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特工七号(上下)/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墨熊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首部揭秘中国特工的科幻经典!

星云奖、角川轻科幻金奖得主墨熊最新力作!

《科幻世界》、世界华人科幻协会鼎力推荐!

神秘的特勤七处,超酷的中国特工。

比《潜伏》更神秘,比《007》更火爆,见证中国特工的英雄本色。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英国军情六处MI6被曝光以来,而中国特工组织S7仍似镜花水月般神秘莫测,这更引来西方媒体猜测。当然,国人也疑问重重——何为S7?谁又见过S7?他们主要职责是什么?他们是否三头六臂?谁又能指挥得了他们?又有哪些战绩?……请翻看《特工七号(上下)》!

内容推荐

墨熊编著的《特工七号(上下)》是一部国产007。本书分《红蚀》《黑灵》两个部分。《红蚀》的故事发生在2016年,“特工七号”林飞羽奉命追查一起神秘事件——“业火”组织企图劫取坠落裴吉特岛的太空陨石制造生化武器,要挟各国政府。林飞羽化装成挖掘工人混入陨石坑,躲过敌人的侦查,成功炸毁了陨石,将一场生态灾难消除在萌芽阶段。在《黑灵》中,林飞羽再次受命前往南京调查属于第四类事件的一桩奇异案件,在后勤团队的支持下,林飞羽勇闯极其神秘的四水迷阵,最终抓捕了凶手,迷案告破。本书旨在宣扬主人翁的机智与勇敢。

目录

上册《红蚀》

写在“基石”之前

引子暗夜

1 S7的羽

2 一个好的开始

3 美利坚法则

4 欢迎来到裴吉特

5 十面埋伏

6 蝴蝶效应

7 猫王

8 沉默的镇

9 异兽

10 预兆

11 阿斯朗

12 大老板

13 偿还

14 莫利亚矿井

15 骑士

16 白手

17 一如从前

18 惊栗

19 红蚀

20 地狱

21 破晓

22 “初夜理论”

23 兄弟

24 永远有多远

25 生死线—300米

26 奇迹

27 决战

28 下一次,在一起吧

尾声 另一个故事

跋 爱国者的独角戏

下册《黑灵》

序:鬼啸无声

1 一个普通的案子

2 干预

3 不要恐慌

4 关键证人

5 逃

6 病友(上)

7 病友(下)

8 One step closer to the edge

9 突破口

10 插曲

11 狞兽

12 喝茶

13 遗失的仪式

14 四水迷阵

15 起源

16 转折

17 “黑灵”

18 殊途

19 一步之遥

20 魔窟

21 罪与罚

22 这就是命运

跋 大幕轻启

试读章节

起先,是一片黑暗。

就跟这世上所有不为人知的角落一样,这里的黑暗宛若深邃的夜,无边无际,无所谓开始,也不存在结束。它远离文明,远离认知,远离人类,在刚刚过去的五百年里,它就这样静静地沉睡着——按照建造者的意志,静静地沉睡着,仿佛永远不会苏醒。

直到,一缕光。

如此渺小,如此微弱,在外面的世界里,连最低贱的流浪汉恐怕也不会多看它一眼。但在这里,在这个漆黑的国度里,这不堪一击的光明,却像是斩破深渊的神剑,为长达数个世纪的沉寂打开了一个缺口。

伴随着石板被撬开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光明渐渐占据了上风——从一个点,变成一道线,再到一大片足以照亮整个阶梯的光团。

光束前后左右地摆动着,面对着如此庞大的黑暗世界,身为克星的它似乎也犹豫了。最终,一根噼啪作响的照明棒滚落下来,掉在阶梯底部的地砖上,把周围十几平米的空间染上一层炫目的琥珀色。

又过了几秒,在阶梯的顶部、石板开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人影。那是一个男子的轮廓,身材中等,体格健硕,但步履却格外的轻盈,那副小心谨慎的模样,就像是初习芭蕾的少女,每一次落脚都仿佛经过了仔细的斟酌与算计,每一次前进都带着满满的忐忑与不安。

也许是因为佩戴了防毒面具的关系,男子的喘息声分外沉重。从浑身上下的行头来看,他显然不会是一个考古学家,当然,也不会是一个盗墓者——或者之类的什么“职业”,比起前丽种人,他身上少了一份神秘和欲念,却多了一份彪悍和坚决。

用了差不多半分钟,男子终于走完了寥寥数层的台阶,在双脚踏上地砖的刹那,他似乎是松了口气似的,稍稍放低了之前一直交叠着平举的双臂。

左手上的战术电筒可以带来光明,右手上的92式手枪能带来威慑,但在这个深入地下十数米的秘室中,真正能带来安全的,却只是别在男子腰间的一个小方盒。

“‘金丝雀’……没有叫……”男子低头看了一眼方盒上的液晶屏,愈发沉重的呼吸,让他连说话都变得有些吃力了:“我想……我想……这里应该……没问题。”

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腾出双手,抠住了防毒面具的上下沿。

“等等!”

在阶梯的顶端,他最初出现的地方,另一位戴着防毒面具的观望者突然大声喝道:

“‘金丝雀’至少需要一分钟来收集空气样本!而且二氧化碳……”

就在这个年轻的女声唠唠叨叨的时候,阶梯下的男子已经一把将防毒面具给取了下来,他大汗淋漓,小口小口地喘着,然后慢慢转过身,用淡淡的微笑回望着上方的同伴。

“罗涛啊罗涛,”女人一边摇着头,一边用似乎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叹道:“你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罗涛,27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保卫局第七特勤处高级调查员,曾几何时,19岁的他是部门里最年轻的特工——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下来吧,‘美人儿’,”他笑着朝同伴招招手:“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女人可不像罗涛那样轻松。倒不完全是因为性格上比较谨慎,她所肩负的使命和携带的装备也大相径庭——身为整个小队的耳目,背着一台三十多公斤重的昂贵仪器和一大堆配件,恐怕任谁都没法轻松起来。

在罗涛的帮助下,女人把背后的大金属箱卸了下来,慢慢地摆正,平放在两人中间。已经是气喘如牛的女人蹲下身子,安置好应急灯,然后打开金属箱的翻盖,在手电筒的关照下忙碌起来。

“‘美人儿’,摘下面具,别活受罪了,”罗涛笑道:“我看你喘得比我奶奶还厉害。”

夏美悦,26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保卫局第七特勤处高级调查员,正如“美人儿”这个绰号字面上的意思,她的确曾是部门里,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保卫局里最迷人的花朵——至于现在还是不是,那就得看个人的口味了。

她看了一眼自己腰上的“金丝雀”,上面的读数除了气压和氧含量两项低于“标准值”以外,其他的一切正常。

吃力地扯下面具之后,夏美悦用力甩了甩头发,大声地吸了一口气,但马上就又后悔了——

“这是什么气味儿?煤油?还是松香?”

“鬼知道,”罗涛耸耸肩:“过一会儿让考古学家下来告诉你好了。”

“而且憋闷得很……”女人皱起了眉头:“我们不应该带防毒面具,而是氧气瓶之类的……”

“车队里有氧气背包,”罗涛朝上指了指:“要我去为你拿一个吗?”

“哈,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女人挑起了她的丹凤眼:“你倒是挺放心啊。”一边半开玩笑似地说着,她一边按下了金属箱上的电源开关:“三个月前你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要和我死一块儿呢。”

“哦!”罗涛有意愣了一下:“那时啊?那时我以为我们真的要死了呢。”

“那么现在呢?”女人的嗓音里有了一丝笑意。

“现在?”罗涛伏下身,在对方脸畔轻声耳语:“现在我想和你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你找错时间献殷勤了,”夏美悦轻轻把他贴上来的脸推开:“在‘路标’启动前保护好我,动作慢了,冷冰哥准饶不了我们。”

“嘿!我这不是一直在保护你吗?”  “拜托请专业点儿好不好,”女人做了个“扩胸运动”似的姿势向对方示意:“在周围作好警戒,无论有什么东西靠近,暴打它!拳头不行就用匕首!匕首不行就用工兵铲!再不行就开枪!”她顿了顿:“……不要搞得像在陕西的那次任务一样,连几个走私犯都摆不平,还要害人家冷冰哥出手去救你。”

听到这话,罗涛直起腰来,颇有些无奈地缓缓叹了口气:“你啊,还是这样口不留情……”

“我这脾气要是再好点儿,早就嫁出去了,”夏美悦自嘲似地笑道:“哪里还轮得着你呢。”

不再言语,罗涛又恢复了刚刚步人台阶时的警觉姿态——左手紧握战术手电,右手握紧92式手枪,双腕相扣于身前,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环顾起四周来。

P2-4

序言

没见过墨熊,只读过他的小说,包括两部长篇。当然,都是科幻。

2010年科幻世界笔会,曾计划邀请墨熊参加,但责编说他不喜欢这类活动,见面的机会便就此错失。或许墨熊认为,作品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吧。

墨熊的小说科幻色彩并不浓烈,但紧张刺激,好看。文如其人未尽然,但我却相信作品能够展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在与墨熊不多的电话和网络交流中,这一点得到了印证——墨熊无意于在“核心科幻”领域向刘慈欣、王晋康们发起挑战,他希望开辟一条更容易赢取市场的科幻之路,希望用情节、悬念和神秘感征服读者。“这才是中国科幻当下最应该突破的方向”,墨熊热切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电话那端未见面的人也因此立体了起来。

这不免让我想起用“三体”系列为中国科幻树起一座崭新里程碑的刘慈欣,想起与他某次畅谈时他的那句,“写《三体》这样的小说难以持续发展。”显然,墨熊和刘慈欣从不同的方向,勾画出了一条共同的科幻繁荣之路——降低科幻门槛,赢得更多读者。

这当然不是唯一的路,有很多的路,刘慈欣的路、韩松的路、夏茄的路……这些不同的路构建出科幻空间的广阔。

这当然也不是全新的路,这条路的前面远远地走着倪匡、后面还跟着罗隆翔等一群年轻人,连何夕也时不时走到这条路上瞅瞅风景。

这当然也不是核心科幻迷所认同的路,他们怀疑科幻会因此丧失其核心价值,痛苦于科幻的“堕落”。

但这却是一条值得我们鼓励去探索的路,跟其他的路一样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墨熊已经默默踏上了这条路,并通过《末日祷言》和《斑鸠》(均发表于《科幻世界增刊》)赢得了读者的初步认同。作为最近的庞大写作计划的一部分,《红蚀》展现出墨熊进一步的野心。希望他能走得更远,走出全新的境界。

《科幻世界》主编

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秘书长 姚海军

2011年10月1日

后记

大幕轻启

终于,他被逼到了这个走投无路的角落。

废弃多年的私人小厂,贴上封条的生锈铁门,空空荡荡、弥散着呛人霉味的旧车间,这衰败萧条的景致,似乎正预示着他——一个资深特工的末日。

杨光辉,在大陆整整潜伏了三十年,从未失手,从未暴露,任何一个身份,都未曾被人抓住过把柄,而这最后一天,却像只被追赶的丧家之犬般,在狼狈、慌乱、落魄和如牛的喘息中,迎来终局。

但即便是如此绝望无助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与年轻时一模一样的眼神——锐利、深邃、冷漠,渗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光。

没错,就是这种眼神——作为追猎者的冷冰,知道自己今天找对了目标。眼前这看似平凡的老者,正是“黑灵”的继承者,也正是他,将古老残忍的刑罚仪式变成了高效恐怖的现代化概念兵器。

面对着冰冷的墙壁,自知无处逃遁的杨光辉解脱似的长出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与心境,慢慢地转过了身来:

“你们算是逮到我了,年轻人。”

首先回话的,倒还不是冷冰,而是始终跟在他身后、穿着黑色连衣裙的窈窕少女:

“既然您已经放弃抵抗,杨先生,请交出另一本研究笔记吧。”

是标准到让人觉得有些别扭的汉语——这位微微含笑的娇俏少女,虽然套着纯黑的假发,戴着纯黑的美瞳,但那棱角分明的脸庞和高傲英武的气质,还是暴露了她“并非东方女性”的本质。

“我交出了笔记本,”杨光辉不卑不亢地问道,“你们就会放我一条生路吗?”

“杨先生,我们完全可以从你的尸体上搜走笔记本,”女孩依旧是微微笑着,“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你们也并没有这样做……”杨光辉揭开上衣的领口,缓缓地从内袋中掏出一本巴掌大小、黑色封皮的笔记本,“因此我猜,你们一定还有话要对我说。”

女孩上前接过笔记本,又退回到冷冰身后,随意地翻看起来。

“不要看,阿尔托蕾,”冷冰头也不回地轻声道,“里面说不定画了‘黑灵’,或者别的什么陷阱。”

“放心,我接受过‘钢铁意志’的训练。”

“我叫你不要看。”冷冰顿了顿,稍稍别过脸,用法语问道,“你是不是听不懂?”

女孩这才收起笑容,忙将手里的笔记本用力合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我确实有不少疑惑要找你当面问清,”冷冰又转向杨光辉,“但都与‘黑灵’无关,有了你的研究笔记,我们的研究人员自然会解开它所有的谜。”  作为一个老牌特工,杨光辉早已习惯了从对方的话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人员’?这么说,你们是为国效力的公务员啊。”他一声哼笑,“但你们不像是国家安全保卫局的人,也肯定不是CIA……俄罗斯?日本?还是摩萨德?我想我可以和你们的主子谈谈。”

对于一个从事情报工作的人来说,这段话的言下之意,基本上可以与“我打算变节”画等号了。

“很遗憾,我们的主子是上帝本人,”可那女孩似乎并不领情,“我猜你很难说服他呢。”

“‘上帝本人’?”杨光辉一字一顿地重复着对方的回答,突然恍然大悟似地道,“你们难道是圣殿骑士团的人?”

“哦?”冷冰眼角微扬,“能报出‘圣殿骑士团’的名号,在我的对手中,你还是第一个。”

“拜托,我好歹也曾在‘谜团’里服役了几十年……”

确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谜团”这个组织与“圣殿骑士团”算是老对手了,两者也往往会对同一类东西感兴趣——比如“黑灵”。

当然,在杨光辉刚刚的那句对白中,最重要的字眼并不是“谜团”,而是“曾”。

“你的机票是从上海转机去洛杉矶,”冷冰上前走了一小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谜团’的总部应该是在日本啊。”

“怎么说呢,”杨光辉咂了一下嘴巴,“你可以认为,他们给我提供的退休金不够合理。”

一个叛徒——对冷冰来说,无论对方的立场如何,背叛都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行为……至少,是一种需要谴责的罪恶。

“所以你就在这最后的任务里晚节不保?背叛了你的‘谜团’?”

……

杨光辉一惊:“什么意思?莫非朱志杰也是……你们的人?”

“不……”冷冰顿了顿,“中统局第十四行动组,朱志杰有向你们提过这个机构吗?”

“闻所未闻。”

“所有与这个机构相关的情报都被人为地销毁了,陈卓然也从没有向我们解释过他以前的工作……”冷冰摇摇头,嘴角带着一丝苦笑,“但是今天,向你确认了合影者的身份之后,我才终于知晓了他刻意隐瞒的全部秘密。”

“秘密?”

“在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里,这个‘秘密’换过许多名字,”冷冰面色凝重地道,“‘赤羽’、‘东凄’、‘灼焰’……80年前,它叫做‘十四组’,而在今天,它一分为二,成为了你们口中的‘谜团’,以及类似现在的——”他顿了顿,“‘特勤七处’。”  “你越讲越玄乎了,年轻人,”杨光辉满腹狐疑地道,“至少给我发工资的那个‘谜团’,和什么上下五千年没有任何关系。”

“倒也是。”冷冰撇了撇嘴巴,“我猜,你也和以前的我一样,始终被上级蒙在鼓里,单纯地认为只需要执行好安排下来的任务,就算是对国家和人民尽忠了。”

“我从没想过什么‘尽忠’,混口饭吃而已……”杨光辉冷冷地道,“适合我们这种人的工作,其实并不多。”

冷冰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显然,他并不喜欢对方的这种说辞,甚至可以说,被一个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的无国籍间谍视为“同行”,简直就是莫大的侮辱。

带着些许不耐烦的神态,他低头看了一下腕表:

“……最后一个问题,杨光辉,你为‘谜团’工作了这么多年,有听说过‘业火’吗?”

“‘业火’?你是指‘业火计划’?”杨光辉突然显出讶异的神情,“你连这个都知道?!”

“‘业火’……计划?”冷冰眉头紧锁,“还有‘计划’这两个字?”

“对,‘业火计划’,那是我们在1999年研究出台的机密预案,专门应对大规模网络袭击时产生的情报泄露,它可以保护我们在海外的……”

话才听到一半,冷冰便横起左掌,一个手刀砍在了杨光辉的胸口,那力道之大,连老人背后的砖墙上都出现了一丝裂纹。

“一无所知的蠢货!”冷冰收回手刀,站正,恶狠狠地道,“知道我为什么必须要杀你吗?”

虽然没有当场毙命,但杨光辉的五脏六腑都在刚刚那一击之下遭到重创,鲜血从口鼻中喷涌而出,哗啦哗啦地淌到手里,又滴落在地。

“还记得吗?10年前你在内蒙古打开的那个墓穴?”冷冰看着跪在脚边、苦苦呻吟的老人,“在探索‘黑灵’的时候,你无意中打破了一个‘四水迷阵’,从而开启了新的轮回,让无数人的努力与牺牲都化为了泡影……”他摇着头,轻轻叹了口气,“假如有一天,人类的文明因为‘业火’而最终坠入地狱,某个哀号的灵魂质问苍天,这一切的灾难与绝望究竟是从何处开始——那答案就是你啊,杨光辉,是你——是‘你’解开了‘业火’的封印,是‘你’放出了灭世的恶鬼。”

冷冰转过身的时候,杨光辉刚好吐出了最后一口气,这也让他接下来的话,变成了一句咬牙切齿的独白:

“所以,如果我不杀你,又怎么对得起这个世界?”

(故事未完,且看第三部)

书评(媒体评论)

写《三体》这样的小说难以持续发展,像墨熊创作的以情节、悬念、神秘感凸出的科幻作品才是中国科幻当下最应该突破的方向。

——著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

成功运用惊险元素产生科幻的阅读快感,墨熊的这一尝试值得关注。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吴岩

将科幻文学元素与通俗文学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本书成为一套十分有趣又耐看的科幻小说,可读性很强。

——世界华人科普作家仂会理事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董仁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