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国平民简史(一个工会主席的家访周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晨鹏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该书作者董晨鹏长期担任基层工会主席,他开创的“亲情工作法”拉近了与职工的距离,倾听了职工心声,这本《共和国平民简史(一个工会主席的家访周记)》延续了他上一本作品《我的兄弟,我的姐妹》的创作风格,通过脚踏实地采访30多位普通职工,用充满烟火气的笔触,将镇江的风土人情、民生百态描绘成了一幅历史画卷。

内容推荐

《共和国平民简史(一个工会主席的家访周记)》为纪实文学,作者董晨鹏前后家访了四年,从200个家庭中选出12个家庭的历史,这些普通家庭的历史具有特定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印证出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走进合适的平民家庭,就能够看到共和国最美丽的另一幅画卷。

目录

第一章 巾帼志

 高家奶奶

 哈尼依奠利

 保洁员史云珍

第二章 老兵列传

 报务员张纪良

 炮兵徐承富

 汽车兵葛炯杰

第三章 岁时杂咀

 吃春酒

 端午“十二红”

 谢平安

第四章 风俗记

 担子厨房

 “尝八新”和“吃八鲜”

 镇江无太岁

第五章 世相剪影

 梅花残巷

 代笔

第六章 闲暇录

 家庭棋牌窒

 智慧鸟户外

 美食家

第七章 户口事略

 下放归来

 新兴城民

 弄户口

第八章 产权纪事

 野获

 农垦

 过一把瘾

后记

试读章节

董凤并不是镇江本地人。1976年出生的董凤,属龙,是安徽合肥长丰县董郢人,在镇江已经整整20年了。董凤长得和她唱黄梅戏的老乡马兰非常像,脸形都很饱满。

长丰位于寿县和合肥之间。寿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所在,因此,长丰一带属于故郢之地。楚国先后有过四个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存续4,00年之久的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境内),屈原闻讯后投汨罗江,楚国被迫将政治中心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境内),随即再迁于巨阳(今安徽阜阳境内)。公元前241年,楚国又把都城迁往寿春(即今寿县境内),并改称新都为“郢”。20年不到,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伐楚破郢,楚国灭亡。故郢所在地的人们为了永远记住自己的故国,多以“郢”来命名自己居住的地方,寓有“故楚之地,怎能忘郢”的意思。“董郢”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楚文化基因的地名。

镇江属于“吴头楚尾”。董凤嫁到镇江,仍然算是嫁给楚地故人,并没有太多文化习俗上的陌生感,她所熟悉的家乡的风俗习惯,可能比镇江本地人所传承的楚风还更加正统些。

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安徽和江苏都属于同一个省级行政区。这个省级行政区明时叫作南直隶,清代叫作江南省。北京的皇帝下“江南”,即指的是江南省旧地。后来江南省的实力太强大,一省的赋税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每期科考上榜人数更是占了全国近一半,时人称作“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中央政府便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别叫作“江南右”与“江南左”。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镇江由于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历代又多有战事,因此,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抗日战争爆发前,镇江城的居民结构大抵为苏北籍的占45%,安徽籍的占30%,土著20%(远祖同样来自江北),其他省籍5%。时至今日,民间仍然称镇江为“江北人的天堂”、“安徽人的第二故乡”。我的奶奶就是江北淮安人。

原本约好是周五(28日)去董凤家的。

周三(26日)下午,董凤打个电话给我,说周五是农历七月半,家里要烧纸祭祖的,是不是改期?

镇江老的风俗,祭祀过世的人,相关准备工作都是由女主人操办的。

家境差的不好讲究,富裕一点的人家,家庭成员去世之后,都要做七,七天一祭,焚烧纸钱。头七供馒头,二七供米糕,三七供饭,四七可以供菜,五七则由已嫁出去的女儿回来祭奠,七七提前与六七同烧纸钱,叫作终七。

每年在死者的生日、逝日,要过冥寿、做忌辰供。满100岁就不再过冥寿,忌辰满30周年也不再烧纸。在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冬至、除夕都要祭莫。

十年“文革”,被称作迷信的祭祀活动在镇江城乡一度销声匿迹。在那个连卫生纸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几乎没有人家敢抱烧一烧纸钱的奢望。大凡一种风尚的兴起和传承,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物质生活的相对丰裕。在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里,人们很难有太多的精神需求。但是,一旦一个风尚的兴起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风尚就会变成一种浸淫于整个社会的风气,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社会规范和准则,政府是很难简单地凭借几个文件或布告就能加以整顿和控制的。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祭祀先人的风气也重新兴盛了起来。如今一到特殊的日子,许多人家的门口便能见到银白色的纸灰漫舞如雪的场景。

作为高家的女主人,董凤自然不会忘记这件祭祀先人的大事。

不过,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进了董凤的家门,发现董凤并不是家里最年长的“奶奶”,她的婆婆也跟他们住在一起。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竟然是由媳妇当家,婆婆反而“大权旁落”。

董凤夫妻俩是双职工。董凤的丈夫高履伟是名保安,比董凤要小两岁,属马。在董凤的嘴里,高履伟的头衔是“我们家小伟”,而他们的儿子高望却被叫作“大望”。高履伟有点自嘲地说,马善被人骑,我们家当家的是董凤,凡事都由她作主。

董凤家所在的小区叫作富润华庭,是个拆迁安置小区。她家住的是120平方米的户型,三室两厅。董凤夫妻俩住一室,小高的母亲一室,儿子高望一室,属于三代同堂。P3-5

后记

对于历史,我的感悟是,我只能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本书中的几十个普通家庭只不过通过我的笔在讲话而已。黑格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寻求这种永恒的努力,不仅仅存在于写作者的笔端,更多地还存在于普通老百姓的心里。事实上,当一个普通家庭讲述与追踪自己家族的历史的时候,这种永恒就已经如同密码一样,被绵长而细密地编织在了他们的叙述与回忆之中。

本书中每一个故事的主角总是给未来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他们并不执迷于某一种教条,更不会让自己对生活的信心受制于某种无助或者苦难,他们的创造力和开阔的胸襟,总能让他们找到一条继续前行的道路,总能看到远方的那座山峰或黑夜里的那颗星星。他们生活中的精彩、智慧和温暖,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一次家访,我总能阅读到一个普通家庭的不普通的人生,他们的人生阅历,同时也浸润进我的意识,不断地在丰富着我自己的人生阅历,捶打着我的心灵,让我的精神结构更加的多彩和细腻,进而更加成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家访的过程,就是我不停阅读的过程;记录的过程,就是我精神更加成熟的过程。历史归根到底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人的精神生活的逻辑必然决定着历史的逻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这本书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个人的精神进一步发育的历史。

从《我的兄弟,我的姐妹》,到《共和国平民简史》,我对历年来所有热情接待我家访的近400个镇江城建产业集团的普通一线员工家庭,致以深深的谢意!没有他们的精彩人生,就没有我的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还乡之旅,就没有这本平民简史的文字。如果说文学能够照亮人们的生活,那么,恰恰是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点燃了我的书写!

时近三年,此书终于付梓。但细究起来,这本书委实称不上是我一个人的成果。

《我的兄弟,我的姐妹》一书于2014年春天出版后,很多人建议我再选择若干个家庭从纵轴上来写一写。贺绍俊先生期望我能写出一本“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来重新构建历史’’的书。王必胜先生告诉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访实录的时候,可以带入他们人生的变化,命运的变化,要让这些普通人,走出来他们的命运感、痛苦感,对生活的渴望。”何建明先生更直截了当地向我指出:“哪怕去写一个非常简单的老太太,如果我们去用她的语言,用她的情感来表达出这个家庭、这个街道、这个城市的变化,就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从一个普通人家的一扇门窗入手,从他们的小孩、老人入手,走进他们的生活,可以写出多少精彩来?”

对我的创作进行鼓励的还有何西来、范咏戈、张陵、徐忠志、丁晓原、王晖等专家学者。慧善真诚的何老已于2014年12月8日驾鹤西去,但他病中给我留下的最后的话语我将永远铭记于心:“如果你要写一个镇江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这么一本书的话,你照样能写得好,照样会有血有肉。我在阅读一个一个的一线职工的家庭的同时,在你的作品中,有一种历史的感悟和历史的展开。”

感谢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的王晓峰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的张晓辉副部长、江苏省总工会的邢春宁主席和马永青副主席、镇江市总工会的王荣正主席对我的激励,他们都希望我能够把走进普通员工家庭的“亲情家访’’工作坚持下去。“亲情家访”是镇江城建产业集团党委开展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活动项目之一,深受一线员工的欢迎。这项活动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成果,和宇文家胜同志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2014年12月10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到镇江开展“深扎”活动,现场指导基层作者的创作。就在这次文学创作座谈会上,我汇报了有关本书的初步创作情况。当时仅仅是个构思而已,连书名都没有想好。听完我的汇报后,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徐晓华副主任建议我把这部作品定名为《共和国平民简史》。评论家费振钟先生对徐晓华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要求我在建构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关系上,要能通过小历史的展现,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凸显出一种独特的意义,而不能简单地演绎国史。费振钟希望最终成稿的是一部精心构建的真正普通人的历史,是通过国家史的背景能够衬托出普通人的命运的作品。最后,江苏省作家协会储福金副主席也认为创作这本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我能够把普通人生存空间的各个侧面表现出来,越是个人的,才越是国家的。

本书的创作还得到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李炳银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范小青主席的热情指导。令我感动不已的是,2016年的夏秋两季,江苏省作家协会汪政副主席先后两次乘火车到镇江,跟我面对面沟通,以师长般的热情提出修改意见后,连夜又乘火车赶回南京。他不仅对本书的章节目录如何安排作了非常详细的建议,还对重点内容的增删指明了方向。

格非对我立足于镇江的叙述给予了充分肯定,让我倍感朋友般的温暖。他说:“镇江是江南文化的腹地,书写镇江的时代变迁和风土人情,具有微缩江南乃至中国当代史的意义。”

温暖还来自于娘家人——镇江市总工会、江苏省建设工会工作委员会的支持。在本书的创作出版过程中,还得到镇江市文联、镇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以及韩益华、朱和顺、佘玉龙、蒋宁、包建国、陶伟、徐炳辉、马季、李雪雄、袁美霞、陈龙、张晓薇、刘葶葶等诸多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中间只相隔六个人。每一个人,无论你贫贱或者富贵,无论你在地球的这边还是在地球的那一边,都会有一条路径,将两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当代历史,其实是所有当代人的历史。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印证出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走进合适的平民家庭,就能够看到共和国令人难忘的另一幅历史画卷。一路风尘而来的我们面对着这幅画卷,如果能够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温暖,就像小时候母亲怀抱里的那种略高于体温的软绵绵的温暖,就已经足够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