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欲波编译的《圣堂新妇(中世纪女性文学精选)》涵盖中世纪各个时代各种身份的女性代表作,精心描绘中世纪女性的精神发展图谱。内容是关于中世纪的女性文学,极大程度上收集了中世纪女性文学的资料,具有相当的资料性与文学鉴赏性。原文优美流畅,译者文笔出众。
本书开篇撷取的公元三世纪初的裴百秋的《狱中日记》,本书末篇译出的是公元十五世纪的英格兰女隐士朱利安的作品。
| 书名 | 圣堂新妇(中世纪女性文学精选)/中世纪经典文学译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吴欲波编译的《圣堂新妇(中世纪女性文学精选)》涵盖中世纪各个时代各种身份的女性代表作,精心描绘中世纪女性的精神发展图谱。内容是关于中世纪的女性文学,极大程度上收集了中世纪女性文学的资料,具有相当的资料性与文学鉴赏性。原文优美流畅,译者文笔出众。 本书开篇撷取的公元三世纪初的裴百秋的《狱中日记》,本书末篇译出的是公元十五世纪的英格兰女隐士朱利安的作品。 内容推荐 中世纪女性不仅借书、读书、教书,而且还勤于创作。从体裁看,书信是她们的作品的主体部分。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出行不便;为了维系与远方的教友、亲戚、情人之间的关系,传递对子女的舔犊之情,鱼雁传书倒不失为一种合宜的方式。吴欲波编译的《圣堂新妇(中世纪女性文学精选)》第二章选译的埃吉里娅中东游记事实上便是埃吉里娅游历途中断续写成的一封长信,她承诺给教友带回去的珍宝,是埃吉里娅臆想中的耶稣与同时代的一位君王之间的通信;第五章当中恺撒利娅给拉德贡德去信,制定教规;第十四章和十五章当中都提到:十二世纪的神秘主义者——舍瑙的伊丽莎白,给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去信,为她所经历的异象作辩解。当这些女性作者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她们的作品时,便往往会将其书信扩充为长篇幅的文章,恰如多达告诉她的儿子要与弟弟一起阅读她的信件,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时所做的那样。当十二世纪信函写作蔚然成风时,我们看到行吟诗人的抒情诗的称呼、恳请、结尾等处都打上了书信的印记。 本书译出的作品,书信是主体。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选译了目前仅存的两首古英语爱情诗《妻子的哀恸》和《乌尔夫与伊瓦舍》。 目录 第一章 囚犯,梦想家,殉道者 第二章 圣地的朝圣者 第三章 受诽谤的皇后和诗人 第四章 命途多舛的哥特女王 第五章 墨洛温王朝的三位高卢圣女 第六章 言语似金穗般流动 第七章 蛮妇,圣女 第八章 一位母亲致一位年轻的战士 第九章 圣徒传作者、剧作家、史诗式的史学家 第十章 十字军东征期间的拜占庭史学家 第十一章 情爱与冲突中的女性行吟诗人 第十二章 “吾名玛丽,吾国法兰西” 第十三章 好王后莫德 第十四章 莱茵兰的本笃会通灵者 第十五章 上帝的侍女 第十六章 圣堂新妇 第十七章 法国宫廷的一位女作家 第十八章 英格兰女隐士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目击者的报告 15.正如即将表明的,上帝的恩典也降临到费利西蒂身上。被捕时她怀有八个月的身孕。公开表演的日子临近了,她开始变得忧虑重重,那严酷的考验可能会因为她的妊娠而被延期,因为处死孕妇是违法的。如果延期的话,她便只能在之后与普通罪犯一起抛洒热血。与她一起的殉道者,一想到不得不丢下这么好的一位同伴,让她孤独地踏上同一条希望大道的旅程,就心情沉重,他们在悲痛中共同向上帝祈祷。祈祷后不久,费利西蒂便感到分娩的阵痛来袭。因为在第八个月分娩的固有的艰难,在生孩子时她遭受了许多的苦痛。 一位监狱看守对她说:“如果你现在就痛苦到这种程度,到你进场与野兽搏斗时你又将如何呢?你在不愿举行仪式的时候没有想到它们吧。” 费利西蒂答道:“我现在是一个人忍受痛苦,过会儿在我里面会有另一个代我忍受痛苦,正如我现在为他承受痛苦一样。”她生下了一个女儿,由她的一位姊妹当作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 16.(在为他讲述的不够充分致歉之后,目击者继续叙述裴百秋的坚忍英勇的例子。) 有一次,当看守比往常更加粗暴地虐待犯人时(因为一些相当靠不住的人警告说,我们可能会利用某种咒语或魔法逃狱),裴百秋当着他的面说:“你为何不肯让我们恢复一下精力?我们是被告中最有名的。我们是恺撒的!我们会在恺撒的生日那天进行搏斗。如果在你带我们到那盛会上的时候,我们看上去身体健康,他们不会肯定你的成绩吗?” 守卫怒气冲冲,脸涨得通红。后来他下令,要更加人道地对待囚犯,并说可以允许裴百秋的兄弟和其他人探望裴百秋,与她一同进餐。如今那个主管监狱的看守已经是一位信徒。 17.比赛前一天,他们正在吃最后的晚餐,这顿晚餐通常被称为“自由宴”,尽管他们不这样称呼它,而是把它变成一次“agape”(早期基督徒的友爱餐)。他们坚定地向民众发表演说,向他们预告上帝的审判,证明他们在即将到来的苦难中享有的喜悦。他们嘲笑那些出于好奇之心跑来观看他们的人。沙土鲁说:“明天对你们还不够吗?你们为什么想看你们所厌恶的?我们今天是朋友,明天我们将是敌人。仔细看清我们的脸,到那天你们就会认识我们是谁了。”民众惊恐地离去,他们中许多人变成了信徒。 18.殉道者胜利的那天布满了光。他们情绪高昂,脸上神情自若,他们从监狱出发走向圆形竞技场,仿佛开赴天堂一样。如果说他们有些颤抖的话,那也是因为喜悦,而不是因为惧怕。 裴百秋安静地跟在后面,就像基督之妻和上帝之爱。她容光焕发,如炬的目光穿过所有人的注视。费利西蒂和他们一起,欣幸于她将孩子平安地生下来,所以她现在可以和野兽搏斗。她由产妇变为斗士,起先浸浴在分娩的鲜血中,现在打算经受一次新的鲜血的洗礼。 她们被带到门口,男人们被逼穿萨杜恩的祭司的礼服,女人们被逼穿长袍,打扮成刻瑞斯的女祭司的样子。但是裴百秋始终傲慢地反对这一点。“我们自甘自愿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我们的自由不受染污。只要我们不做这类事情,我们愿意交出我们的生命。关于这件事情,我们与你们订个约定。” 甚至这些不义者也认可了这些正义者。护民官作了让步。殉道者们没有穿上特别的服装,便被领了进去。裴百秋吟唱着圣歌,仿佛她已经将脚踏在了埃及人的头上,当进入希拉利努的视线范围之内时,其他人打着手势,转过头说:“你判我们的罪,上帝将判你的罪!” 人群爆发了狂怒,要求站列一排的斗士管理者们鞭打那些殉道者。这些基督徒们欣喜地接受,因为他们在仿效主的受难和死亡。 (在第19节中,沙土鲁和雷福嘉图斯与豹、熊、野猪搏斗。) 20.恶魔为这些年轻妇女准备的是一头非常凶狠的小母牛。这是罕见的,不过之所以挑选这牲畜,是为了与她们的女性性别相匹配。她们被剥去衣物,置于网中,送上前来。民众惊骇地看到,一个是纤弱娇嫩的年轻女子,另一个是刚刚生完孩子的少妇,乳房还渗着乳汁。这两人被召回去穿上无带的束腰外衣。 一开始裴百秋便被小母牛抛了出去,仰天跌倒。她坐了起来,撕下外衣绑住大腿,因为腿旁边被撕破了。她关注自己的端庄甚于伤口。她找到了脱落的发簪,别住凌乱的头发,因为她认为披头散发地受难,不适合于一个殉道者。她不想在她荣耀的时刻显出肮脏的样子。 她站起身来,看到费利西蒂已经倒伏在地,她走到费利西蒂身旁,伸出手帮她站起来。她们站在那里,人们的热望似乎也弱了下去,所以这两人又被唤回到生还之门。 新信徒卢斯提库斯(Rusticus)在那儿照料裴百秋。她仿似由深度睡眠中醒来,因为灵已充满了她,令她出神。她开始四处张望,所有人听到她的问话都大吃一惊:“我们什么时候会被送去那儿,与那头小母牛或随便什么东西打斗?”当她听说这事已经发生时,起先她并不相信,直到她看到她的身体和束腰外衣上留下的搏斗的痕迹。而后她召唤她的兄弟,对他和那位新信徒说:“你们必须在真道上站立得稳,相亲相爱,别被我们的苦难击垮。” 21.然而裴百秋还须尝受更多的痛楚。她被彻底戳穿,高声尖叫。后来,她抓住那位新来的角斗士的颤抖的右手,引着它,切开了自己的咽喉。 P15-18 序言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年仅六岁的末代皇帝被废黜,罗马帝国覆灭。历史学家通常将这一年认作“古代”与“中世纪”在时间上的分水岭。事实上,虽然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古代社会”在政治上已然完结,但是,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未成为新精神诞生的契机。相反,公元五世纪的欧洲与古代罗马之间的以基督教信仰为主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依然维系着。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世纪”的时间起点可以上溯至公元三世纪基督教胜利的前夜,而以宗教改革主义者们无情推翻中世纪神坛的公元十五世纪作结。据此,本书开篇撷取的公元三世纪初的裴百秋的《狱中日记》,本书末篇译出的是公元十五世纪的英格兰女隐士朱利安的作品。 就欧洲中世纪女性而言,图书馆是她们常去的所在。从现存科隆和魏森堡的图书馆的读者名册中可以看到:胖子查理国王的妻子理查蒂丝曾向有“古典作品宝库”之称的圣加尔图书馆借书;留特加特(Liutgart)夫人和格罗尔德的遗孀曾向魏森堡图书馆借阅《诗篇》;兰博的妻子厄玛向魏森堡图书馆借了一本《诗篇》,还借了一本《弥撒升阶圣歌集》…… 中世纪留传下来的文本的插图中亦不乏女性读书的场景:某位王后正凭窗诵读或是正在接受作者的赠书;圣母马利亚正讶异于加百利天使给她的《祈祷书》;她在临产时读书;她靠在床上阅读,约瑟则在照料婴孩;她在去往埃及的途中伏在驴背上读书。 中世纪的女性还经常担任教师这一角色。母亲和外祖母往往是后辈学识的主要来源。亨利二世的妻子昆贡德(Cunegonde)常常埋头苦读,然后给她那即将担任女修道院院长的侄女乌塔(Uta)授课;安斯弗勒迪斯(Ansfledis)的那位名唤“休”的外孙将她描述为一个“在他心中培植了他对神圣知识的热爱,让他走上神职生涯”的人;多达和克莉丝汀都曾写作长篇的信函,作为她们的子女的人生指南。 由此推论,欧洲中世纪实不乏惯读善写的知识女性,只不过她们当中许多人的名字早已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借着当时的记载,靠了现时代的学者持续的挖掘整理,才得以知晓她们当中的极少数人的名字。 中世纪女性不仅借书、读书、教书,而且还勤于创作。从体裁看,书信是她们的作品的主体部分。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出行不便;为了维系与远方的教友、亲戚、情人之间的关系,传递对子女的舔犊之情,鱼雁传书倒不失为一种合宜的方式。本书第二章选译的埃吉里娅中东游记事实上便是埃吉里娅游历途中断续写成的一封长信,她承诺给教友带回去的珍宝,是埃吉里娅臆想中的耶稣与同时代的一位君王之间的通信;第五章当中恺撒利娅给拉德贡德去信,制定教规;第十四章和十五章当中都提到:十二世纪的神秘主义者——舍瑙的伊丽莎白,给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去信,为她所经历的异象作辩解。当这些女性作者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她们的作品时,便往往会将其书信扩充为长篇幅的文章,恰如多达告诉她的儿子要与弟弟一起阅读她的信件,并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时所做的那样。当十二世纪信函写作蔚然成风时,我们看到行吟诗人的抒情诗的称呼、恳请、结尾等处都打上了书信的印记。 本书译出的作品,书信是主体。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选译了目前仅存的两首古英语爱情诗《妻子的哀恸》和《乌尔夫与伊瓦舍》。 读者不应忘记:一般而言,欧洲中世纪女性创作的作品往往都出于明确的动机。譬如书中第四章选译的阿马拉桑夏致查士丁尼和罗马元老院的信函,书中第十一章选译的女性行吟诗人戈尔蒙达创作的讽刺诗歌,显然出于政治动机;诸如第三章选译的拜占庭皇后优多西娅的作品、第九章当中选译的赫罗兹维萨的作品、第十二章当中选译的玛丽的作品、第十七章当中选译的克莉丝汀的作品等,则或是为了赞美取悦他人,或是为了消遣取乐。 欧洲中世纪女性的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和她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乃至了解整个欧洲中世纪文学,应该都会有所助益。本书的编译工作得到了江西省社联、江西省民族宗教局及浙江大学章雪富先生、华东师范大学褚潇白女士、北京大学王潘潘先生、同济大学张尧均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另外,我还要向浙江大学出版社谢焕先生的辛劳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译者 2015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