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备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钩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南宋姜夔的《续书谱》谓“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法帖
书法名词。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的字样,总称《淳化秘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款识
书法名词。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云:“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唯苏轼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是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指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结体
书法术语。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画问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孟颊《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画联结、搭配而成。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画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问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可见,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锋
书法名词。指笔毫的尖铁。姜夔《续书谱·用墨》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字的锋芒,也叫“笔锋”。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者,叫“中锋”;能藏在点画中间的不出角者,叫“藏锋”;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者,叫“偏锋”。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飞白
书法名词。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笔画是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唐代张怀罐《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情共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如《晋祠铭》、《舁仙太子碑》等。清张燕昌、陆纪曾有《飞白录》二卷。
章法
书法术语。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