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长者端茶,递手巾,爱怜地注视着正在净面的徒儿。“不急,不急,你慢慢洗。”他端起污浊的面盆,“有多长时间没有洗面了?这一盆水都被你洗成泥糊糊了。我再去打一盆水来,你多洗两遍。”
长生听话得又洗了一次。胖长者看着清秀俊朗的徒儿,说道:“这才是你呢。刚才像个土人似的,若不是听到你说话的声音,我都不敢相认。”胖长者在一旁挥动着扇子,眸子里流动着欢快的目光,汗衫黏贴在他的身上,不断浸出汗水,背部印出一片汗迹。他关心地问道:“想吃些什么?”
长生看着师傅,顺从地说:“吃什么都行。”
“吃凉面怎样?”胖长者征询道。
“槐叶凉面?”
“对,京城名吃。这是京城人最爱吃的。”师傅解释道。
“不瞒师傅说,来京城的路上,我就想到了槐叶凉面。自回邢州后,再没吃过那东西。真想吃。”长生见到师傅,说话很随意。
“想吃好办。”胖长者招呼一声,来了一个杂役,他吩咐杂役道,“叫两份槐叶凉面来。”
长生说道:“师傅,叫一份就得。”
“一份哪成啊。像你这年纪,吃两份也不多。”胖长者坐在长生身边,舞动着扇子,看着长生喝茶。他说:“几年不见,都长成大人。你离开京城那年十九岁,一晃七个年头,恍若昨日。我和你师母老了。不瞒你说,在这六年里,你师母天天念叨你。”
长生面含愧疚,“小子不才,愧对师母,也愧对宝珠师妹。都是我家母的错。”
“儿女情长事,谁能说清楚,谈不上怨谁欠谁。姻缘讲缘分。你和宝珠有情无缘,怨不得任何人。”胖长者劝慰长生,怕长生难过。
“宝珠妹妹还好?”长生似乎有些口吃。胖长者叹气。
自长生离开京城后,他女儿宝珠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宝珠要出家,他和夫人尽管有一百个不乐意,但又担心宝珠寻死觅活闹出别的岔子来,只得听天由命,随她如愿。始初,夫妇俩隔三差五去寺院看望女儿宝珠,后来时间久了,习惯了,去得也少。最近听说,宝珠随师傅云游去了外地。他呢图心净,懒得搭理女儿。今儿见了长生,又得长生问及此事,他才想起这些往事。胖长者见长生呆坐在那里,知道长生心里难过,便岔开话题,问道:“成家后有娃了么?”
“有了,俩娃。”
“好啊,有出息了,都俩娃了。女娃还是男娃?”胖长者继续问,想弄个明白。
“俩女娃。”长生有些不好意思。
“女娃好哇。我不是也养了一堆女娃嘛。”胖长者安慰长生。
“宝顺妹妹呢,我走的时候她才四岁,现在可是长大了。”长生看着师傅的脸问道。
胖长者笑道:“那个老幺啊,淘着呢,十多岁了,还是和小的时候一样磨人,不是这个事儿就是那个事儿,整天个儿出些妖道子。都是你师母娇惯坏的。”长生感觉师傅和从前一样,说起他的宝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不能全怪师母吧,我想也有师傅的份儿。”长生开起玩笑。他接着说:“家里的姐妹们都懂事,全仗师傅、师母教导有方。现在她们长大了,你和师母也能省些心,享享清福。师傅有福气。”
“什么福气不福气的,能吃能喝能睡,没啥烦心的事儿。乐呵了,身体就好。商行里的人都叫我‘胖弥勒’。长生,你瞧瞧,我长得像不像弥勒佛呢?”胖长者在长生面前晃动着胖脑袋。显然,他对这个绰号还是满意的。
“确实一脸的佛像。心善面相也善,师傅的面相里就有福气。可是我的父亲就没有这样的福气了。”长生触景生情,突然难过起来。胖长者收起笑容,问起长生父亲的情况。去年秋天,长生的父亲李福感到身体不适,吃了几副药,略有好转,再没当回事儿,今春儿突然得了风症,捱了不到一个月,便驾鹤西去。
“你爹好像比我小十岁,五十了吧?”胖长者含泪问道。
“刚满五十。”
“年纪不大就去了,可惜呀!我第一次去邢州办瓷货的时候,他二十几岁,和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那种精神头,我至今历历在目。你爹是我见到的最有才华的人了。二十多年,转眼工夫,人竞没了。人生无常啊!”长者拭泪,长生也落泪。过了一会儿,长者问:“你母亲身体可好?”
“家母心量大,还算看得开。这不,刚过了尽七,就催我出来向亲王李素节大人、孙行首和你等众前辈拜孝。感谢前辈们对我家这么多年来的厚爱。可是亲王李素节大人他……”胖长者挥手制止长生,之后站起来到外面看了一下,返回后小声问道:“你去洛州了?”
“去了。”
……
P6-7
《大唐贡瓷梦》这部小说的创作,耗时四年。
2011年冬,赵庆刚先生倡议写邢窑故事,适逢2012年内丘县城发掘出6座隋唐瓷窑遗址,轰动考古界并入榜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政协内丘县委员会致力于邢窑文化(故事)的挖掘、收集、整理,制定了弘扬内丘邢窑文化路线图。我由此走进了1300年前的大唐社会,与古人们心语沟通,了解大唐邢州瓷窑人生活、创业的情景,体悟、穿越和从心灵上触摸那个久逝的火红时代,用文学手法丰富和再现了内丘瓷窑烧制的那段历史。
完成前五章书稿后,因忙于65万字的《邢台历史大事件》一书的出版,搁下此事。2013年八旬慈母患病卧床,需要侍候;2014年离职后,辞别闹市,回归山野,遁居农舍,栽菊种菜,尽人子之孝。在侍母、劳作之余,有了心思、力气和时间重新考虑邢窑故事,遂将史料揉合,打乱原有构思,重新编排故事情节。从武则天建立武周朝(691年)开始至唐开元八年(713年),重点描写内丘瓷窑人历时22年矢志不渝研烧邢州白瓷,使如雪似银的邢州白瓷最终走上世界瓷器之巅,成为丝绸之路上一瓷难求的世界名瓷的创业事迹。大唐邢州白瓷,以科技之举兴文化之实,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但愿《大唐贡瓷梦》对于今天国家“一带一路”宏伟工程有着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诠释,也与政协内丘县委员会有关邢州白瓷文史研究的路径相吻合。
写作过程中,政协内丘县委员会的几位主席从文史的角度跟踪阅读书稿,提出意见、建议;邢台市委宣传部的领导给予了重点支持;新华出版社总编辑要力石先生亲自策划出版事宜并题写书名:司国亮先生和我的家人、亲友张立强、何洪友、张志刚、张现军、薄兰华、刘志亮等也一直为我的创作加油、鼓劲。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
2015年5月15日
苗庭宽编写的长篇小说《大唐贡瓷梦》讲述了:
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邢州(邢台)瓷器行行首(会长)李福病逝,其子李长生奉母命赴洛州(洛阳)亲王李素节(唐高宗四子)府上拜孝,得知李素节入狱羁押京城。长生赶至京城瓷器行打探消息,巧遇亲王被武后赐死,长生莫明其妙地得到亲王李素节遗银八百两,离别六年已出家的京城小师妹关宝珠突然夜访,回邢州的路上又遇神秘女子李元春。
长生回到邢州,窑场发生瓷器质量差被幽州、柳城(朝阳市)契丹商客拒收价值三百两银子的退货事件。无奈之中,身为行首的长生率人前去幽州地协商。
李元春密使邢州,找到莲溪庵主持慧心,转告父王(李素节)遗嘱,由慧心将父王幼孙李坤隐于民间李长生家抚养。
长生幽州一行,感动契丹商客,挽回声誉并收回货款。同行的方窑主还娶得契丹商人之女为妻,满誉而归。此举让内丘众窑主深受启发,大伙汲取教训,合伙开办邢州窑社,创新工艺,烧制邢州白瓷,以洗幽州之耻。
出家修行的小师妹关宝珠思恋长生,私自来到邢州,与长生妻芳儿相识。芳儿染有重疾,惦记外出幽州的夫君长生,宝珠千里单骑,探其踪迹,芳儿大为感动,二人结为姐妹。宝珠出身京城瓷器世家,为帮助长生烧制邢州白瓷,潜回京城,偷走父亲珍藏的《瓷器秘籍》,赢得股东信任,成为邢州窑社股东。
芳儿去京城医病期间,受到宝珠悉心照顾,她考虑自己来日不多,为感激宝珠,给自己的孩子找个能依托的后娘,芳儿暗设计略,逼迫长生答应娶宝珠为妻,二人有了夫妻之实。
内丘众窑主同心协力,建造新窑,烧制新瓷,窑场工地热火朝天。长生母亲长孙氏带孙女等孩子来窑场游玩,不幸发生坍塌,孙女二凤等人身亡。哀痛中已为郎中的李元春对长孙氏真情相助,长孙氏备受感激。长孙氏以冲喜为名,背着去京城治病的长生、芳儿,聘李元春为儿媳,并订立婚约(妾室)。
芳儿从京城治病归来,得知二女儿身亡,又闻婆婆为长生聘娶了元春,悲怨交加,吐血而死。长生悲痛中,吃住窑场,和众窑主攻克白瓷难关。
长生与元春成亲后,接到京城急信,说宝珠有孕。李元春大义,背着婆婆长孙氏派人秘密进京,以李家名义聘娶宝珠,并谎称宝珠来邢州完婚,让宝珠离开娘家隐居京城保胎,瞒过宝珠爹娘,解了宝珠之忧。
邢州白瓷试烧成功,运至京城,名声大振。官家、商客、丝路商人争相采购,上官婉儿、苏味道等朝廷官员将邢州白瓷介绍至宫廷、寺院、府衙使用,定为朝廷贡品;宰相娄师德亲自派人采购,奖励西域屯田将士,邢州白瓷誉满西域。邢州白瓷借势发展,与南方青瓷平分天下,形成南青北白。邢州白瓷贵贱通用之名留于世。
京城密信,朝廷酷吏来俊臣等欲究查亲王李素节之孙李坤脱逃一事,长生和元春得知消息后,将李坤过继给赵窑主为子,改名赵素。
李元春婚后两次小产,恐难生养,找邢州莲溪庵主持慧心哭诉。慧心担心元春悲伤过度,为安抚元春终于说出她就是元春生母的秘密。慧心怕女儿遭受无后的世俗罪名,设计让长生陪元春躲开婆婆长孙氏到京城治病。
宝珠爹娘敬重已故亲王李素节,同情李元春,做主把宝珠生下的男婴送给元春。元春私会姑姑宣城公主(李素节之姐),为子起名李汉唐,后带回邢州抚养。之后,宝珠又生下一男一女。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叛军孙万荣入关幽州,占领赵州,烧杀掠抢。身在京城的宝珠,丢下孩子,千里单骑来邢州报信解救长生家人,带长生家人南迁洛州,躲过战争劫难。逃难中,长孙氏方知李汉唐是宝珠所生,宝珠还为李家生下一男一女,喜出望外之佘,在洛州家中设宴招待京城来的宝珠爹娘,当众认宝珠为儿媳,。此时,李元春也有了身孕。
次年,朝廷平定叛军,长生回归邢州内丘,两个月后恢复邢州白瓷生产。接待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客,邢州白瓷再次鼎盛于世。
神龙政变,武则天让位,李显继位恢复大唐。二月,追封李素节为许王,以亲王礼仪重葬于乾陵。宣城公主念及弟弟骨肉亲情,谕知李元春带孩子来京。许王之孙赵素参加“春闱”后第中进士,李元春子李汉唐进国子监读书。
开元二年,李隆基探望病中姑姑宣城公主(时改封高安公主),得知李元春是叔父许王之女,下嫁邢州瓷家,誉元春是皇家公主,赞叹邢州白瓷精美,为国朝增光。两年后,朝廷谕知设立邢州瓷贡院,赵素为邢州瓷贡院长史。邢州瓷窑的一代年轻人走上历史舞台。此时,邢州白瓷走过了创新创业的艰难阶段,不久便烧制出了如雪似玉、薄如蝉翼的旷世珍品,通过丝绸之路,震惊了世界。
苗庭宽编写的长篇小说《大唐贡瓷梦》描写唐朝开元年间,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旷世珍品邢州白瓷创新烧制、成为大唐贡品,流通天下的故事。英俊后生李长生接任邢州瓷器行首后,带领幼时伙伴方运生等五大窑主,历经挫折,矢志创业,烧制成如雪似银的邢州白瓷,开创了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与他们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有皇室落难的妙龄公主,有隐姓埋名的亲王之孙,有京城瓷器行肝胆侠义的小师妹,有一见钟情的契丹族痴情女子,以及上官婉儿、娄师德、苏味道朝廷名臣等众多人物。小说以浓重之笔描写了邢州瓷器人执着爱情、事业,以其自由洒脱的独特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