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卷多情似故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辉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情记殷殷,沈三白与《浮生六记》

沈复说:“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我想说: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厚道而不失公允。

人生旅途,与《浮生六记》的真正邂逅,在壬辰肆月,我于兹喜之心,如芸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颇为相近。对《浮生六记》书名,听闻久矣,直到今天,才把它看完,可惜的是,眼福不深,只看得四记,余二记,据传为后人杜撰,是以不载于原著。可是,我还是对名不见经传的沈复,对他的《浮生六记》,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总好似看些无厘头的三三四四。

最有看头的,还是一记,闺房记乐。比较有生活气息,有人情味,读罢合卷后,不知怎么,总有关于“芸”的缥缈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难怪俞平伯评价:“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传遂远。”更有林语堂评日“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芸是幸福的女人吗?权当是吧。毕竟沈三白如此爱她。女子一生,得夫婿如此,还有何求?只是,梅逸其人,太过文气,终只是爱之切切,没有物质做保证。而人生,一半是物质的,一半是精神的。虽然,很多人都以清高姿态大言不惭地说:精神重于物质。从如水的文字中,看到少年的芸,藏粥侍君的可爱可笑举动,因之畏嘲多时,传为话柄的轶事,那种生活原汁原味的美,让我感动。及至嫁到沈家,夫妻恩爱,日子也还过得去,不为生计愁,这时的芸,因为婚姻的滋润更显女人的妩媚,在梅逸笔下,她却是医他的药。

唯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说,虽无草蛇,但隐灰线,埋下了芸一生福泽不深的引子。慧心,当真不仅在笔墨,更在沈三白一生对芸的文字倾诉中,相信,他是爱她的,而且爱得够深。虽然后来,他与喜儿有过一段不了之情,都不能抹杀对芸的深情厚谊,但喜儿又是姻缘簿中的另一“杯具”了。

相对来说,这二段新婚宴尔,是三白公子与芸一生最为幸福的日子。尤其读到“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真的为他们伉俪情深而觉人生之于婚姻的幸福可意,为一乐意。

风扫云开,深于情者,解之而罢,不解,就是一个情结,而且是死结。今人古人,于此同感。“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但凡两情相悦了,往往“今世不能,期以来世”。察眼意,懂眉语的到底是不是月老?悬姻缘簿的,又是谁呢?

花光树影,转头空。生生死死,总让人惆怅。大雪纷飞的四月伊始,与《浮生六记》中的芸劈面相逢,眼前活生生立着个可人儿,瘦骨支离,神态妩媚,女子风情,最让我觉其慧黠的是,她明知深得夫君恩爱,偏变着法想给夫君纳妾,这是一个太聪明且自信满满的妮子,也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她后来的福薄和相公的缘浅。这一点,应该是芸“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物极必反之兆了。也因此,憨园未果,成为芸的心病耶?在我看来,非也。只是,哪怕如此,依然不能减了芸性格可爱之处。她于穷困中,借锅生趣,以酬夫君之友;她在缠绵里,女扮男装与夫同游;她在爱河里,费尽心机为夫物色小妾;她在柴米油盐的羁绊下,亲缝亲补,使夫君在人前以保端严;她更兼与夫谈诗论词,慧敏玲珑……这样的一个“芸”,足矣让人为之一开眼界,也适合让林语堂隔着光阴的河流对其写下“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的不俗评价。

花取参差以为美,文亦然。是以,沈之《浮生六记》,除却“闺房记趣”卷外,其他浮生三记,虽名为“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在我看来,不过是以际遇铺展生活,都没有离开“芸”的存在。三白君对芸的爱,是笃厚的、深重的,这从他的字里行间,分明可见。以其情为伊人写真,亦为伊溢彩。他记述芸为其做衣、补衣的不易,其实也是一种对发妻的爱。芸为生计的不易处,倘有足够的经济后盾,想来芸会更加光彩照人,不知还能增添多少轶闻呢。以至遗失的两卷,我记着它们的名字,辅以想象,天真地想着,梅逸将如何安排“中山记历”“养生之道”,这两卷想来关于芸的刻画,会少许多。而作为一无名文人的沈复,凭着自己的执着写下《浮生六记》,这又是如何坚持的一种精神?也许,生活的穷困漂泊都不能减淡他对文字的钟爱吧!

P3-5

目录

辑一 历史长河的文学浪在

 情记殷殷,沈三白与《浮生六记》

 眸中风景千秋在

——闲读《启功谈中国名画》

 胸有丘壑大风光

——偶读《画禅室随笔》

 无关褒贬之披着文学外衣的他们

——漫读《近三百年学人翰墨民国卷》

 呈红谁读花谱

——怅读《民国四公子》

 国学经典的魅力

——虔读《老子道德经注》

 情溯古今思接千载

——乍读《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闲情每为诗经醉

——再读《诗经别裁》

 情从诗话小欢颜

——《清诗话考》读后

 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秋读《前朝梦忆》

 天地一幅画,会心向林泉

——细读《林泉高致》

 湖山此地曾埋玉

——读苏小小诗有感

 翻作两相思,春风知不知

——低眉读才女薛涛诗有感

 杀妻求将,名垂青史的吴起

——读史小慨史上无情将

 燕将乐毅

——读史有绪

 季布丁公的命运

——刘邦用人之道

 点黛轻愁春不允

——愤读《窦娥冤》

 岂可同日而语

——从胡蓝之狱议人的地位不同心性不同

 秋波流慧,亦不过“另舍舍之”的青凤

——聊斋闲娱

 笑说瑞云

——欢颜读聊斋

 勤虑害树,烦令扰民

——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

 用情深处孤独,任性切勿放肆

——《小窗幽记》捡读

辑二 当代文人的溢彩流香

 分心有术,摘星摘月自徜徉

——《无边界:王小慧跨界艺术札记》

 荏苒留痕

——《往事重思量(杂书过眼录三集)》读后

 纵不凡夫亦为情所困

——《画坛辑佚》读后

 生而沉默死后辉煌的一代美术大师

——《大家不世出》读后

 借笔情趣两相生

——《书林一枝》读后

 讶然卓才俞平伯

——《杂拌儿》读后

 文字天空里的流星

——《回望大家》读后

 罢花开过,空留暗香

——《傅雷传》读后

 美味美文赖谁人

——《俊余杂记》读后

 一代词宗,一帘幽梦

——《词曲概论》读后

 缘结今生只为书

——《绍良书话》读后

 大家说名著

——《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读后

 月在天心梦未圆

——国学大师胡适

 中国哲学史拾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

 其实文人最天真

——《吴宓书信集》读后

 身心两部史叛袂一生中

——《负暄续话》读后

 何以文人不擅政

——《周作人传》读后

辑三 泛读涉猎的馨香一脉

 随心之喜

——《1978—2008中国优秀散文》读后

 泛读记

——《蒋介石大传》等读后

 文人的“她们”

 以平实见长

——《日记序跋》读后

 另一种阅读的怡然

——《东坡题跋》读后

 流水账里小时光

——《(读书)十年》读后

 会挽雕弓如满月,高山仰止向大儒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读后

 零思碎绪

——中外书籍的混搭

辑四 某些文人的风骨个性

 忽与秋风动清凉

——木心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读后

 浅读董桥

——大家风采

 异域尤龙种,雅士中国心

——《董桥散文》读后

 如此文人陈丹青

——《退步集续集》读后

 照见山河影更愁、

——《溥心畲传》读后

 小女人的大情怀

——三毛《哭泣的骆驼》读后

 因甚倾城

——《倾城之恋》读后

 诺奖的蹊径

——《天堂蒜薹之歌》读后

辑五 域外一瞥的生活深邃

 读书闲记

——域外一瞥

 战争中的爱情也只能是悲剧

——《牧童与牧女》读后

 从庸俗与刻薄中走过,抵达

——《雾都孤儿》读后感

 天才超思维

——《浮士德》读后

 婚姻的底子

——《傲慢与偏见》读后

 邪恶的花朵用正义的眼神来看

——《恶之花》读后感

序言

俯仰无愧是读书。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开卷有益早已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读万卷书”成为人行于世一种从容的底气,一种丰富的内涵,一种强大的气场。多读书之人与少读之人的区别,正在于此。

书是前人知识的积累,书是人生中另一种意义上的老师。懂得这一点,我们就会自觉读书,不为所累,且为所惬。读书的好处,或者无须多言,而要自悟。人只有自己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才会去深耕深读,也只有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才能抵达读书的佳境。高深有高深书的内涵,闲娱有闲娱书的消遣,体味到读书对人生的裨益,那才是读书的真正境界。

秉着“开卷有益”的古训,读了些书,不想白读,以期岁月于读书的有痕,写了读札,于其得益当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的,把这些读书心得归纳整理成为这本集子,不过还是想强调读书的好。人生快事之“金榜题名”的前提,就是以读书为基础的。想要快乐,不妨读书。因为书中什么都有,有金玉良言,有财富宝藏,有衣食储备,更有美人如玉。这一点,北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早有卓识远见,比我说得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读书是入世的一条绝佳出路,也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本书以时间空间为构架分为五部分。一是历史长河的文学浪花,主要是阅读中国古人的著作心得体会;二是当代文人的溢彩流香,主要是阅读中国当代文人著作的感想和意绪;三是泛读涉猎的馨香一脉,主要是读书过程中的思想驿动见诸笔端的粗鄙浅见;四是某些文人的风骨个性,主要是因阅读而勾起的对作者的看法态度;五是域外一瞥的生活深邃,主要是读外国书籍的几篇小札,算是这本书的一种结构上的丰满吧!文中譬如《情记殷殷,沈三白与(浮生六记)》,内容当然有自己的思想见地,不为迎合时代,不为作者立碑树传,不为小我而扬名,只为彰显读书于修身的好,只为大我的放眼千万里和博大襟怀。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社会愈发展,阅读愈显重要。于读书的选择也成为一门学问。深层次的读书如同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亦是做学问的三境界。它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必经之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所不能道。第一境界以西风吹绿叶凋为写实,意在言处于恶劣形势之中时,人也能排除干扰,登高远眺,不为一时苦旅所困所惑,说句时髦的话就是“处逆境心中也要有诗和远方”的志向,不能丧失人生理想目标,这是成功的基础,也是第二第三境界的源头。第二境界意在言立志后的努力过程和这种过程坚持的恒心,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过程中,就算遇到种种难以预料的挫折,也不能后悔当初的选择,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第三境界是柳暗花明后的成果期。经历千难万险,经历命运考验,经历比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可能还要多的险阻,于是磨炼后的成熟带来了人生硕果累累的收获之秋,功到事成。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

汤显祖曾言:“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看来,读书的重要性,古人比今人看重得很。如今的德国,就是个好读书的国家。据说德国人是现今世界是最爱读书的国家,人均读书率居世界之首。当然书有糟粕和精华之分,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国,书海浩瀚,好书如同好人,层出不穷。只要肯读,那是没个止境的,于自身的陶情冶性上,好处自不细言。经史子集,科教文卫,古今中外,林林总总,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状,想要读书,别自乱阵脚,首先自己心里得有个谱儿。当务之急读什么书,消遣闲娱读什么书,长远来看读什么书,还有个人爱好为择书之佐。一系列的意识在脑海里形成后,选书也就水到渠成,不必面对书山书海茫然无措。这就是读书的三贵,即贵博、贵精、贵通。唯如此,才可接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高境界。

人吃饭要消化,读书亦然。朱熹总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诚然为读书真谛,正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内容推荐

曹辉著的《书卷多情似故人》以所读古今中外书稿之读札随笔为写作宗旨,却又另开特色,不单纯于读后随笔,而渗透了许多人生哲理,从各个方面带给整个社会深度思考。认证读万卷书的好处和魅力。

编辑推荐

曹辉著的《书卷多情似故人》以时间空间为构架分为五部分。一是历史长河的文学浪花,主要是阅读中国古人的著作心得体会;二是当代文人的溢彩流香,主要是阅读中国当代文人著作的感想和意绪;三是泛读涉猎的馨香一脉,主要是读书过程中的思想驿动见诸笔端的粗鄙浅见;四是某些文人的风骨个性,主要是因阅读而勾起的对作者的看法态度;五是域外一瞥的生活深邃,主要是读外国书籍的几篇小札,算是这本书的一种结构上的丰满吧!文中譬如《情记殷殷,沈三白与(浮生六记)》,内容当然有自己的思想见地,不为迎合时代,不为作者立碑树传,不为小我而扬名,只为彰显读书于修身的好,只为大我的放眼千万里和博大襟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7: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