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兴亡史(最后的执政官)》是七十年畅销不衰,历史小说经典之作。本书作者罗伯特·格雷夫斯是牛津历史学家,文笔精工,文风大气,以通俗易懂的笔法写就的罗马历史风趣幽默,波澜壮阔,带领现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及周边国家的方方面面,不啻为一幅磅礴的罗马历史画卷。
| 书名 | 罗马帝国兴亡史(最后的执政官)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英)罗伯特·格雷夫斯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马帝国兴亡史(最后的执政官)》是七十年畅销不衰,历史小说经典之作。本书作者罗伯特·格雷夫斯是牛津历史学家,文笔精工,文风大气,以通俗易懂的笔法写就的罗马历史风趣幽默,波澜壮阔,带领现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及周边国家的方方面面,不啻为一幅磅礴的罗马历史画卷。 内容推荐 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危机重重,战事不断。然而,无论是汪达尔人、哥特人、波斯人,还是其他可怕的敌人,都无一不惧怕和敬畏帝国最最战争指挥者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家——贝利萨里乌斯。他东征西讨,屡战屡胜,不断创造惊人军事奇迹,而他也是最后一个获得执政官殊荣,并最后一个在战场上斩获胜利的罗马人。 作者罗伯特·格雷夫斯在《罗马帝国兴亡史(最后的执政官)》中借用一名帝国奴隶的口吻,宏观而细致地刻画了贝利萨里乌斯将军的戎马和悲情一生,同时,将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东罗马帝国的动荡不安的局势、军事征伐和对外扩张、社会风貌及精神文化生活等都作了十分深刻且生动的叙述。 目录 一 贝利萨里乌斯的童年 二 莫迪斯特家的宴会 三 迈格瑞恩斯·斯芬克司 四 精进的骑兵团 五 战波斯 六 丝绸的秘密 七 达拉斯之战 八 不必要的战争 九 胜利暴乱 十 远征迦太基 十一 汪达尔人战败 十二 贝利萨里乌斯的执政官生涯 十三 非洲与西西里之动乱 十四 围攻那不勒斯 十五 守卫罗马 十六 哥特人撤退 十七 拒绝王位 十八 回国遭冷遇 十九 卡赫美士胜利 二十 耻辱 二十一 在意大利流亡 二十二 召回和原谅 二十三 三百名将士 二十四 最后的忘恩负义 试读章节 在我的故事里,除了上面提到的亚美尼亚约翰和卡帕多西亚约翰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约翰,约翰是外国人以宗教信仰接受洗礼时经常使用的名字(他们自称受洗礼者约翰或福音传教士约翰),要不就是基督教徒给他们奴隶起的名字。在犹太人中这个名字也很常见,这个名字就是在犹太人中诞生的。所以我们要么以他们的国家来辨别这些约翰,如果光看国别还不够,那我们就得依靠他们惯常用的别名,比如混蛋约翰、美食家约翰或者血腥约翰来加以区分了。但我的故事中贝利萨里乌斯却只有一个,他一如他的名字是非比寻常的。 从那些卡帕多西亚人的自吹自擂和那个可怜的西缅的控诉中,他们得知,西缅勇敢地跟着一支武装警察部队去了卡帕多西亚约翰的城堡,意图恐吓他至少要交出他应缴的合理的一部分,却没料到在门卫室便遭到了武装卫兵的剑棒袭击。 警察逃跑了,西缅被当场抓获。接着正在自己庄园里秋猎的卡帕多西亚约翰本人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他问门卫这家伙是谁。他们向约翰深深敬了个礼,回答道:“恕小的冒昧,是个收税的,不认识是什么人。”约翰从手下那里得到的尊重不亚于一个教区的主教或统治者所得到的。卡帕多西亚约翰喊道:“给他个离奇死亡,这样就再也不会有收税人胆敢到我的色雷斯庄园来打扰我了。”于是为了取悦他们的主人,这一行六人在队长的率领下手脚麻利地绑住了西缅的手脚,把他横放在马上,带着他骑马飞快离开了。 他们快马加鞭,边跑边商量该给这个俘虏怎么个死法。队长让手下提建议。一个说:“我们给他脖子上绑块石头,把他沉到池塘里去。”但西缅大声抗议说:“往水里下毒是在上帝面前犯罪。到时候我的尸体会传播瘟疫。而且,你说的这种死法也不离奇,奴隶女孩经常这么毒死小狗,这再普通不过了。你们再考虑看看吧!”队长认为西缅言之有理,于是他们便往更远的地方跑去。 接着另一名卡帕多西亚人建议他们应该把西缅绑在一棵树上抽打,往他身上射箭。西缅再次打断了他:“你想让我一个小小的收税人遭受烈士塞巴斯蒂安所遭受的酷刑吗?”他的反对似乎也值得尊敬,于是他们继续往前骑。第三个人建议把他钉在尖桩上,第四个人则提议把他打得皮开肉绽,第五个提议把西缅活埋。但每一次都遭到西缅的冷嘲热讽,他还说如果他们回去报告说他们是以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或不值一提的方式将他处死的,他们一定会被主子惩罚。终于轮到队长了,他开口说:“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一种足够离奇的死法,我就会感激你,并会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来执行。” 西缅回答道:“让你们的主人心甘情愿地把债务还清了。这样的话,我一定会吃惊死,那么在色雷斯地区再没有比这更离奇的死法了。” 因为他的放肆,队长抽了他一嘴巴,但还是不能决定他该怎么个死法。接着下起雨来,卡帕多西亚人看到这家客栈里有火光,于是把马绑在了马厩里,想进来喝杯酒,然后再进一步商讨。 帕拉罗古斯现在听到他们提到他们主人的名字,知道这个人声名狼藉,是个心思歹毒又好口舌之争的人,于是对他这几个手下唯恐避之不及。他问他们愿不愿意过来一起喝一杯。 粗鲁的队长没有回答,但却发现自己身旁有个炖罐,炖罐里散发出一股美味的香气,于是转向他的同伴们高声喊道:“伙计们,咱们运气不错!这个留胡子的老家伙预料到咱们会来,已经炖了只兔子等着咱们呢。” 帕拉罗古斯假装他是在说笑。他对队长说:“最好的希腊人,这只兔子不够十个成年人和两个孩子吃的,而且,我们其中有一个是贵族。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再另挑一名随从过来加入我们的话,也许……” 队长喝道:“无礼的老胡子,你最好想明白了,这只兔子可不是你的。它是偷来的,无疑是我的主人约翰的财物,你们根本就没有权力来分。 P6-7 序言 大部分人发现很难在简明的古典时代和浪漫的中世纪传奇时代的人物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比如:亚瑟王所属的年代似乎比尤利乌斯·恺撒更古老,然而他的基督教信仰却将他归于尤利乌斯·恺撒几个世纪后。 你将会在贝利萨里乌斯伯爵这个故事中看到这两个时代是如何重叠的。和尤利乌斯·恺撒相比,我要讲的这位罗马将军的累累战功同样富有罗马特色,他的战略同样经典。不过时至今日,这支军队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古老的步兵团*终销声匿迹了,贝利萨里乌斯(*后一个获得执政官殊荣以及*后一个在战场上斩获胜利的罗马人)是统领皇家铠甲骑兵的指挥官,他信仰基督教,但身上流的几乎都是异教徒的血,他的个人成就却能令亚瑟王的英雄部下黯然失色。在他生活的年代发生了一些经典的浪漫故事。比如,胆小的流氓无赖将抓来的少女带去荒凉的山中城堡(事情发生在罗马非洲上的荒原袭击中),贝利萨里乌斯伯爵的骑士则挥舞着旗帜和长矛前去英勇营救。 亚瑟王故事中的超自然成分,部分源于远古时代的传奇和民间传说,部分源于后世的修道士的神秘主义。但就贝利萨里乌斯而言,所幸他的私生活和战事的主要记录者不是皇室的匈奴人或哥特人,而是他的秘书——该撒利亚的普罗科匹厄斯[1],普罗科匹厄斯是叙利亚-希腊人,接受过良好教育。如果换作前者,贝利萨里乌斯的生平纪实无疑会被写成洋洋洒洒的叙事诗,而后世的那些僧侣也必定会极尽粉饰浮夸之能事,扭曲原本的史实。总体上说,普罗科匹厄斯是个信息丰富、明智审慎的作家,阿伽提亚斯[2]也是,本书的*后一章军事章内容就是他提供的,因此,本书在描述亚瑟王时不会出现浪漫的戏说。历史上的亚瑟王似乎是个微不足道的英国国王,是联合骑兵队的指挥官,罗马正规步兵在5世纪伊始从英国驻镇撤出后便丢下他自生自灭。如果他的编年史出自普罗科匹厄斯之手,那食人巨妖和仙船,以及魔法师和寻水兽就不会在故事中出现,而如果是作为同一时代英国传说的野史则另当别论。相反,我们应该留一两章来专门清楚地讲一讲罗马晚期的军事史,比如:在面对异教徒的进攻压力时,亚瑟王的部下是如何试图在英格兰的西南部诸郡保住基督教文明*后一点残存的地位的。事实上,亚瑟王的坐骑是一匹骨骼高大的骑兵战马,而非一匹载着他疯狂地飞向基督千禧年的神马。 贝利萨里乌斯出生在多灾多难的5世纪的*后一年(也就是亚瑟王的那个世纪),这一年,盎格鲁-撒克逊人已经征服了大不列颠南部;西哥特人已经征服了西班牙;汪达尔人已经征服了北非;法国人已经征服了高卢;而东哥特人也已经征服了意大利。他死于565年,也就是先知穆罕默德出生前五年。 在现存记载不足的地方我都用虚构的故事进行了填补,但在杜撰的同时我心里通常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历史版本,所以如果某些事在历史上实际并没有发生,那类似的事情则有可能发生过。贝利萨里乌斯、安东尼娅和狄奥多西之间的三角恋看上去也许像是虚构的,但却是从《秘史》中节选的,我只做过极少的编辑。我也没有夸大描述6世纪的基督教会和露天斗兽场政治。书中**的虚拟人物是贝利萨里乌斯的叔叔——莫迪斯特,这是一个典型的华而不实的罗马文人形象。文中引用的两首意大利-哥特诗句也都是真实的。 书中的罗马英里数实际上相当于英国的英里数。为了便于辨认,我将书中的地名都改作了现代地名。 书中的地图出自理查德·克里布之手。劳拉·赖丁在语言和叙述方面给予了我莫大帮助,对此,我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罗伯特·格雷夫斯 1938年 书评(媒体评论) 格雷夫斯将罗马历史写得既有趣又亲切。——《卫报》 作为风格独特的散文作家、历史小说家和记录者,罗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会让他名垂青史。——《泰晤士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