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什么补充你枯竭的意志力
心理观察:糖水实验
6.1意志力被消耗完了怎么办
我们知道意志力是有限的,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高度相关,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很多需要消耗意志力进行自我控制的时候。这时,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面对这么多的需求,我们的意志力资源是否够用?如果意志力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已消耗完,我们应该怎么办?
你在上午时刚刚完成了一项对意志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比如查找两本电话号码簿中的不同项及错误项。本来你以为下午的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但是上司却让你去接待一位难缠的客户。然而此时,你的意志力已被上午的工作消耗完,所以在面对这位客户时,你很容易情绪失控。也就是说,你正面临着意志力供不应求的困境。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遭遇这种困境的频率其实很高。那么,要怎样才能跳出这种困境呢?
很简单,既然意志力供不应求,但是又不能减少消耗,那就只能提高供给量。为此,人们开始思考“意志力应该怎样补充”的问题,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6.2心理实验:糖水的力量
如前文所述,在研究自我控制的意志力时,很多研究者发现意志力是一种会被消耗的有限资源,就跟人的肌肉力量一样。于是心理学家开始大胆猜测,既然意志力与肌肉力量同样可以被消耗,那么意志力是否可以像肌肉力量一样被补充呢?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加里奥特(Gailliot)教授等人在研究意志力的时候发现: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对个体的意志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行为,即意志力的使用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意志力的有限性。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而研究结果纷纷表明:意志力与葡萄糖有直接的联系。
实验一
在实验之前,实验者先将志愿参加实验的被试随机分成两组,让其中一组喝下加了葡萄糖的水,而另一组被试则喝下加了代糖的水。代糖是在食品制作中,商家用来代替糖的一种东西。一代糖有甜味但是热量很小,甚至没有热量。即代糖不能像葡萄糖那样给人们提供能量。
喝完水后,两组被试被安排看一个无声的短片,短片的内容是对一位女士的采访。实验要求被试们通过观看短片,理解短片中女士的肢体语言,并在短片结束的时候报告给实验者。
除此之外,实验者还要求被试们在观看短片的时候,尽量忽略屏幕上闪过的一串串单词。被试还被告知:假如他们观看短片时,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被这些单词给吸引过去,就要克制自己,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短片中的这位女士身上。
实验者认为,这种“控制自己不将注意力放在单词上”的思维行为,可以引起意志力的损耗。但是,想要正确解释短片中女士的肢体语言,被试们又必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才行。因此,假如葡萄糖是意志力的能量来源,能够补充个体被消耗的意志力,提高个体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那么喝了含有葡萄糖的水的被试应该能够更加准确地解释短片中女士的肢体语言。
最后,实验者发现,喝了含有葡萄糖的水的那一组被试对女士的肢体语言的解读准确率较高。而喝了舍有代糖的水的那一组被试则在解读肢体语言时出现了很多的错误。
因此,实验者认为,葡萄糖可以使个体损耗的意志力得到补充,提高个体的意志力。
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研究意志力的专家鲍梅斯特教授,就曾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葡萄糖对意志力的重要作用。鲍梅斯特对个体实施自我控制前后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进行测量后发现,自我控制会使个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降低。
实验二
实验者先让两组被试完成一项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使他们的自制力被消耗。然后再让两组被试分别喝下含有葡萄糖和食品甜味剂(不含葡萄糖)的柠檬水。
15分钟后,实验者们再次让两组被试完成一个需要意志力参与的任务。实验者比较两组被试完成第二个任务的情况发现,喝下含有葡萄糖的柠檬水的被试们在第二个任务中表现相当不错,而无糖组的表现则差得多。
因此,鲍梅斯特等研究者认为,葡萄糖是意志力的能量来源。
上述两个实验都向人们证明了葡萄糖是意志力的能量来源,但是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显示葡萄糖的代谢并不能够让人们提高或者恢复意志力。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让更多的研究者展开了对自制力与葡萄糖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似乎可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P20-22
后记
对我们这个团队而言,研究心理学并创作心理学图书,至今已接近十年。这真是一个让人满心感触的时刻。
确切地说,最初我们只是觉得心理学很好玩,至少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独到的生活见解。然而,当尝试着潜心于此后,我们发现心理学恰恰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种知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包括做一个决定、购买一件商品、结识一个朋友、管理一个团队,当然也包括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或者你对自己的判断、对他人的判断等,无不涉及心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你心中的感觉、印象、联想、推理、判断以及那些看不到的习得性认知,决定了你的人生信念、行为态度,也由此决定了你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
可以说,我们都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了解心理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从最初隐约觉得应将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开始,到今天,我们发展了一个拥有数十人的优秀心理学研究团队。我们的动力就在于希望让心理学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提供给读者应对生活问题的心理学知识。我们还在努力,我们希望每一本书都成为你满意的作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每一部作品都包含了团队的智慧,很多人都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或资料收集与分析工作,他们是洪少萍、孙科柳、李瑞文、秦术琼、宋松红、谭海燕、谭汉贵、王晓荣、杨兵、杨选成、袁雪萍、孙东风、孙丽、李国旗、石强、孙科江、陈智慧、安航涛、李艳、潘长青等。本书最终由孙科炎(笔名:谷元音)和姜婷进行文字修订并定稿。在此,对以上人员表示衷心地谢意!
发现真实的心理学
大概是在2012年年中的时候,我组织了一批心理学专家和研究工作者,试图对历史上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作一个梳理,对其应用加以说明,并分册出版。其目的是以简洁明了的方向,向社会大众(那些非心理学专业研究工作者)提供真实的心理学研究实验,让社会大众接触原汁原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当时我和我的工作伙伴梳理了一百多年来全球心理学家各式各样的心理学实验,总计达1000多例,这些心理学实验既生动有趣,又能够给读者深刻的心理启示。当时,我们把这些书分了近十册出版,其中就包括《自控力心理学:告别拖延、失控和坏情绪》和《影响力心理学》。这次,我们出版的《图解自控力心理学(实验解读版)》和《图解影响力心理学(实验解读版)》是在原版书的基础上,让这些心理学实验和知识,表现得更生动、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当然也更便于读者理解,并充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另外,相较于原版书,本次改版增加了一些与自控力或影响力相关的内容,使全书内容更丰富、更全面了。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过,那些非心理学专业研究工作者、普通大众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其核心是完善自己。在不同的课堂上,我几乎每次都会花不少时间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学习心理学是完善自己”这一问题。在这里,我也不妨将这个问题稍作解释。
据我观察,一些人学习心理学往往只是因为好奇,还有一些人是确实碰到了心理上的困惑。前者,我碰到过不少。他们的典型问题是“你现在能够看穿我的心思吗”或“我现在很害怕你用心理学分析我”。对于这两种情况,我常常向他们解释:“我没这么厉害,心理学也不完全是用来做这个的。”
我的理解是,心理学没有人们常常臆想的那样神乎其神,心理学也不是魔法。在最普遍的层面上,心理学应该是这样一门学问:当我感到悲观的时候,我能够静下心来体会自己内心的变化,知晓我为什么会感到悲观,这种悲观来自何处,以及应该如何纠正;当我感觉激情澎湃的时候,我能够了解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将这种激情一直保持下去,这是从“向内”的角度去考虑的。心理学也可以“向外”运用,例如,当你感觉别人情绪不佳、消沉,或者对你有不妥当的言行时,你可以通过前因后果来看清别人为何如此,然后对症下药,调整彼此的关系模式。
当然,心理学的研究要比我这样简单概括深刻得多。只不过,当普通大众学习心理学时,这两个方面的功用是很普遍也很实际的。因此,我认为,从最简单的层面上来说,学习心理学至少有两个好处:学会观察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会观察别人,推己及人,找到与别人相处的最佳模式。这就是本次改版两本书的主题:自控力和影响力。
这次改版仍然遵循原版书的基本特征:将历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充分展示出来。相比市面上一些“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读物,我们只是想表明真正的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原汁原味的心理学是有着非常严谨的实验、假设等内容的。大量的励志读物铺天盖地,常常使社会大众分不清哪些是严谨的心理学,这也是我们几年前做这项工作的原因。
可喜的是,如今情况改善了不少,人们对心理学的看法较几年前也更准确、更客观。但真正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体会,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每个人也可以就成功、自控力、影响力等各种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可能言之凿凿。但是,你究竟该听谁的呢?我认为还是从众多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中寻找客观的结论吧!
希望通过这两本书,给各位读者普及更科学的心理学知识,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误区!
书稿无法尽善尽美,瑕疵在所难免,我们衷心希望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谷元音编著的《图解自控力心理学(实验解读版)》汇集了心理学大师们有关自控力和意志力的权威研究成果,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生动讲解了自控力和意志力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变得拖延、失控或情绪低落,以及我们该如何有效恢复被耗尽的意志力,让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人生决策。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升生活品质和行动效率的人阅读。
做事拖拉、爱发脾气、到处抱怨、生活一团糟,我们其实并非天生如此,只是我们的意志力暂时被耗尽了。
谷元音编著的《图解自控力心理学(实验解读版)》精选了心理学大师们有关自控力和意志力的研究成果,用一个个源于生活的心理学实验,生动讲解了自控力和意志力来自何处、哪些事情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如何更合理地使用意志力来提高自控力,以及如何快速恢复意志力等问题。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自控力,行动起来,有效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