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这次,我和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一起到西柏坡来,主要目的是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从自身做起,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要实现宏伟目标、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在这样的时刻,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结合新的实际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一九四八年四月和五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和毛泽东同志先后抵达西柏坡,到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到十三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随着中国革命局势胜利发展,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面对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郑重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警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这里,我想完整念一下这段论述。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久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P1-4
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三年一月八日)
坚决打赢防治非典这场硬仗
(二○○三年二月十一日——五月十四日)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二○○三年三月十八日)
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二○○三年四月十五日)
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群众利益无小事
(二○○三年七月一日)
谈谈中国的地区差别和民族关系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
(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外交工作新局面
(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三年十月十四日)
为民、务实、清廉
(二○○三年十月十四let)
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树立正确政绩观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求真务实
(二○○四年一月十二日)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二○○四年三月八日)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四年三月十日)
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二○○四年三月十日)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四年五月五日)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四年六月二日)
当前对台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思路
(二○○四年七月十六日)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二○○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正确把握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辩证关系
(二○○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四年九月十九日)
关于工农城乡关系的两个趋向
(二○○四年九月十九日、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提高装备可靠性水平
(二○○四年十二月四日)
启动对台特别立法,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
(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二○○五年三月三日)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五年一月十四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五年二月十九日)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五年三月四日)
两岸联手推动全民族伟大复兴
(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二○○五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三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五年九月三日)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五年九月十五日)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二○○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五年十月十一日)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二○○五年十一月九日)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六年一月九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六年二月十四日)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七日)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六年三月三日)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六年三月四日)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尊重差异,促进和谐
(二○○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
(二○○六年六月九日)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二○○六年七月一日)
关于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二○○六年七月十日)
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二○○六年八月十五日)
国际形势和外事工作
(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二○○六年十一月四日)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建设和谐文化
(二○○六年十一月十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六年十二月五日、二○○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二○○七年一月力1日)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接见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人员时的讲话
(二○○七年二月一日)
对驻非中资企业的三点希望
(二○○七年二月六日)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二○○七年二月十五日)
关于党的十七大的主题
(二○○七年三月二日)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二○○七年三月四日)
关于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
(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
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二○○七年七月一日)
军队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二○○七年八月一日)
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
(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的讲话
(二○○七年九月十八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收入的是胡锦涛同志在二○○二年十二月六日至二○○七年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八十二篇,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曾经公开发表过的著作,这次编入本卷时,又作了少量的文字订正。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
在编辑本书时,作者逐篇审定了全部文稿。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二○一六年九月
《胡锦涛文选》第二卷收入的是胡锦涛同志在二○○二年十二月六日至二○○七年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八十二篇,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胡锦涛文选》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大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胡锦涛文选》充分反映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巨大理论勇气,充分展现了胡锦涛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我们要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实践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胡锦涛文选》收入了胡锦涛同志在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独创性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242篇,很大一部分是一次公开发表。《胡锦涛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全面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好教材。
本书为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