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读国学滋养人生(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员工)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学习型员工·素质建设工程教研中心编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高尚的品德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入的价值;高尚的品德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它能最充分地调动人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身份地位可以有高低之别,它或许与金钱、权势相关,而品德则与这些统统无关。一个身份卑微的人可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无钱无权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员工来说,当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责的时候,他最高尚的品德就在这种持久的尽心尽责中表现出来。他们或许没有金钱,没有财产,没有权势,但是,他们依然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子日:“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就是说,对于千里马,不称赞它的力气,要称赞它的品质。尚德不尚力,重视品质超过重视才能,这是国学文化中招贤纳士的标准,也是我们今天选拔人才的标尺。道德修养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功课,只有培养内心的品德,用理智控制情感,再加上明辨是非的智慧,这样才算是修养到家。

2012年5月29日早7点10分,吴斌驾驶着浙A19115大客车从杭州出发,开往无锡,lO点10分顺利抵达。休息了1个小时后,ll点10分,吴斌从无锡站再次出发,准备返回杭州,可这次,早的含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吴斌没能平安回返。11点40分左右,车辆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一铁块(后确认为制动毂残片)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风挡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他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并报警。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吴斌,他没有把最宝贵的第一时间留给自己拨叫120,而是留给了车上的24名旅客。后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在这方面吴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道德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是集体人员的表现,也是社会面貌的主要内容。如果每个人都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竞争,个人同样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企业需要培养市场竞争力,而个人也同样需要培养竞争力。个人竞争力包含了道德和能力两个要素。能力是知识、技能、职能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评判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而道德则是发挥个人价值的起点,是得到他人认可、社会支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人竞争力的源泉。在职场中,我们做人要有仁爱之德。“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仁”的说法最早出自《尚书》,“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含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P2-P4)

目录

第一章 品读国学之“仁”——以德立身,优秀员工的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1、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爱岗敬业,尊重你的工作岗位

 3、仁者爱人,爱是无私的奉献

 4、拒绝浮躁,踏实做好在职的每一天

 5、友爱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6、知足惜福,学会感恩会让工作更快乐

第二章 品读国学之“义”——公正无私,砥砺优秀员工高尚的职场品格

 1、正义在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清白坦荡,不贪不义之财

 3、堂堂正正,不走后门不搞特殊

 4、公私分明,杜绝假公济私

 5、遵纪守法,按规章制度办事

 6、公正公开,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第三章 品读国学之“礼”——文明有礼,言谈举止展现优秀员工的职业形象

 1、谦和有礼,举手投足要从容稳重

 2、服饰得体,穿出员工的气质和风度

 3、敬上礼下,不能伤了他人的“面子”

 4、谈吐文雅,提高语言的交际效能

 5、善于沟通,找到合适的交谈话题

 6、懂得倾听,尊重对方的说话欲望

第四章 品读国学之“智”——谦虚好学,不断提升优秀员工的职业能力

 1、不断学习,打造持久的职场竞争力

 2、天道酬勤,一份付出才能多一份收获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

 4、专注做事,在工作中心无旁骛

 5、学而不怠,每天进步一点点

 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企业骨干

第五章 品读国学之“信”——诚信待人,信誉是优秀员工职场的信条

 1、业无信不活,人无诚不立

 2、一诺千金,言行一致

 3、不要为了金钱而抛弃诚信

 4、培养你的契约精神,不找任何借口

 5、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信赖

 6、信义兼顾,打造职场诚信品牌

第六章 品读国学之“忠”——尽职尽责,把忠诚作为优秀员工的职业准则

 1、黄金有价,忠诚无价

 2、员工最大的忠诚是履行职责

 3、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4、学会服从,才是真正的忠诚

 5、坚守职责,用忠诚培植你的职场常青树

 6、忠诚敬业,与企业一起成长

第七章 品读国学之“勇”——勇担重任,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职工作

 1、勇于担当,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2、挺直腰杆,不向挫折低头示弱

 3、尽职尽责,为单位出谋划策

 4、善于思考,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5、灵活变通,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6、大胆创新,有一点冒险精神

第八章 品读国学之“节”——清廉守节,养成廉洁自律的职业习惯

 1、自省自察,把腐败挡在身外

 2、俭以养廉,培养艰苦朴素的廉洁作风

 3、约束自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

 4、慎重交友,君子之交淡如水

 5、从严治家,廉洁是对家人最大的爱

 6、爱惜名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第九章 品读国学之“孝”——敬长孝亲, 孝道是优秀员工的情感纽带

 1、孝为德本,百善孝为先

 2、尽心尽孝,感恩父母赡养父母

 3、尊重长辈,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

 4、廉是大孝,不要让父母忧心

 5、在家孝顺父母才能忠诚企业

 6、家和万事兴,孝道是家庭幸福的规范

第十章 品读国学之“和”——和睦相处,温和友善才有和谐职场

 1、和为贵,学会相互忍让

 2、与人为善,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3、融入团队,真诚面对每个人

 4、学会分享,把每一点成绩都看成是大家的

 5、厚道处世,吃亏是一种福气

 6、宽容大度,方能职场和谐圆满

序言

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般来说,国学虽以儒家为主,但也包括道、墨、法等诸多先秦学派,也包含道教、佛教等内容。史籍表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上迄黄帝,经尧、舜、禹、汤、文、武、西周历代相传,至孔子而集大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横议,学术昌明,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国学兴盛发达,思想文化传统代代承继。国学的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伟大、厚重的象征,也是国家兴盛、昌达的标志。国学中的观念、智慧和经验,可以解释当下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我们要用文化解读国学,让先贤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让人们的生命历程因为多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陪伴而变得厚重和温暖。

知古以鉴今,国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其指导、借鉴的意义。国学作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吸取其思想精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失掉了自己的固有传统,将难以自足、难以自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既要继承以往的优秀传统,又要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国学,熟悉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服务于今日社会,并使之代代传承。

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珍品,比如“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节、勇、和”十种美德就是国学的精粹。“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伦理规范。“十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十德”可分为两组:原“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一组;新“五德”——“忠、孝、节、勇、和”为一组。“十德”既有内向的,是针对自身内心修养而言的,又有外向的,是针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改造世界而言的。每组各字之间,均有次序,相互对应,仁忠、义孝、礼节、智勇、信和,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概括得更加完整、丰满、全面。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因此,国学作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我们早已成了它的受益者。

品读国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们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这对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全面打造企业员工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推动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员工学习国学也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价值观。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员工职业素养之中,我们特意编写了本书。本书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诠释了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勇、节、孝、和”十种美德,是员工提升国学修养、完善自我品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国学智慧读本。希望本书所讲述的人生道理和工作智慧,能帮助我们每一位员工完善自我、修养身心。

内容推荐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国学经典是天空,更是大海,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内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基因。

学习型员工·素质建设工程教研中心编著的《品读国学滋养人生(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员工)》旨在以古喻今,学以致用,以高度提炼的国学精髓去启蒙和提升职业素养;以进德修业和提高素养为诉求,道出了如何用国学思维解决当今职场的现实问题。

编辑推荐

学习型员工·素质建设工程教研中心编著的《品读国学滋养人生(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员工)》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诠释了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勇节孝和”十种精神,是员工提升国学修养、完善自我品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国学智慧读本。希望本书所讲叙的人生道理和工作智慧,能给我们每一位员工完善自我、修养身心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