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想做大,拼的是德行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成败的因素归纳起来,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以三国为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天时;孙权坐拥江东——占了地利;刘备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辅佐——占了人和。正冈为如此,曹操、孙权、刘备才能各占天下之一,呈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如果仅占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的一条乃至三条,是否就能打下江山,就能江山永固呢?对此,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表达了个人的看法: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称魏武侯。一天,魏武侯在吴起的陪同下坐着船,顺黄河而下。船到半途,他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由于他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他;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由于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由于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在吴起看来,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不仅是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君主的德行。如果君主的德行不好,如果君主不修德行,即便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也不见得能在战争中取胜,更不能保证江山永固。所以,吴起这才有了“江山之故,在德不在险”的观点。
著名的满学家阎崇年先生曾经说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所以能为大清朝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拥有天时(明朝腐朽,内忧外患)、地利(统一女真,雄踞一方)、人和(八旗劲旅同仇敌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己和(心态平衡,心胸开阔)。”
阎崇年所谓的“己和”与吴起的“君主的德行”十分近似,不同的是,“己和”表达的是内在的心态、心理和智慧,而“德行”说的是治理国家的心态和智慧。可以说,“己和”是君主德行的根本,只有当君主有了良好的心态时,他才有可能表现出好的德行。
其实,管理企业与君王治理国家,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涉及的管理范围、人数不同而已。管理企业,同样离不开一个“德”字,所谓“厚德载物”,领导者唯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行走在竞争激烈、危机重重的商场,才能得人心、得天下。在这方面,代表性的人物有史玉柱、牛根生、柳传志等。
当年“巨人大厦”项目崩盘时,巨人的核心管理层并未因史玉柱的破产而离去,核心管理者们对史玉柱依然不离不弃。这种风雨同舟的情愫,源于他们对史玉柱的信任,这也是史玉柱后来崛起的关键。
牛根生创立蒙牛时一穷二白,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厂房,连奶源都没有,他的办公室是居民楼里的一套两居室,牛根生曾自嘲“就是这么个环境.当时的蒙牛是中国乳业的尾巴尖上的最后一根毛”。但是牛根生的创业团队雄心不小,始终团结在一起,最终打造出今天的蒙牛集团。
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从当年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今天上千亿级的大企业,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老大。联想能有今天,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柳传志曾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零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零。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说到做到。在联想的“天条”里,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意思是领导者的家属、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但是柳传志不让他到联想,因为他害怕子女进公司,各亲属结成利益团体,到时候没办法管理。这只是柳传志做人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浩然正气,使得联想的事业蒸蒸日上。(P2-4)
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优秀企业领导者的时代。当跨国企业的旗帜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高高飘扬的时候,当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全球经济竞争日趋自炽化的时候,当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对一个企业而言,领导者指引企业方向,决策企业战略,执行战略方案。在很多企业当中,领导者主导企业文化,其个人魅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前途。领导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可以把企业带人成功的坦途,亦可能成为企业的掘墓人。也正因为如此,提升领导力成为企业界孜孜以求的话题。但是,领导力究竟是什么呢?
领导力是远远超于管理能力的。企业的最高层领导者是企业发展的导航者,他要做的就是要把握住企业发展的方向,让企业朝着宏远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去走。至于其他层次的管理者,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协助这一位领导者在运作上做到最好,减少出错的可能性,使这个企业不偏离大方向,顺利实现目标。管理者是站在从属的位置,而领导者是站在最高决策的位置,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领导”的位置。领导力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将会激励人们跟随领导者去要去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服从。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在课堂,在球场,在政府,在军队,在跨国公司,在小公司……直到一个家庭,我们可以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看到领导力,它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核心。
领导力这个概念实际上发端于通用电气公司和它的领导者杰克·韦尔奇。韦尔奇把领导力发展的观念深深植入企业的基因里,并训练各级管理者。韦尔奇还认为,发展领导力不仅仅是CE0和高层管理者的事情,而且必须成为全公司员工都遵守的制度,必须在公司上下培养灵活机动、适应性强的领导者。如在激发员工热情方面,通用电气树立了一个榜样。通用电气领导力中有一个“4E1P”原则:迎接和迅速适应变化的个人活力(Energy)、创造激励他人环境的能力(Energize)、进行艰难决策的能力(Edge)和坚持贯彻执行的能力(Execute),公司倡导员工根据“4E”原则不断改变,产生新的热情(Passion)。
一般而言,企业家不可能单枪匹马包打天下,而要依靠他手下的员工,依靠一个组织良好、充满活力的团队协调一致地去奋斗,去打拼,去追求同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因此,他应当是一个具有出色领导力的人,凭借自己的才干、自己的远见卓识、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员丁们广泛的信任和尊敬,树立起崇高的威信。他和员工们的关系应当摆脱雇佣和被雇佣的传统习惯思维,建立一种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平等关系;并使每个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人本主义的关怀和温暖,认识到企业的盛衰成败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他们休戚相关,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只有这样,员工的群体中才能孕育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战斗力的团队精神,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使企业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不仅如此,现代领导者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之前需要解决问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对大量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推演和归纳。
坚持以结果为导向。领导力不应只是构想、传达愿景和设定目标,还包括坚持到底,实现目标。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领导者会强调效率和生产力的重要性,优先考虑价值最高的工作。
寻找不同的观点。关注影响组织命运的趋势,紧跟周围变化的脚步,鼓励员工提出能够提高业绩的观点,准确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事项;鼓励身边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擅长聆听各种观点的领导者会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做决策,避免决策带有偏见。
具备战略远见。没有远见的领导者,在本质上讲不具备领导力。不比别人看得远,不具有远见卓识,就缺乏领导他人的能力。所以说,战略远见是领导力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领导力与执行力之间本来没有天然的分界,两者之间相互渗透。可是如果一定要区分,更大的区别就在于战略远见上——领导力更加趋向于战略远见,而执行力是用来贯彻战略远见的。
重视和成就他人。今天的人们更加强调用个性来主宰自己,希望获得重视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如果领导者不能够很好地针对这种现实,有效地体现出对他人的重视,领导力就一定是有缺陷的,就会产生离心力。重视他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领导力特征,可是这种涵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锤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总之,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企业这艘巨轮究竟是触礁沉船、永没海底,还是浮出水面、一路领先,这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力是否充分。一个具有卓越领导力的领导者就是一位英明的领导者,他带领的企业一定会走向成功!
朱坤福
2017年9月7日
朱坤福著《领导力(商业领袖经营之道)》—书,是对变革时代如何提升企业领导力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个尝试。全书归纳提炼出了打造领导力的众多方法和技巧,包括制定管理目标、进行企业培训、团队协作、激励考核、制度完善、合理授权、有效沟通、执行力提升、创新学习等等,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无疑将有效提升领导者的管理技能和领导能力。
在写作风格和内容的安排上,本书尽可能避免语言的枯燥和抽象理性的说教,采用轻松的表达方式,并且穿插适量案例,使每—个理论点都能得到实证的支持。
希望读者阅读本书后能有所思、有所得。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目的是“抛砖引玉”,诱发读者更深—步地思考,以便获取更丰富的营养。
朱坤福著《领导力(商业领袖经营之道)》讲述了领导力意味着我们总能从宏观和大局出发分析问题,在从事具体工作时保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使命不变。
领导力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跳出一人一事的层面,用一种整体化的、均衡的思路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
领导力还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关心自我需求的同时,也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给予更多的重视,并总是试图在不断的沟通中寻求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坦诚也更加有效率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