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经典哥特式中短篇小说选/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爱尔兰)查尔斯·马图林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查尔斯·马图林等著的《西方经典哥特式中短篇小说选》既包括了像《漫游者梅尔莫斯》《睡谷传奇》《厄舍古屋的倒塌》《螺丝在拧紧》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样的西方经典哥特式中篇小说,也包括了像霍桑、爱伦·坡和狄更斯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哥特式短篇小说。

该集中所收录的哥特式短篇小说也均出自西方名家之手。这些短篇通过精炼的文字描写,同样营造了哥特式恐怖氛围和悬念,扣人心弦,从而让读者既能够亲历故事所呈现的哥特式恐怖,同时也能迅即体验到那种哥特式恐惧。

内容推荐

哥特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哥特部落和《圣经》,最初体现于中世纪建筑和雕塑。然而,真正让哥特艺术走入西方文化殿堂的是18世纪出现的英国哥特式小说。它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牛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后。不仅有作家专门从事哥特式文学创作,而且世界一流作家的创作也受到了哥特式文学的影响。查尔斯·马图林等著的《西方经典哥特式中短篇小说选》延请国内哥特式小说研究专家,选译了18~19世纪的西方哥特式中短篇小说经典之作集结成册。离奇的情节、紧张的悬念、真挚的情感、诡秘的案情,哥特式的神秘气息,定能让你的脑细胞热情燃烧!

目录

漫游者梅尔莫斯

睡谷传奇

牧师的黑面纱——一则寓言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三山间的谷地

厄舍古屋的倒塌

黑猫

信号员

审理谋杀案

螺丝在拧紧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试读章节

手稿的墨迹已全然褪色,几经涂抹,有些甚至残缺不全。辨认这份手稿比读任何一本书都更能磨炼读者的耐心,就连米歇尔在威尼斯对福音传道者圣·马可的伪造签名进行辨认时,也没那么艰难。而约翰只能断断续续地看明白几个句子。手稿作者是一个名叫斯坦顿的英国人,王政复辟之后,他开始游历周边各国。当时并没有现代化的旅行设施,但那些文人学士、智者、流浪者以及冒险家却常年游走于欧洲大陆之间,汤姆·可瓦特就是其中一员。这些人见多识广却十分谦虚,往往戏称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开胃小食”。

大约在1676年,斯坦顿游历到西班牙。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旅行者一样,斯坦顿是一个文人、智者兼冒险家,但是他不懂西班牙语,只得奔走于各修道院之间,以此来验证修道士们的“好客”——他用拉丁文与那些修道士展开激烈的辩论,讨论神学或纯哲学问题;只要他输了,修道士们就给他提供膳食和住宿。当时,西班牙信奉天主教,提倡亚里士多德哲学,斯坦顿并不赞同这些观念,因此,他有时宁愿去住那些肮脏的小旅馆,即便饥肠辘辘,也不愿接受修道士们的“馈赠”。斯坦顿的对手们,总是通过抨击他的信仰来安慰自己;有时候,即便辩论失败了,他们也坚信斯坦顿要下地狱,因为他不仅是个异教徒,而且还是个英国人。然而,有一点他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斯坦顿的拉丁文说得很好,逻辑也无可辩驳。在这种情况下,斯坦顿才得以饱餐一顿,安心睡觉。

1677年8月17日的晚上,斯坦顿踏上了巴伦西亚大平原。途中,同行的向导看到路边竖立着一个从前处死杀人凶手的十字架,感到十分害怕,就偷偷溜下骡子,边逃跑边在胸前画十字祈祷,把斯坦顿一个人丢在了那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陌生国度的荒野。而面对如此壮观而柔美的景色,像英国人通常所做的那样,斯坦顿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好景色所带来的喜悦。

两代辉煌的王朝已然逝去,斯坦顿的周围皆是古罗马宫殿的废墟和摩尔式堡垒的遗址。黑压压的云层缓慢地移动着,似乎要将这些过往的辉煌全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但是,当它们逼近这些废墟和遗址时,却没有将其完全淹没,仿佛大自然也被人类伟大的力量所震慑。远处厚厚的云层下面,美丽的巴伦西亚峡谷就像夜晚来临之前被新郎吻过的新娘的脸颊一样,被落日的余晕染得通红。斯坦顿注视着这一切,惊讶于古罗马宫殿与摩尔式堡垒的不同建筑风格。前者中有一个剧院遗址和一个像公共场所的建筑;后者则呈现为一个堡垒,从上到下被围得水泄不通,只露出一些小小的洞孔。那些洞不是让人进出的,只有箭才能穿过那些洞孔。所有的这一切,都显示了曾经的专制与独裁。哲学家见到这种差异也许会为之一振,并沉溺于对往事的追忆之中。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是所谓的“野蛮人”,但是他们却是那个时代了不起的野蛮人,因为他们在所征服的国家留下了自己曾经享受快乐的痕迹,例如华丽的剧院、教堂(信仰也是一种消遣方式)和浴池。看着眼前的一切,斯坦顿也赞同那些哲学家的观点。乌云密布下,古罗马剧院的轮廓仍清晰可见,那些巨大的拱形石柱笼罩在泛紫的电闪雷鸣中,发出微弱的光芒。而坚固厚重的摩尔式堡垒,却没有一丝光亮,作为权力的象征,显得黑暗、孤独而顽固。此刻,斯坦顿已全然忘记了那个怯懦的向导,忘记了孤独,忘记了置身暴风雨的危险,忘记了身处异乡的悲哀——在这个国度,因为他的名字和国籍,没有人会收留他。

P7-9

序言

哥特式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是由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贺拉斯·沃波尔首创的。他的小说《奥托兰多城堡》作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发轫之作,不仅引领了当时的哥特式小说创作风潮,而且也成为随后而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动因之一。与某些昙花一现或盛极而衰的文学类型和文学流派不同,哥特式文学发展虽然经历了跌宕起伏,但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复兴,还由文学扩展到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基于哥特式文学创作的哥特式批评和研究也成为当代西方批评的一个热点。正如琳达·拜耳一伦鲍姆在《哥特式想象:哥特式文学和艺术的扩展》——书中写道:“十年前,当我开始研究哥特式主义时,‘哥特式复兴”才刚刚兴起。尽管哥特式文化现象已开始浮现,如电影《罗丝玛丽的婴儿》已上映,但是‘哥特式主义’这个术语及其特定的含义,对当时的普通读者甚至学者都还很陌生,甚至最好的大学的英语系也很少开设哥特式文学课程。当我告诉朋友,我正在从事哥特式主义的研究时,只有少数人熟悉这种文学类型,或者能够记起一部哥特式小说的名字。大多数人只是想掩饰自己的无知,礼貌性地笑一笑说:‘噢,这个太专了吧。’而十年后的今天,‘哥特式’这个词已是家喻户晓。最近,我在一家我最经常光顾的百货商场的书店里看到,在‘烹调类’和‘非小说类’图书旁边整整一个过道上都是‘哥特类’图书,超过一百种可供挑选。电影《驱魔人》——一部哥特式经典之作,比起先前的电影,吸引了更多的人,而小说《驱魔者》也售出七百多万册。过去十年中,我们耳闻目睹了超自然、占星术、哥特式科幻小说甚至经典哥特式文学的复兴。时至今日,人们很难看到在美国有哪所大学不开设哥特式文学课的。哥特式文学由于越来越受欢迎,其地位也已获得学界的首肯。”哥特式小说在18—19世纪的繁荣之中确立了它的美学范式和风格,并由此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哥特式文学传统。其后的发展也与时俱进。在19世纪,哥特式文学的新发展就是同现实主义融合,为该时期许多主流作家所用,如简·奥斯汀、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此外,哥特式也见于其他流派主要作家的创作,如霍桑、爱伦·坡、王尔德、亨利·詹姆斯、梅里美和波德莱尔等。他们要么创作了哥特式小说,要么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了哥特式风格和元素。到了20世纪,哥特式元素和风格为许多作家所青睐,哥特式文学再度出现繁荣,如福克纳、理查德·莱特、弗兰纳里·奥康纳、安妮·莱斯、托妮·莫里森等都创作了颇具特色的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其中不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当代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小说系列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更是让哥特式文学在全球读者和观众面前绽放异彩。

面对西方哥特式文学传统及其演进和当代复兴,面对西方哥特式文学和艺术研究持续不断的深入和拓展,我国学界对哥特式文学的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理应引起外国文学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李伟防教授认为,英国哥特小说研究是一个新的富于挑战性的课题。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是:受以往既定的政治标准和阅读思维定式的影响,国内对产生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哥特小说这样一个曾经深刻影响过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黑色小说”流派,在译介和研究上显得非常滞后,国内读者对其还十分陌生。从国外方面看,20世纪80年代前,哥特小说的研究明显不足,且评价不高。80年代后,西方对哥特小说的研究出现日趋高涨的热潮。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英国哥特小说都是一个值得充分重视并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不过,据本人陋见,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哥特式文学了。我在上海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我们的老师朱乃长先生就要我们翻译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作为翻译作业;正是从他那里得知,这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也正是从那时起,知道西方文坛中还有哥特式文学这样一朵奇葩。2003年在台湾出版的高万隆教授译作——贺拉斯·沃波尔的哥特式经典之作《奥托兰多城堡》,正是他在朱乃长先生指导下的文学翻译习作。这是我见到的最早的中文译本了。此后,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和布莱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伯爵》等经典哥特式小说的中译本在国内不同出版社出版。

国内对哥特式文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其后的20余年间,哥特式研究形成了一定规模,且呈现多元态势:肖明翰、韩加明、高继海、高万隆等撰文梳理并探讨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发展;黄善禄等从多维度深入解读了哥特式小说文本;李伟防等对哥特式小说的美学理论及其渊源进行了追溯和探究。此外,李伟防等还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了英国哥特式小说。近几年还有不少文章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和诠释。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英语语言文学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的论文有许多都涉足哥特式文学研究。由此可见,伴随着国外“哥特式”的复兴,“哥特式”也逐渐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国内尚无西方哥特式文学经典的系统性翻译。有鉴于此,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将“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译丛”列为重点项目之一。“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译丛”从起笔到付梓,历时五年多之久。这套译丛在国内首次以系列方式推出,无疑有助于推动国内读者对西方哥特式文学的了解,也有益于推动国内学界对哥特式文学的研究。第一批“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译丛”选译了18—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西方哥特式小说经典之作。之后,还将继续选译和出版20世纪的哥特式小说经典。我相信,这不仅是我们的期待,也是读者的共同期待。

本译丛的译者多为工作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和学者,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他们不辞辛苦,为这套译丛的翻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敬意。此外,对于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对这套丛书在编校和出版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深表感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