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佞神鬼 五湖四海傲王侯
——再记香江潜龙潘静安
中共地下工作者潘静安在香港交游广泛,各方政要、各系特工、豪门世家、贩夫走卒,都有交往。其中一位李世华(李纪堂、李宝椿侄),尤其熟稔。这位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名人,值得花点篇幅说说。
旧日西环有家高升戏院,是李氏家人为纪念李升而建的。李升,广东新会县七堡乡人,家本贫苦,乡间有人称之为“偷鸡李”。李升聪慧过人,光绪年间到香港营商,廉价购得西环高升戏院地段业权,再移山倒海,填得之陆地,尽归李氏,兴建二三层之楼房出售,由此发家。李升有八子,分家产时,长房李宝光分得两份。李宝光八个老婆仅得二子,即李世华、李剑斌兄弟。李世华(一九一六一一九七五)幼读家塾,继入皇仁。卒业后入关祖尧律师楼习法律,精商事法。复入警队,精射击,明警律,官至副警司。香港有马会,世华兄弟蓄养马匹,还亲自策骑,驰骋快活谷。世华什么摩登事都敢干,尝购置飞机,还亲自驾驶,翱翔华南天际,来往广州澳门。而英伦新出名贵房车劳斯莱斯,世华也购之驾之,车牌555,招摇过市,威过港督。兼又开快艇,乘风破浪,可谓活泼勇猛。如此世家子弟,也与同龄之潘公老友,而且持续两代(潘公后来卧病京华,世华千金常往探视)。世华开设兴华置业公司搞房地产之外,据说也开了间华都酒店(后转让他人,现叫柏宁)。潘公担任兴华董事之外,又兼任华都总经理,副手系朱西就(哥哥叫东成,在元朗做苦力)。如此身份,方便潘公搞隋报工作。据潘公女弟子吕小姐言,潘公在铜锣湾糖街一楼宇(现为香港商务印书馆所在地)二楼有一秘密据点,用作见人及交收情报也。从华都酒店出门口几步路转个弯就到此处,实在方便。
五十年代初,港英政府扫荡共产党人,大批要人被递解出境。或者潘公也要避避风头,与朱西就潜返内地,到佛山福宁路吴焕文医生宅短住。吴医生系吴荣光第四代孙、吴趼人侄孙,佛山名中医,专内科,曾到香港为李升家人医病。朱西就尊翁,在佛山主理李升开的当铺,与吴医生相熟,有此渊源,所以收留朱和潘。吴医生公子就是名画家吴灏,字子玉(二○○七年港人在艺术馆排长龙看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就是吴子玉的杰作)。吴子玉让出床铺给世伯朱、潘二位睡,自己到楼下打地铺。
嗣后潘公又发挥其另一所长——摄影,与朱西就到广州中山五路新华电影院隔几个铺位开印象摄影铺,门面有一伙计叫牛哥。朱照顾哥哥,把东成也安置在影铺看档。当时黑白照时代,也有人喜把照片渲染色彩,吴子玉受聘在此处涂抹上色,兼看柜面。当时广州市市长朱光阖家到印象照全家福,就是吴子玉帮忙拍的。不知是子玉还是牛哥,把朱夫人面部一粒痣修版抹掉,惹夫人不满,要重拍又没时间再来,就此不了了之。这家印象摄影铺只开了一年就关门了。
五十年代初潘公或曾返港。罗孚说五十年代初认识潘,蓝真也说约一九五一年认识潘公,那时潘公常去《大公报》找费彝民、李侠文。
一九五八年九月,潘公奉调重返香港,这回公开的身份是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稽核室副总稽核,而实为中共中央调查部驻港负责人(上司罗青长,潘直通周恩来、廖承志)、新华社香港分社常委,级别与副社长祁烽不分伯仲。潘公初住中银顶楼,后应中银老总郑铁如之邀,搬入跑马地蓝塘道郑公馆楼下居住。当时有人提醒郑铁如,潘是否负有监视之职。郑与潘相处一两年之后,发觉根本没这回事,与潘结成肝胆相照的知交。
潘公除搞情报工作之外,兼搞统战。他本身多才多艺,平易近人,又深谙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交友,香港许多大亨倚之为军师,言听计从,有什么问题,都推心置腹,找潘公商量。例如王宽诚,什么事情都说找潘公问问,一九八六年王宽诚病危,也是嘱潘公安排后事,可谓生死之交。
“文革”期间,潘公被召回京。一下飞机,女儿迎接,说潘是台湾特务,立给潘戴高帽,押着游街,把潘气个半死。后来潘与诸弟子谈及此事,仍愤愤不平。有时上堂授课,骂此女儿骂了半堂,说此女儿攀附权贵,嫁高干,嫁老头。潘公尚算幸运,这次在京被批斗,有个场合见到周恩来,周用“左光斗责骂史可法”的办法,厉声问潘:“来北京干吗?香港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处理!”随即吩咐左右的人,立即买机票次日送潘飞穗返港。周刻意存护,如此这般,潘才逃过一劫!潘公能幸免,也算福大命大。
潘领导《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周恩来见费数十次,潘都在场。周有什么指示,都由潘公向费传达。有一回费夫人苏务滋患青光眼疾,潘告诉集古斋小杜,需要帮费变卖一些字画,筹钱医眼,所以叫小杜去费家取书画。杜遵命隔三两个月便去费家取些书画回集古斋销售。小杜还记得当日潘公吩咐完,复与小杜说,费这些书画哪里来的呢?跟着潘说,老费专敲竹杠,最善于化公为私。杜小姐骤听此语,不知潘公是说笑还是当真。潘公说话表面轻松幽默,内心作何想,则不易窥测,有女弟子就说-过潘公讲话虚虚实实,不知哪句真。
潘公绝非刻薄之人,而是与人为善,把事情办妥就是了。兹举与出版有关例子。一九六九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出版系统要赶任务,印制一本国庆特刊,全线总动员赶工。特刊中毛泽东的照片不够清晰,广东省公安厅派来的廖霭文打小报告,要求停印。出版界头头蓝真焦急得不得了:一停工势必赶不及国庆前出来了,更影响全线士气。反英抗暴期间,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梁威林、祁烽移玉至易守难攻的中国银行办公,此时廖霭文到中银向梁、祁告状,梁一向胆小不敢表态,祁更是惯性不表态。正僵持间,潘公返到中银,碰到这场面,稍一咨询,即问蓝真毛像据什么制版,蓝说翻拍自《人民画报》。潘即说能有如此效果,已经很不错了。有潘公带头赞许,梁、祁二位始敢顺水推舟,特刊得以顺利完成,蓝公始松一口气,而廖则枉作小人。P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