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吉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吉传仁
出版社 中西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吉随笔》的作者吉传仁对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如何建设美好的生活等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本书包含了《经风雨乱世过童年》、《“生肖相克”太荒谬》、《现代媳妇与开明婆婆》、《善,是为人之本》、《从一主一仆想到人民公仆》、《熟读·博览·多写》等文章。

内容推荐

《老吉随笔》作者吉传仁将所见所感用随笔的形式写下来,集结成书。本书分“今生留痕”、“修身齐家”、“名人好友”、“品行品德”、“多嘴多舌”和“一孔之见”六辑。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走过的春夏秋冬,记录了其中有意义的事情,留下了个人和时代的印记。作者将其与许多名人好友的故事诉诸笔端,表现人性的温暖。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今生留痕

 曾经风雨乱世过童年

 经历上海解放前后一年间

 忘不了一位送我参军的女生

 这些好像是昨天的事

 遥想那年带新兵

 刻在记忆里的几件小事

 亲历“三反”打老虎

 那个年月婚恋一些事

 此身从教不寻常

 荣巷古镇一女生

 不是记者的记者

 回忆那年灭钉螺

 “大跃进”年代写的诗

 冒险吃病鸡

 “文革”扭曲人性

 我为少女添彩

 我当过一次时装模特

 外宾家访那些事

 我游水乡七古镇

 登山知妙趣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谢谢关注我博客的网友

 重读她们的旧信

 不偷懒

第二辑 修身齐家

 关于“征婚”记事

 大龄姑娘的婚事

 “生肖相克”太荒谬

 婚礼可以不一样

 你,在家庭里

 现代媳妇与开明婆婆

 四女一席谈

 莫为做家务争吵

 三句绝情话不能说

 夫妻“灭火”有五法

 说说培养孩子

 给你念念爸爸经

 有感于人到老年

 老年。是一个好时节

 老人的缺陷惹人注目

 父母晚年幸福取决于子女

 父母年老需要精神慰藉

第三辑 名人好友

 韦君宜聊“老上海”

 听王光美说……

 流沙河斯人

 “李小诚”是谁

 向华君武组画稿

 章含之一笑拒约稿

 孙道临二三事

 未成名时的成方圆

 邓世昌后事今说

 一封祝寿信

 我有一个知己

 益友如金

 缅怀颜大姐

第四辑 品行品德

 人人爱真恨假

 善,是为人之本

 美在思想上

 你有两个“你”

 诚信,归来吧!

 请为别人想一想

 你能宽容待人吗?

 如何解怨?

 笑容招人喜

 注意自己的谈话态度

 话多与话少

 谁是有气质的人?

 把友善洒满人间

 有知识,也要有教养

 交友感言

第五辑 多嘴多舌

 不该丢弃

 谁都离不开陌生人

 不听空言虚辞

 人阔之后

 声声“敬老卡”

 爱狗弃母的逆子

 从一主一仆想到人民公仆

 想起了“阿留”

 不要看轻自己

 抓住现在,才有将来

 送礼。为了表达一种情意

 “宝姐姐”的幽灵

 何必炫耀

 从“语言的巨人”想到……

 毋忘“一诺千金”

 中年何必徒伤悲

第六辑 一孔之见

 追求平凡的幸福

 信仰·真理·快乐

 缘分·智慧·幸福

 时间对人最公平

 侃“狗”

 布鞋旧说

 闲聊“裙子”

 扇子的断想

 伞的古往今来

 镜子碎语

 书中见“笑”

 聊聊“习惯”

 耳熟,能详否?

 称呼随时势变化

 熟读·博览·多写

试读章节

曾经风雨乱世过童年

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年代,我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我家住在镇江对面的沙头镇上,与镇江一水之隔,摆渡就到。童年没有去过镇江,家乡许多老人一辈子也没去过,那地方好像很遥远。小镇闭塞、落后,但常常出事,都与外界相关联。

看到《沙家浜》中的胡传魁,我就会想起童年见过的几个匪司令,他们有七八条枪,但没一个像胡传魁那样肥胖。匪司令穿得好一些,匪徒个个破衣烂衫,有枪的扛着枪,没枪的身挂两棵木柄手榴弹,吊儿郎当。他们是匪,未见抢老百姓,不是他们仁慈,而是老百姓没有钱财可抢。他们要吃要喝要钱花,都找伪镇长要。匪徒行踪不定,来几天就走,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向何处去。

土匪落脚点在我们读书的小学祠堂里。一天,我吃过午饭,早早到校,进校不久,忽然听到枪声四起,是另一队土匪来袭击祠堂里的土匪。祠堂里的土匪关上大门,爬上屋顶,开枪还击。我们几个早到校的同学吓得躲在课桌下不敢吱声。外面的土匪久攻不下,向祠堂屋顶上扔手榴弹,把屋顶炸了二个大洞。枪战中,老师把我们从课桌下拉出来,冒着枪弹领我们钻篱笆,逃出祠堂。第二天一早,祖父站在家门口骂土匪,被匪司令听见,他们把祖父拖到小镇的街中心,摁在一条长凳上打屁股。全家人哭求无用,不敢反抗。

匪司令当不长,不是被另队土匪打死,就会被自己人枪杀。有个匪司令行走在长江大堤上,勤务兵从后面一枪射穿他的脑壳,随后掉转头向余匪宣布自己是司令,不服气,吃枪子。不多久,他也会被人杀。

日本鬼子也常来侵犯。老百姓一听到小火轮“突突突”声,就心惊肉跳,青年女子脸上抹锅底灰躲起来,各家各户关上门不敢出来。从船上上岸六七个鬼子,由乡保长陪着,看鬼子追鸡捉鸭,一时间鸡飞狗叫,人心惶惶。如果乡保长的鸡鸭被鬼子捉了,他们不敢讨还,满口骂脏话,鬼子听不懂,提着鸡鸭洋洋得意。

有一次,鬼子遭遇游击队,双方交起火来。我躲在篱笆院子里向外窥视,看到远处一个鬼子被打伤了,另二个鬼子架着受伤的鬼子乘摆渡船逃走。这天晚上下着大雨,来了八十多个鬼子,扬言清乡抓游击队。十余名乡保长和乡绅跪地求告,说游击队来去无踪,本地实在没有游击队,好说歹说,鬼子才离去,免遭一劫。可老百姓当时不知情,听说鬼子来报仇,要杀人放火了,吓得倾家逃命,扛着破箱子,背着行李,提着包裹,扶老携幼,冒雨狂奔,脚高脚低,你推我搡,前哭后叫,呼爹喊娘,有人被木箱棱角撞破了头,血流不止,有人掉人河中喊救命,我被母亲半提半拖跑路……这次惨状,记忆很深。

文接前言,逃命的鬼子在渡船上发现游击队遗留下一只军用水壶,便把二名船夫带走,其中一名是我三叔。三叔被带到日本军营,严刑拷问,两根筷子插进鼻孑L灌酒,用圆木棍踩压他的小腿肚,要他说出游击队。三叔是船夫,哪里知道游击队,受刑回家,途中倒地死亡。

我们的学校祠堂,游击队也光临过几次,每次来二三十人,扛枪背大刀,总见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游击队员和我们小学生很亲热,向我们宣传抗日,教我们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还教我们写简化字,“卫”“国”与如今简化字一样,惟“廑”不同,他们说生产要用力气,把“麈”下面的“生”写成“力”。游击队来三四小时就走,从未停留过夜。游击队给我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童年爱热闹,我和小伙伴跑好几里外去看地主家出丧。抬着棺材,吹吹打打,哭哭啼啼,一路撒纸钱,沿途有几十个祭桌,每到一处祭桌,棺材停下来祭奠。正在一处祭奠时,忽然四面八方响起枪声,有人大叫游击队来捉地主了。地主武装开枪反抗,乒乒乓乓,枪声密集,吓得我们在坟地里连滚带爬逃命,也算穿过了枪林弹雨。过后听说那个地主作恶多端,被游击队捉去杀掉了。

我常和小伙伴在长江边上玩耍,乱世死人多,经常看到长江上游飘过来一些浮尸,男尸面孔朝下趴在水里,女尸仰面朝天躺在水面上。那年代,有钱人以镶金牙为美,有胆大的人在江边捞尸体,扒开死人的嘴看有没有金牙,有金牙就敲下来卖钱。很可怕!

镇小事多。有一天,长江上开来数十条木船,关卡向他们收过江费,船民不肯付,闹了起来。成百上千船民上岸,要吃要喝,到处撒尿拉屎,臭气熏天。巴掌大的沙头镇只有三五家小店,怎么受得了这样折腾?不敢收过江费了,打发船民快走快走。

国破山河在,这一切都发生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年代。幽恨难洗,很难忘记过去,不能忘记过去。P3-5

序言

在老友万豪根多次鼓励下,我终于在八十三岁这年开始写“老吉随笔”。所谓“随笔”,就是看到一点,想起一点,随手写一点。两年多时间写了两百余篇,从中选出一百篇,分六辑,编选了这本小册子。

“今生留痕”,差不多回顾了我一生走过的春夏秋冬,尝过的甜酸苦辣,自然也反映了旅途风景,留下我个人和时代的印痕。

“修身齐家”,家庭是近亲共同生活之处,它使每个人时刻转换自己的“角色”,适应其他人。怎样适应其他人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呢?笔者举些事例,有些建言。

“名人好友”,都是我心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一位名人,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好友,经过考量建立起来。他们一个个身上闪耀着人格光芒。

“品行品德”,离不开真、善、美。古今中外,人皆爱真爱善爱美。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无品不立。大家都要做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

“多嘴多舌”,是我见到社会上不顺眼的事,听到众人不满的怨言,不怕自己人微言轻,见识短浅,心中郁闷,不吐不快。“一孔之见”,所见来自生活,一事一议,谋局成篇,平常实在。

人逢春天发已白。我这本小册子是在“枯木逢春”之时写成的。人已老迈,眼浅目短,又都说些过时的话,疏漏错误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