚才回,范文子回答说:“有个秦国客人在朝廷上说了不少哑谜,大夫们没有人能知道,我知道其中三件。”范武子听了很生气,说:“大夫们不是不知道,是谦让长辈,你小子凭三个谜底在朝廷逞能,我不在时,晋国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于是杖打儿子。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经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更聪明?”子贡说:“我听到一件事知道两件事,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颜回表面很笨,其实不笨。 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增长智慧。 许公感叹:唉,智慧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怎能不忍一忍炫耀聪明才智的心呢! 信之忍 原文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扬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颊舌自动,肝膈不知。取怨之道,种祸之基。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 噫,可不忍欤! 解说 《鲁论》载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百姓信任。”又问此三者之中不得已而去,何者可先去,孔子说先言去兵,次言去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个人没有粮食会饿死,一个人没有信用不能立身,一个君主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立国。 《庄子》记载尾生曾和一个女子约定在桥下见面,那个女子没来,大水来了,尾生坚守信约不肯离去,于是抱着桥柱等待,被洪水淹死了。尾生守信的名声便流传了百世。《左传》载,宣公十五年,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求援,晋国派大夫解扬前往宋国告之晋将救宋的消息,不料被楚人所俘。楚王让解扬告诉宋人说晋国不救宋国,几经劝说解扬答应了。于是楚王让解扬登上城楼向宋人呼喊。但解扬却告诉宋国人晋君起兵救宋的消息。楚王要杀他,他说:“君能够下达命令,这是义;臣能够接受命令,这是信。信能载义而行,这是利。行义就不能相信别的,要信就不能听两种命令。你要买通我,这是不知道命。我答应了你,是为了完成晋君命令。我死了但完成了任务,是我尽了责任。你也有忠诚的臣下,我能够死得其所,还有何求呢?”楚国人被解扬恪守信义的诚心所感动,于是释放了他。 东汉时的范式和张邵年轻时在太学游学,关系友好,当他们分手回家时,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来拜望你母亲。”两年后,范式果真千里迢迢来了,没有失约。 《战国策》记载,魏文侯跟虞人约好出去打猎,到了这天喝酒正在兴头上,天又下起了雨,文侯却要出去,左右的人劝阻他,他说:“我和虞人约定好要打猎,今天虽然喝酒很高兴,难道不去赴约吗?”魏国正是因为魏文侯守信用,所以很快强大起来。 社会上有一种轻薄的习俗,就是IZl是心非,言不由衷。这是招致怨恨的原因,也是招致祸害的根苗。战国时的张仪以六里地欺骗楚怀王,使楚国大败,后人不会仿效他的口是心非。春秋时的晋惠公得到秦国帮助才得以回到晋国为王,但他背信弃义,与秦国为敌,结果遭到秦国的征伐。这就是“取怨之道,种祸之基”。 许公感叹:唉,有信才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忍一忍对“信”的动摇之心呢? P88-91 序言 世界名著是人类文化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丰碑,它以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经久不衰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于青少年而言,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行为。文学名著凭借超拔的构思、动人的故事、隽永的语言,实现了文学大家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凡的理解和想象。沉浸其中,会让你成为一个对事物有通达理解的人,一个个性健康、感情充沛、志趣高尚的人。总而言之,读名著对你的智商与情商的提高都有莫大的好处。 为了系统地向广大青少年传递世界名著精华,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国青少年必读名著》。我们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将最受世界青少年青睐的作品奉献给大家。该系列丛书会给读者朋友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让读者朋友们在知识的天地里遨游和畅想,为青少年朋友们搭建一架智慧的天梯,让我们在知识时空中探幽寻秘。本套丛书内容健康、有益,紧扣中学生语文课标,集经典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我们精选的这些名著都是经历了历史与时间的检验,是公认为最具有杰出思想内涵或文学艺术品位的名著,是一份让广大青少年朋友品味人类知识精华的大餐。 由于编纂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