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夜光杯爱上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一些精妙和乐趣是物质以外的,比如情感、比如精神、比如文字……“夜光杯”是上海百态,是你我百姓,穿梭市井,放眼世界,从中到西,从邻家到远方,浓缩百感交集、杂陈五味,讲述寻常人的智慧。新民晚报副刊部主编的《爱夜光杯爱上海》选取新民晚报“夜光杯”微信公众号推出至今的高点击率美文,网罗名家、与时偕行,愿您读后对生活、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与感悟。

内容推荐

收在这本由新民晚报副刊部主编的《爱夜光杯爱上海》里的,是编者精心选出的“夜光杯”向新媒体转型以来点击率颇高、广受欢迎的文章,共71篇,一来作为纪念“夜光杯”创刊71周年,二来也是尝试一种新编法。在文字载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或许会改变,但优美的文章、隽永的文字所具备的抚慰心灵、滋养生命的力量不会改变。

目录

辑一

 凸凹:文字的命运

 秦文君:心要大,才快乐

 于坚:“新的”与“旧的”

 沈轶伦:她的白衬衫

 宗璞:冷却香炉

 寇曼璇:逃离“选择”

 俞挺:来碗上海小馄饨

 尤今:爱的沟通

 王小慧:“眼睛”的旅行

 吴翼民:“正堂”和“响堂”

 曹可凡:爱怨琵琶记

 叶永烈:上海的声音

 童自荣:记挂阿兰·德隆先生

 谈瀛洲:芍药与陪伴

 董鼎山:为了爱妻,我要重新写作

辑二

 叶兆言:小说的多写

 鲍鹏山:庄子到底喜不喜欢人类?

 陈鹏举:小卧

 祝青:给农民工说书的父亲

 黄宗英:说海派文化

 薛舒:你就在朋友圈,还需要思念吗?

 肖复兴:骑车不小心撞到人,结局却很美好

 奚美娟:岁月的滋养

 叶辛:潮汕美食中“根的意识”

 刘心武:吹笛不必到天明

 任溶溶:我童年时代的广东

 张怡微:山河无故人

辑三

 林青霞:今年我1岁

 刘广宁:于先生和尚二叔

 姚霏:今天,我们心平气和地谈谈“癌”

 赵丽宏:说风雅

 贺友直:画说家乡年俗

 秦绿枝:忘不了,盖叫天

 郁钧剑:今冬,秦怡在北京

 简平:轻盈精灵史蜀君

 刘伟馨:结婚四十五周年

 贺信:再见阿爷

 梅子涵:因为我是一个父亲

 张本:清明,怀念我的妈妈周小燕

 胡建君:相逢一醉是前缘

 卢燕:你们爱的小李如何成为世界环保之王

 聂卫平:为天元赛叫好

 怡然:加拿大小镇上的百年扫帚店

 王汝刚:闻香识美点

 钱宁:重要的,不是爱,是恕

 池莉:时尚,是灵魂里的东西

 冯唐:给90后兄弟们的一封信

辑四

 孙琴安:散文家何为的真

 管继平:“谁叫你赤膊?”

 潘真:同济的男神女神

 石磊:1976年老教授家的吃

 孙雯:最长情的陪伴

 林少华:生活可以很简单

 高博文:先生王柏荫

 戴醒:二十年,怀念母亲戴厚英

 周克希:生活,意味着有你

 李大伟:上海格言,侬会讲伐?

 陈丹燕:我的幸运

 陈世旭:最该教会孩子三个字:“靠自己”

 赵妃蓉:爱与告别

 周国平:一个人素质优劣看这些

 桑胜月:一天一百只猕猴桃

 胡展奋:姆妈的菜馒头

 南妮:大美女的大

 钱佳楠:怎么舒服怎么来

 钟祥财:这件事,你我没有例外

 沈嘉禄:十字街头的烘山芋

 王蒙:2016年盘点

 陈村:王安忆和芮廼伟

 王小鹰:绿水青山知有君

 黄爱东西:将过年

后记

试读章节

晚报约稿,写写“我们的世界杯”,我是说一不二,立即OK。没别的,晚报于我,套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是最长情的陪伴。小时侯放学回家,丢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新民晚报。至今,脑海里还有多年以前,看到女足报道后自己要发奋图强的场景;退役后,做新民晚报的体育记者,采访各类赛事。每逢世界杯欧锦赛的评球稿,每次晨昏颠倒的日子倒是逼着我这懒人,足球业务学习多年没有落下。想想若是没有晚报的“步步相逼”,退役以后的我离足球也许真会渐行渐远。

谈到新民晚报杯,对于参加过的少年们,就如晚报之于我,该是记忆中最长情的陪伴,想必令人终身难忘。

如此说法,是有出处的。过去的十几年,无论走在哪里,我总有缘分碰到参加过“我们的世界杯”的老选手们。但凡球场上遇到的,从上海来的,还有现在很多活跃在上海大大小小球场的资深业余老球员、老男孩们,常常会与我“套近乎”:“我小辰光是踢过夜报杯额。”这自我介绍,真绝,也真有意思,距离一下子拉近。这份真当回事的感情是真实的,言语也是真诚的,我懂。一个“资深球迷+业余球员”的标签,就这样挂在了“我们的世界杯”上。

谈到新民晚报杯,我的视角可能多少和别人有些不同。回溯它的前世今生,首秀,是1986年,我则因刚踏入专业梯队而踌躇满志;再到,“我们的世界杯”正式成为赛事口号,已是1994年,正值美国世界杯如火如荼,而我也早早开始了1995年女足世界杯的准备之旅。2014年,才是我真正亲历“我们的世界杯”,但不是以运动员的身份而是一个组织者。

体会最深的,是最后决赛的64支队伍放在了一起,尽管火车头体育场就这么点大,竞赛组因地制宜切割出十来片五人制三人制的比赛,经过专业编排有序轮转起来,场面很是好看。孩子们的赛事也是绝对认真的,那几天,足协的电话因为我们的世界杯,没有停过。为了一个球的吹罚失误,也会向我们投诉,费尽口舌,总算没让孩子和家长失望。还有,为了赶在赛事最后一天,把这部分记忆交还给学生,我们连夜赶制带有比赛图片的台历,只为他们能感觉到这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赛。青春很快就会过去,新民晚报杯的陪伴也只能是一时,但若是20、30年后某个孩子还保留那份台历,穿越的感觉一定好极了,想想都会觉得开心。尽管台历做得有点土,想来多年以后也会忽略我们尽管土但不缺真诚的岁月礼物。

曾经的陪伴便是最好的爱,最大的缘分。从380支球队,再到顶峰时期的3千多支球队、3万多报名选手。沉沉浮浮却始终没有停过。那些曾经五花八门的球队名称,更是把草根足球的乐趣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常常想,如果让那些曾经的少年们,都来讲讲故事,一定很温暖,很有味道。尽管没有世人瞩目的成绩,但那个火热的夏日里,属于自己的世界杯记忆,绝对不可复制。

“让孩子拥有一个有足球相伴的美好回忆,草根足球就算是成功。”这份初衷,30年的陪伴,谁可替代。也祝愿我们的世界杯,能够至少做百年,讲百年的足球少年的故事。

P195-197

后记

“爱夜光杯,就是爱上海。”去年“夜光杯”创刊70周年,作家陈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少上海人对此深有同感。“我是从小看《新民晚报》,读‘夜光杯’长大的。”这是提到“夜光杯”三个字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

是的,“夜光杯”里,有上海的味道,上海的气韵。

“夜光杯”是上海百态,是你我百姓。穿梭市井,放眼世界,从中到西,从邻家到远方,“夜光杯”浓缩百感交集、杂陈五味,讲述的,是寻常人的精彩,生活里的智慧。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读“夜光杯”,也是一个“悦读、悦心、悦人”的过程。

2015年初,“夜光杯”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新民邻声APP上,“夜光杯”频道也每天与读者在手机上见面。在文字载体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或许会改变,但优美的文章、隽永的文字所具备的抚慰心灵、滋养生命的力量不会改变。

两年多来,“夜光杯”的朋友圈不断扩容,得到了各方朋友的大力支持,将作者、读者、编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即使过了70岁生日的“夜光杯”,依然有着青春模样,常办常新。

收在这本书里的,是我们精心选出的“夜光杯”向新媒体转型以来点击率颇高、广受欢迎的文章,共71篇,一来作为纪念“夜光杯”创刊71周年,二来也是尝试一种新编法。

构想本书之初,我们希望书设计得轻便些,更便于携带,这样,我们的文字可以更多陪伴你。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心境,有空了,翻来看看,让你会心一笑,感到城市的暖心、乡愁的回味,我们就满足了。

纸短情长,唯加倍努力,不负大家厚爱。

新民晚报副刊部

2017年7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5: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