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冯唐文集(共7册)
分类
作者 冯唐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热门网综《奇葩大会》上,冯唐说:写小说有两个作用——度己和度人。这套《冯唐文集》囊括冯唐长年畅销的7部经典作品:长篇小说《欢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短篇小说集《安阳》以及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

◆《欢喜》是冯唐17岁的习作,有难得一见的纯情和悸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则共同构成了的“北京三部曲”,并且分别被改编为热门影视剧《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用莽撞生猛的文字刻画出一个身处青春期男孩的内心,并通过男孩们的群像还原出20世纪80年代少年们眼中的北京。

◆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和《三十六大》问世以来持续热卖,几乎成为每一个初识冯唐的读者的必读之书。在冯唐的杂文里,有的是饭局酒色山河文章,也不乏入世渡人的经验之谈。

内容推荐

这套《冯唐文集》囊括冯唐长年畅销的7部经典作品。

《欢喜》是冯唐的17岁的处子作,写了中学时秋水和他身边很多人的故事:前座姑娘柔顺的长发、数学老师纷飞的口涎、饭堂主任油腻的肚皮、语文老师流利的口条儿、男生间偷偷传递的武侠小说、元旦舞会怀里香香的姑娘……那是1989年的高中校园,却篆刻了我们所有人的青春回忆。青春期的生猛莽撞,刚开始对社会、人生和异性产生好奇的年纪,再加上一点点男孩子的叛逆、桀骜和自命不凡,这些揉冯唐17岁时的世界--那里有拼搏、有诗歌、有梦想,也有成年之后越发难以获得的欢喜。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三部曲”部:十七八岁的秋水遇见老流氓孔建国,自此知道那些盘儿靓条儿顺、搞得人心里直跳的女孩子可以叫做“姑娘”。在荷尔蒙萌动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流氓成为男孩子们的引路人,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教会他们用如水的目光柔柔地浇灌姑娘……朱裳就是那个被秋水浇灌了多年的、心坎儿的姑娘。

《万物生长》“北京三部曲”的第二部:记录了医科大学新生秋水的八年求学和成长历程。一个是曾共同埋首于数学公式、徘徊在校园小径上的女友兼同学;一个是偶然相识、成熟又风情的情人兼姐姐,两个女人在秋水心中争夺领地,而秋水也从与两个女人的相处中得到成长。全书鲜活地展现了秋水与他的兄弟们在医科大学的八年光阴,还涉及很多对生活现状的描绘与议论,显得尖锐、幽默又不失智慧。书中有不少北京话的语言特色,恣意张扬、笑点频出,有一种高级而不流俗的冯唐式的幽默和狡黠。秋水由青涩走向成熟,荷尔蒙的汹涌也逐渐变为对生活与现实的迷惘,《万物生长》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青春的痕迹,从中可以找到那个年少的自己的影子。

《北京,北京》“北京三部曲”收官之作:情节风格与前两本一脉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有感情、有故事、有权衡、有野心,有太多人从稚嫩到老练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一切。1994年,北京的一个夏夜,秋水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个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故事从北京东单燕雀楼喝大酒开始,以北京东三环小长城酒家喝酒结束,讲述在冯唐的认知中,人如何离开毛茸茸的状态,开始装逼,死挺,成为社会中坚。

《安阳》以繁复的想象和设定承载了冯唐又一次语言的试验。作为冯唐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安阳》囊括《天下卵》《麻将》《廊坊有个秦始皇》《不叫》等8个故事,或以历史为背景,或以童话为氛围,或以现实为素材,语言直接、叙事诡奇、幽默讽刺,对人事的洞见往往能引起当代的共鸣,叙事和文字都充满实验色彩。

《活着活着就老了》共93篇文章,囊括《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活着活着就老了》《香港饭没有局》《择一城而终老》《浩荡北京》等冯唐杂文的知名篇目,并且全面恢复历史版本删节文字,原汁原味,元气淋漓。

《三十六大》计36封公开信,每一篇的标题都以“大”字开头,故称“三十六大”:写给的外甥、小师弟、90后、韩寒以及广大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也致司马迁、马拉多纳、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也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在这部作品里,冯唐就世间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们,谈论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

目录

《欢喜》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附录一:初版自序

附录二:2015版序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01.朱裳

02.一定要硬

03.抓女流氓

04.十万个为什么

05.老流氓孔建国

06.母蛤蟆的腰

07.耶稣与孔丘

08.女特务

09.李自成和貂蝉

10.保温瓶和啤酒

11.阉了司马迁

12.《武经总要》

13.红袖招

14.Thank you,撒泡尿

15.小腿灿烂

16.丫嘴唇真红

17.《龙虎豹》

18.臭贫和牛逼

19.翠儿

20.真丝红裤头

21.别看我长得像个杀猪的

22.脉管

23.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24.永延帝祚

25.《十八摸》

26.东三环上的柳树

27.心坎

28.我是四中的

29.现在跳舞

30.到黄昏点点滴滴

31.叶下摘桃

32.马拉多纳

33.女儿乐

34.《西方美术史》

35.《新婚必读》

36.麒麟汽水

37.奶罩

38.板肋与重瞳

39.青春美文

40.打枣

41.乙醚春药案

42.一本黄书

43.让你很难看

44.温润之美

附录一:初版自序

附录二:初版后记

附录三:2015版序

《万物生长》

01.洗车

02.人体

03.处男

04.哥伦布

05.女友

06.柳青

07.银楼

08.银街

09.肉芽肿的手指

10.我肮脏的右手

11.初夜

12.垂杨柳

13.包书皮

14.口会

15.一地人头

16.大酒

17.概率统计

18.阴湖阳塔

19.昔年种柳

20.清华男生

21.永乐五年

22.非花

23.洗车

附录一:初版自序

附录二:初版后记

附录三:2015版序

《北京,北京》

01.北京燕雀楼大酒

02.七年之后丹参

03.北方饭店菜刀

04.陆军学院第一眼

05.北大游泳池烧红成肉

06.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07.保卫祖国八次列车

08.无性之爱夏利车

09.石决明JJ舞厅

10.翠鱼水煮七种液体

11.妖刀定式素女七式

12.麦当劳命令与征服

13.宁世从商海南凤凰饭

14.王七雄牛角面包

15.韩国烧酒乳房自查

16.玻璃烧杯仙人骑鸡

17.三大酷刑七种固体

18.汉显呼机可乐罐测试

19.三日十四夜

20.北京小长城大酒

附录一:初版后记

附录二:2015版序

《安阳》

天下卵

安阳

麻将

廊坊有个秦始皇

不叫

刺客列传2004

小明

附录:初版自序

《活着活着就老了》

卷一 文字打败时间

关于书的话

雪夜枕边读禁书

中文小说:体会时间流逝中那些生命感动

是意淫古人的时候了

小品文的四次烂漫

好色而淫,悱怨而伤

老聃的金字塔原则

文章千古事,70尚不知

读书误我又一年

文字打败时间——我的文学观

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

金大侠和古大侠

小猪大道

“非典”时期读《鼠疫》

永远的劳伦斯

难能的是当一辈子“流氓”

文字趣味

女人文字

读齐白石的二十一次唏嘘

卷二 饭局酒色山河文章

愤青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我知道的巴金

大片王朔

关于美女作家鼻祖的文字研究

你一定要少读董桥

黄老邪收集伟大的语词

一万年来谁著史

惟楚有材,于文为盛

北漂文青胡赳赳的文字江山

有肉体,还有思想

橡皮擦不去的那些岁月痕迹

读林曦的三个矛盾统一

饭局酒色山河文章

手稿教派

蚊子文字

像狗子一样活去

到底爱不爱我

叫我如何不想她

违反人性

你不可能永远尿那么老高

人生在世

风雨一炉,满地江湖

老却成佛

卷三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

十信

让人觉得愉快的事儿

山寨精神的群众基础

弱智后现代之英雄新衣

比比谁傻,谁比谁傻

战略规划的十二大注意

谈谈恋爱,得得感冒

领取而今现在

挣多少算够

人力和天命

在三十岁遥想四十岁退休

人生的战略规划

白日飞升

茶与酒

红酒招魂

距离

我们为什么喜欢明朝的桌椅板凳

人活不过手上那块玉

古玉十条

寄生在笔记本上的生活

网事思量着

十年一觉

食色

春宫遥遥

执着如怨鬼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肉体需要思想,思想需要歌唱

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Ⅱ

一个人的“二十四史”

《不二》笔花四照

卷四择一城而终老

红灯青烟里的阿姆斯特丹

桃源古巴

美国,美国

汉城首尔

敦煌

怕应羞见

天高帝远

换个裤头换个城市

二楼和地下室的风景

挤呀挤

在香港清炒一盘楼花

旧富香港

焦·郁·碌

香港饭没有局

我混沌、脏乱、安详、美丽的北京

择一城而终老

浩荡北京

三里屯前史

十八年的荒芜一个半小时的扯脱

附录:2013版自序

《三十六大》

01大欲/我唯一的外甥

02大年/90后兄弟们

03大路/在路上的兄弟姐妹们

04大男/我唯一的外甥

05大行/小师弟们

06大雄/梁思成兄

07大钱/小陶朱公子

08大偶/司马迁

09大包/我的公文包

10大佬/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三先生

1l大写/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

12大画/石涛

13大城/上海

14大波/马拉多纳

15大乘/王锋主编

16大酒/古龙

17大器/我的终极神器

18大录/新买的B5本子

19大好/丹丹

20大眼/夜郎侯

21大寿/四十岁

22大志/金圣叹老哥

23大奔/范陶朱公蠡

24大喜/苏东坡、金圣叹、梁实秋并林语堂

25大势/2029年GQ简体中文9月刊

26大医/希波克拉底

27大定/唐僧玄奘

28大闲/李渔

29大鬼,我身体里的大毛怪

30大国/英国

31大同/2084年

32大戏/我的下一本书

33大老/大哥

34大作/李银河

35大是/韩寒

36大线/“金线”

附录一:初版引言

附录二:初版跋

试读章节

01.

合上书,暂且合上硌得眼眶生疼的铅字和惨黄的劣等纸色,我掸了掸耳朵,幻想掸掉挤满耳朵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习惯地把脸转向左边。左边是窗子。窗子下的暖气烧得 “噬噬”地响,听谙于校人校事的人透露,这套暖气是用十几个位子换来的,价值十几万。一个个有关头头脑脑的儿子们的人头,平均能摊上一万多,想当初地主乡绅们给贺龙富有传奇色彩的头颅开的价儿,也不过如此而已。

冬天被紧紧闭合的窗子关在了外边,我也仅能从蒙在窗子下层浓浓的水雾推想,外边一定很冷。这水雾和唐寅画中女士掩面的团扇有相同的功用,不同的只是团扇掩盖了美人淡洗梅妆下微呈的瑕斑,平添了一抹撩人的羞韵,水雾模糊了棺材样遍身死相儿的楼房,食道堵塞似的胀在街上的车辆、行人,宕开一块可供我想象的空间。

暖气的热力涨过水雾,直透到窗户的中段,被加热的空气像极清的溪水一样,在那里悬着缓缓地起浮。窗外的景物透过它涌进眼里,有一股缥缈虚幻的感觉,让我联想到书上说的海市蜃楼。

涌进眼来的,主要是树。也不知怎的,我一看见它们,尤其是像现在,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仿佛小时候,那帮坏孩子抢走了我扎的风筝,我掩着被扯破的衣服,一个人低着头回家,抬眼看见了哥哥。又仿佛离开家,第一次在被人们叫做学校的地方,手背后,脚并齐,看完了一天“毛主席”,再次见到了似曾永别了的妈妈。这时间的树,美在简洁。郑板桥的诗里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我看来,深秋的树,枝上、杈上难免吊着几片枯黄的叶子,风一过来,无力地摆几下,让人不免想起“挣扎”“垂死”“渗淡”之类不洒脱的词汇来。而现在,只是疏疏的几枝簇成爽爽的一束,只是疏疏的几束缀成爽爽的一列,只是疏疏的几列连成爽爽的一小片。树是淡青的,天是淡青的,勉强能感觉到的极远的山也是淡青的。在林子的身后再添一规软嫩如蛋黄,红润如女孩子面色,几乎不放出一点光线而影响周围色调的,冬天那种圆圆的落日,在天上再疏疏地抹上几片还是那种淡青调子的云,或是再添上一行疏疏的飞鸟,还像是缺了点什么,我取来碳素钢笔,仿着丰子恺的笔法,在幻想“河边”的窗玻璃上勾了个代表自己的蓑衣老者,持一柄三尺的钓竿——十二岁上,学着古人的样子,根据屋子的特点和自身的癖好,我曾给自己起过一个可笑的号——鸽楼寝翁。

这时候,伴着气喘病人脖管里轰隆隆的痰声,林子那边拱过来一股沉沉的烟。于是树没了,云飞了,鸟散了。接着从死死封闭的窗缝里,渗进来那股甜臭甜臭的饴糖厂特有的味道。这让人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的味道,顺着鼻孔钻进脑子,很快干掉了像小鸟一样吱喳蹦跳的想象。我绕着脖子让脑袋转了两转,好叫那味道均匀地散开,略定一定,就看见了黑板。满黑板的数字、公式叫喊着向我的眼睛杀将过来,撞得它一花。

数学张老师正在讲课。像往常一样,她尽忠职守地尽可能多说,而说得越多,你能得到的就越少。好在认真听的几位,在我看来,是每个字都听得见,一句话也不懂的。

张老师是个女的,四五十岁,很平凡,很随和。清汤挂面的短发,微福的身子。货次的小贩吼不出吓人的价钱,三针扎不着静脉的实习护士态度最好,张老师也从不多跟我们发脾气。课听也可,不听也可,自己看书也可,小憩也可,只是不许大声说话、提怪问题。双方都清楚,彼此只不过是在履行各自毫不相干的义务,你是你,我是我,大家凑在一起或是巧合,或是谬误。

与众不同的只是她那颗大得夸张的头,形色暗合ENIAC(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产地美国,重30英吨,占地170平方米,每秒钟加法运算5000次),里面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如果要到对街小铺打瓶酱油,根据地球呈球形的事实,它总会做出判断,命令身子向后转,开步走。

“四的平方十六,三加四是七,对不对?我没错吧?”

……

P3-5

序言

写给二十年之后的我(代总序)

六十六岁的我:

你好啊。

我有个大我九岁的哥哥,昨天开车离开北京,去海边了。他恨北京,但是又怕冷,所以冬天像熊一样宅在北京的暖气里,暖气一停,海棠花一开,他就逃离北京,去山东的海边杀掉一年里的其他时间。

就像他习惯性地恨北京一样,他也习惯性地打压我,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总强调我不如这个人、不如那个人。当我在世俗的标准里似乎比这些人牛逼了之后,他又会强调一切到最后都是无意义的,无论从宇宙还是佛法的角度看,我们都如恒河沙一样平淡无奇。昨天,我给他饯行,他没喝酒,平生第一次没打压我,说了如下的话:

“老弟啊,我不是打击你啊,其实人和人都差不多,谁能比谁强多少啊?但是,极其个别的人,后天遭遇了绝大多数人没遭遇的事儿,还万幸地活了下来,就成了所谓的天才。所以,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后天的偶然。比如我一个同学,失手把三岁的儿子从三楼摔了出去,儿子竟然没死没伤,之后看什么事物都是0和1的组合。后来他儿子就成了顶尖的电脑黑客。我回想你的成长,你五岁那年生了场大病,甲肝、高烧、胆道蛔虫剧痛,差点儿没死掉,活过来之后,你脑子坏掉了。还有啊,十岁那年夏天,下雨,你不赶着回家,在槐树下坐着,看中学的女生放学往家赶。雷劈下来,槐树死了,你没死,你脑子进一步坏掉了。所以,从今天起,我承认你与众不同,是个后天形成的天才。”

今年的生日很快就要到了,我很快就要四十六岁了。被我哥哥的话提醒,回看我被雷劈的前半生,我如果在二十六岁时遥想四十六岁,会如何勾勒这二十年的日子?

我很有可能会留在协和医院妇产科,每天六点起床,七点查房,九点上手术或者出门诊,中午或许能睡一下下,下午再上手术或者泡图书馆,晚饭或许能喝一点儿酒,酒后想想某个美丽的护士或者某个美丽的病人,某些局部的细节或者整体的感觉。多数时候也就是想想,少数时候想得难受了,就写写。我手臂小肌肉群能力出众,这二十年里应该做了不少台很好的手术,让不少妇女延长了生命,但是这些人中的小一半会在手术后的五年内死去,战胜不了卵巢癌的大数规律。我比较鸡贼,这二十年里应该能选好合适的科研角度,在《中华医学》《中华妇产科学》等“中华”系列杂志发表二十篇以上的文章,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有一两篇发在Nature或者science上。在二十六岁之后的二十年里,我应该可以升教授,但是协和医院妇产科有六十个比我更资深的教授,所以我没有一丝可能做妇科主任或者副主任。

实际发生的是,我二十七岁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马上就去美国念商学院了。毕业进了麦肯锡,靠着说清楚商业上的复杂问题挣钱吃饭,一干小十年;后来去了一家央企,先负责战略,做了六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再后来创建了亚洲最大的医疗集团。四十三岁后辞职,全职做医疗投资,至今。

这二十年里,每周八十小时的工作并没有成功抑制住我的表达欲,我压榨睡眠和假期,周末写杂文,春节年假写小说,大酒吐完写诗歌,大概两年成一本书。至今为止,出了六本长篇小说、一本短篇小说集、三本杂文集、一本创作诗集、一本翻译诗集。

我哥哥有一次喝多了说: “其实啊,你在文学上的运气超级好。你看啊,你写十五岁到三十岁的半自传‘北京三部曲’,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很多青春期的学生会读、很多想了解北京的人会读。你酒后乱写的‘怪力乱神三部曲’,其中《不二》成了卖得最好的繁体中文小说,你还没被佛教徒打死,你真鸡贼。过去十年,你的短篇小说也卖了好几个电影改编权,杂文集就在你一直瞧不起的机场书店里卖着。你还创立了超简诗派,每到三月,有自来水的地方就有人提到‘春风十里不如你’,多少诗人写了一辈子一个字儿也留不下来啊。你还重译《飞鸟集》,创造了在21世纪诗集被下架的历史。其实,你想想,你还想干吗?多寿招辱,你现在死掉,相当完美。”我想了一下,我哥哥说得对,我心目中的文字英雄,多数没活到我现在这个岁数。卡夫卡,四十一岁死了;劳伦斯,四十四岁;王小波,四十五岁;凯鲁亚克,四十七岁;卡佛,五十岁。

一个日本朋友送了我一张巨大的纸,纸的大标题是“二十一世纪”,下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从2001年到2100年的每一天。他想用这张纸劝我,珍惜光阴,努力奋进。我在这张纸的面前站了一会儿,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在这密密麻麻的日期里面,必然有一天是我在人世的最后一天。我想到的是:

第一,绝不在无聊的人和事儿上浪费时间,哪怕一天。

第二,继续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推进医疗的进步,缓解人类肉身的苦。

第三,呼吸不止,写作不止,老老实实地放开写,能写多少算多少,看看还能写出多少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缓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苦。

第四,少见些人,多读些书。见人太耗神,做幕前工作,我蠢笨如猪,在书里和写作里,我游得像一条鱼。

活着活着就老了,活着活着就挂了。

天亮了,睁开眼,又赚了,希望二十年后能看到你。不一。

冯唐

2017年4月于北京不二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