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心学国学(艺术卷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
分类
作者 张文,乌力吉主编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备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钩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南宋姜夔的《续书谱》谓“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法帖

书法名词。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的字样,总称《淳化秘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款识

书法名词。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云:“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唯苏轼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是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指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结体

书法术语。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画问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孟颊《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画联结、搭配而成。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画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问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可见,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锋

书法名词。指笔毫的尖铁。姜夔《续书谱·用墨》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字的锋芒,也叫“笔锋”。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者,叫“中锋”;能藏在点画中间的不出角者,叫“藏锋”;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者,叫“偏锋”。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飞白

书法名词。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笔画是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唐代张怀罐《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情共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如《晋祠铭》、《舁仙太子碑》等。清张燕昌、陆纪曾有《飞白录》二卷。

章法

书法术语。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P1-3

目录

第一章 书画名家及作品

 书法

 钩填

 法帖

 款识

 结1本

 笔锋

 飞白

 章法

 墨法

 笔法

 文房四宝

 真迹

 墨迹

 简册

 帛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魏碑

 篆书

 章草

 瘦金书

 台阁体

 榜书

 永字八法

 钟繇

 王羲之

 陆机

 王献之

 陶弘景

 欧阳询

 怀素

 褚遂良

 颜真卿

 张旭

 柳公权

 米芾

 苏轼

 黄庭坚

 蔡襄

 赵孟頫

 董其昌

 朱耷

 郑燮

 翁同龢

 李苦禅

 关山月

 弘一法师

 《泰山石刻》

 《乐毅论》

 《兰亭序》

 《曹娥碑》

 《龙门二十品》

 《孔子庙堂碑》

 《九成宫醴泉铭》

 《麻姑仙坛记》

 《玄秘塔碑》

 《三希堂法帖》

 《石鼓文》

 《书谱》

 《法书要录》

 《艺舟双楫》

 《书法雅言》

 《文房四谱》

 《录鬼簿》

 水墨画

 文人画

 指头画

 皴法

 泼墨

 意在笔先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画圣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北宋三家山水

 雀爪郭熙

 马一角、夏半边

 扬州八怪

 湖笔

 徽墨

 宣纸

 歙砚

 水注

 镇纸

 臂搁

 四大名砚

 兼毫

 女书法家

 山水画

 人物画

 花鸟画

 风俗画

 《龙凤人物图》

 《人物御龙图》

 《飞天》

 《簪花仕女图》

 《捣练图》

 《韩熙载夜宴图》

 《明妃出塞图》

 《清明上河图》

 《丽人行》

 《听琴图》

 《浴马图》

 《苏武牧羊图》

 《麻姑献寿图》

 《游春图》

 《潇湘图》

 《关山行旅图》

 《秋山问道图》

 《溪山行旅图》

 《春山瑞松图》

 《踏歌图》

 《秋野牧牛图》

 《西湖柳艇图》

 《水竹居图》

 《双松平远图》

 《青绿山水图》

 《渔乐图》

 《秋江待渡图》

 《黄海松石图》

 《苍翠凌天图》

 《黄山古松图》

 《五牛图》

 《写生珍禽图》

 《芙蓉锦鸡图》

 《柳鸦芦雁图》

 《寒雀图》

 《四梅图》

 《花鸟图》

 《画禅室随笔》

 《芥子园画谱》

 《古画品录》

 《唐朝名画录》

 《林泉高致》

 《宣和画谱》

第二章 印石篆刻

 印章材料

 印文化

 印的产生时代

 战国古玺

 秦印

 汉官印

 汉私印

 将军印

 汉玉印

 魏晋南北朝印

 朱白文印

 子母印

 六面印

 缪篆印

 鸟虫书印

 杂形玺

 图案印

 成语印

 花押印

 钮制

 官印

 宋元圆朱文印

 兄弟民族文字的中国印

 今体字中国印

 福建寿山石

 浙江青田石

 浙江昌化石

 内蒙古巴林石

 印款

 朱文、白文

 封泥

 官印

 私印

 印钮

 浙派

 徽派

 印泥

第三章 音乐表演

 雅乐

 乐府

 五声

 八音

 十二律

 丝竹

 笙

 筝

 箜篌

 编钟

 缶

 磬

 拍板

 羯鼓

 琵琶

 笛子

 洞箫

 二胡

 葫芦丝

 八佾

 韶武

 宫调

 傩

 百戏

 优孟衣冠

 花部·雅部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民间舞

 古琴和古琴曲

 古代四大名琴

 何谓女乐

 面具的来历

 木偶戏

 杂技

 口技

 投壶

 角抵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阳关三叠》

 《秦王破阵乐》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霓裳羽衣曲》

 《教坊记》

 《乐府杂录》

第四章 雕塑艺术

 石雕

 木雕

 骨雕

 贝雕

 砖雕

 泥塑

 圆雕

 浮雕

 透雕

 纪念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

 雕塑

 宗教雕塑

 古代雕塑

 雕漆

 甘肃雕漆

 陇中雕漆

 战国刻花石板

 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宋代陵墓石刻

 南朝齐代陵墓石刻

 南朝梁代陵墓石刻

 萧景墓石刻

 萧绩墓石刻

 萧秀墓石刻

 画像砖

 砖雕

 秦代龙纹砖

 秦代凤纹砖

 汉画像砖墓

 弋射收获画像砖

 汉代小车画像砖

 汉代骑吹画像砖

 汉代丸剑宴舞画像砖

 汉代斧车画像砖

 竹林七贤画像砖

 唐代载物骆驼画像砖

 花砖

 说唱俑

 昭陵六骏

 卢舍那大佛

 晋祠圣母殿彩塑

 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

 魏晋南北朝单体佛教雕塑

 秦汉陵墓雕塑

 秦汉大型仪卫纪念性石雕

 青铜纪念雕塑

 建筑装饰雕塑

 魏晋雕塑

 敦煌莫高窟

 乐山大佛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

 圣母殿

 兵马俑

 陵墓雕刻

 霍去病墓石雕群

 马踏飞燕

 佛教造像

 袍俑头像

 军吏俑

 蹲射俑

 立射武士俑

 将军俑

 跪射俑

 唐三彩

第五章 曲艺知识

 说

 唱

 演

 评

 噱

 学

 中国曲艺

 曲牌

 变文与转变

 词话

 坐唱

 站唱

 走唱

 拆唱

 活儿

 蔓子活

 定场诗

 坐弦

 撂地

 画锅

 柁子

 梁子

 扣子

 使扣子

 开脸儿

 摆砌末

 赋赞

 垛句

 说学逗唱

 垫话

 入活

 包袱

 三翻四抖

 一头沉

 子母哏

 抓哏

 逗哏

 捧哏

 泥缝

 独脚戏

 答嘴鼓

 双簧

 快板

 数来宝

 快板书

 山东快书

 梅花大鼓

 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

 苏州评弹

 天津时调

 单弦

 山东琴书

 凤阳花鼓

 粤曲

 戏剧

 “龙套”

 戏曲的四功五法十耍

 戏曲剧种及四大戏剧

 中国古代戏曲经典剧目

 “生、旦、净、丑”的由来

 包公戏

 “梨园三怪”有何指

 京剧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须生”

 京剧脸谱

 评剧

 越剧

 黄梅戏

 秦腔

 昆剧

 评书

 中国杂技

 杂技之乡

 杂技门类

 马戏

 牌子曲类

 鼓曲类

 琴书类

 道情类

 时调小曲类

 本土小曲类

 少数民族曲艺音乐

 苗族曲艺

 《格萨尔王传》说唱

 鼓子词

 唱赚词

 诸宫调

 陶真

 说话四家

 热瓦甫苛夏克

 董解元及其《西厢记诸宫调》

 散曲

 元代的说书与元刊话本

 新疆的《玛纳斯》

 “说唱词话”及其成化刊本

 贾凫西及其“木皮鼓词”

 柳敬亭

 莫后光

 陶力

 好来宝

 莲花落

 十不闲

 十不闲莲花落

 渔鼓道情

 扬州评话

 北京评书

 弹词

 苏州弹词

 八角鼓

 岔曲

 群曲

 拆唱八角鼓

 子弟书

 大鼓

 扬州清曲

 天桥和相声

序言

国学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它是民族之魂,是文化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如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过的文化。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发展国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国人,绝不能成为无根的民族,而应当在历史的绵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在时代的脉动中把握自己的方向,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自己坚定的步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重振国学不仅可以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文化素养、精神生活水平,还能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学是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的集体习惯。

追根思源,知古鉴今。学习国学需要理清国学的脉络,了解国学的内涵,与时俱进,深入思考。国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之乎者也,更在于用其中的思想来提高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完善道德修养。国学是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贯彻的人伦、和谐、安定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是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可以使我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丰富知识,更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思维,引发我们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

“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也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要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又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学,我们编撰了本套丛书。丛书包含八本,涵盖了国学的各个方面,浓缩了国学知识的精华。本套丛书内容丰富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分类科学合理,体例新颖别致,可读性极强,是您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必备读物。

本册共分书画、篆刻、音乐表演、雕塑、曲艺等几个部分,既全方位展示了从古至今的各种艺术精华,又多角度地介绍了艺术发展的脉络,囊括了艺术知识的所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内容全面充实,而且叙述清晰简明、通俗易懂,是了解中国艺术知识的最佳入门书。

内容推荐

登峰造极传承于世数千年,百花齐放争艳人间几春秋。张文、乌力吉主编的这本《开心学国学(艺术卷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共分书画、篆刻、音乐表演、雕塑、曲艺等几个部分,既全方位展示了从古至今的各种艺术的精华,又多角度介绍了艺术发展的脉络,囊括了艺术知识的所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内容全面充实,而且叙述清晰简明,通俗易懂,是了解中国艺术知识的最佳入门书。

编辑推荐

国学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灵魂支柱,是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源泉。《开心学国学(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是为广大青少年而编写的国学读本系列,由张文、乌力吉主编的这本书是其中的艺术卷分册,内含书画名家及作品、印石篆刻、音乐表演、曲艺知识5个方面的内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