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从马英九和蔡英文的手部动作中读懂他们的内心吗?你知道孔子行教图中双手交叉于胸前的含义吗?你知道性丑闻时的克林顿都暴露出了那些动作吗?你知道比尔·盖茨在会见国家政要时的手部动作是怎么样的吗?你知道奥巴马在办公室的习惯性动作揭露了他怎样的内心吗?你清楚神探柯南、汤川学推眼镜的动作又隐藏了怎样的心理秘密?
隋岩著的《微动作心理学(畅销3版)》告诉你,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而且还会给每一个细微动作以专业的解释。细微之处亦见人心。看透他人的微动作,隐藏自己的微动作,相信本书会成为职场、社交中的强者,对手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让你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
隋岩著的《微动作心理学(畅销3版)》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来自半兽人时代的身体语言
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怪人》中有这样的描述:“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打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这些手势的作用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在人类获得语言之前,处在半兽人时代的人类祖先们是用手势、声音、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交换信息、进行交流的。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时间是在远古时代,背景是原始丛林。生活在其中的类人猿还没有学会直立行走,更没有发展出含有语义的声音,即语言。他们在大树和灌木之间活动,用伸一只胳膊或者发出一段高声的叫喊的方式呼朋引伴。
一个人对同伴做了一个招手的动作,对方没理解他的意图,接着他不停地招手,直到对方来到自己身边,他才停下来。如此反复多次,招手和“请你过来”联结到一起,从此之后,小伙伴们用招手的方式呼唤对方。声音也是如此,第一次出现时,一定有一方困惑于发出声音的人的意图,但经过反复使用,某一音调的声音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遇到危险时,用一种低沉的、浑厚的声音震慑敌人,告知对方“请勿靠近”。
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声音,和具体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后,沟通变得方便起来。最开始,人类始祖发出的声音和咿呀学语的婴儿所发出的一样,即使这样,他们也能方便地交流,好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至于身体语言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人类沟通、交流的一部分的?今天的研究者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语言,有人则认为是环境决定的,持辩证法观点的人则将遗传和环境结合在一起,认为它们共同决定了身体语言的出现。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是最早研究身体语言的科学家之一,他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受当时盛行的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表情是天生的,即受遗传的支配。一位德国科学家艾伯菲尔德发现,孩子天生就会笑,即使是天生失聪或者失明的孩子也具有微笑的能力,好像那根本就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本能。
沿着达尔文这条线索,现代心理学家也着手研究了人类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等人研究了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类表情,发现了人类基本的情感反应。面对愉快、悲伤、蔑视、愤怒、厌恶、惊讶、恐惧这几种情绪时,全世界人的表情反应都非常相似。
不管是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种人、欧美的白种人,还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族人,他们竟然有着相似的表情。正因为肢体语言能够被全世界的人接收,无声时代的电影,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才能受到亚洲、欧洲、美洲的人们甚至非洲土著人的欢迎。这似乎在说明,在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进化过程是同步的,至少在表情这一维度上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表情的一致性,但是没法证明人类的肢体动作具有一致性,实际上,世界各地、各国、各民族的肢体动作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肢体动作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同文化的肢体动作出现巨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一点都不稀奇。(P6-7)
在Wizards Project中,保罗·艾克曼和他的同事发现了微表情在识别谎言中的作用,1985年,艾克曼在他的著作《说谎》中系统地解释了他的研究成果——人际交往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是如何欺骗他人,又是如何出卖自己的。
二十多年后,美国福克斯公司拍摄的电视剧《别对我撒谎》和香港TVB拍摄的电视剧《读心神探》将微表情带入大众视野,此后,微表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也有人开始专门研究人在各种细微变化之间表达的情绪、情感和态度。
微表情指的是在人脸上短暂出现的表情,微动作则是指全身上下的微小变化,小到眉毛、眼睛、嘴巴、耳朵,大到手指、胳膊、大腿、躯干,这些身体部位的微妙变化,往往透露着一个人的内心秘密,或者是此时此刻的情绪变化,或者是一个人恒定不变的个性特征。
人都有掩饰真实自我的倾向,但是在琐碎的小动作上,一些内心情感是难以掩饰的,细节处处都在泄露天机。可以说,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真实内心的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任何不起眼的动作都是一道进入神秘心理之门的机关。翻看这本书,你就拿到了打开每个机关的钥匙。
本书从微动作的角度解读人的心理。书中以身体部位的不同设定了身体密码、手指信号、说话之道等章节,每一个小节就是对一个细微动作的精心解读。你可能早已意识到,动来动去的双手一定代表着某种含义,转瞬即逝的眼神好像在表达什么内容,但却无法确定那到底是什么。《心理学与微动作》会告诉你,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而且还会给每一个细微动作以专业的解释。
细微之处亦见人心。看透他人的微动作,隐藏自己的微动作,相信我,你会成为职场、社交中的强者,对手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你的法眼;同时,你也会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朋友有苦难言,恋人欲说还休,你却早已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看出了一切。拥有洞察天机的能力,算不算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