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明主编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理论及实践(精)》在中国保健协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各省市卫生计生系统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国内健康管理和促进实践中走在前列、勇于创新的广大企业界的参与下,力图通过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市场最佳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出我国当下健康管理和促进的理论指导依据和具有复制、借鉴意义的鲜活案例。在形成书稿的调查研究与案例总结过程中,研究团队得到了南京苏新智慧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量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百岁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济南富国天瑞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同时也得到了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元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帮助。本书试图通过一个个具有健康管理和促进代表性的案例解剖,总结在健康服务产业如火如荼的伟大实践进程中的经验,以期给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和市场主体带来参考,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健康管理和促进事业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行动借鉴。
本书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概论、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核心内容、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现状及展望,以及推动健康管理与促进发展的建议。第一和第二章分别阐述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理论、实践和核心内容,使读者从理论上对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第三章则主要是从国际社会的角度,介绍了美国、德国、芬兰、日本等几个国家在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提示我们,完善的法律、政策与制度体系与健康保障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地推动健康管理与促进的顺利发展。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核心体系架构,分析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主客体、对象和内容等。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关键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咨询与教育、干预与指导,以及随访、监测,这是一个闭环式运转的过程。本章也提出了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即,在平台上,将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有效地融人现有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上,将健康管理师队伍有效地融人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全科医生团队等;在界限上,将社会资本提供有效地融人到政府购买服务中来。并通过完善保险、信息、监管等机制手段,助推健康管理与促进融人到大健康的事业浪潮中。第五章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和维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现状和展望。第六章根据前面章节的基础,通过SWOT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政策、产业发展、服务内容、创新模式等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具体发展建议。
下篇主要总结提炼了目前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实践案例,在结合上篇健康管理与促进概念、范畴与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模式、实践范式进行了梳理与提炼。第七章立足于整体健康环境与健康氛围的创造活动,描述了在政府主导下,健康管理与促进政策环境的形成,以及基本的健康管理与促进活动的实践。第八、九、十章,分别依据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不同方式与内容,根据这些案例所解决的问题与形成的模式,从理念传播、行为塑成、科技推动、模式创新等几个角度,介绍了这些案例如何提供整合型连续性的服务,助力百姓的健康生活;第十一章着重总结了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发展案例;第十二章归纳了全民健身与健体融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第十三章则是从养生健康旅游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企业如何将健康养生游的活动融人到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理念中,推动实践融合发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健康管理与促进概论
第一节 健康观的发展
一、健康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健康的影响因素
三、健康观的发展及转变
第二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内涵与概念
一、健康促进的内涵
二、健康管理的内涵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概念
第三节 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历史溯源与实践
一、健康促进活动的进展与演变
二、健康管理活动的发展与变迁
三、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的实践发展
第四节 推广健康管理与促进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必要性
二、推动健康管理与促进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全生命周期理论
一、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二、人生的重要周期节 点及发生律的启示
三、生命周期理论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二节 知信行理论
一、知信行理论的内涵
二、知信行理论模式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三节 健康信念理论
一、健康信念模式的内涵
二、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健康信念模式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四节 计划行为理论
一、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
二、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三、计划行为理论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五节 阶段变化理论
一、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内容
三、阶段变化理论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六节 自我效能理论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内涵
二、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自我效能理论在健康管理与促进中的应用
第七节 中医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核心理论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二、三因制宜的辨证观-
三、形神一体的和谐观
四、以平为期的平衡观
五、防治结合的未病观
六、以人为本的治疗观
第三章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健康管理与促进政策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美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主要特点
二、美国健康管理与促进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德国健康管理及促进政策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德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主要特点
二、德国医疗保险式健康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芬兰健康管理及促进政策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芬兰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特点
二、芬兰健康管理与促进模式的启示
第四节 日本健康管理及促进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日本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主要特点
二、日本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经验启示
第五节 国际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经验总结
二、国际健康管理及促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核心体系架构
第一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主客体分析
一、主体管理与协调分工
二、客体的构成与责任
三、环境资源等要素作用
第二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对象与内容
一、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对象及目标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基本特点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关键流程
一、健康风险识别
二、健康风险评估
三、健康咨询与教育
四、健康干预与指导
五、干预效果随访、监测
第四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体系构架
一、基于供需分析的健康管理与促进体系架构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及支撑体系
三、新型健康管理与促进模式构建
第五章 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现状及展望
第一节 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生物医学模式
二、改变行为模式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初级阶段
四、健康管理与促进发展阶段
第二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在我国的具体实践
一、健康管理与促进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在我国的重大实践活动
第三节 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业发展概况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概况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业发展概况
第四节 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管理与促进政策尚不完善
二、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相对滞后
三、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高
四、健康管理运作机制尚不完善
五、健康管理与促进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瓶颈
第五节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健康管理与促进在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业发展方向与展望
第六章 推动健康管理与促进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我国目前开展健康管理与促进的SWOT分析
一、发展健康管理与促进的优势分析
二、开展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劣势分析
三、推动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机遇所在
四、制约健康管理与促进发展的主要威胁
第二节 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发展建议
一、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思路
二、落实健康管理与促进业的相关责任部门
三、加强政府支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四、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链的完整
五、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服务内容,培养专业人才
六、推进健保融通,将健康管理与促进纳入健康保险范畴
七、发挥传统中医优势,创新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与促进模式
八、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丰富理论支撑
九、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十、营造健康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篇 实践篇
第七章 营造健康环境,打造安全健康生活平台
一、改善公共空间,营造城市健康环境
二、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健康和谐社会
三、建设健康细胞,筑牢健康中国微观实现基础
第八章 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全民健康行为形成
一、培育科学健康理念,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二、基于健康理念培育的具体实践
第九章 联通“天网”“地网”,推动“医疗”与“非医疗”的有机融合
一、开展医疗与非医疗融合的背景及必要性
二、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助推实现医疗与非医疗的整合
三、医疗与非医疗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第十章 以科技创新促产业发展,服务百姓健康生活
一、以科技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以基因检测为基础走精准健康管理与服务之路
三、以现代物联互联技术构建多元健康服务桥梁
第十一章 弘扬中医药独特优势,突出中医特色
一、以中医朴素思想指导健康管理实施
二、以中医理论践行健康与养生管理
第十二章 推动健体融合,丰富健康管理内容
一、健体融合是提高居民基本体质水平的必要路径
二、健体产业融合为全民健康管理与促进注入新的活力
第十三章 发展养生旅游,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一、养生旅游的作用与类型
二、养生旅游产业的动力机制
三、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四、养生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