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听花落著的《刘秀大传(东汉开国风云录上下)》是光武皇帝刘秀的传记,描述了刘秀建立东汉的故事。刘秀从一个皇室贵胄没落到自幼种田为生,自南阳随兄长刘縯起兵。平定王朗百万大军,收铜马、灭尤来、诛檀乡、败赤眉,讨灭血脉纯正声名显赫的梁王后裔,扫荡割据中原的张步、董宪、秦丰,耗尽心力西击陇原、南破巴蜀、北伐匈奴,终于得使天下复归一统,百姓重得安居乐业。
| 书名 | 刘秀大传(东汉开国风云录上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夜起听花落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夜起听花落著的《刘秀大传(东汉开国风云录上下)》是光武皇帝刘秀的传记,描述了刘秀建立东汉的故事。刘秀从一个皇室贵胄没落到自幼种田为生,自南阳随兄长刘縯起兵。平定王朗百万大军,收铜马、灭尤来、诛檀乡、败赤眉,讨灭血脉纯正声名显赫的梁王后裔,扫荡割据中原的张步、董宪、秦丰,耗尽心力西击陇原、南破巴蜀、北伐匈奴,终于得使天下复归一统,百姓重得安居乐业。 内容推荐 夜起听花落著的《刘秀大传(东汉开国风云录上下)》叙述刘秀建立并中兴东汉的历史。空有汉室后裔名号的刘秀,自幼种田为生,于乱世之中横空出世,一统天下,创建不可磨灭的功勋。 刘秀自南阳随兄长刘縯起兵,大败昆阳四十二万朝廷精兵,不料为他人作嫁衣。自此韬光养晦,以其文武才德、宏韬大略,先得云台二十八将毕力辅佐,令河北世族、百姓归心;而后平定王朗百万大军,立足于幽州、冀州天地之间;其后龙归大海、凤鸣九天,收铜马、灭尤来、诛檀乡、败赤眉、讨梁王后裔;终于扫荡割据中原之张步、董宪、秦丰,耗尽心力西击陇原、南破巴蜀、北伐匈奴,令天下复归大一统,功臣宿将皆得善果,百姓安居乐业。 传奇帝王刘秀一生坎坷,却始终不忘初心,终得以文成武就。且看本书对东汉开国历史的详细解读:各方霸主合纵连横、尔虞我诈;文臣武将横扫千军万马,让人热血沸腾;热血儿郎重情重义,为报一恩不顾身家性命;刘秀韬光养晦,终成大业;刘秀与爱妻阴丽华两情缱绻,终成眷属…… 目录 第一卷 血战南阳 第一章 刘细解天下事,一语惊醒梦中人 第二章 初立志游学长安,辞众亲一路西行 第三章 游学数年志难酬,乱象初现归故乡 第四章 李次元一语成谶,刘伯升首倡义兵 第五章 集众兵初战告捷,合绿林兵发棘阳 第六章 失棘阳官兵设伏,惨败后欲寻援军 第七章 伯升定计袭蓝乡,沘水一战破官军 第八章 汉军连胜围宛城,绿林强举更始帝 第九章 刘秀北徇颍川郡,王寻王邑围昆阳 第十章 昆阳城外百万兵,只把文叔声名扬 第十一章 宛城归降声势起,功高震主遭人嫉 第十二章 刘秀别妻征颍川,征讨父城得良才 第十三章 功业未成身先死,东征西讨为谁忙 第十四章 隐忍悲愤消敌意,誓有一日尽杀贼 第二卷 平定河北 第十五章 重臣谋反劫莽帝,王邑意外掌朝权 第十六章 邓晔于匡乱关中,天下分崩长安危 第十七章 王莽粉身谢天下,更始初用刘文叔 第十八章 豪杰归附赤眉叛,事有转机巡河北 第十九章 平冤屈河北树信,刘林叛陷身困境 第二十章 一路逃难凶险急,刘秀引众入信都 第二十一章 迁都长安封众王,河北平叛结姻亲 第二十二章 柏人难克取广阿,上谷渔阳雄师来 第二十三章 分兵谢躬救信都,亲领大军战倪宏 第二十四章 捷报频传征邯郸,诛杀叛逆稳众心 第二十五章 赤眉整军侵关中,刘秀封王拒还朝 第二十六章 丛台约兵分城战,初征铜马难破敌 第二十七章 吴汉耿弇收北兵,收降铜马服众心 第二十八章 兵锋逆转攻河内,赤眉青犊皆败逃 第二十九章 河内惶恐举郡降,根除异己杀谢躬 第三十章 赤眉入关气势盛,邓禹领军进河东 第三十一章 连战连捷逼尤来,冯异寇恂破朱鲔 第三十二章 四方云动更始衰,河北初平即帝位 第三卷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三章 光武入主洛阳宫,更始兵败降赤眉 第三十四章 赤眉杀降弃长安,光武平乱河北平 第三十五章 赤眉惨败盗坟茔,邓禹兵乱彭宠叛 第三十六章 汉军南下定颍川,光武解怨将相和 第三十七章 睢阳城破刘永逃,景丹西征染病薨 第三十八章 吴汉强渡黄邮水,邓奉一怒反大汉 第三十九章 刘嘉克贼降汉廷,初征邓奉陷危急 第四十章 洛阳危局暂消解,冯异挫敌赤眉降 第四十一章 光武亲征入南阳,剿灭叛逆讨秦丰 第四十二章 睢阳复破刘永亡,秦丰败退守黎丘 第四十三章 衣锦还乡添新喜,耿弇献策讨诸敌 第四十四章 来歙游说西凉归,挥师北上彭宠败 第四十五章 连战连捷攻徐扬,隗嚣遣兵破蜀军 第四十六章 垂惠内反豫州平,彭宠受辱死奴手 第四十七章 吴汉耿弇破平原,马武闻叛救桃城 第四十八章 光武东征破庞萌,耿弇奇袭斩费邑 第四十九章 吴汉统军破新阳,光武断粮退五校 第五十章 连克两城诱张步,临淄城外破齐军 第五十一章 张步惨败退平寿,合兵苏茂御汉军 第五十二章 两贼相争青州平,关中又传噩耗来 第四卷 一统天下 第五十三章 中原初定谋益州,怎知隗嚣生异心 第五十四章 初征隗嚣入伏败,冯异逆袭窦融归 第五十五章 匈奴战败遣使和,隗嚣领兵救安定 第五十六章 隗嚣式微急退兵,封锁关隘拒汉军 第五十七章 马援献策袭略阳,牛邯开关降大汉 第五十八章 来歙坚守略阳城,光武亲至隗嚣败 第五十九章 隗嚣坚守拒汉兵,光武东归叛乱平 第六十章 吴汉岑彭难破城,蜀帝增兵救隗嚣 第六十一章 祭遵危难拒叛兵,隗嚣外巡羞愤亡 第六十二章 岑彭南下祭遵卒,吴汉北征战事僵 第六十三章 冯异破敌含笑薨,隗氏败落陇右平 第六十四章 火烧荆门破夷陵,来歙建功遇刺薨 第六十五章 臧宫危难克广汉,岑彭奇袭志难酬 第六十六章 吴汉受命再征蜀,急进受困复破敌 第六十七章 吴汉遇伏险丧命,公孙败亡成都平 第六十八章 卢芳惊恐伪朝乱,封禅泰岳永世传 附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刘绩细解天下事,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莽天凤年间,昔日威武的西汉王朝已被大新王朝取代近十年。中华大地虽说不上大治,但也相对稳定,太平无事。连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皇帝易了主,似乎与老百姓并无多大关系。这不又到了打谷季节,新野县汇聚了南阳各县收上来的新谷。一时间商贾云集,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南阳郡本属荆州管辖,但紧靠中原腹地,与豫州颍川毗邻而居,连接南北,贯穿东西,四通八达,紧扼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商旅云集之所。新野集市虽比不上宛城繁华,却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过客,收购新粮果蔬、皮草山货,运往四方。 人群中有一名青衫公子正于市集游玩,边走边瞧,兴致盎然。此人名唤李通,字次元,宛城人氏。其父李守,为国师刘歆属官,因善星历谶记而为皇帝所看重。李通常年随父居于长安,少在南阳生活。虽身负奇才,天资聪颖,却整日游手好闲,不喜为官。李守恐其在京师重地招惹是非,遣其归乡闲居,却正合了李通心意。自回南阳后,没了父亲看管,李通更是无拘无束。家中殷实,无须为了生计烦恼,整日里斗鸡走狗、游山玩水,不亦乐乎。近几日在宛城待厌了,听闻新野市集甚是热闹,便一大早离府,也未带半个仆从,只身一人骑马上路。 恰逢秋收,集上满是南阳土产,最多的还是刚收的新谷。放眼望去,金灿灿一片,甚是喜人。李通转来转去,行至一小摊面前,驻足观瞧。此店新谷与众不同。大多卖谷商贩,为压秤盘,多获毛利,往往粗略打理,便装袋贩卖,谷粒看似饱满,实则未脱去糠皮,吃起来必然粗糙,累得人买回后还要细细碾磨。更有些奸商还往袋中掺杂些许沙石、碎叶,以充好粮骗取钱财。而此店主人甚是心细,不但筛去沙石,还将谷子打了个干净,一袋袋新谷看着格外鲜亮诱人。李通细瞧那卖谷之人,二十上下,肤白如雪,眉目清秀,额头开阔,双唇宽大,虽一身农装,却掩盖不住一种难以言明的气质,哪里像个寻常农夫?而旁边一人年纪稍长,穿一身旧衣,但一瞧便是大户人家出身,精明干练,正吩咐两名仆从卸车。 李通最好结交各路豪杰,见二人与众不同,有心结识。上前轻轻一拜,问道:“二位,在下有礼了。” 两人转身观瞧,还以为是买谷客商,双双还礼。年轻人上前问道:“先生可要买谷?我这谷子最是干净,先生可随意验看。” 李通回道:“在下宛城李通,字次元,并非买谷商人。只是见二位不为利所趋而弄虚作假,心中敬佩。由谷见人,便知二位重信重义。李某唐突,愿与两位义士交个朋友。” 那年轻人略感意外:“先生可是宛城李氏族人?” “正是。家父李守。” 年轻人很是高兴:“在下舂陵刘秀,字文叔,不过是一乡野农夫。久闻宛城李氏一方豪杰,能有幸结识先生,实乃刘秀三生有幸。”转而又向李通介绍,“这位是我姐夫,新野人氏,姓邓名晨,字伟卿。” 邓晨相视一笑,问道:“听闻令尊在长安为官,李公子怎有闲暇来新野游玩?” “长安虽然繁华,但也比不得乡土亲切,故而李通回乡闲居,愿与同乡朝夕相处,才显快活。”又问,“文叔既是舂陵人氏,可识得刘绩刘伯升?” 刘秀还未及答话,邓晨乐道:“伯升正是文叔兄长,亦是邓某大舅子。” 李通大喜。在长安之时,就从友人口中听过刘绩之名。春陵刘氏乃前朝长沙定王刘发后人,久居南阳,世代显贵,人丁兴旺,族中多有出仕为官。虽然当今圣上登基后,前朝宗室多被削官去爵,可历经两百余年的皇族依然是南阳第一大族。那刘绩一脉,虽因其父早早亡故而家道中落,但他还是凭一己之力,重在南阳站稳脚跟。李通回乡后,又听到不少关于刘绩的传闻。据说其人豪放不羁,文武兼备,最喜结交天下豪杰。三教九流,无所不识。为人更是仗义疏财,广施恩泽,其名如日中天,南阳有几人不知其事?李通早就有心结识,一听刘秀竟是刘绩兄弟,自然喜上眉梢。 “久闻伯升威名,只是无缘相见。今日竞与文叔、伟卿不期而遇,真是上天眷顾。不知文叔何时回舂陵,李某欲同行拜见伯升,还烦劳文叔代为引荐。” 刘秀似有难色:“须待我卖完这最后一车新谷,才会回家。只怕会耽搁先生时日。” “无妨无妨,李某也无他事,便陪二位在此几日,也好多亲近亲近。” “先生既然有暇,那自然再好不过。只是卖谷繁杂,让先生留于此处,委屈先生了。” “我等既已相识为友,何必如此客套。二位若不嫌弃,便称我次元吧。”说完将马拴在一旁,径直转了进来,与刘秀、邓晨闲聊起来。说起家世,才觉刘秀亦不简单。刘秀九岁丧父,兄妹几人由其叔父刘良收养。刘绩是家中长子,继承了微薄家业。而刘秀分得数顷田地后,不愿给刘良多添负担,十来岁年纪,便弃学务农,养家糊口。李通想想自己打小锦衣玉食,何曾受过半分劳苦,可刘秀幼时虽亦无忧无虑,生活富足,十来岁却要为生计操持粗役,就他这份坚韧,便已让自己叹息了。 三人正聊得欢畅,有几辆马车突然停在面前,下来一人。邓晨瞧见,忙迎了上去:“次伯多日不见,可还安好?” 那人还礼道:“伟卿安好?我正要陪母亲去郊外秋游,远远便见你在此。又在帮你小舅子卖谷吧?正好我家中要买些新粮。你家谷子最是精细,母亲很是喜欢。你便将这车直接送去我家,找我弟结账即可。母亲还在等候,不便久留,容我他日再与伟卿盘桓。” “那便多谢次伯眷顾了。对了,这位是宛城李通,刚巧与我相识。”转又向李通介绍,“这位是新野阴识,亦是我友,二位也可多多亲近。”P3-5 书评(媒体评论) 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 ——诸葛亮 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兴礼乐,宣教化,表行义,励风俗。继以明章,守而不失,于是东汉之风,忠信廉耻及于三代矣。 ——司马光 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朱元璋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