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寂寞的伏兵(当代中国科幻短篇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科幻的迷人之处,或许正来自于“现实”与“梦”之间的张力,而具体到中国科幻,这种张力似乎又变得格外明显。

夏笳编的《寂寞的伏兵(当代中国科幻短篇精选)》讲述了一个在历史和文化上都如此特别的国家,会如何想象未来,想象世界末日或外星人入侵?有哪些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决定了这些作品中的深层意义结构?中国科幻与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间,究竟构成怎样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和思考,又携带和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

内容推荐

夏笳编的《寂寞的伏兵(当代中国科幻短篇精选)》收录了中国9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科幻作品13篇。它们如同一组坐标,勾勒出中国科幻在过去近三十年中走过的道路和形成的版图。每篇作品之后附有评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以及去想象一种不一样的未来。

目录

序 未来的坐标

星河 决斗在网络

王晋康 七重外壳

赵海虹 桦树的眼睛

潘海天 偃师传说

刘维佳 高塔下的小镇

柳文扬 一日囚

刘慈欣 流浪地球

何夕 伤心者

韩松 地铁惊变

飞氘 蝴蝶效应·中篇

陈楸帆 G代表女神

夏笳 2044年春节旧事

郝景芳 北京折叠

试读章节

决斗在网络

星河

星河,男,本名郭威,1967年生。迄今为止已发表中短篇小说150多篇,长篇作品20多部,短篇作品《朝圣》《决斗在网络》《潮啸如枪》等曾获银河奖。1998年成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除文学创作之外,还从事科幻研究和科幻编辑等工作。

决斗是解决一切情感问题的最好方式。

时间:五分钟之后;地点:数理楼间的草坪。

我关闭了屏幕和终端,也关闭了眼前这两行无论怎样也清除不掉的字符。

电梯四壁反射着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引导着我向下离开这座以香港投资者命名的心理系豪华系楼。

在心理楼北面是物理系和天文系灰暗陈旧的楼房,在物理楼北面是数学系和信息系质朴肃穆的仿古建筑。在物理楼和数学楼之间,有一片供人消夏纳凉的绿地。

在即将到达绿地时我忽然改变了主意,返身进了物理楼。我希望先从隐蔽处一睹对方的尊容——万一他叫来一干人高马大的体育系帮手呢。

我当然知道他不会,所谓“决斗”不过是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在如今这个以智力论英雄的时代,我们决不至于为所谓“情感问题”而去借鉴中世纪的剑术。面晤的目的只是为了见见从未谋面的对方,多少也带点“英雄识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感。再说,既然我出身心理系,专业知识告诉我应该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先偷窥一下对手,这样将会使谈判对自己更为有利。

暑气抹杀了自动浇水器辛苦了一下午的功绩,嫩绿的小草环绕着席地而坐、细语啁啾的情侣。至少在我目力所及的草坪内外都是成双成对,唯一一位孤傲的苗条少女踯躅走过,举步间凝眸远眺,顾盼生姿,显然也是在等待王子的驾临。这里本来就是谈情说爱的地方,两名同性在这儿讨论信息传送问题那倒稀奇了。

对方没来。

但这恰恰说明他不可小觑。此时此刻,他一定也躲在数学楼里的某扇窗户背后,静待我的出现。

我是昨天下午才认识他的。

不过在认识他之前,我先在前天晚上认识了她。

那是我们组的上机时间,我很快编完了课内程序,又开始了百无聊赖的“散步游戏”。这并非真是一个电子游戏,机房老师看得很紧,在他眼皮底下没有玩儿猫腻的可能。我不过是在系里的电脑网络里偷偷给自己设了个信箱,然后借助这一跳板进入全校的公共网络。

所谓“全校的公共网络”就是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在国内的延伸,由于近年来所开设的民用出口日益增多,这一原本服务于美国军方的高新技术已成为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普通用户的日常工具。不过照理说一个准文科学生不太可能对电脑系统如此了解,不过我自己家里有台486微机,结果当同班同学还在磁盘操作系统里踏步时,我便开始利用机房里的先进设备和电子通信系统窥见网络一隅了。

我“迈步踏上”主干道,但这绝不是我的目的地,只不过是借道而已。这是一条对全校开放的公共线路,每个有信箱编号的人都能随便出入,早已无奇可猎。它就像一条热闹而荒芜的大道,在这里采摘信息的企图只能是一种奢望。

而且,道路上充斥了各式各样的病毒,都是像我这类既无事又好事之徒有意感染进去的。因此在行进当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邮件在一团团乌云般的病毒簇中艰难穿行。我极力摒弃这种想法,以免自己浑身泛起鸡皮疙瘩。(P1-3)

序言

未来的坐标

2006年秋天,《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位记者采访我,请我谈谈对“科幻已死”的看法。那几年正赶上奇幻热,许多人都对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连当时正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三体》的刘慈欣也表达出悲观的态度。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料到接下来十年间将会发生的事情: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成果,许多过去只有科幻迷才会关心的话题迅速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进入了国家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中国科幻作为一种长期以来边缘且小众的文类,也于近年来走向大众视野,引起中外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兴趣。对一个从小读科幻长大的人来说,这种梦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多重反差,本身就具有十足的科幻感。

科幻最迷人之处,或许正来自“现实”与“梦”之间的张力,而具体到中国科幻,这种张力似乎又变得格外明显。甚至于,当“中国”与“科幻”这两个词组被放置在一起时,本身就会让人联想起一系列二元对立: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神话与科学、气功与光剑、黄土地与大都会……一个存历史和文化上都如此特别的国家,会如何想象未来,想象世界末日或外星人入侵?有哪些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决定了这些作品中的深层意义结构?中国科幻与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间,究竟构成怎样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和思考,又携带和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这些问题不仅令其他国家的读者好奇,也值得每一位当代中国人去关注和思考。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科幻小说反映的是现代资本主义所开启的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对于人类情感、价值、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的冲击。在此过程中,那些位于不同地域、语言、文化、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知识范式与情感结构之间的“边疆地带”,总是最容易产生出新奇的想象,并为科幻创作提供养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纠正是一种“边疆文学”,或者德勒兹所说的“小文学”。这一方面意味着它永远与大众所熟悉的“常识”之间存在距离,永远处于相对边缘和受压抑的状态;另一方面,科幻亦会伴随“边疆”自身的变动迁移而不断自我更新,以保持自身的激进性和革命性。换一个角度来看,科幻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也与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这种“边疆状态”紧密相关。

回顾中国科幻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自晚清以来,各种关于科技和未来的想象不仅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呈现,更深深内化于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之中。无论是对现状的认知、对历史的反思,还是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无不与一种建设民族国家的迫切需要、一种历史目的论的蓝图远景,或者说一种“想象中国的方式”互为参照。与此同时,中国人对于未来“新中国”的想象,总是一方面以某种关于“世界/西方/现代文明”的认识为范本,另一方面又试图对这一范本有所超越。为此,作者们不断尝试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不断为了新的理想而对这些来自过去的资源进行再阐释和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幻小说一方面作为一种与西方现代性有关的幻梦,参与着“中国梦”的建构;另一方面,中国科幻的“中国性”,亦根植于20世纪中国革命及现代化历程的曲折性与独特性之中。

中国最早的“科幻热”兴起于20世纪初,一批青年文人积极将欧美和日本的科幻小说译介到中国,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而译者中亦不乏鲁迅、梁启超这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这些人看来,科幻小说中关于科技和未来的丰富想象,能够督促“东方睡狮”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旧梦中醒来,转而梦想一个民主、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鲁迅更在《〈月界旅行〉辨言》中写道,阅读科幻小说可以令国民“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

此刻拿在你手中的这本选集,收入了来自“新生代”与“更新代”作者的13篇代表性作品。它们如同一组坐标,勾勒出中国科幻在过去近30年中走过的道路和形成的版图。每篇作品之后附有评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科幻作家飞氘在2010年“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谈道:“科幻更像是当代文学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关心的荒野上默默地埋伏着,也许某一天,在时机到来的时候,会斜刺里杀出几员猛将,从此改天换地。但也可能在荒野上自娱自乐自说白话最后自生自灭,将来的人会在这里找到一件未完成的神秘兵器,而锻造和挥舞过这把兵器的人们则被遗忘。”这本选集的初衷,即是希望对这支“寂寞伏兵”做一次集中检阅,让那些对其不太了解的人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完整地感受其精神面貌。

作为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同时也是从小熟读这些作品长大的资深科幻迷,编撰这样一本选集可以说是圆了自己多年来的心愿,却也同时是一桩异常艰难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有无数的左右为难和忍痛割爱,像是不得不在千万种丰富迷人的可能性中选定唯一的一种。在这里,我将那些由于篇幅和其他种种原因未能入选的篇目一并列出,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其中包括苏学军的《远古的星辰》(1995)、杨平的《千年虫》(1999)、李兴春的《橱窗里的荷兰赌徒》(2000)、ShakeSpace的《马姨》(2002)、拉拉的《春日泽·云梦山·仲昆》(2003)、凌晨的《潜入贵阳》(2004)、马伯庸的《寂静之城》(2005)、陈茜的《迅行十载》(2007)、江波的《湿婆之舞》(2008)、长铗的《屠龙之技》(2009)、迟卉的《伪人算法》(2010)、张冉的《以太》(2012)、宝树的《人人都爱查尔斯》(2014)。

最后,感谢三联书店对当代中国科幻的关注,感谢这套书的另外几位编者李广益、陈颀和宝树所完成的出色工作,感谢责任编辑王竞对于我的鼓励、耐心和督促,更要感谢为这本选集贡献作品的各位科幻作家。祝愿中国科幻在未来的日子里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书评(媒体评论)

科幻更像是当代文学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关心的荒野上默默地埋伏着,也许某一天,在时机到来的时候,会斜刺里杀出几员猛将,从此改天换地……但也可能在荒野上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最后自生自灭,将来的人会在这里找到一件未完成的神秘兵器,而锻造和挥舞过这把兵器的人们则被遗忘。

——飞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