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农业真相(一号问题)
分类
作者 臧云鹏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对外粮食援助

美国官方的对外粮食援助始于杜鲁门总统。此前,在农业危机出现的时候,也曾有人建议美国联邦政府对欧洲援助,帮助其恢复经济,以便其有能力购买美国的工农业产品。但是未得允许。因此,对外援助一般限于私人机构的慈善行为。美国官方的对外援助带有很明显的政治意图,这就是二战后的“遏制战略”。

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掌握了世界财富的30%。而二战结束时,美国掌握了世界财富的50%,成为世界巨人。但是美国人认识到,在世界各国处于战争后的贫困状态下,美国的繁荣无法持续。

战后的欧洲农业遭到彻底的破坏,大面积饥饿,1946—1947年西北部欧洲的寒冷加重了这一局面。在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主要依赖东欧国家的余粮,但是这一贸易通路因为政治原因而被中断,这个政治原因就是横贯欧洲大陆的政治“铁幕”。德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成年健康男性一般每天摄入2500—3000卡路里的热量,成年健康女性每天的摄入量为2000—2300卡路里,而当时的德国人均摄人热量只有1800卡路里。负责经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欧洲人这时最需要粮食,但是没有钱。英法沦为二等强国,还在战后养伤,德国、意大利成为战败国,等待战胜国的制裁。战后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在1945年至1948年就有十多个国家。但经济上十分落后。美国当时的人均收入高达1453美元,西欧国家也有473美元,但这些欠发达地区只有80美元。展眼望去,全世界除美国之外都徘徊在废墟之中。这很可能导致美国农产品的海外市场一下子又回到二战以前。

为了美国的工农业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到世界各地,美国必须重建全世界的自由贸易体系。其实,在罗斯福任期内,已经主导成立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总协定等。但现在第一步需要把其他国家先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等他们的经济逐渐恢复了,才能和美国经济接轨,共同在自由贸易体系中运转循环。

财大气粗的杜鲁门总统分别针对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了大规模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但是与一战后帮助欧洲重建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商业目的不同,该计划的主要政治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意识形态的介入使美国农业的扩张性增添了侵略性的色彩。

苏联在二战中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卓著,其影响力已经越出一国的范围,向世界范围扩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无形中与美国形成了两极竞争的格局。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和苏联在战后世界安排上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和表面化。这是遏制战略思想向对外援助政策渗透的关键原因。

粮食成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手段。该计划共计130亿美元(如果加入通货膨胀因素考虑,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其中324L美元用于购买美国的粮食、饲料和肥料等。

“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执行者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肯南。威廉·克莱顿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贸易商,后出任助理国务卿。乔治·肯南是美国驻莫斯科的公使衔参赞,后担任驻苏联大使,是“遏制”政策的制定者,他是美国现实主义外交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名言是,影响那些可以影响他国主要领导者的人,使他们认为你希望他们干的事情就是他们应该干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命名为我们所熟悉的“和平演变”。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表面上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接受援助不是无偿的,作为代价,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向美国开放市场。其次,受援国必须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这意味着苏联必须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本来对“马歇尔计划”表示了“谨慎的兴趣”,但在得知这些遏制条件后,转而与东欧国家成立了与之抗衡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

“第四点计划”对中国、韩国、印度、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很少,而且都是技术援助项目,主要围绕军事援助和防务开支展开,而非发展援助。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并非杜鲁门政府的主要目的,杜鲁门政府计划通过“第四点计划”遏制共产主义在第三世界的发展,将第三世界纳入到美国的遏制战略中去。

总之,美国农业在杜鲁门手中,其商业化本性之中又加入了政治性元素。杜鲁门之后,无论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480公法”,肯尼迪政府的“粮食换和平计划”,还是约翰逊政府的“粮食换自由计划”,美国农业已经不仅仅代表美国数百万个农场主的利益,而是代表美国这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了。美国农业的出口不仅可以处理剩余农产品,稳定国内价格,而且可以帮助受援国经济增长反过头来购买美国的工业品,最后,它还把为数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拉拢在美国自由体系的大旗之下。

P15-17

书评(媒体评论)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将给人们启示,振兴与强大民族种业的发展,让中国的种子不仅能满足自己,还能走出国门。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中国的农业正处于一个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并存,这需要一批有担当的好企业,和许许多多的有志之士以此为事业,才能取得zui终的成功。《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这本书十分详细地解读了国际性农业综合企业在产业链运作方面的经验,对于投资和准备投资农业的企业来说,都十分值得一读。

——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

目录

第一章 从“美国式”农业道路说起

 美国农业的DNA

 三大事件

 农业危机

 1933年的救赎

 对外粮食援助

 高补贴压低世界粮价

 欧共体的反击

 世贸乱局

第二章 中国农业开放之政策反思

 从“调节余缺”到“结构性失衡”

 以市场换技术的沉思

 转基因之惑

 农业并购与国家安全

 “走出去”路在何方

 公益还是商业?

 不正当竞争何以禁而不止?

 这是我们需要的改革吗?

第三章 大豆沦陷祭

 疯狂芝加哥

 价格过山车

 压榨业沦陷

 压榨企业为啥不买国产大豆?

 从封杀到示诚

 看起来很美

 谁来建中国数据中心

 国际期货还有多远

 真功夫还要靠自己

第四章 棉花配额之战

 棉农:棉价太低,不赚钱

 纺织企业:棉价太高,不赚钱

 中国的五个竞争对手

 都是补贴惹的祸

 四个利益主体的微妙关系

 “缺口论”打开国门

 数据谜团

 悲情2003

 中储棉事件

 低棉价才有出路

第五章 失衡的玉米

 命运多舛的玉米

 美国乙醇“大跃进”

 点燃农产品价格导火索

 “能源独立”搅动全球

 高油价火上浇油

 用玉米输出通货膨胀

 2010年的恐慌性进口

 向中国出口乙醇

第六章 挑战国家储备

 益海嘉里叫板国家收购价

 国储机构率先发难

 停购的玄机

 县级粮库

 1949年米棉之战

 既要开放,也要抓住

第七章 到中国种地去!

 恰帕斯起义

 在莱阳种地的日本人

 立松国彦的梦想

 日本农业殖民史

 冶基村民与复发中记的买卖

 世界海外屯田浪潮

 走出去一定要双赢

第八章 种子的故事

 “南袁北李”

 业绩逆转的登海种业

 学不到的研发

 先锋带来的革命

 一克种子一克金

 超越登海先锋

 政策仍将收紧

第九章 转基因内幕

 自杀的印度种棉农民

 小白鼠实验的未解之谜

 错误由政府承担

 孟山都小史

 进军中国路线图

 被无视的实验结果

 崔永元之战

第十章 钾肥争夺战

 苏联解体与中国崛起

 中化与中农资的内战

 三大钾肥联盟的同进退

 三小联盟鼎足国内

 商务部组织“大买家”

 武四海上书温家宝

 关键时刻的打拼

 “垄断”与1.7%的毛利润

 大赢家PotashCorp

第十一章 沉重的农机

 “共和国长子”的两会提案

 五巨头挺进中国

 久保田垄断中国水田

 2007年的政策性井喷

 佳联的故事

 研发痛点

 中联重科出手

 期待国家创新体系

第十二章 饲料:另一种玩法

 切入“咽喉”

 目标锁定六和

 三井战略VS刘永好战略

 三井方法

 一美元亏损与垄断“商权”

 复制不来的综合商社

 刚刚开始的布局

第十三章 肉业惊魂

 对赌雨润输亦赢

 “斩首”双汇为哪般

 高盛是谁

 说服中国不如“操纵”中国

 高盛式危险

 “潜鲸”在行动

第十四章 猪魔咒

 高盛养猪,原来虚惊一场

 到中国养猪去吧,利润90%!

 艾格菲没能成为“猪坚强”

 时代变了

 刘永好的“万言书”

 规模化养殖与粮食安全

 良种补贴补的都是洋猪

 保护中国种猪,外资竟比国人热情高

 宏观调控之“猪魔咒”

第十五章 最痛苦的“最后一千米”

 黑石闪电来去寿光批发市场

 中国批发业大门洞开

 家乐福成了“周扒皮”

 家乐福是怎样“堕落”的

 错综复杂的商超利益链

 自建终端的困局

 相关立法时不我待

第十六章 路在脚下

 大国崛起的启示

 中国农业的命门

 打开政策性内需大门

 “消灭”农民

 以工立农

 国企改革再出发

 出口强国计划

 “一带一路”战略

序言

必须做强做大民族种业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一书的作者曾将成书内容向我作过介绍,我认为他的“外资对中国农业的渗透已经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应当引起各方面的警惕”的观点确实值得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中有个种子安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公司已经长驱直入,参与到包括种子研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的产业已完全被外资掌控。虽然我国两大主粮——小麦和水稻目前产量还比较充裕,但是从大豆、玉米来看,我国已从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进口国,由玉米出口国转变成为进口国。因此,民族种子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局势。

做大做强自己的民族种业出路在哪儿?《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的作者层层作出各种详尽解读,比如针对大豆风波,就从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跨国公司进行现货贸易、期货交易所操纵价格、产业巨头大面积收购等一系列运作,不仅阐述了大豆的逆变过程,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进一步研究。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并不意味着阻止外资进入,这是既不符合我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也不符合中国入世承诺的。如何在开放中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企业又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一步学会竞争?目前我国的种业市场小多乱杂,全国虽然有一万多家种子公司,但有些是不规范经营,出现些假冒伪劣种子坑害农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一方面国家加大投入,规范种子市场,增强民族种业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持续品种创新保持种业发展的后劲。

科技力量不容忽视。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轰动全球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本书我看过,布朗本人我也见过,他的观点是对的。他的报告叫做wake-upcall,是“醒世呼唤”的意思,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他希望呼唤国家领导人,不要把经费拿来备战,制造武器、兵器,而是要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农业。不过,布朗对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估计不足。为了满足新世纪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攻关,我国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已于2000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目标;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大面积示范亩产800攻坚的目标;2011年又首度创下平均亩产926.6公斤的超高产纪录,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是依靠科技进步革新种子取得的,对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一号问题:中国农业真相》将给人们启示,振兴与强大民族种业的发展,中国的种子不仅能满足自己,还能走出国门。

是为序。

内容推荐

社会大众对于真相缺乏了解,有时比真相本身更为可怕。作者臧云鹏希望通过《中国农业真相(一号问题)》一书把中国农业的真相告诉更多的人。这个真相就是外资控制和渗透中国农业的真相。

在农业领域,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进程中,是否有战略布局?除了种子资源之外,哪些还可以列入布局要点?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规划资源类要素(比如水、土地、钾矿、磷矿等)的拓展?如何有效应对国际大粮商的期货+贸易+种植的产业链运作?如何集体应对国际卖家联盟的谈判?除了限制性的政策手段外,是否还有扶植性的政策?战略布局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空间有多大?参与的方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在布局中的角色是什么?国有企业是逐利性的自由企业,还是负有实现国家战略责任的企业?

编辑推荐

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80%来自美国;中国食用油市场,65%以上的份额掌握存外资手中;2011年,中国进口棉花336.38吨;2010年,美国“先玉335”玉米种的播种面积占中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3%;中国每年生产化肥消耗1000多万吨钾盐,其中600多万吨依赖进口;一粒洋种子,竟然可以卖出金子的价格;现在,中国农业门户洞开,外资凶猛来袭,大豆、棉花、玉米、猪肉、钾肥、农地、种子、农药、转基因、粮仓等农业产业链将无一幸免。

我们将如何接招?

臧云鹏著的这本《中国农业真相(一号问题)》将十分详细地解读国际性农业综合企业在产业链运作方面的经验,对于投资和准备投资农业的企业来说,都十分值得一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