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不应忘记/国际名人看中国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00年,中国相继把台湾让与日本、把青岛让与德国、把旅顺口让与俄国、把威海卫让与英国后,奋起反抗的义和团也说过这样的话。义和团走错了路,因而失败。由于当时统治者的背信弃义和懦弱,使中国人民不断地付出代价。

在随后的10年中,留学西方和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说过这句话。他们宣传鼓动、奋起斗争、受苦受难。此时,中国成立了一个党,后来叫作国民党。1911年,国民党在其他派别的帮助下,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①

当民国总统于1915年签署让日本实际上控制全中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条款时,起而抗争的中国西南地区说过这句话。一年之内,总统袁世凯妄想称帝,但他受到致命打击,旋即一命呜呼。

1919年,学生们第一次走上街头,喊出这句话。作为理想主义的果实和自决权的捍卫者的《凡尔赛条约》,却把以前德国人从中国夺去的山东省交给了日本。被日本收买的中国政府予以默认了。②

在北平的街道上,学生们死于警察的枪弹。当时,俄国、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劳工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在文学方面,青年作家反对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文言文,破天荒第一次用人民大众的日常语言进行写作。只要认识几千字,任何人都可以读书,怎么说,就怎么写,再也不怕被人讥笑为不懂文言文的“大老粗”了。只要大声读出来,任何人都能听懂一本书或一份报纸了。

国际力量迫使日本放弃了一部分其利用西方列强在欧洲火并之机从中国夺取的租借权。在此期间,华北对峙的军阀们明争暗斗,要决定究竟是日本还是英国可以首先取得中国的资源。国民党和共产党代表人民说:“这块土地是我们的!”但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军阀统治的区域内都是非法的。

国民党占据了华南的广州,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这个由工业家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党,旨在打破外国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摧毁使现代工业难以发展的封建性土地占有制,以及打倒维护封建制度和充当外国阴谋工具的北洋军阀,从而统一全国。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共产党,那时候的近期目标和国民党是相同的。和国民党一样,共产党也要粉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发展工业和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工人阶级,在全国范围内摧毁封建制度和封建军阀统治。

国民党领导着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共产党,虽然成立的时间要晚一些,却显示出领导城市工人和乡村农民的能力。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之父孙中山认识到:只有这些阶级和两党共同采取行动,才毙实现两党的目标。1923年,两党结成了联盟。他们共同平息了广州商团叛乱。  “这块土地是我们的!”学生说。虽然在上海和广州他们死于英国的枪弹之下,但是,全国范围开展起来的运动继续说这句话。

“这块土地是我们的!”工人说。他们发动的总罢工使香港陷于瘫痪,使英国在中国沿海港口的贸易陷于停顿。

“这块土地是我们的!”农民说。他们粉碎了农村地主和高利贷者的权力,扛起枪,参加革命军,去攻打北方军阀的堡垒。随着他们的挺进,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结构摇摇欲坠了。

1925年春天,孙中山逝世。

他死后两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国民党不再支持工人和农民,转而同地主和买办阶级联合在一起了。老百姓再也不能说,土地是他们的了,因为土地被抵押出去了。共产党员要么死于屠刀下,要么退到偏远的山区,继续把被剥削的穷苦人组织起来。

接着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10年。由于南方军队的北伐并没有铲除封建统治,而是同它妥协,结果军阀之间的内战又打了起来。老百姓继续起来反抗。当局调动了无数兵力来袭击共产党的根据地,因为根据地存在的本身被认为对民众的反抗起着鼓舞作用。

一直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人认为,当时的形势千载难逢,并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1931年,他们轻而易举地攫取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因为中国这时刚刚结束一场大内战,他们于是又开始对江西的红色根据地发动新的战役。当时的中国,由于内部的政治原因,同与东北接壤的另一个国家——苏联是疏远的。

从一开始,东北人民就拒绝当亡国奴。虽然主力军撤退了,但是,数以万计的士兵、数十万武装起来的农民和工人,以及许多将领们继续抵抗侵略者。当长城以南的将军们仍然与人民为敌时,东北反抗侵略者的人们却团结起来了。同日本人合作的东北军阀们,在万众咒骂声中遗臭万年。那些抗日的将领们则成了民族英雄,扬名四海。谁会忘记在嫩江神出鬼没、在东北的丛林中把日本人打得团团转的这些英雄呢?

P2-4

后记

我在本书中回忆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所见所闻,还有我当时所做的分析和对外介绍。虽然已经60年了,许多仍历历在目。而且。历史也不应忘记。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同盟国的支援;另一方面,中国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大量军力(主要是陆军的大部分兵力),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起了战略配合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由日本点燃的。那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派军队侵占中国的东北,即九一八事变。这一天,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少被提及,但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这比西方通常认为二战开始的时间要早好几年。例如,有的人认为二战始于纳粹德国入侵欧洲邻国的1939年,有的人则认为始于日本进攻美国的1941年12月。事实上,正是由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并未受到国际上的谴责和惩罚,才导致其他法西斯国家起而效尤。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夺取了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德国、意大利又帮助佛朗哥推翻了西班牙共和国,扶植了亲法西斯的佛朗哥政权;日本则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德国于1938年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又于1939年侵入波兰,使英国和法国卷入战争;1941年,德国进攻了苏联;日本则偷袭了美国停泊在珍珠港的军舰,把美国拉入了这场大战。1945年5月,德国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数月后,日本也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遂告结束。

在这一场涉及整个人类的世界大战中,有几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第一,中国人民战斗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最初是局部的反抗,后来发展为1937年到1945年的8年全面抗战。第二,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直接及间接的伤亡人数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而苏联,在其4年半的抵抗斗争中死亡达2700万人。英国在6年中损失了几十万军人,尽管遭到了狂轰滥炸,除了海峡的一些小岛外,领土未被侵占。美国是最后一个参战的,大陆城市没有遭到轰炸,在3年半的战争中虽然损失了几十万军人,平民并没有伤亡。当然,以上只是数量上的比较,并不是说这些国家的战士在勇气和忠诚方面有什么逊色之处,但这些数字也确实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各国做出牺牲的程度是不同的。

而且,作为一名当时在中国居住的新闻工作者,我看到,法西斯侵略的残酷性,在中国的表现比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要惨烈得多。从1931年起,中国东北的抵抗者就受到了无情的杀戮,村庄被焚毁,农民与工人被抓去当劳工,累得失去劳动能力时又被杀掉。1937年,我亲眼看到在天津的海河上漂浮着腐烂的尸体。那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农民被日本人征去修碉堡,然后被枪杀或活活溺死。在一些日本人开办的矿山附近,人们发现了埋葬着被累死了的工人的万人坑(许多被掠去日本当苦工的中国人也被活活累死)。1937年,日本“皇军”在南京屠杀了30万被解除了武装的军人和平民。日本侵略者用枪打,用刺刀刺,用刀砍,或活埋,手段极其残忍。许多妇女遭到多次强奸后被杀掉,此情此景,有许多幸存者及外国目击者描述过。日军还使用了化学武器。我亲眼看到住院的中国伤兵,他们的皮肤被日军施放的芥子气腐蚀成洞眼。日军还使用中国战俘,后来也使用其他国家的战俘做试验,就连美国战俘也未能幸免。他们的试验所在哈尔滨,这一事实早已得到证实,有关的记录也被发现。还有日本人没有来得及销毁的物证。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军遭到了有力的抵抗。为了报复,他们实行了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43年12月20日,我从湖南常德发给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则报道中,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当撰写这场战争的历史时,人们将对轴心国军队令人难以置信的所作所为进行大量的调查。其暴行从这一被夷为废墟的城市中可见一斑。人们会问,日本农民在国内时视粮食为珍宝,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为什么一到了中国后,不仅掠夺中国农民的大米,而且朝着运不走的大米大小便?人们会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兵在进入西班牙教会在常德开办的孤儿院后,偷走孤儿的被褥,并不嫌麻烦,从楼下的院内搬来大块石头,将一所职业学校的纺织机械砸得粉碎?他们闯入教室,向墙上猛摔墨水瓶,从中又能得到什么乐趣?为什么日本人要把难民的油瓶统统打碎?为什么日本人在一开始就强迫老弱的中国劳工做更为繁重的工作,而让年轻力壮的做相对轻松些的工作,不堪重负者则立即被刺刀挑死?

所有这些,或是我亲眼所见,或是我亲耳所闻,是数百个亲身经历这场磨难的人讲给我听的。

……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和社会的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中国持续了近百年的独立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人类的1/5走上的新的道路,而且鼓舞了亚洲及非洲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奋起推翻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这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所起的伟大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世界大战期间,而且表现在战后世界大部分地区。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某些追随者还不断叫嚣,说什么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要把各国人民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无论从历史的观点,还是从道德的观点来看,这都是极其荒谬的。实际上,日本军国主义是妄图取代西方殖民主义者,使各国人民陷入更为深重的灾难,甚至对他们实施民族大灭绝。在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上,指挥过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军官就这样为自己辩解,但还是被判处了死刑。不妨问一问东南亚国家的人民,他们就曾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解放”,但是他们一直手持武器,和这些“解放者”血战。只有在打败了日本和其他法西斯之后,又经过人民起义,特别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胜利的鼓舞下,他们才最终结束了殖民统治,走向了独立。

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记者,当年我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对外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业绩,以及中国人民所面临的物资匮乏的情况,呼吁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支援中国人民正义的抗日战争。我感到幸运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我一直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今天,在庆祝反法西斯斗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相信,我们在新世纪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阻止法西斯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更不允许为法西斯翻案。任何美化法西斯及否认法西斯侵略罪行的行为一出笼,我们就要予以揭露,加以驳斥。因为法西斯主义罪孽深重,妄图奴役整个世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开辟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必须经常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发展和壮大和平力量,遏制和消除导致战争的一切因素。我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牢记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把反法西斯的传统继承下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卢沟桥的枪声

第二章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三章 从南京撤退

第四章 统一战线在武汉

第五章 台儿庄的胜利

第六章 广州的陷落

第七章 抗战中的宋庆龄

第八章 华北人民的抵抗

第九章 新四军在敌后

第十章 从重庆到延安

第十一章 延安见闻

第十二章 在敌后的一次旅程

第十三章 发生在敌后的故事

第十四章 指挥敌后斗争的中共领导人

第十五章 举国抗战

第十六章 抗战的最后阶段

后记

序言

2015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由北京出版集团发起的“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的陆续出版,不仅是我国出版界为更多地介绍、纪念国际友人而做的一项有益尝试,而且也是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亲自参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他们通过在华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能建设新中国”这一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与成果,展示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历史功勋,客观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对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邪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给予了有力的诠释。

阅读这些作品,我始终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也是我喜爱这套丛书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这些书的作者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持有的那种平等、客观、友好的态度,置身于中国最普通的民众之中,融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体会中国人真实的喜怒哀乐,从而由衷地赞颂中国的“无与伦比的劳动阶级”与“正在改变世界的中国革命”。不能否认,近代以来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被扭曲和误解,是若干发霉的历史碎片,是落后愚昧的同义词。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这么一些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怀抱着对自由、对理想、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崇高憧憬,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毅然来到中国人民身边。他们在枪林弹雨的华北前线,在孕育新中国的陕北窑洞,在革命家与普通士兵共同劳动的田间,与憨厚的农民、勇敢的战士和满腔热情的青年共同生活、战斗,与中国人民在血与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正是由于阅读了他们的著作,大批的中国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道路;也是他们用笔记录下了一个苦难而贫弱的中国,同时向全世界宣告了另一个坚强的、充满希望的红色中国的存在!在那个时代,这些声音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和战斗的信念,鼓舞着全世界反抗法西斯、为自由而战的每一个民族,使战火中的人们看到了遥远东方土地上的新生力量。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在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和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支撑这种精神力量的是这样两个词语:理想、信仰。在这套丛书中,作者们记录下了一群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有将军也有士兵,有领袖也有青年,生者与逝者、有名者与无名者,怀着共同的理想,信仰同样的主义——他们叫作中国共产党人,是作者笔下的中国之魂。丛书的作者们以极其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一种新思想,一种新人物,正在地球上最古老最持恒的文明的中心所在,开辟着新天地”——在这个崭新的新天地里,没有腐败的官吏,没有麻木的奴隶,也没有鸦片、娼妓,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地区,这里是人们用精神信仰建造的现代乌托邦。生活的艰苦和物质的匮乏,改变不了这里的人们那种蓬勃的热情与活力。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他们怀着必定胜利的决心,在绝境中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冲锋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因此,我相信,“国际名人看中国”丛书不仅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些国际友人的永恒思念和真挚情感的一种纪念和慰藉,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的一套优秀文本和绝佳素材。

衷心祝愿这些国际友人们的伟大精神历久弥新!衷心祝愿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万古长青!

内容推荐

《历史不应忘记》是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忆录,内容包括卢沟桥的枪声、“起来,不原做奴隶的人们!”、从南京撤退、武汉的统一战线、从重庆到延安、延安见闻、举国抗战等十六章,讲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之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并为全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编辑推荐

抗战期间,有很多外国读者活跃在中国,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从敌后、从大后方,记录下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历史不应忘记》中的这些记录和回忆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