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职能是与计划职能密切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时都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
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活动中人的问题: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要对人进行指导、训练和激励,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解决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要保证各组织、各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无阻等。
管理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
管理定义中的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三、管理的影响因素
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必然会受到环境的约束。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要因时因地而异,也就是强调要注意环境影响。影响管理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管理的经济系统因素。经济形势主要指管理者目前所处的总体的经济形势和所在行业、地区的经济形势。它主要决定组织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物力、财力资源的供给,劳动力供给状况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等。经济发展水平则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由此决定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还决定着生产组织形式,所使用的劳动工具的技术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分工协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制约管理的重要因素。
管理体制与经济基础相互制约:一是经济基础决定管理体制。经济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决定管理活动的组织构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社会倾向。二是管理体制影响经济基础。管理体制是管理权的组织结构及控制制度的总和,表现为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运行机制和领导方式等方面。管理体制影响经济基础的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和调控方式,从而影响经济基础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结构、规模和速度。三是经济基础与管理体制相互制约。经济基础决定管理体制的组织构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离开经济基础支持的管理体制,将会成为抽象的虚拟游戏;管理体制影响经济基础的组织形式、运行程序和调控方式,离开管理体制运筹的经济基础,将会成为静止的经济关系。
(二)社会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任何一种管理体制,无不打上所依存的社会制度的烙印。除此之外,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受具体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如有些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工人必须参加企业的管理,有些国家却无类似规定。管理过程必须合法,管理还必须贯彻一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都将约束管理过程和管理者。
P8-9
Shirley Leitch序
张晓东序
魏杰序
第一章 管理思想演进与管理阶梯的形成
第一节 管理综述
一、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管理概念的界定
三、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外管理学派的分类
一、西方九大管理学派
二、中国九大管理学派
第三节 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经济成长阶段论与管理思想演进
二、管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三、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管理阶梯的形成
一、原始经济时期
二、小农经济(手工作坊)时期
三、资本主义初期
四、前工业化时期
五、工业化时期
六、后工业化时期
七、创新开创未来
八、管理阶段划分与界定
第二章 早期管理
第一节 早期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早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早期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早期管理的定义
二、早期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早期管理的特点
四、早期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三章 家长式管理
第一节 家长式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家长式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家长式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家长式管理的定义
二、家长式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家长式管理的特点
四、家长式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四章 经验式管理
第一节 经验式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经验式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经验式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经验式管理的定义
二、经验式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经验式管理的特点
四、经验式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五章 科学化管理
第一节 科学化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科技革命与经济危机对管理的新要求
二、工业化进程对管理的迫切需要
三、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淀
第三节 管理科学性与科学化管理
一、管理的科学性
二、科学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理论
第四节 科学化管理理论体系
一、科学化管理的理论架构金字塔:“三化、三高、三严”
二、科学化管理的主体:“三化”
三、科学化管理的标准:“三高”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障:“三严”
第五节 科学化管理理论创新的实践意义
一、科学化管理的理论架构及内涵
二、“三化”“三高”“三严”的内在关联和递进关系
三、科学化管理内容要求
四、科学化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六节 科学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科学化管理的定义
二、科学化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科学化管理的特点
四、科学化管理的局限性
第七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六章 现代化管理
第一节 现代化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现代化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战后经济的重建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三、企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第三节 现代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现代化管理的定义
二、现代化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四、现代化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七章 虚拟化管理
第一节 虚拟化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虚拟化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虚拟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虚拟生产
二、虚拟销售
三、虚拟组织
四、战略联盟
第四节 虚拟化管理的实施条件
一、更新经营理念
二、培养核心能力
三、充分利用新技术
四、选择信任合作伙伴
第五节 虚拟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虚拟化管理的定义
二、虚拟化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虚拟化管理的特点
四、虚拟化管理的局限性
第六节 管理阶段的递进
第八章 创新管理
第一节 创新管理实践案例
第二节 创新管理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二、经济的发展变化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人类认识的飞跃
第三节 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一、创新理论的提出
二、创新理论的发展
三、学习型组织
第四节 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观念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机制创新
四、人力资本创新
第五节 创新管理与管理创新
一、完整性比较
二、阶段性比较
三、局限性比较
四、包容性比较
第六节 创新管理的步骤、维度和过程
一、创新管理的步骤
二、创新管理的维度及过程
第七节 创新管理工具及实施条件
第八节 创新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创新管理的定义
二、创新管理与中外管理学派的关联
三、创新管理的特点
四、创新管理的演进
第九章 管理阶梯理论的实践现状
第一节 管理现状
一、混合管理的客观存在
二、经验式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占主导地位
三、管理方式向更高阶段加速转变
第二节 发展趋势分析
一、管理阶梯的上升是必然趋势
二、现代化管理和虚拟化管理将成为主导
三、创新管理开拓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所谓“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做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期,管理理论才真正被人们系统化地思考和运用,并形成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空前巨大。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任何伟大进步都包含着管理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管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也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乃至基业长青,而一些企业却难逃中途夭折和倒闭破产的命运。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有2万多家企业倒闭,中国平均每天也有近2800家企业倒闭,许多企业一夜之间宣布破产,原因何在?许多企业“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地走向破产,原因何在?
有不少人认为企业破产的罪魁祸首是经济周期使然。不可否认,宏观经济形势纵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纵观全球企业发展史,经济上行期,仍有不少企业倒闭破产;经济下行期,仍有不少企业存活下来,基业长青的企业也是不胜枚举。
结合实际来看,影响企业发展有三大核心关键要素,包括管理、营销、人力。正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言:“问题十有八九出在管理层。”管理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企业生命的长度,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以华为为例,华为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任正非在谈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时,将管理列为企业成功的核心内核。任正非坦言,华为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公司学习管理,每年斥资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帮助管理企业,这样才使得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实践证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单靠技术壁垒取胜的时代很快就要转为靠管理取胜的时代。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生命所处周期,企业对管理的需求层次不同。受市场变化、技术冲击和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管理阶段不升级,企业衰退就会成为必然趋势。
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分析来看,西方管理学有240多年历史,形成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等诸多管理理论,也涌现了诸多管理学派。中国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但却有着几千年的管理思想渊源,形成了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作者根据历史上各个学派的学术观点,归纳出西方和中国各九大管理学派。
西方九大管理学派包括: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以“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以“组织理论之父”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理论学派,以“行为科学之父”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以“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明茨伯格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管理学派,以大内、迪尔为代表的管理文化学派。
中国九大管理学派包括: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以“忠”为核心思想的儒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以“中”为核心思想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以“爱”为核心思想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以“法”为核心思想的法家;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以“理”为核心思想的名家;以邹衍为代表,以“果”为核心思想的阴阳家;以吕不韦为代表,以“合”为核心思想的杂家;以许行为代表,以“劳”为核心思想的农家。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对中西方各九大管理学派等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本人三十多年的国内外管理实践,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宏观历史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国外与国内”的兼容并蓄、“分析与研究”的方法应用、“传承与创新”的延续融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论证,系统分析了管理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创立了管理学上新的管理理论——管理阶梯理论。该理论总结归纳了从早期管理、家长式管理、经验式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到创新管理由低到高的七个阶段,这七个管理阶段的逻辑划分构成了管理阶梯理论的主要脉络,形成了管理理论发展的创新理论。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第一章,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对管理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管理的核心作用和影响管理的因素,介绍了中西方各九大管理学派,重点对管理思想的演进脉络进行梳理,总结了不同经济阶段的管理特征,对管理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创立了管理阶梯理论。第二章至第八章,依次分析了管理阶梯理念所包含的早期管理、家长式管理、经验式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和创新管理七个阶段的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理念依据,并对各个阶段管理的定义、特点和局限性进行剖析,指出了由较低级管理阶段向较高级管理阶段转化,即管理阶梯逐步向上演进的必然趋势。第九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重点分析了在各个管理阶段混合管理存在的客观现状,并对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所研究的管理阶梯理论的七个管理阶段,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由低到高、由浅及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科学化管理是管理阶梯七个阶段承上启下的转折点,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管理实践案例论证方面,科学化管理阶段要多于其他管理阶段。在本书研究过程中,作者汲取了中西方各九大管理学派、数十位管理大师的管理智慧和思想精华,是作者本人三十多年管理实践和中西方管理智慧的结晶。本书创立的管理阶梯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对管理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
在再版的过程中,作者保留和延续了第一版的精华。与第一版相比,《管理阶梯理论》(第2版)的改动及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删改,语言更加精练,行文更为严谨,新增了不少实际案例,从而使全书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二是增加了新的内容,力求及时反映国内外管理理论和创新实践的最新动态信息,力求与时俱进;三是深化了国内外管理思想比较的力度,提出了中西方各九大管理学派和管理阶梯理论的逻辑关联,让读者能够在对比联系中加深对管理阶梯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综合来看,《管理阶梯理论》(第2版)在对管理阶梯理论进行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探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管理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成熟经验和探索创新密切结合,为管理者带来更多富有成效的启发和思考。尤其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快速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找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握管理实践提高的方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适合的读者范围极广,相信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对管理的真知灼见并以此作为改变管理现状、提高管理能力的有效指南。
作者
2017年10月
张东向著的《管理阶梯理论(第2版)》,作者结合对中西方各九大管理学派等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其本人三十多年的国内外管理实践,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宏观历史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国外与国内”的兼容并蓄、“分析与研究”的方法应用、“传承与创新”的延续融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论证,系统分析了管理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创立了管理学上新的管理理论--管理阶梯理论。该理论总结归纳了从早期管理、家长式管理、经验式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管理、虚拟化管理到创新管理由低到高的七个阶段,这七个管理阶段的逻辑划分构成了管理阶梯理论的主要脉络,形成了管理理论发展的创新理论。
张东向著的《管理阶梯理论(第2版)》在对管理阶梯理论进行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探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管理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成熟经验和探索创新密切结合,为管理者带来更多富有成效的启发和思考。尤其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快速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找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握管理实践提高的方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适合的读者范围极广,相信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对管理的真知灼见并以此作为改变管理现状、提高管理能力的有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