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未完成的进化(精)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英)凯文·拉兰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很多动物与我们有很多类似之处,包括基因。为什么它们没有统治世界?凯文·拉兰德著史耕山、张尚莲译的《未完成的进化(精)》中英国新锐进化学者,从文化进化论角度,结合鱼类实验、社交学习策略大赛,挖掘人类为王的深层原因。书中作者将真实生物实验再现,设计社交学习策略大赛,从数据角度、实验结果分析等实实在在地推算出动物进化的缺失之处,让我们再次反思人类的独特之处。

内容推荐

大猩猩会用树枝“钓”白蚁吃,水獭会用石块敲开贝壳,蜜蜂会跳“八字舞”传递食物信息,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像人类一样生存和繁衍,但是为什么很多动物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基因,却制造不出火箭和空间站,也不能把自己送上月球?为什么每种动物都食用特定的食物,发出不同的“歌声”,却没有创造出法律、道德和制度?

换句话说,为什么统治地球的是我们人类,而不是大猩猩?

知名进化学家凯文·拉兰德提出了一个趣味横生的人类认知进化新理论:使人类与其他物种迥然不同的是人类的进化过程,而文化不仅仅是这个进化过程的伟大成果,它还是这一过程背后的关键驱动力。

拉兰德认为,人类的成功是文化过程和生物过程共同影响的结果。他明确指出认知过程对累积学习的必要性,发现了教、学和累积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探明了我们为何不同于其它物种:人类能够精确地模仿其他个体,并能跨越时空转移大量信息。

凯文·拉兰德著史耕山、张尚莲译的《未完成的进化(精)》中拉兰德通过各种有趣的试验、故事,把自己开拓性的研究妙趣横生地呈现出来。他阐释了动物如何模仿、创新以及保留自身鲜明特征的传统,他还描绘了人类崛起的壮丽画卷——从食腐肉的史前古猿直到能够设计iPhone、跳探戈舞并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想要了解人类为什么成为人类、大猩猩为什么还是大猩猩的区别,不妨先看看这本书。

目录

第一部分 文化基础

 第一章 达尔文未完成的交响乐

 第二章 无处不在的模仿

 第三章 为什么要模仿

 第四章 两条鱼的故事

 第五章 创造力的根源

第二部分 心智进化

 第六章 智力进化

 第七章 文化中的高保真

 第八章 为什么只有我们拥有语言

 第九章 基因—文化协同进化

 第十章 文明的曙光

 第十一章 合作的基础

 第十二章 艺术

后 记 疑惑得解,敬畏长存

注 释

致 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从唐恩小筑的书房向外望去,达尔文看着眼前的英国乡村之景,一脸惬意。自然界如此复杂,让他对自然发展过程有了更合理的认识。《物种起源》的最后一段最有名且最耐人寻味,它描写道,达尔文凝视着一个树木交错的河岸,那里生活着各种植物、鸟儿、昆虫和蚯蚓,所有生物都以复杂却连贯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达尔文使我们能够用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解释那些交织存在的美,这是他留给世人的巨大财富。

在苏格兰东南部的圣安德鲁斯小镇,我透过窗户望着天际线。我也能看到灌木丛、树木和小鸟,但眼前的景象里更多的是石砌建筑、楼顶、烟囱和教堂尖塔。向南望去,不远处是一所学校;向西望去,有一家医院,连接着几条马路,行人往返穿梭其上。我试问自己,进化生物学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就像解释自然世界一样)来解释烟囱、汽车和电的存在?它能否像阐释物种起源那样描述祈祷书和教会唱诗班的源头?是否有一种进化论理论可以解释我用来打字的计算机、天上的卫星或是地心引力的科学概念?

乍一看,这些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头疼。显然,人类已经进化,我们恰好是极其聪明、擅长科技的灵长类动物。达尔文认为,“最尊贵的高级动物”已经从“自然界的战争”中脱颖而出,1人类理所当然地成为尊贵的物种。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智力、文化和语言,我们才能够主宰并改变这个地球,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但是,再仔细一想,这种解释反而开始让人感到苦恼了,一连串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果是因为能够增强人类生存繁衍能力,我们的智力、语言或者制造精巧物品的能力才不断进化,那为什么其他物种没有获得这些能力?为什么我们的近亲猿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基因,却制造不出火箭和空间站,也不能把自己送上月球?每种动物都食用特定的食物,发出不同的“歌声”(研究人员称之为“动物文化”),但在动物文化中不存在法律、道德和制度,动物文化也不像人类文化那样充满象征意义。和人类技术不同,动物使用工具的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公燕雀能发出嘤鸣之声,贾科莫·普契尼却能谱写出歌剧;黑猩猩钓取蚂蚁为食,高级餐馆的厨师却能烹饪各种美味;动物可以数到三,牛顿却能创立微积分,可见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别。在认知能力和成就方面,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本书探究了人类文化(好比树木交错的河岸)的起源和人类思维的动物根源。它描述了人类历史最具挑战和神秘的内容,解释了进化过程是如何使一个物种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物种的。它论述了我们的祖先如何历经漫长的旅程,从食用蚂蚁、块茎和坚果的猿发展成能够谱曲、诵诗、跳芭蕾和设计粒子加速器的现代人。然而,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的进化并没有遵循自然选择法则,空间站的出现也没有经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下的“饥饿和死亡”。设计、制造计算机和苹果手机的工作人员,无论男女,并不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拥有更多后代。

那么,什么法则能够解释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元化,或者艺术时尚的日新月异?基于文化进化的解释是,两种不同文化特质间的竞争带来了行为和技术的变化,这个解释在一开始还算令人满意,因为它阐明了产生复杂文化的心智在最初是如何进化的。然而,正如该书后面章节所揭示的,人类所看重的心智能力是在共同进化反馈的旋涡中形成的,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我的中心论点是,推动人类心智进化的原动力不止一个。相反,我强调了不断加速的进化反馈循环的意义,这个循环借助复杂交织的文化进程,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这种态势控制着人类强大的计算能力)相互增强促进。

通过对比其他动物的类似特征来理解人类的显著特点是本书的另一个中心主题,也是我的研究小组在探究人类认知与文化时所采用的独特方法。这种比较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类成就,也帮助我们重建人类取得惊人成就的进化之路。我们不仅要对技术、科学、语言和艺术的源头做出科学解释,也要追溯动物行为,以探寻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

例如,思考一下窗外的那所学校,它是怎么出现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学校是由一家建筑公司(已和法夫郡议会签了工程合同)的工人们建造的。但是,对于进化生物学家来说,完成这一建筑是巨大的挑战。最直接的力学层面的解释并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难处在于理解人类是如何能够完成如此重任的。接受培训之后,同一批工人还可以建造购物中心、桥梁、运河或码头,但小鸟除了能筑巢或用树枝搭建“凉亭”外,别的什么都建造不出来;工蚁除了挖筑巢穴也不会干别的。

静下来一想,建造一所学校需要大规模的合作,这着实令人震惊。可以想象,所有工人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协调行动,以确保地基牢固、门窗安装到位、管道和电线安装合理以及门框刷漆工作顺利完成。与承包商进行交易的公司需要购买建筑材料、安排交货、购买或租用工具、分包工作并组织财务。企业必须制造工具、螺母、螺栓、螺丝钉、垫圈、油漆和窗玻璃。还有一些人需要设计工具、冶炼钢铁、采伐树木以及生产纸张、油墨和塑料制品。正因为此,合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并不断地向更大范围和领域扩展。所有的这些交互构成了一张无穷无尽的网,彼此并无关联的人们为了获得报酬而进行交流、交易和合作,为这所学校的建造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种合作不仅在建造一所学校中发挥了作用,而且每天都在高效地重复进行。于是,新学校、医院、购物中心和休闲中心遍布全英乃至世界各地。在我们眼里,这样的过程十分普遍,建成学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工程逾期竣工,我们甚至还会有所抱怨。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以研究动物为生,尤其着迷于它们的社会行为的复杂性。黑猩猩、海豚、大象、乌鸦和无数其他动物都展现出丰富且复杂的认知能力,这一认知能力揭示了它们令人惊叹的智力水平—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已经适应它们各自生活的世界。但是,如果想知道一个建筑是怎样的一个集创造力、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成就,我们只需将建造这一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放到一群动物面前,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常常想象这个场景:黑猩猩可能会抓起管子或石头,然后抛出或者拿在手中挥舞,以显示它的统治地位;海豚很可能会和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一起玩耍;乌鸦或鹦鹉或许会挑出一些新颖的物品,用来装饰它们的巢。我不想贬低其他动物的能力,因为它们在自己的领域也的确身手不凡。然而,在科学上,人们对动物行为的进化已有充分的认识,但对人类认知的起源以及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复杂性仍知之甚少。对于生活在工业化世界的大部分人而言,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完全依赖于成000上万种合作互动,其中涉及几百个国家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口,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也不认识,甚至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如此复杂的协同合作究竟有多么独特,现在仍然很难估量,而在地球上其他500万—4 000万的物种中,这种合作行为十分罕见。

P3-7

后记

我写作本书的念头发轫于某日向窗外出神凝望之时,当时我在思考纷繁复杂的人类文化问题。跟之前的很多人一样,我心中也不免疑窦暗生:作为阐释自然世界发展规律的进化论这一强大理论是否也可以解释人类社会中诸如汽车、房屋、医院、工厂、道路交通网、电网、戏剧作品以及管弦乐交响曲这些事物的存在?对技术、工程、艺术以及科学本身的起源有没有科学的解释并可以在动物行为领域追溯其根源呢?

将近30年前,我在伦敦大学学院读研究生时就提出过这些问题,可我意外地发现自己找不到答案。简单来说就好像建筑承包商搭建了建筑框架结构,但是这一结构却无法用力学原理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我想要弄明白的是,我们人类这种建设、计划、协调能力以及建设如此庞大建筑所必需的团队合作等深层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进化而来的,而不仅仅将人类取得的成功简单地归因于我们的文化、语言、智力或者合作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具有神秘属性,这些特质在自然界中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我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入,我发现人类文化正因其丰富多彩和复杂多样而越来越难以进行科学分析。虽然进化论可以解释我们人类存在的大多数方面的因素,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心满意足,越来越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在我脑海里一一浮现。我本来信心满满地寄希望于能够在生物科学领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是最终铩羽而归,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敬畏感和赞叹声。我们究竟该怎样诠释人类文化呢?这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使我们与众不同,使我们与自然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使我们作为一种物种取得生态领域的主宰优势和数量的巨大增长。不仅文化的起源难以解释,而且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认知能力上有着巨大差距和鸿沟。根据过去几十年的新研究表明,这种认知能力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一步步固化下来。科学如何得以缩小这一差距呢?

现在,为应对这一挑战,在研究团队的众多成员以及其他专业同事的支持帮助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我觉得找到了答案的些许线索。当然并不是完全找到了答案。我很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纰漏而对他人的努力和贡献没有充分认知。然而,对我来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文化起源的秘密。研究人员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文化能力背后深层的心理能力是如何进化演变的。这种不断进化的心理是如何与丰富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行为和手工技艺的,对这方面的完美重构可能仍然无法完成。尽管如此,也有很多令人满意的地方,现代科学可以对人类思想、智力和文化的核心方面的起源提供可靠的解释。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否认人是进化而来的,这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用科学方法解释。

通过行为科学家大量的实验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模仿和创新是在动物世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动物在利用自身所学信息的方式上显示出高度的策略性。社会学习策略竞争学说正好可以对这种信息学习模式做出合理解释,该理论认为准确和效率是模仿能力的具体体现,而模仿能力又决定着动物在自然选择中的优势大小。策略性强、保真度高的模仿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使其在自然选择中处于有利位置。根据这一理论观点,自然选择偏好效率更高、保真度更高的社会学习模式以及灵长类动物大脑中那些能够产生这种学习模式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在此过程中,自然选择就可以促进灵长类动物大脑和智力的进化。

灵长类动物间对比研究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并且数据表明灵长类动物的社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脑容量之间有很强的联系,社会学习能力与智力程度也具有共变性,这在自然参数如工具的使用以及学习和认知能力实验测试中都有具体体现。这些发现表明文化驱动过程可能已经在几种不同灵长类动物之间运作起来,其中自然选择钟情于模仿能力强的物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高智商灵长类动物的自然选择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然而,对比分析表明,发生在猴和猿身上的大规模社会性智力选择,随即演变为在类人猿、卷尾猴和猕猴之间更为严格的文化智力选择,并且还受到寿命和饮食质量提高的影响。这一选择被认为加强了几个认知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观点采纳、计算、工具使用,特别是社会协作式互动。

比较分析反过来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人类的文化才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呢?理论研究后的答案是,复杂的文化需要高保真度的信息传播。研究表明,社会传播准确性的小幅增加就会导致文化在寿命和数量方面的大幅增加;对累积性文化而言,知识传播的高保真度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另外,这种自然选择竞争告诉我们对社会性学习的高度依赖会自动使得文化知识获得极长的存续期。人类似乎超越了对社会性学习依赖的限定水平,文化知识变得极度稳定,几乎可以无限期地存在下去。随着社会性学习(而不是自主性学习)的不断增加,我们祖先一方面变得更加墨守成规,一方面也开始展示潮流和时尚,这在我们现代人类中也是常见的现象。总而言之,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表明,一旦我们的祖先进化出十分具有策略性和准确性的模仿形式,现代人身上具有文化能力的很多方面就会逐步显现。

我们祖先是怎样实现信息传播的高保真度的呢?很明显,一旦信合作以及计算能力)的起源单独拿出来并不能够让人完全透彻理解,因为这些因素在复杂的协同进化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二,人类心智、思想和思维的进化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发展,而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而这种自然选择以认知适应性为标准进行。同样,我们心智能力的进化也要经过一个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不断构建他们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而环境反过来义对他们的体格和头脑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如此循环往复。第三,要理解人类头脑的进化这一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努力,运用现代基因组学、考古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工具。这一套工具在达尔文以及达尔文之前的人所处的时代并不具备,而是近来才出现的。我们所具备的思考、学习、理解和交流能力使人类与其他动物真正区分开来。科学家现在认为这种差异正是反映了古人类一系列反馈机制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机制的作用,人类认知和文化的关键因素便自发地大规模加速发展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明白,我的研究小组致力于阐释文化进化的努力面临很多困难,要在科学界层面理解人类思维起源同样也面临很大挑战,两者的原因都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能力并不是孤立地进化,而是与认知和行为的核心要素经历复杂的协同进化,这些核心要素包括我们的语言、知识教授、智力、观点采纳、计算能力、合作能力、工具使用、记忆力以及对自然的控制。我们研究的意外收获是,在我们努力理解文化起源的过程中,我们对人类思维、语言和智力的起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相信,我与很多从事这项研究的天才科学家的努力已经逐渐拨开了人类文化极度复杂性的迷雾。人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不懈追求、永不满足的潜能令人惊叹不已: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正是这些能力和潜能才使得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深入理解文化起源的进化分析之后再去审视莫扎特、莎士比亚或者达·芬奇的奇思妙想,不由得让人叹为观止,令人印象深刻。艾伦·图灵、居里夫人和伊莎多拉.邓肯的才华横溢仍然给人极大的启发,令人欢欣鼓舞。尽管惊叹之情稍退,但敬畏之心长存。

书评(媒体评论)

凯文·拉兰德清晰地阐述道,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文化推动了我们物种的基因进化……这本书为人类存在于自然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同时也对人类独特性进行了阐释。

约瑟夫·事里奇 《人娄统治地球的秘密》作者

非常有趣、非常有价值,这本书从动物和进化的角度对人类从语言到艺术的许多伟大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拉兰德的这本书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过程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精彩地呈现了出来,从而阐述了生而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迈克尔·托马塞洛 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研究所联合主任

凯文·拉兰德是现代文化进化研究的先驱之一。在大量重要研究基础上,这本书向我们阐释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化传播的知识是如何使人类这一物种取得如此成功的。

罗伯特·博伊德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教授

拉兰德对众多物种的社会学习实验进行了研究,数据翔实,认识深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精妙绝伦、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景,向我们展示文化实践和文化成果的共同演化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生活中最平凡叉最不寻常的方方面面的。

伊娃·雅布隆卡 特拉维夫大学进化生物学家

通过凯文·拉兰德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文化创新不仅仅是对环境挑战做出反应,也帮助塑造出一个复杂的环境,其中自然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拉兰德不仅阐明了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适度关注了认知动物行为学领域中的最新发现,从而揭示出人类部分近亲具有惊人的心智能力。

《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既可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又有深入的学术研究成果。阅读此书是一种难得的事受,帮助开启或提升对人类神秘存在的理解。

《新科学家》

这本书是拉兰德以及他人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为破解人类心智难题提供了全面深入而又激动人心的解决方案。

《出版人周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4: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