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冒险家(理想不死的创士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财经天下》周刊编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陈年可能是中国对“规模”有最痛苦领悟的企业家。

2007年,凡客成立之初,就赶上了中国服装行业的爆发。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服装行业的销售毛利率达到1449%。包括李宁、安踏、Zara、Mango等服装品牌的店面都急剧扩张。全国纺织服装企业也迅速由2009年的16819家,增加到了2010年的17996家。

神奇的“凡客体”和资本市场的热捧,让陈年成为这波浪潮里最顶峰的弄潮儿。“我们的机会太好了,我们追求规模,大家都追求规模。”陈年说。到2010年底,凡客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0%。”

2011年,凡客把年销售目标定为60亿元,同比增长300%。当年一季度,凡客同比增长已经达到500%,不出意外60亿元应该毫无问题。在2011年夏天来临之前,无论是现金流还是用户重复购买率都非常喜人,更没有出现库存积压。陈年踌躇满志,内心有许多愿望和野心等着去实现。当年,凡客融资23亿美元,估值近60亿美元。陈年随即把年度销售目标调高至100亿元,并戏言希望收购LV、匡威只卖50元。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凡客扩展了小家电、饰品等品类,甚至连拖把都卖。

“2011年凡客想冲100亿元销售额,实际上,当时稍具野心的国产服装品牌都想去冲100亿元。”陈年说,这其实是一场集体臆想。

当时,也有一些人开始对凡客表现出了担忧。早期投资人陈得朋曾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不看好凡客,一个原因是:产品只卖29元,还包邮,怎么可能赚钱。

但陈年认为,当初29元的定价没有错。定价是品牌策略,29元的T恤卖得很好,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但我们忽略了大环境的变化,忽略整个服装业出现的库存压力。大家都在网上倾销,急于回款是基础。”陈年说。

就在凡客疯狂扩张的时候,市场环境急转直下。仅2011年一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就减少了7545家,只剩下了10451家。各个服装品牌开始大规模地关店、清理库存,李宁在2012年就关掉门店1821家。

而此刻,正是凡客把“性价比+多品类”推到极致之时。资本的热捧加上凡客罕见的营销传播能力及高效的执行力,让凡客冲到了这波大跃进浪潮的最前沿。自然地,他们也在掉头直下的大势面前首当其冲。

这些库存浪潮涌向了互联网平台,线下店惨淡,但网上一派繁荣。“你去看,赚了钱的不是服装品牌,都是替人家甩库存的。”

“这波甩库存的浪潮到现在都没有结束。”陈年感慨地说。他第一次面对记者讲述凡客瞬间跌落的深层原因:凡客前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是把服装产品做到了低价,但当市场有五六百亿元的库存突然出现时,凡客原先走规模上量的性价比优势就不存在了。与此同时,天猫、唯品会甚至连一直亏损的当当加重了这类业务比例后也开始盈利。唯品会更是凭借着清库存的定位,成为中国市值排名前六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凡客疯狂的扩张并没有换来100亿的销售额。当2011年9月结束的时候,陈年就发现,100亿元的目标不可能在年底实现,他最终在11月路演前夜放弃了IPO的计划。

想要刹住高速奔跑的凡客并不容易。“一瞬间就招了很多人。今天还是2000人,明天就是5000人,后天就是8000人了。”2012年再次回到凡客的季薇感受到了凡客的急剧扩张。季薇现在是凡客营销的负责人,2009年加入凡客,2010年底她曾离开凡客加入初刻。

伴随快速增长的是流程的失控。“我们的营销工作就从怎么做好一件事,变成了如何完成一件事。然后,变化快到你都来不及想哪件事重不重要了。”季薇说,最忙的一次,她们以每分钟拍一种产品的速度,从头一天早上9点一直拍到第二天早上6点,结果就是“根本不记得拍了什么”。

在2012年1月15日的凡客年会上,陈年坦承过去一年凡客遇到了巨大挑战,但人们却因年会上的明星——韩寒、王珞丹、黄晓明、李宇春,尤其是苍井空的亮相而热情高涨。投资人争相和苍井空拥抱,雷军也信心满满地说:“如果凡客不犯大错,成功的几率是99%。”

不过,也有一些人注意到了凡客的库存问题,中信资本因为担心4000万美元的投资受损,就曾拿了一些库存数据找互联网分析师鲁振旺做分析。后者分析结果是,库存严重,凡客很难消化。

此时的陈年并没有如今天这样,能够跳出来审视整个服装行业的趋势。他认为,只是凡客的管理出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凡客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P41-44

目录

第一篇 再创业

 许三观卖身记

 王微:追光

 彭小峰:冒险家再出发

 决裂陈年

 唐骏:回到名利场

 梯子上走下龚海燕

第二篇 转型

 姚明退役这三年:走下篮球场,走上生意场

 陈晓后传

 罗永浩:闯入者怎样做手机

第三篇 突破

 卫哲:寻找风口的猪

 和周鸿祎的两次谈话:枪、手机、偶尔有困惑

 蔡文胜:天使的野心

 俞敏洪的新合伙人

 刘东华:从“关系”到社交网络

第四篇 挑战

 学霸投资人曹毅的独角兽牌局

 冯鑫:解套

 谢谢观赏,后会有期

 《刀塔传奇》的传奇,一款国民手游的诞生

序言

寻找第二口气

捷克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前总统)在1977年为自己出版的剧本集所写的序言中,准确地描述了一个创作者的困境。

“然而很快,一个作家发现自己正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他已经耗尽了自己对于世界最初的经验和表达方式,他必须决定如何进一步继续下去。当然,他可以为他已经说过的东西找到更出色的表达途径;也就是说,他可以基本上重复自己。或者,他也可以停留在他最初的喷发所取得的地位上,想方设法保住这个位置,以便确保自己在文坛上的一席之地。

“但是他还有第三种选择,他可以放弃已经取得的一切,超越他到目前为止太熟悉的、最初的世界经验,从他自身小小的传统、公众期待以及已经建立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去尝试一种新的和更为成熟的自我界定,与他现在的并且是更为确凿的世界经验相一致,简言之,他可能去发现他的‘第二口气’。任何人选择了这条道路——如果他想继续写作的话,这是真正有意义的——他的日子将不会轻松。在他人生的舞台上,他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要努力告别某些东西。他起先的热忱、自信和直率已经离去,而真正的成熟尚未到来;事实上他必须重新开始,这次是在更为艰难的条件下。”

每一位写作者都面临着哈维尔所说的去发现“第二口气”的问题,正如每一位写作者在开始时都必然要到他早年的经历中去寻找素材——几乎每一位小说家都有一本讲述一个人如何成长的书,比如,对于毛姆是《人性的枷锁》、对于奈保尔是《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困境真正发生,是作家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再从自己的经验中寻找素材时。他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于早先的热情和经验的“第二口气”。这是作家人生危机的开始。

其实世上所有人和组织的经历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在其他人或组织身上,寻找第二口气的危机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一个画家或音乐家无可避免地会耗尽他赖以成名的经验或方式,他需要找到既能让自己满意,又能让公众兴奋(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公众)的新的方式。在过去的时间里,这样的例子我可见到不少。鲍勃·迪伦是一个例子。在这个伟大的歌手的一生中,他不止一次面对着去寻找“第二口气”的问题。每一次都并不顺利。

格雷尔·马库斯在《老美国志异》中记录过迪伦尝试脱离让他备受欢迎的民谣、转向电声摇滚时的场景。“那是在1965年的7月,这位民谣歌手穿着破旧的棉布衣服,手里拿着电吉他,身上披着时髦的黑色皮夹克出现在新港民谣节的舞台上,身后是一支事后很快就被他抛弃的五人乐队,他用自己最沙哑的声音唱着,唱起那种对很多人而言正是意味着堕落与谎言的电子噪音。尽管如今世界上可能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当年曾对鲍勃·迪伦发出嘘声,然而在1965年的7月25日,迪伦的演出完全是一场骚动:听众中爆发出叫喊、诅咒、抗拒的声音,但更多的也许还要算是困惑。”可是你猜迪伦当时唱了什么?《像一块滚石》!随后,在1966年5月26日的一次演出中,迪伦的演出是在一片骂声中进行的。“人群中的喊声渐渐大了起来,胆小畏缩的叫喊声逐渐汇聚成高呼:‘叛徒!背叛!傻×!你不是鲍勃·迪伦!’”

当然,今天我们可以舒一口气,用一种轻松的语调说,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他就不是鲍勃·迪伦。

对于商业组织而言同样如此,只不过商业记者和管理学家们会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述这种“第二口气”的困境。比如,在2008年前后网络游戏公司最火热的时候,媒体曾提出所谓的第二款游戏困境:第一款游戏大受欢迎之后,公司以同样的团队、更多的资源和投入试图推出第二款游戏,结果却往往不成功。这个困境一直延续到今天,谁能记得《植物大战僵尸》的开发公司PopcapGames(宝开游戏公司)的第二款游戏?不用去搜索了,如果它足够成功,你会知道的。努力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口气”的,也包括我们曾经一期的封面人物朱俊。他曾经凭借着代理《魔兽世界》成为国内一线游戏巨头,也因此有了足够多的钱去买下上海申花。如今,他失去了两者。如果不想就此从舞台中央消失,他也需要找到自己的“第二口气”。

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中,记载了大量的这种“寻找第二口气”的故事。你能看到曾经创办了土豆网并把这家公司送到纳斯达克上市的王微,也在想如何通过动画电影来重新寻回自己的“第二口气”;也有彭小峰,曾经是新能源领域的巨头,如今迫切地希望借助互联网金融再次崛起;包括卫哲和陈晓,曾经阿里巴巴B2B(指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关系)公司的CEO和国美电器的CEO,如今他们都希望借助投资来再次证明自己;包括俞敏洪,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教育公司,现在进入了早期投资领域;包括中国体育的符号式人物姚明,他要在商业领域证明自己可以像在篮球场上那样自如……

杂志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对杂志也在做一些改变。这也是我们在努力寻找“第二口气”的表现。杂志这种形态发展到今天,它需要做出一些对变化的回应。当然,私心而言,我也希望借助它,找到我自己的“第二口气”。

《财经天下》周刊主编李翔

内容推荐

《冒险家:理想不死的创士记》是由财经天下周刊中发表过的文章集结而成,讲述的是一群怀揣理想再出发的企业家,他们中有曾经辉煌,继而跌落,如今力争再次“创业”的人;有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后,面临新挑战的人;有放弃现在事业,选择新突破的人。他们是一群不满足于现状,志存高远、重新启程的人。

编辑推荐

财经天下周刊编的这本《冒险家:理想不死的创士记》记载了大量的“寻找第二口气”的故事。你能看到曾经创办了土豆网并把这家公司送到纳斯达克上市的王微,也在想如何通过动画电影来重新寻回自己的“第二口气”;也有彭小峰,曾经是新能源领域的巨头,如今迫切地希望借助互联网金融再次崛起;包括卫哲和陈晓,曾经阿里巴巴B2B(指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关系)公司的CEO和国美电器的CEO,如今他们都希望借助投资来再次证明自己;包括俞敏洪,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教育公司,现在进入了早期投资领域;包括中国体育的符号式人物姚明,他要在商业领域证明自己可以像在篮球场上那样自如……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讲偶像、一味的讲创业的书,这本书是要突显一种事业上的冒险拼搏精神,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偶像创业的精神力量,看到另一种人生态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