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注释本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100余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最多、最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本《湘乡曾氏文献》补苴校正。

内容推荐

《曾国藩》是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系列之一。唐浩明先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倾注自己的情感,深刻把握住人物性格,写出了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将历史小说创作推向了高峰。在这套不同于以往版本的注释本中,将专业词汇:比如人物的字号、将领的官职以及清朝的兵制等等,均以脚注形式解释得比较清楚。注释本《曾国藩》,为历史上的曾国藩,文学上的《曾国藩》,以及写《曾国藩》的人共同织成的壮锦添上了一朵别致的花。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奔丧遇险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二 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中杨载福只身救排

 三 摆棋摊子的康福

 四 康家围棋子的不凡来历

 五 喜得一人才

 六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七 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

 八 蟒蛇精投胎的传说

 九 刺客原来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长沙激战

 一 城隍菩萨守南门

 二 康禄最先登上城墙

 三 今日周亚夫

 四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

 五 计赚左宗棠

 六 巡抚衙门里的鸿门宴

 七 药王庙里出了前明的传国玉玺

 八 左宗棠荐贤

第三章 墨经出山

 一 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三 接到严惩岳州失守的圣旨张亮基晕死在签押房里

 四 陈敷游说荷叶塘给大丧中的曾府带来融融喜气

 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经出山

第四章 天王定都

 一 洪秀全江宁称王

 二 天王开国的三 件事:定都、朝拜、开科取士

 三 东王揽权翼王献策

第五章 初办团练

 一 乱世须用重典

 二 曾剃头

 三 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

 四 鲍超卖妻

 五 拿长沙协副将清德开刀

 六 大闹火宫殿

 七 停尸审案局

 八 逼走衡州城

第六章 衡州练勇

 一 王鑫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

 二 忍痛杀了金松龄

 三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

 四 接受船山后裔赠送的宝剑

 五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六 把筹建水师的重任交给彭玉麟杨载福

 七 湘江水盗申名标

第七章 靖港惨败

 一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三 青年学子王间运的一 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 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五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七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八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九 白云苍狗

 十 兄才胜我十 倍

第八章 攻取武昌

 一 青麟哭诉武昌失守

 二 湖北巡抚做了彭玉麟的俘虏

 三 薛涛巷的妓女蚕儿真心爱上造反的长毛头领

 四 康福挥刀砍杀之际一眼看见弟弟康禄

 五 律剜目凌迟

 六 来了个满人兵部郎中

 七 明知青麟将要走向刑场曾国藩却满面笑容地说:我将为兄台置酒饯行

 八 康福的绝密任务

 九一 颗奇异的玛瑙

 十一 箭双雕

 十一 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授腰刀

 十二 曾国华率勇来武昌王璞山请调回湖南

第九章 田镇大捷

 一 周国虞横架六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二三 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三 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四 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五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六 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第十章 江西受困

 一 浔阳楼上翼王挥毫题诗

 二 水陆受挫石达开一败曾国藩

 三 水师被肢解石达开二败曾国藩

 四 湘勇厘卡抓了一个鸦片走私犯他是万载县令的小舅子

 五 参掉同乡同年陈启迈的乌纱帽

 六 塔死罗走曾国藩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七 樟树镇受辱石达开三 败曾国藩

 八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氏三 兄弟密谋筹建曾家军

 九 邹半孔出卖奇计

 十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十一 重踏奔丧之路

中册

第一章 进军皖中

 一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二 曾国藩细细地品味《道德经》《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

 三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四 巴河舟中曾国藩向湘军将领密授进军皖中之计

 五 东王显灵

 六 七千湘勇葬身三 河镇

 七 曾国华死而复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

 八 李鸿章给恩师献上皖省八 府五 州详图

第二章 总督两江

 一 天下不可一 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 日无左宗棠

 二 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乘时而起

 三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四 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

 五 纹枰对弈康福赢了韦俊

 六 施七 爹坏了总督大人的兴头

 七 李元度丢失徽州府

 八 曾国藩卜卦问吉凶

 九 李鸿章一个小点子把恩师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三章 强围安庆

 一 围魏救赵

 二 调和多鲍

 三 夜袭黄州府

 四 上了洋人的大当

 五 左宗棠宴客退敌

 六 荒郊古寺遇逸才

 七 血浸集贤关

第四章 大变之中

 一 曾老九 要把英王府的财宝运回荷叶塘

 二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三 东南半壁无主涤丈岂有意乎

 四 王阊运纵谈谋国大计曾国藩以茶代墨连书“狂妄狂妄狂妄”

 五 离国制期满还差两天彭玉麟领来一 个年轻女子

第五章 幕府才盛

 一 《挺经》“如夫人”与“同进士”五百两银子洗冤案

 二 今日欲为中国谋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下手

 三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

 四 安庆操兵场的开花炮弹

 五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

第六章 天京大火

 一 庄严的忠王府礼堂集体婚礼在隆重举行

 二 孤军独进瘟疫大作曾国荃陷入困境.

 三 彭玉麟私访水下道杨岳斌强攻九 激洲

 四 一别竞伤春去了

 五 献出苏州城后纳王郜云官也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六 我们还是各走各的路吧

 七 半路上杀出个沈葆桢

 八 洪秀全托孤

 九 康禄和五 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

第七章 审讯忠王

 一 威震天下的忠王被一 个猎户出卖了

 二 洪仁达供出了御林苑的秘密.

 三 攻下金陵的捷报给曾国藩带来两三 分喜悦、七八分伤感

 四 陈德风在李秀成面前长跪请安使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

 五 洪秀全尸首被挖出时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

 六 宁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决不能授人以口实

 七 争夺幼天王

第八章 殊荣奇忧

 一 李臣典不光彩地死去

 二 皇恩浩荡天威凛冽

 三 荣封伯爵的次日曾国荃病了

 四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五 匕首和珊瑚树打发了富明阿

 六 御史参劾霆军哗变曾国藩的忧郁又加深了一层

 七 恭王被罢曾国藩跌入恐惧的深渊

 八 秦淮月夜曾国藩强作欢颜为开缺回籍的弟弟饯行

下册

第一章 裁撤湘军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二 官文亲到江宁追查哥老会

 三 男爵的座船在九江被查封

 四 江湖窃贼泄露僧格林沁的军事部署

 五 借韦俊之头强行撤军

 六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七 恭亲王东山再起

第二章 整饬两江

 一 甲子科江南乡试终于正常举行

 二 落选士子薛福成上了一道治理两江万言书

 三 上治理两江条陈的美少年原来是故人之子

 四 践诺开办金陵书局

 五 两张告示三四万两银子就进了海州运判的腰包

 六 侯门娇姑爷被裕家派人绑了票

 七 看到另一本账簿曾国藩不得不让步

 八 彭玉麟焦山还愿

 九 慧明法师的启示

 十 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改制

第三章 三辞江督

 一 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订下功课表

 二 炮声为北征大壮行色却惊死统帅唯一的小外孙

 三 国宝被陈国瑞抢去

 四 软硬兼施制服骄兵悍将

 五 把捻战胜负押在河防之策上

 六 叩谒嘉祥宗圣祖庙

 七 武昌城里巡抚和总督大开内战

 八 若许当初亲骑射河淮处处是高楼

第四章 名毁津门

 一 灵谷寺内曾国藩传授古文秘诀

 二 堂堂大清王朝竞好比一座百年贾府

 三 初次陛见太后皇上曾国藩大失所望

 四 终生荣耀到达极点的一天

 五 火烧望海楼教堂

 六 给儿子留下遗嘱

 七 轿队被拦在天津城外

 八 老朽眩晕病发作恕不能奉陪

 九 关帝庙忽然闹起鬼来

 十 委曲求全

 十一 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十二 萃六 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

第五章 马案疑云

 一 慈禧太后对马案的态度微妙

 二 张文祥校场刺马

 三 江宁市民嘴里的马案离奇古怪

 四 曾国藩审张文祥用的是另一种方法

 五 张文祥招供

 六 马案又起迷雾

第六章 东下巡视

 一 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

 二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送来一件时髦礼物

 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四 一个划时代的建议

第七章 黑雨滂沱

 一 欧阳夫人择婿的标准与丈夫不同

 二 一个苦甜参半的怪梦

 三 看看我们湖南的湘妃竹吧

 四 艺篁馆里曾国藩纵论天下人物

 五 曾国荃他乡遏旧部

 六 前湘军哨长与前太平军师帅成了异姓兄弟

 七 康福隐居东梁山

 八 左季高是真君子

 九 最后一局围棋

 十 不信书信运气

 十一 陈广敷三见曾国藩

 十二 遗嘱念完后黑雨倾盆而下

试读章节

天色慢慢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点燃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黄金堂灯火通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问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间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白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露出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幔帐两边悬挂着儿女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从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教授王静斋送的奶白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范长存。”再下面是一长条白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仪”,左下方书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后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昆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的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钱纸、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有一个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的老者,面无表情地颓坐在雕花太师椅上,他便是曾府的老太爷,名麟书,号竹亭。曾家祖籍衡州,清初才迁至湘乡荷叶塘,一直传到曾麟书的高祖辈,由于族姓渐多略有资产而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人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谁知三个儿子在功名场上都不得意。二子鼎尊刚成年便去世,三子骥云一辈子老童生,长子麟书应童子试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那年勉强中了个秀才。麟书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死了功名心,以教蒙童糊口,并悉心教育儿子们。麟书秉性懦弱,但妻子江氏却精明强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五子四女。家中事无巨细,皆由江氏一手秉断。江氏把家事料理得有条有理,对丈夫照顾周到,体贴备至。麟书干脆乐得个百事不探,逍遥自在。他曾经自撰一副对联,长年挂在书房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将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现在夫人撒手去了,曾麟书似乎失去了靠山。偌大一个家业,今后由谁来掌管呢?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巴望着大JIJ-回来。曾府有今日,都是有这个在朝廷做侍郎的大爷的缘故。丧事还要靠他来主持,今后的家事也要靠他来决断。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独自一人默默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着重孝,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通常称他四爷。

“爹,夜深了,您老去歇着吧!哥今夜肯定到不了家。”

“江贵已经回来五天了,”老太爷睁开半闭着的双眼,眼中布满血丝,“他说在安徽太湖小池驿见到你哥的。江贵在路上只走了十六天,你哥就是比他慢三四天,这一两天也要赶回来了。”P2-3

序言

天地宇宙,人为万物之灵。人类丰富多彩的活动,造就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同样,也造就五光十色的过往世界。这过往世界便是历史。因此,历史便成为今天的最好借鉴。人们之所以喜欢读史,其源盖出于此。

历史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实物,如风俗,如文字等等。如果用文字来表述,也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我们读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常常会因太史公的文笔而倾倒。司马迁写人状物、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有他自己的一套特别本事。他写人,可呼之欲出;状物,则如在眼前;叙事,又令人过目不忘。一篇读罢,兴趣盈盈,细研此中奥秘,原来是司马迁在表述历史时借用了文学的手法。比如我们读《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与读一则短篇小说,在感觉上完全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文学,才使得历史的表述由枯燥变得丰润,由平面化为立体。可惜,太史公的这种良好开端没有为后世史家所传承。于是.原本五光十色的一部历史,让人读来却昏昏欲睡,青丝飞雪。

我在不惑之年,有一种将回望晚清的所思所想表述出来的强烈愿望。鉴于以上体会,决定以历史小说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此,不探世事潜心书斋十五年,遂有《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三部长篇。二十余年来,这三部书多家出版,不断重印,畅销海内外。读者以他们的喜爱,对我的借用文学元素来表述历史的努力予以认同。这是我此生最大的一件欣慰之事.我从心里感谢我的读者们。

一般读者阅读历史小说,常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书中的时代背景、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以及不太多用的典故、不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等。我与岳麓书社商量:出一个注释本,请行家来清除这些障碍。于是,有了黄尚文君做注释的这个版本。尚文君的注释准确、精炼、平实,我相信这些注释能有助于读者的阅读。

是为简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