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著的《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系“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的一本。作品讲的是在虚构的未来世界里,人类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可以前往太阳系的任何星球。火星上的拓荒者需要致幻剂糖麻来逃避满目荒凉的现实世界,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精神失常。但有一天,帕莫·艾德里奇自太阳系之外带来了一种惊人的新药嚼麻,它的致幻效果是永久的。人们以为自己清醒过来了,实则将永远身处帕莫·艾德里奇制造的幻觉之中。
| 书名 | 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美)菲利普·迪克 |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菲利普·迪克著的《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世界科幻大师丛书》系“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中的一本。作品讲的是在虚构的未来世界里,人类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可以前往太阳系的任何星球。火星上的拓荒者需要致幻剂糖麻来逃避满目荒凉的现实世界,以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精神失常。但有一天,帕莫·艾德里奇自太阳系之外带来了一种惊人的新药嚼麻,它的致幻效果是永久的。人们以为自己清醒过来了,实则将永远身处帕莫·艾德里奇制造的幻觉之中。 内容推荐 菲利普·迪克著的《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世界科幻大师丛书》讲述了未来,一种名为“糖麻”的药物被广泛使用,它让人们把眼前的微缩城市模型当作现实,进而开启另一段人生。此时,帕莫·艾德里奇恰从异星归来,他带回的“嚼麻”能让人获得近乎神明的体验。从而导致糖麻产业链面临崩溃。巴尼·梅尔森临危受命,对帕莫·艾德里奇展开调查. 然而。梅尔森所见、所思、所做的一切,究竟是现实、幻觉。还是幻觉之中的另一场幻觉?帕莫·艾德里奇,究竟是外星人的傀儡、梅尔森眼中的幻觉,还是神灵本身的再现?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是梅尔森。”巴尼一边纠正,一边用颤抖的手指捋平头发。 “你还记得昨晚的事吗?”厨房餐台上摆着半空的波本威士忌和气泡水瓶子,还有柠檬、苦啤酒和盛着冰块的盘子。看到这些,他觉得越来越恶心了。 “那姑娘是谁?” “微笑大夫”说:“床上的姑娘是罗迪内拉·福盖特小姐,或者罗妮——她让你这么称呼她的。” 听来略有些耳熟,而且奇怪的是,似乎和他的工作有某种联系。“听着——”他对箱子说,但就在此时,卧室里的姑娘醒了。他立刻关掉“微笑大夫”,站起身,觉得只穿着内裤的自己既卑微又尴尬。 “你起来了?”姑娘迷迷糊糊地问。她费劲地坐起身,面对着他。长得不错,他心想,眼睛很大很漂亮。“几点了?你煮上咖啡了吗?” 他踏进厨房,猛击一下开关,激活炉子;炉子开始烧水准备咖啡。与此同时,他听到关门的声音——她进了浴室。水声响起,罗妮在冲澡。 他又回到起居室打开微笑大夫,“她和活泼帕蒂微缩世界公司有什么关系?”他问。 “福盖特小姐是你的新助理;她昨天从中国来的,她本是活泼帕蒂微缩世界公司在该地区的潮流预测顾问。不过福盖特小姐虽然很有天赋,但缺乏经验。布列罗先生决定派她来做你的助理,或者说‘在你下面’,不过这可能会引起误解,鉴于——” “好极了。”巴尼说。他走进卧室,找到自己的衣服——衣服乱扔在地板上,肯定是他自己干的——慢慢穿了起来。他仍然感觉很不舒服,但只能竭力控制自己,不让恶心感爆发出来。“对了,”他边系衬衫扣子边走回起居室,对“微笑大夫”说,“我想起星期五收到的那份备忘录了,说的就是福盖特小姐。她的天赋发挥不稳定。她错误地选了那幅美国内战展示窗……你能想象吗?她竟然觉得那玩意儿在中国会大受欢迎。”他笑了。 浴室门打开一条缝,他瞥到了罗妮,身体粉红而干净,富有弹性。她正在擦干身上的水,“你叫我吗,亲爱的?” “没有,”他说,“我在和我的医生说话。” “人非圣贤嘛。”“微笑大夫”说,略有些空洞。 巴尼说:“她和我怎么——”他指指卧室,“才这么短的时间。” “化学反应呗。”微笑大夫说。 “说正经的。” “呃,你们俩都是预知者。你预见到你们迟早会看对眼,发生点儿什么。所以你们俩喝了几杯之后就决定不等了,为什么还要等呢?生命短暂,艺术——”箱子停下了,因为罗妮从浴室出来了,裸着身子,轻轻绕过它和巴尼,回到卧室。她身材苗条颀长。真正的美女,巴尼心想,乳房小巧挺翘,乳头不过一对粉红色豌豆大小。应该说是粉红色珍珠,他在心里纠正道。 罗妮·福盖特说:“我昨晚就想问你的——你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还有,天啊,你到哪儿都带着它,一刻也不肯把它放下——而且一直开着,直到——”她抬起一道眉毛,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他。 “至少那时候我把它关上了。”巴尼说。 “你觉得我好看吗?”她踮起脚尖伸展身体,双手举过头顶,随后,出乎巴尼的意料,她开始做操,蹦蹦跳跳,双乳也跟着颤动。 “当然了。”他嘟哝着,有点被吓到了。 “要是,”罗妮喘息着说,“我不坚持每天早晨做联合国军备部门体操,我肯定会变成一吨重。帮我倒点儿咖啡好吗,亲爱的?” 巴尼问道:“你真是我在活泼帕蒂微缩世界公司的新助理?” “是啊,没错。你是说你不记得了?你肯定和许多顶级预知者一样:未来看得太清晰,对过去就记不清楚。你对昨晚到底还记得些什么?”她停了下来,大口喘着气。 “哦,”他含糊地说,“估计全都记得吧。” “我说,你一直带着心理医生,唯一的原因肯定是你收到了征募通知,是不是?” 他顿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记得的。那个并不陌生的蓝绿色长信封是一周前送到的,下周三他就得去布朗克斯区的联合国军事医院接受精神治疗了。 “有用吗?它——”她指指手提箱,“让你变得足够不正常了?” 巴尼看看“微笑大夫”的移动终端,说:“你觉得呢?” 手提箱答道:“遗憾的是,你仍然很健康,梅尔森先生;你能处理10弗洛伊德的心理压力。抱歉。但咱们还有几天呢,这才刚刚开始。” 罗妮走进卧室,捡起内裤。“想一想,”她沉思着说道,“如果你被征募了,梅尔森先生,被送到殖民地……也许我就能坐上你的位子了。”她微笑起来,露出漂亮整齐的牙齿。 这个可能性令他心情阴郁。他的预知能力也没能起作用:这一后果仍在未来因果天平的一端,悬而未决,保持着完美的平衡。 “你做不了我的工作,”他说,“你连中国都搞不定,那里的预测工作还是相对简单的呢。”但有一天她会的,他不费什么力气就能预见到这一点。她很年轻,内在天赋很强,她只需要几年经验就能与他匹敌——而他是这一行里最优秀的。现在他完全清醒过来了,开始回想起自己的情况。他很有可能被征募,而且就算没有,罗妮.福盖特也很有可能把他这份人见人妒的体面工作夺走——他自己可是用了三十年时间才慢慢爬到这个位子上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应对办法竟然是跟她上床。真够奇特的。他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想的。 他俯向手提箱,低声对“微笑大夫”说:“我希望你能告诉我,在这么糟糕的情况下我为什么会决定——” “我可以回答你。”罗妮·福盖特从卧室里喊道。她穿上了一件紧身淡绿色毛衣,正在对着梳妆镜系扣子,“你昨晚喝了第五杯兑水波本之后告诉我了。你说得——”她停了一下,眼睛闪着促狭的亮光,“很不雅。你说‘打不倒对方的话,就加入他们好了’。只不过你用的动词,不好意思,不是‘加人’。” “嗯。”巴尼应着,走进厨房给自己倒了杯咖啡。不管怎么说,他离纽约不远,这很明显。如果福盖特小姐也在活泼帕蒂微缩世界公司工作,办公室肯定在通勤范围之内。他们可以拼车去上班。很好。他心想,如果他们的老板莱奥·布列罗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是否会表示赞成。公司对员工上床有没有明文规定?其他事倒是几乎都有规定……虽然他不太明白,一个人要是把时间都花在南极海滩度假村或德国的进化疗法诊所,怎么还能有空制定出这么事无巨细的公司规章。 有一天,他对自己说,我要过像莱奥·布列罗一样的日子,而不是困在180度热浪翻天的纽约城里—— 脚下传来一阵震动,地板摇晃着。大楼的冷却系统启动了。(P4-7) 序言 梦若浮生 【美】大卫·赫尔 除了菲利普·迪克,没有几个科幻作家能像他一样对普罗大众的想象力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过去三十年问,他的多部小说成为科幻大片的灵感源头,这些影片包括《银翼杀手》(1982)、《全面回忆》(1990,2012)、《异形终结》(1995)、《少数派报告》(2002)、《艾伯姆斯自由电台》(2010)和《命运规划局》(2012)。2007年,迪克成为首位作品被“美国文库”系列丛书收录的科幻作家,屈居第二的是库尔特·冯内古特。 遗憾的是,直到1982年去世后,迪克才获得人们的赞誉和经济上的成功。迪克一生中出版发表了44部长篇小说和超过120篇短篇小说,但他从未获得过“星云奖”(仅有过5次提名),而且也只获得过一次“雨果奖”(1963年《高堡奇人》)。迪克大半生都拮据落魄、籍籍无名;他不仅入不敷出,而且不为科幻迷之外的普罗大众知晓。要知道,直至今日,科幻迷这个群体在美国读者队伍中也仅占很小一部分,更遑论当时了。 1928年12月16日,菲利普·迪克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同胞妹妹出生仅六周便不幸夭折,这个悲剧对迪克后来的人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父母离婚后,迪克跟随母亲生活。他先是进入加州伯克利市的一所高中学习(厄休拉·勒古恩与他同届,但二人当时并不认识),接着又在加州大学学习了半年历史与哲学课程,最后于1950年辍学。之后,他在一家唱片店打了几年工,直到在《行星故事》(Planet Stories)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遥远地方的巫伯》后,才转为全职写作。 1950年代前期,是迪克短篇小说最高产的时期:1953年,他在《神奇故事》(Amazing Stories)、《银河科幻》(Galaxy Science Fiction)、《惊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想象》(Imagination)、《奇妙》(Fantastic)和《彼端世界》(Worlds Beyond)等科幻主阵地上发表了29个短篇;1954年,他发表了28个短篇;1955年,他发表了十多篇。之后,他的短篇小说产量下降到平均每年一两篇,甚至有的年份一篇小说都没发表。和很多作家一样,他开始意识到发表短篇小说无法为自己带来足以维生的收入。于是,他开始集中精力创作长篇小说。从此,他得到的稿酬确实比以前要多些了,但境况并没有很大改善。 1955年,迪克出版了长篇处女作——《太阳彩票》,此书是以“二合一”形式出版。之后,《开玩笑的人》(1956)、《宇宙傀儡》(1957)、《天空之眼》(1957)和《脱节的时间》(1959)相继问世。尽管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五年出版五部长篇小说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迪克的长篇创作巅峰其实是在1960年代,那十年中他竟然推出了18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高堡奇人》(1962)、《泰坦棋手》(1964)、《倒数第二个真相》(1964)、《血钱博士》(1965)、《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1965)和《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68)等多部优秀之作。 此外,到1960年代,迪克也开始受到一些好评和认可:《高堡奇人》获得了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血钱博士》和《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则双双获得了星云奖提名。 《血钱博士》是迪克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被核武器意外摧毁的世界分裂成了成百上千个小社区,核辐射导致世界上产生了新型智慧生物和有特异功能的变异人;在地球的上方,还有一个宇航员永无休止地绕地球飞行,向地球上的幸存者传达希望的信息。在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海豹儿”霍皮·哈灵顿则摆好架势,准备与这场毁灭性灾难的罪魁祸首——血钱博士一较高低……1970年代初,人们都担心核战会爆发。此书因描写的核弹爆炸后人们的生活状态过于真实,让人深感忧惧。笔者认为,这部小说和约翰·温德哈姆1995年问世的科幻小说《蛹》(在美国出版时书名为《重生》)一样优秀,甚至比后者更精彩。 而对于《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评论家奥吉斯·巴崔斯曾如此评价:“这是一部意义重大、情节流畅、节奏控制堪称美妙的小说,只要读上一读,就能拥有无与伦比的烧脑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也被诸多读者视为迪克最棒的作品之一。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凋敝的未来世界,彼时,气候的不断恶化已经拖垮了地球环境。人类占领的其他星球也同样糟糕,甚至更恶劣。大部分人类都在使用一种名叫“糖麻”的非法药物,因为此药能将他们带到另一个理想的幻想世界,从而避开现实世界的苦闷忧愁。身兼金融家与探险家双重身份的帕莫‘艾德里奇从比邻星返回地球时,带回来了另一种外星致幻剂“嚼麻”,效果更好,成瘾性更强——只要尝上一口,可能就再也不愿回到现实世界了。 但是,即便出版了如此多的作品,迪克的生活仍不宽裕。他的书信选集多达六卷,其中写得满满的都是他对自己经济状况的忧虑。1965年,在写给代理人的关于《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的信件中,迪克抱怨道: 我今年一直没法注册我的车,所以高速公路巡警给我开了两张罚单。如果不交罚款,也没按规矩注册并修好排气消音器的话,4月7号我就得进牢房……抵消掉我欠你的,现在你该给我的预付款只剩下750美元了,除去这些,我真不知该从哪里再筹借些。 1970年代早期,迪克眼前开始出现一些神秘画面,或者说他出现了精神病的症状。为了缓解阻生智齿(未能完全从牙龈中长出的智齿,常会引起发炎与疼痛)带来的痛楚,他服用硫喷妥钠长达两月之久,为此,他饱受强烈而逼真的幻觉折磨。他声称自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曾与一道粉色激光有过交流。此外,他还坚信自己过着一种双重生活:一边是生活在20世纪的菲利普·迪克;一边是生活在耶稣死去不久的罗马帝国的一名基督徒。 这样的体验对迪克影响巨大。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始终在努力搞清楚自己出了什么状况。他将多年来对此的思考以私人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洋洋洒洒竟然写了百万字。经过编辑和精简,他的日记最终结成共计千页的上下两卷,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出版,书名为《菲利普·迪克注疏》(The Exegesis of Philip K.Dick)。 迪克还将他出现幻觉的这一经历融入了后期创作中,如《死亡迷局》(1970)、《梦幻战士》(1981)、《艾伯姆斯自由电台》(1985)等。 其中,《死亡迷局》最为出色。此书堪称惊悚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德尔马克·欧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该星球上住着一种名叫“鲤鱼”的神秘胶状生物,来自地球的殖民者则被莫名其妙地陆续夺去了性命。随着殖民者一个接一个死于意外或谋杀,幸存者们逐渐发现,他们所在的这颗奇异星球似乎就是地球本身,他们自己可能并非是清醒的,而是在做梦。现在想到这部作品和迪克的其他小说,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认为他是《黑客帝国》电影故事创作的先驱了。 很大程度上讲,迪克目前在文学界的地位就是这些具有浓郁的超现实气息的作品所奠定的,他在书中对作为人类的真义的思考,吸引了许多后现代评论家和哲学家。 不过,其实早在写作生涯之初,迪克就开始探索现实与人性的本质,二者均是他的长短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也许将其视为迪克作品主体的典型主题也未尝不可。 比如,1964年出版的《泰坦棋手》和《倒数第二个真相》 《泰坦棋手》的故事发生在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星上。与瓦格的战争使地球人口锐减,残存的人类被瓦格统治,仅拥有有限的自主权。一伙泰坦星极端分子决定灭绝人类,永除后患,遂以超能力伪装成人类,从内部粉碎所有抵抗。但他们没想到,皮特·戈登能够看穿他们的伪装——问题是,戈登只有在致幻剂的作用下才能看到他们的真面目。他看到的到底是真相,还是药物作用下的幻象?地球人中混杂的泰坦星人已经无所不在了吗?他们就在人类眼皮底下,我们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吗? 《倒数第二个真相》的前身,是迪克早期发表的两个短篇故事《守护者》(1953)和《扬斯的模型》(1955)。故事背景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机器人战争重创了地球表面,人类被迫转移到地下生活,地下因为生活空间十分狭小而被称为“蚁箱”。“蚁箱”的领袖尼可拉斯·圣·詹姆斯去地上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在此过程中,他发现真相远非自己一直以来听闻的那样,他所知道的那套历史不过是一个假象,一个谎言。在1960年代末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或许有点过于天马行空,可短短几年后的“水门事件”证明,迪克的这些“妄想”并非杞人忧天,也是有现实基础的。 1982年3月2日,菲利普·迪克因中风逝世;仅四个月后,根据他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就在影院公映。正是这部电影让他名声鹊起,也奠定了他20世纪最重要科幻作家之一的地位。 读罢菲利普·迪克的作品,读者往往会对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产生疑惑,不由得会问自己:“我是否真的是人类呢?我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工厂中生产出来的人类仿制品?或者是在智能计算机思维运算中呈现的所谓‘人类’化身呢?” 诚如《波士顿环球报》上的一则书评所言:“阅读迪克那神秘莫测、不可思议的小说时,读者不得不自行判断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幻。” (万洁译) 书评(媒体评论) 菲利普·迪克是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洞悉充满假象的社会,是对虚妄世界最强有力的描写。 ——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詹明信 重重幻觉相互嵌套,赋予了这部奥德赛般的史诗奇异的迷幻色彩,没有一个读者能逃离诱惑。 ——《华盛顿邮报》 菲利普·迪克的最佳作品中所描述的未来往往是诡异离奇的,但细读之后又感觉真实可信。 ——《纽约时报书评》 迪克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十位美洲作家之一。他是陷在迷幻药和情绪旋涡中的卡夫卡。 ——智利著名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