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编著的《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由绪论和8个章节组成:绪论基于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分析,对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提出相关判断和建议;第1章和第2章力图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与全球化新十字路口的基础上,提出走向“二次开放”的中国选择;第3~5章分别提出“二次开放”的“三大战略”,即自由贸易大战略、“一带一路”大战略和服务贸易大战略;第6~8章提出在“二次开放”中深化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任务”,即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行动和监管变革中的政府担当。
2017年,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势头上扬,使全球政治经济局势跌宕不止、暗流汹涌;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金融风险增大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大国,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多重挑战?
迟福林编著的《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全面解释新阶段我国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从“一次开放”走向“二次开放”。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提出以“二次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在坚定扩大开放中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厚植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为推进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作出中国的努力与贡献。为新形势下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绪论 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中国选择
一、以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二、以深化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突出矛盾
三、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结构性改革
第一章 新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逆潮的形成
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增强
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警惕全球化逆潮的风险
第二节 坚定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
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难以逆转
二、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三、树立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新全球化观
第三节 以全球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
一、以全球结构性改革化解全球结构性失衡
二、落实G20 杭州峰会创新增长蓝图和结构性改革共识
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第二章 “二次开放”的中国选择
第一节 走向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二次开放”
一、对外开放仍是我国转型改革的重要动力
二、“十三五”:我国开放转型的重要机遇期
三、“十三五”:从“一次开放”走向“二次开放”的主动选择
四、“十三五”:“二次开放”的历史关节点
第二节 “二次开放”的战略重点
一、推进自由贸易战略
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三、推进服务贸易战略
第三节 “二次开放”的大国责任
一、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二、在“二次开放”中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三、助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第三章 自由贸易战略引领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坚定推进自由贸易战略
一、以自由贸易战略维护经济全球化大格局
二、推进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自由贸易战略
三、以自由贸易战略促进经济转型
第二节 加快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
一、力推亚太自贸区建设
二、力推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
三、力推自由贸易制度安排
第三节 建立中欧自贸区
一、深化中欧合作的重大选项
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行动
三、以服务贸易为重点
四、合并推进中欧BIT 谈判与FTA 谈判
五、深化中欧结构性改革
第四节 以自由贸易战略作为大国合作的基石
一、实现大国经济合作的双赢
二、实现资源全球优化配置
三、承担经济全球化的大国责任
四、承担国际治理变革中的大国责任
第四章 “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第一节 “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角色
一、“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国际广泛共识
二、“一带一路”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
三、“一带一路”打造“经济全球化3.0 版”
第二节 “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任务
一、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
二、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
三、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
第三节 “一带一路”: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战略重点
一、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
二、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多边自由贸易区
三、推进“一带一路”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
四、实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产能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五、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
六、建立多种形式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圈
第四节 “一带一路”:形成区域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机遇
一、西部大开放带动西部大开发
二、形成“一带一路”东北开放的大格局
三、推进沿边大开放
第五节 “一带一路”: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一、以自由贸易为目标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二、推动海洋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
三、推动岛屿经济体互联互通
四、务实推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第五章 服务贸易:全球自由贸易的战略重点
第一节 服务贸易较快发展的大趋势
一、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三、服务贸易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大趋势
第二节 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
一、服务贸易在全球自由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的焦点
三、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一、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二、形成服务贸易强国的新格局
三、以服务贸易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以服务外包为重点培育我国服务贸易新优势
第四节 国内自贸区转型重在发展服务贸易
一、自贸区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
二、重在服务贸易开放的突破
三、为服务贸易开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第五节 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
一、粤港澳区域一体化的重大选项
二、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政策与体制的统一
三、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在“一国两制”中有着独特作用
四、加强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
第六章 经济转型的决定性影响
第一节 经济转型决定增长前景
一、经济增长直接依赖经济转型
二、经济转型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三、以经济转型实现未来10 年6% 左右的中速增长
第二节 以经济转型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赢得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的先机
二、以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形成全球大市场
三、以发展数字经济为重点形成新经济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三节 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深化结构性改革
一、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目标的财税结构调整
二、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环境
三、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点破题国有企业改革
四、加快实现产权保护法治化
五、以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七章 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行动
第一节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赢得经济转型与对外开放的主动
一、服务业市场开放牵动经济转型全局
二、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是突出“短板”
三、以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第二节 服务业市场开放重在打破垄断
一、服务业市场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二、破除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三、推进服务业投资便利化改革
第三节 推进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
一、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直接融合
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
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
四、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
第四节 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政策与体制变革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政策不平等的突出障碍
二、以政策平等促进服务业发展
三、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
四、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五、以服务供给社会化为目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五节 服务业市场开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一、突破思想观念束缚
二、突破传统体制束缚
三、突破既得利益束缚
第八章 监管变革的政府担当
第一节 建立现代市场监管体制
一、政府监管变革滞后是形成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
二、监管变革滞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转型的突出矛盾
三、2020:基本形成现代市场监管体制
第二节 以金融监管变革防范金融风险
一、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性全面增强
二、建立综合性金融监管体制
三、形成独立性、专业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四、以加强统筹协调为重点,组建国家金融监管机构
五、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
第三节 以反垄断为重点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强化反垄断的统一性、有效性
二、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法治化进程
三、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监管的合力
第四节 监管变革中的行政权力结构调整
一、监管变革滞后与权力结构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突出
二、强化市场监管的权威性、独立性、专业性
三、加快调整监管权力结构
四、监管变革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
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都使得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是继续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还是搞贸易保护主义?是坚持共享式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建立排他性的自贸区?是适应新形势,谋求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革,还是继续维持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经济全球化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应如何选择?我们认为,重在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进程。
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挑战下,需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协力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进程。在G20杭州峰会就结构性改革达成基本共识后,聚焦经济转型,推进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对我国来说,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深化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关键性选择。
一、以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要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离不开对经济转型趋势和特点的客观判断。“十三五”,我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一方面,经济转型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未来几年的经济转型,无论对推进国内经济增长,还是对参与国际竞争,都将具有决定性影响。
1.经济转型新趋势
(1)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384221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7.8%,占GDP的比重已高达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a。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有可能达到60%左右,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b。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有可能扩大到50万亿元左右;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40%左右扩大到50%左右。预计“十三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5%~70%,基本
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3)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未来几年年均将有1300万农民进入城镇。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如果近两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重要突破,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在“十三五”成为历史,城乡全面实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将成为一个现实。由此,将释放城镇化的“巨大红利”,使城乡一体化成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条件。
(4)开放结构正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这几年,虽然对外贸易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服务贸易的发展却较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2016年1—10月,我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8.2%,比201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2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6%d。预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占贸易总额比重将达到20%以上,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2.经济转型新特点
(1)增长与转型高度融合,增长直接依赖于转型。“十三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节点,也可以说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赢在转折点,核心在于转型。转型不破题,即使速度上去了,增长仍然难以持续。也就是说,增长与转型高度融合,增长直接依赖于转型。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比较大,从短期看,增速很重要;从中长期看,转型更重要。当前,大家对增速问题比较担忧,把“稳增长”看得比较重。经济增长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制约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关键是经济转型所蕴藏的巨大潜力能否得到有效释放。
(2)经济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在一起,科技对转型的影响明显增强。未来几年,新的技术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以“大、智、云、移、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深刻改变传统经济形态,并对我国经济转型带来深远影响。我国经济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在一起,既需要解决现有的体制机制问题,也需要积极应对新技术的突破。
(3)经济转型与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交织在一起,转型的双向影响明显增强。一方面,国际经济格局在未来几年将发生重大变化,给我国经济转型带来多重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转型对世界经济增长与经济格局的影响日益增大。未来5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率将保持25%~30%。P3-5
2017年,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势头上扬,使全球政治经济局势跌宕不止、暗流汹涌;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金融风险增大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的大国,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多重挑战?
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将是同世界经济深度互动、向世界不断开放市场的过程。扩大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转型有机结合,才能够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局和国内经济转型压力的双重背景下把握自己的选择与行动。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促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为基点、以推进“一带一路”为支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二次开放”,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新十字路口的重大选择与务实行动。
2016年,我院撰写的年度研究报告《转型闯关——“十三五”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一书中,首次提出“二次开放”。一年后,我们又把《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作为2017年度研究报告的主题。我们认为,以“二次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在坚定扩大开放中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才能厚植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才能为推进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作出中国的努力与贡献。
本书由绪论和8个章节组成:绪论基于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分析,对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提出相关判断和建议;第1章和第2章力图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与全球化新十字路口的基础上,提出走向“二次开放”的中国选择;第3~5章分别提出“二次开放”的“三大战略”,即自由贸易大战略、“一带一路”大战略和服务贸易大战略;第6~8章提出在“二次开放”中深化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三大任务”,即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行动和监管变革中的政府担当。
作为一家以改革研究为己任的社会智库,我院坚持每年形成一部改革研究报告,着眼改革,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本书是我院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期引起各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新背景下对我国扩大开放与经济转型的思考,并对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决策与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本研究报告是我院研究团队集体创作的成果。主要编写者有迟福林、夏锋、何冬妮、方栓喜、匡贤明、张飞。郭达、蔡文龙、甘露、陈所华、陈薇、曾瑶、胡玉杰、李丽媛、张东生、赵善梅、袁树卓、檀怀玉、赵祖康、杨天英、李许卡、郭文芹、张瑾、方赟赟、宋玉瑶、于华泰、危文锋等参与了资料搜集和修改编辑工作。张卓元、常修泽、曹远征等专家对本书写作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中国工人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成稿之时,正值2017年鸡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恭祝广大读者新春快乐!
《二次开放》提出了开放转型的大思路与务实性的举措,主张树立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全球化观,主张用全球结构性改革破解全球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全书从开放角度分析经济转型的迫切性以及重大任务, 很好地把握了我国经济生活的脉搏。这份高质量的报告是可以引起各方的思考和讨论,值得每一位关注我国发展、开放以及转型重大问题的读者研读和参考。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魏礼群
《二次开放》提出新阶段我国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从“一次开放”走向“二次开放”。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提出以“二次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以经济转型为目标推进结构性改革,为新形势下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卓元
《二次开放》敏锐地观察到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统提出了我国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不仅立意新颖,而且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创新。相信本书将会对我国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 黄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