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汤姆叔叔的小屋(全译本)/国民阅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斯陀夫人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于1852年出版的一部反映黑奴制度的巨著。这部小说的出版,掀起了美国废奴运动的高潮,并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100多年间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人民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深刻地描绘了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无情地揭露了奴隶主和奴隶贩子的丑恶嘴脸,痛斥了奴隶制的罪恶,指出奴隶制是造成黑奴们骨肉离散、家庭破碎的根源。在这样的制度下,即使在心地善良的奴隶主家中,黑奴也摆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可以说,它是一部深植于那个时代现实中的作品,是黑人奴隶不幸命运的纪实。更加重要的是,它是声讨奴隶制度的一纸檄文,敲响了奴隶制度的丧钟。

内容推荐

斯陀夫人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反奴隶制小说。

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汤姆被几经转卖,最后落到残暴的奴隶主雷格里手中。后来,这个驯顺、善良、虔诚的老黑奴为掩护两个逃亡的女奴而惨死在奴隶主的皮鞭下。与汤姆同属一个主人的女奴伊莉莎,她的孩子也将被卖,为了摆脱厄运,她带着孩子冒死潜逃,后来在废奴人士的协助下与丈夫会合,到达了加拿大,获得自由。

目录

译者序

原版序

第一章 向读者介绍一位好心人

第二章 母亲

第三章 丈夫与父亲

第四章 汤姆叔叔小屋之夜

第五章 活财产易主时的感受

第六章 发现逃跑

第七章 母亲的抗争

第八章 伊莉莎的逃亡生活

第九章 议员也是普通人

第十章 黑奴离家

第十一章 黑奴的“白日梦”

第十二章 合法贸易的平常之事

第十三章 教友会定居点

第十四章 伊万杰琳

第十五章 汤姆的新主人及各项事务

第十六章 汤姆的新女主人和她的见解

第十七章 自由人的保卫战

第十八章 奥菲利亚小姐的经历及见解(上)

第十九章 奥菲利亚小姐的经历及见解(下)

第二十章 托普希

第二十一章 肯塔基

第二十二章 草枯花谢

第二十三章 亨利克

第二十四章 不祥之兆

第二十五章 福音使者

第二十六章 回归天堂

第二十七章 世界末日来临了

第二十八章 团聚

第二十九章 丧失保障的人们

第三十章 黑奴交易所

第三十一章 旅途中

第三十二章 黑暗之地

第三十三章 凯西

第三十四章 混血女人的经历

第三十五章 纪念品

第三十六章 凯西和艾米丽

第三十七章 自由

第三十八章 胜利

第三十九章 计策

第四十章 殉道者

第四十一章 小主人

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鬼故事

第四十三章 结局

第四十四章 被解救的人们

第四十五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向读者介绍一位好心人

二月的一个下午,天气微凉。黄昏将近,肯塔基州P城的一间雅致考究的客厅中,两位绅士正在小酌中热烈交谈。旁边一个仆人都没有,他们表情严肃,椅子靠得很近,似乎在商议什么。

为求省事,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把这两人称作“绅士”。不过若以更严格的目光衡量一番,其中一位似乎还不能划为“绅士”一类。他五短身材,体形壮硕,长相过于平凡,一副出身低贱,却妄想攀龙附凤的扬扬得意、装模作样之态。他的衣着打扮“讲究”过头:一件颜色庸俗刺眼的花背心,一条点缀着艳丽黄点子的蓝色围巾,再加上一条俗不可耐的领带,这些装扮倒是和他的整体气质异常协调。那只戴满戒指的手大而粗糙,身上挂着一条分量很足的金表链,表链上有一些奇形怪状、颜色繁复的图章。谈话的时候他似乎刻意把表链甩得叮当作响。他的言辞完完全全在践踏默里氏语法,而且话语里还常常出现下流、猥陋的粗俗词汇。此情此景,即便我们竭尽全力把现场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也仍然难以真实记录其一二。

他的同伴谢尔比先生的绅士风度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房间的布置与整体格调显示其家境富裕,生活安逸。此刻,两位先生正严肃地商讨一些事。

“依我看就这么办吧。”谢尔比先生说。

“我不能这样做生意——绝对不可以,谢尔比先生。”对方毅然回绝的同时举高酒杯仔细审视着。

“哎呀,汤姆可不是个普通的黑奴,他绝对值得你花这个价——他办事稳当、踏实能干,把我的农庄管理得可是井井有条。”

“你指的是黑鬼的‘踏实’吗?”海利给自己倒了一杯白兰地。

“当然不是,我说的是真的,他确实很仁义、稳重、明理。他在四年前的一次野营布道会上就入了教,我坚信他对上帝绝对忠诚。我完全信任他,把一切托付给他——钱、房产、马匹——允许他四处走动,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是他处理不好的。”

“谢尔比,有人觉得没有虔诚的黑鬼,”海利随意地挥了挥手,“然而我信。我上次运往奥尔良的那批黑鬼中有一个伙计——听那家伙祷告,还真像模像样呢!他很温和沉稳,卖出了个好价钱,我当时从一个为了偿清债务急于把他出手的家伙手里捡了个大便宜,从他身上净赚六百美元。的确,宗教在黑鬼身上大有用处,如果他真信的话。”

“是呀,汤姆是个虔诚的教徒,”谢尔比插话,“所以,去年秋天我让他一个人去辛辛那提办事,还把五百美元带回来。我对汤姆说:‘我信任你,因为你是个诚实的基督徒——我明白你不会骗人。’完全没错,结果他准时回来了。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干脆逃到加、拿大?“哦,我不能辜负主人的信任。’你很清楚,我一点儿都不想卖他。如果你还有良心,就该以他抵掉我所有的债务。”  “唉,生意人的那点良知我还是有的——不过也真就一丁点儿。足够我起誓用就行,”奴隶贩子调侃,“而且,只要合情合理,我当然也会尽力帮朋友。可这事儿真的不好办——我也挺为难的。”他假装深沉地长叹,又给自己加了一些白兰地。

“行,你究竟想怎样才能答应呢?”一阵尴尬的沉默后谢尔比先生问。

“除了汤姆,你能给我再搭个男孩或女孩吗?”

“唉,我确实找不出多余的人了,要不是情况这么糟糕,我当然舍不得把黑奴卖掉。无论哪个奴隶我都不愿意卖,这是肯定的。”

交谈间门开了,一个四五岁,乖巧伶俐、讨人喜欢的混血小男孩走了进来。他的长相出奇的漂亮可爱。圆圆的脸蛋上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卷卷的黑发如丝般光滑柔亮。一双忽闪的大眼睛从浓密的长睫毛下好奇地朝屋里张望着。在一件剪裁精妙得体的簇新红黄格子罩衫衬托下他那种清澈而纯真的可爱更为突出。看他自信中夹杂着几分害羞,说明他习惯于主人的恩宠并对这种恩宠心怀感激。

“嘿,吉姆·克罗!”谢尔比先生吹了声口哨,抓一把葡萄于,扔给他,“快捡起来,手脚麻利点儿!”

小孩使出他全身的力气蹦过去捡这意外的奖赏,他的主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到我这儿来,吉姆·克罗。”孩子走到主人跟前,他温柔地拍拍男孩满是鬈发的小脑袋,抚弄一下他的小下巴。

“吉姆,给这位先生表演一下你的绝活,让他见识一下你多么能歌善舞。”孩子用清脆动听的嗓音唱了一首激烈愉悦的很受黑人欢迎的歌曲。他在演唱时,踩着音乐的节拍,手舞足蹈地做着滑稽的动作。

“精彩!”海利扔了几瓣橘子给孩子。

“现在,吉姆,你表演一下卡德乔大爷关节疼时是怎么走路的。”主人又发话了。

刚才还手脚敏捷的孩子马上变成了残疾人。他皱着那张天真的脸,拄着主人的手杖,佝偻着身子,在客厅里艰难地蹒跚行走,还学着老人的样子不停地乱吐唾沫。

两位绅士哄堂大笑。

“好了,小吉姆,”主人说,“让我们瞅瞅老罗宾斯长老领唱赞美诗的模样。”

孩子拉长了圆嘟嘟的小脸,神色凝重,用威严沉稳的鼻音开始唱赞美诗。

“不错,干得好!真是个好家伙!”海利猛地拍了一下谢尔比的肩膀,“小家伙不错,我看这样,我跟你说!搭上这个机灵的小东西,你的债就全部抵消。难道还有比这更好、更公平的交易吗?”

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个二十五岁上下的二代混血女人走进了客厅。

P1-3

序言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哈里耶特·比彻·斯陀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的长篇小说,又译作《汤姆大伯的小屋》或《黑奴吁天录》。

作者斯陀夫人,于1811年6月11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利奇菲尔德市,父亲莱曼·比彻是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公理会加尔文宗的牧师。斯陀自幼受到加尔文教派的影响,青年时期因其叔叔的影响接受了自由主义信仰。1832年随全家搬迁到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后来她父亲在辛辛那提市担任兰恩神学院院长。1836年她与兰恩神学院的加尔文·埃利斯·斯陀教授结婚,在与蓄奴制仅一河(俄亥俄河)之隔的辛辛那提生活了十八年之久。她多次去过南方,耳闻目睹了那里黑奴被奴隶主任意打骂和买卖,以及种种令人发指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对黑奴的不幸遭遇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并对美国蓄奴制度深恶痛绝。1850年她随丈夫迁居到北方的缅因州,参加了当地一些反对奴隶制的活动,决心要为废除奴隶制而奋斗。这些经历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同年,她开始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1852年,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小说的出版,适应了废奴主义者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当时许多人认为,此书是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1863年斯陀夫人访问白宫时,林肯总统戏称她是“写了一本引起一场伟大战争的书的小妇人”。此外,这部小说还推动了废奴文学的发展,为废除奴隶制度做了舆论准备,并对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和非洲)被压迫民族的觉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了肯塔基州性情温厚的庄园主亚瑟·谢尔比先生因投资不当,经营不善,结果负债累累,受人钳制,无奈之下欲卖掉庄园里最得力、最忠实可靠的黑奴汤姆和他太太的贴身女仆伊莉莎的爱子小哈利来抵债。伊莉莎偷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携子逃走;此时她丈夫乔治·哈利斯不堪忍受主人的虐待也乔装逃走了。在逃亡途中,夫妻不期而遇,并在废奴派人士的帮助下逃往加拿大,最终获得了自由。最后乔治走上了个人自由和民族解放的光明道路。汤姆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对主人忠心耿耿。他支持伊莉莎逃走,自己却留下来替主人抵债。在被运往新奥尔良贩卖的途中,他救了一个落水女孩伊娃并被女孩父亲圣·克莱尔先生买作家奴。在圣·克莱尔家中,汤姆和伊娃建立了深厚而纯真的友谊。伊娃是个有病的孩子,在她死后,圣·克莱尔根据女儿的遗愿,决定将汤姆和其他黑奴全都解放。可在他还未办妥解放黑奴的法律手续时就意外身亡。汤姆和其他黑奴非但未获得解放,反而被圣·克莱尔的妻子玛丽送到黑奴市场拍卖。于是他又落到了红河上游一个种植园主西蒙·雷格里的手中。雷格里性情凶残,把黑奴视为“会说话的牲口”,任意鞭打、虐待。汤姆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时,他以前的主人谢尔比先生的儿子乔治·谢尔比找到了雷格里的种植园,准备把汤姆赎回去。但为时已晚,汤姆走向了“通往天国的大门”。

《汤姆叔叔的小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一,小说深刻地描绘了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无情地揭露了奴隶主和奴隶贩子的丑恶嘴脸,痛斥了奴隶制的罪恶,指出奴隶制是造成黑奴们骨肉离散、家庭破碎的根源。在这样的制度下,即使在心地善良的奴隶主家中,黑奴也摆脱不了被毁灭的命运。可以说,它是一部深植于那个时代现实中的作品,是黑人奴隶不幸命运的纪实。更加重要的是,它是声讨奴隶制度的一纸檄文,敲响了奴隶制度的丧钟。

第二,反抗奴隶制的思想贯穿全书。小说为解放黑奴指出一条光明大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汤姆和伊莉莎以及乔治·哈利斯、凯西、艾米丽等黑奴的遭遇和命运。汤姆接受了奴隶主灌输的敬畏上帝、逆来顺受的思想,在不幸的命运面前表现出无畏的忍耐和宽恕,结果被奴隶主迫害致死。伊莉莎和乔治·哈利斯以及凯西等人面对奴隶主的残酷迫害,奋起反抗,获得了新生。可见,逆来顺受、任人摆布总是难逃被毁灭的命运。只有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才能挣脱奴隶制的枷锁,走向自由幸福的生活。

第三,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甘于忍受还是敢于抗争的黑奴,抑或是善良的还是残暴的奴隶主,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同样是黑奴,汤姆品格高尚而忍辱负重。乔治·哈利斯大义凛然而机智勇敢。山姆装腔作势,见风使舵。昆都和桑博甘愿充当奴隶主的爪牙。同样是奴隶主,谢尔比厚道而糊涂。圣·克莱尔善良而潇洒不羁,玩世不恭。雷格里残暴狠毒,居然因自己的手毒打奴隶练得坚硬如铁而得意扬扬。同样是女奴隶主,谢尔比太太善良仁厚,玛丽·圣·克莱尔则刁钻狠毒。

第四,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黑奴的尊重。斯陀夫人在描述黑奴生活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黑奴的智慧。汤姆帮助谢尔比先生把庄园事务安排得井然有序。乔治·哈利斯爱学习、有技术,还发明了一种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洗麻机器。黑奴女厨子克洛大婶在烹饪方面技艺高超。黑奴山姆聪明机灵,口齿伶俐,而且有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领。黑奴们在文中表现出的聪明才智,说明他们同白人一样也是人,不应该被看作是可以任意买卖的商品。

当然,小说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基督教色彩非常浓厚,宗教劝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另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过多地描述了人物的经历,有时行文略显拖沓。

但是,总体来看,《汤姆叔叔的小屋》确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十分出色的小说,它将永远在世界文学史上闪耀光芒。

书评(媒体评论)

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

——(美)亚伯拉罕·林肯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