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心的斑马/散众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苍耳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访问逝者

我相信你的数世老宅是有神灵护佑的。且不说国势衰微时连年战火、盗匪蜂起,即便和平年代的天灾、动乱、拆迁,也足以让它消亡殆尽。我还相信,如果这座老宅一直空着的话,你说不定如影随风地回来过了。几年前的春天,我到“铁砚山房”私访过你。对你而言,返家的路类似从青田石阴面刻出的朱色阳文。不过,对访者来说,倘在途中迷了路,还可以看看你当年亲笔写给外省亲友的路条,“邓琰,字石如,住安庆北门外,问分水岭,问郭家塘,问白麟坂,问神霄观,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自北来,由桐城到练潭问余家岭、罗家岭,问界牌石邓家大屋便是。”从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五年)起,这座四进穿斗式老宅已跨越四个世纪了。你的故宅己破败,楼梯有些摇晃,地板也朽了,门楣上漆皮剥落,老光阴漫漶其上,一片斑斑驳驳。然而我没见到你。恍惚之间,我被凝定在虚无的高处,唯见两百年的生死流波如阳凸阴凹的印面一刹那闪现。房子确乎是空的。自从曾孙邓绳侯死后,这里只诞生过一个男婴,即山人六世孙邓稼先,他尚在襁褓便被抱往北京。后来山人六世外孙葛康俞、葛康素,也曾在这座老屋中居留、栖息。此后,这里就不曾有人居住了。房子空得只剩下它自己,仿佛它就是虚无的铁砚,一年又一年地磨着黑白时光,而檐鸟的啁啾听起来像遥远的雨的回声。当然,谁也不知道老宅有没有记忆,也不会有人领悟一座老宅的心境。反正我来时没有见到你。房子空得只剩下我这个过客——傻乎乎地立于大堂中央,听那刮了两个世纪的风仍旧那么呜呜地刮着。

一个人逝去了,他的幽灵还会回来的。我这样想。倘幽灵也感到孤单的话,那么这座老宅便很有些凄惶了。

今晚我重读了你的《陈寄鹤书》,然后上网细赏这幅元气淋漓的墨迹,从中体味你的胸襟、性情和书艺,恍若听到你的怀宁话,如沐皖河之风。此书沉雄灵动,若锥划沙,一波三折,直指本心。它让我看到一袭素袍、长髯飘垂的身影——你就端坐在我对面低诉与抗辩。后世公认你是书刻大家,可是当年你不过一草民耳。读小人物遗存的手札,给我的感觉是一次特殊的访问。而读大人物的手札或传记,我不曾有过类似的感觉。他们总是居高临下,口气强硬、夸张,眼睛盯着虚无缥缈的远方。

当然,你并非想与两百年后的我对话,而是执意索回知府樊某掳走的鹤。你双眼冒火,但强压怒气,委婉而述,以免冒渎知府大人,甚至伤及无辜的孤鹤——它己被你视为另一生命。记得筑“铁砚山房”那年,你喜得儿子传密,第二年往京口访老友,受赠雌雄二鹤。“山民年垂耳顺,得此以为老伴,询旷事也。”老友知道你对鹤情有独钟,气神相通——旧年秋,你作对联一副:“万花盛处松千尺,群鸟喧中鹤一声。”再稍远点,你云游杭州灵隐寺,写过“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的草书联。你在《陈寄鹤书》中说,此鹤已“百三十岁,可屈指而记者”,“元裳缟衣,铁足朱顶,鸣声闻于天,乡里以为异。谓‘徒闻千岁鸟,今见九皋禽’。扶老携幼,日拥户外。”然而,既有喜,则必有悲。六年后(一八〇一年)冬天某日,雌鹤在溪涧饮啄时,竟遭“野人之厄”而毙,雄鹤孤鸣不已。仅仅隔了十数天,妻子沈氏竟撒手人寰。山人你迭遭打击,心伤至极,于是择三十里外的集贤关佛寺,将孤鹤寄养僧舍中。之后你竭尽所有,以十金助兰亭和尚建“寄鹤亭”以及东轩,修竹万竿,清荫满座,“施茶以济行人”。在作出寄鹤决定后,你在书中写下一段与孤鹤的对话:

尔乃胎禽,浮邱著经,云门鼓翅,华表飞声,带负霄汉凌云之志,恐终非贫家有也。尔有遐心,亦听尔之翱翔寥廓耳?不尔羁也。今嘱尔寄一僧,以修尔龄,僧托于尔以辅成其名,尔无负山翁寄托之意,以徜徉于此尔。此地有修竹古木可庇荫尔;有青灯古佛可忏悔尔;……有钟鼓镗鞳声,可启尔海峤搏风,盘礴乎青云之志;有风雨草木摇撼之声,可触尔引颈高唳。……有僧癯然,形同尔瘦,心比尔劳,可称尔之侪偶,尔应惜其志而憨其劳。凡山中四时之致,雪月风花之候,阴晴雷雨之辰,尔皆得默领其常变。

山人你罕用第二人称,款款低语,口吻之亲昵,用辞之良苦,殷殷如对妻儿言。鹤乃通灵之物,听山民说完,便“有懊恼意”。于是山人“慰之日:尔其安此,山翁时笠杖踌躇而来,谂尔于此。”我恍然了悟:在今人这里,“逝者”即死者。而在先秦时代,“逝者”远大于“死者”——它还包括那些已经或正在被灭绝、被消逝的事物,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人必与万物存于一处,即便死去也离不开青山、离不了泥土。“逝者”外延的缩小,表明物性世界正急速地人化乃至异化。人其实早已看不清“我”之外的万物了。

这样的世界怎么可能不险恶怪戾?P1-3

书评(媒体评论)

苍耳的写作姿态是低伏的、隐曲的,宛如行人地卜的寻觅者.悉心追寻着事物极易被遮蔽忽略的一面,弱小里的坚韧,庸常里的高贵,历史夹缝中的真相;他善于将自己的发见引申开来,埋藏在文字中,丰实与锐利,相互包容又相互切割,令文字呈现斑驳的新鲜、内敛的光。阅读者陶醉于平静叙述中,体验故人相遇的快感,不经意间也有猛然警醒的振奋。

——谢大光

苍耳善于从微小视角切入,展开宽阔的时间、空间,多重意象反复变奏,他简洁、有力地呈现一个时代的幻象。

——赵荔红

思想者苍耳以其诗性的语言,晨星般的智慧光芒,在现实、文化、历史的三维花园里,给我们的灵魂塑像。

——傅菲

目录

自序

访问逝者

水落石不出

墙上的墙

英王府内外

青花

刀锋

猎户

走进打击乐

它们飞

风筝引

入夜的火车站

两种肾或斑鸠啼鸣

水手离去

浔阳楼即景

桐枞之间

在迷津

去卢沟桥

与战死者夜谈

日常的凹陷

在途中

体内地图

云根

无弹奏轰鸣

猪流感式

石钟山纪行

在峡夜中航行

向南,向南

晚行笔记

内心的斑马

山苍苍兮水茫茫,木叶落兮陨霜

病理切片上的群星

鹦哥悲喜录

“饥饿”收藏者

穿长裤的“短裤党”

人痘与巴士底狱

鬼头刀上的人性

口琴的洋葱味

不可逼近之黄石岭

气球飘飘

叙述或回忆

隐秘的发问者

城北有片水

它包裹了我们

突然的具象

冬日随笔

吉他呜咽

为一条鲱流泪

被暴雪打断的阅读

双城苍茫

鳄鱼和桃太郎

巴特的诡笑

“天国”的戏班

再会冤家

独弈者说

序言

季节的轮换让我此刻置身于萧索的深冬。第一场雪后,草地透出赭黄,树木凋零,寒鸟颤鸣着一掠而过。但冬天自有一种萧疏之美,寥旷之美,仿佛是冬天为自己结出的果子。

回味这么多年的写作,越往后越感到一种霜意。这不仅因为生之有涯,写作中面临的晚年意味着山寒水瘦;还因为精神生态的恶化,个体的自由言说愈益艰窘,“灯火阑珊”不足以形容之,倒接近于“独钓寒江雪”了;当然,对写作的敬畏也愈加深了,是不敢轻易动笔的。

重新审读这本集子里的旧作,其写作跨度超过二十年,倘说它们还存在某种一致性,那便是它们散发着卑微的、混杂的草间气息。草间气息意味着写作中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它包括与时代、与主流话语的疏离程度,也包括在写作王国对大路的弃置,对自成一蹊的渴望。回首来路,暗自心惊那雨季的泥泞,那陡坡,那沼泽,虽不曾让自己人仰马翻,满地找牙,但也相当狼狈了。眼见同行渐稀,四周寥寂,前方一片苍茫,不觉又添几分寒意。

尼采说过关于“好的散文”的名言:只有面对诗歌才能写出好的散文,好的散文是与诗歌进行连续而礼貌的战争,它的全部美妙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回避诗歌并与之作对。不可能有不与普通散文保持一定距离的诗,反之亦然,好散文总与诗歌保持相当距离。尼采这段话有点道理。完全诗化的散文其实并不好,而太过通俗的散文更不好。这意味着必须在诗性和散文性之间找到激活点和平衡点。当然,散文写作还必须处理现代与传统、在场与形上、描述与辨析、气与张力等关系。某些“新散文”文本过度描写,自以为“新”,冗长而沉闷,是笔者所反对的。我是从写诗开始文字生涯的,后来又从事理论批评和散文随笔写作。文体的变换并非为了赶时髦,而是我们置身其间的世界越来越复杂和荒诞了,借助单一文体来传达这种复杂和荒诞显得捉襟见肘。博尔赫斯之所以用小说和诗歌这两种文体重复写作同一对象,是因为他在小说中“看见”在诗歌中看不见的东西,反之亦然。就笔者而言,在我的体验和思悟中不适合由诗歌来承担的那一部分,只能交给散文随笔了。不过有时我也在思忖,它们是不是承受了过多的重负?当然这重负的一部分,并非仅来自某个敏感而思辨的个体,而且来自比个体的生存更深厚更虚无的力量。每种文体都需要思考力的支撑,因为它不是对既定思想的学舌和修补,而是写作个体对当下存在的凝神、掘入与透析。对于世俗的、权威的话语,它注定只能是偏见和抗辩。然而文学并非哲学和历史学,它是置身其内又超乎其外的那个东西;而且文学的任何文体都有它本体的界线和限制,是否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界线和限制,决定了你在文体中能获取多大的自由度。

凡此种种,无不呈示着四围的脚印太多,几乎无路可走。然而最可怕的,是心中有“贼”,胸中无“竹”。

我在《内心的斑马》中写道:只要有“思”在,就意味着“斑马”没有被“白马化”,那黑色条纹仍散发着一种执拗的、拒绝同化的血气与个性精神。然而,谁看见了沈从文内心深处的斑马?谁听见了他的亡灵随斑马奋蹄而去?谁懂得这种斑马除了自由,别无故乡可返,别无他处可以存活和栖息?!

对于写作者而言,搏取自由与慎用自由,正如斑马之黑纹和白纹,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苍耳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内容推荐

《内心的斑马》作者苍耳秉持思想之烛,以极具穿透力的语言,重新打量我们习以为常的曾在、此在和彼在,力图揭蔽并还原存在者的生存真相和潜在悲剧,直抵内心晦暗的深渊,透过他置或自置的无形铁栅,倾听那自由的斑马飘忽而微弱的一点鼻息,一声嘶鸣。

编辑推荐

“散众文丛”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点打造的系列丛书,旨在收录当代名家的优秀散文作品,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和别样思考,相信能成为文学爱好者们的倾心之选。今年推出的“散众文丛”第二辑中,苍耳的散文集《内心的斑马》,给予读者一次次全新的思维碰撞,带领读者与他走进文字,交流、摩擦,发起一场场美妙难忘的灵魂沟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3: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