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
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侵略者,各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刘干才、李奎编著的《纳粹疯狂刽子手》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刘干才、李奎编著的《纳粹疯狂刽子手》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述了包括戈林、邓尼茨、曼施坦因、戈培尔、海德里希、哈特曼、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大岛浩、木村兵太郎、武藤章、小矶国昭、冢田攻等一系列纳粹刽子手在战争中的血腥作战故事。
追随希特勒推动纳粹党上台
此后,戈林带着伤痛曾先后到过柏林和慕尼黑,然而到处是混乱,失望之余他决定离开多事的德国,取道北上,到北欧去寻求发展。
在北欧,戈林为丹麦人做过试飞员和飞行表演,后来又来到瑞典当飞行员。
1920年2月,瑞典社交界名人埃里克·冯·罗森伯爵包租戈林的飞机。在罗克尔斯垮特城堡,戈林遇到了伯爵的妻妹卡琳·冯·福克女伯爵。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坠人爱河,不久即同居。由于卡琳本是有夫之妇,两人决定远走高飞,前去德国。
在魏玛共和国里,这位30岁的退役上尉对未来没有信心,处于窘境。戈林开始在慕尼黑学习历史和国民经济。比起获取科学知识,这位经过斗争考验的飞行员更加渴求志同道合者之间的结合,渴求英雄行为和一个能帮助德国重新夺回昔日权威的“强人”。
1922年秋天,戈林在慕尼黑的国王广场上的一次集会上终于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新“皇帝”。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住了他。
此后不久,戈林在对方接待时间里第一次坐在了他的对面。他要给戈林的人生指明新的方向。而这也正是戈林愿意听的:《凡尔赛条约》是一种耻辱,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要对这一切负责任,必须拯救祖国。这个人就是希特勒。
戈林相信希特勒能将德国从战败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和听到他的第一声起,”两年之后他写道,“我便在内心深处完全从属于他了。”
希特勒也对这位被授予过高级勋章的久经考验的勇士颇有好感:“妙极了!一位因为特别英勇而被授予过最高勋章的战斗英雄!请你们设想一下:绝妙的宣传素材!此外他还有许多的钱,所以不用花我一个芬尼。”
戈林的声望对年轻的纳粹党,尤其是对希特勒非常有用。一个是平易近人的勋章获得者,一个是狂热偏激的蛊惑民心者——这就像一个魔鬼契约。
当希特勒把冲锋队的领导权委托给他的这位新追随者时,戈林感动地发誓说:“我将我的命运无条件地托付给您,即使要我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戈林曾经说过:“我没有良知,我的良知叫做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政党和计划引不起戈林多大的兴趣。从作为冲锋队头目所做的单调的日常事务中,他只能获得很少的乐趣。尽管他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管理不善的冲锋队变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私人军队,但他更愿意把精力用在令他愉快的方面。
他让人给他剪裁了第一套梦幻般的制服。
他以高人一等的气势,骄傲而又显示宽容和友善的声调,对待像鲁道夫·赫斯或者阿尔弗雷德·罗森伯尔格这样的“党内朋友”。所以,戈林在纳粹党内待着,却没有封建贵族般的领导权,这几乎是不足为奇的。对于戈林来说,意识形态是“无用的杂物”,他决心要毕生为希特勒效命。
1923年11月9日,天气阴沉而湿冷,在慕尼黑的大街上将要对权力和软弱无能作出决断。临近中午时,一队冲锋队和突击队队员启程向歌舞剧院开进。在队伍的最前列是希特勒、鲁登道夫将军和戈林。
观众们的欢呼声和“万岁”的叫喊声使他们希望这次夺取政权能够成功。但是在统帅大厅前只有几米处时,一枚子弹呼啸而来,随后大街上枪炮齐鸣,巴伐利亚州的警察们瞄准了行进队伍的第一排。
枪战中,死了14名暴乱者和3名警察。希特勒倒在了地上,戈林被子弹击中了腰部,身负重伤,一动不动地躺在大街的铺石路面上。在失去知觉几秒钟之后,他满身鲜血地挣扎着爬出了射击线。
冲锋队队员们把他拉上了一辆卡车,送到犹太家具商人巴林的家中接受简单的照料。随后戈林便开始了躲避警察追捕的逃亡。
戈林带着卡琳越过边界来到了奥地利。慕尼黑的失败使他在政治上的升迁突然停止了。尽管他还逍遥法外,但是伤口的疼痛给他带来的几乎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院的医生第一次给戈林注射了吗啡——这种毒品让他暂时忘却了痛苦,但也使他后来成为了一个瘾君子。不论是戈林的私人医生拉蒙·冯·昂达尔查大夫还是长年照料他的护士,在战后都报道说他睾丸受了伤。自此后,戈林便认为自己没有了生育能力。
被监禁在兰茨堡的希特勒请求逃到奥地利的戈林立即前往意大利,和墨索里尼建立联系。戈林认为以恳切的方式和一枚闪闪发亮的勋章,应该能激励墨索里尼这位“领袖”用20亿里拉帮助阿尔卑斯山另一边的遭破坏的“运动”。但这完全是幻想,墨索里尼一次也没有接待过希特勒派来“行乞”的这位使者。P5-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我国将与俄罗斯等世界上曾经遭受过法西斯侵略蹂躏的国家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隆重纪念这场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对于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示我国政府和人民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向中国守军开炮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世界当时人口总数的80%的20亿人口受到波及。
这次世界大战把全人类分成了两方,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与由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进行对垒决战。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伤亡总数超过1.9亿人。
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伤亡就达3500多万。在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军队灭绝人性,他们肆意烧杀奸淫,大量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了一个个无人区和万人坑,在我国广袤土地上导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仅南京一地,日军就一次屠杀了我手无寸铁的同胞30余万,其残暴兽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70年前的广大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可谓是可歌可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深刻认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了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我们编撰这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纪实》的初衷。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大部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美国和他的盟国的人民挑起的,他们并不是愚蠢的战争狂。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为了这个目的,无数英雄豪杰为国捐躯,他们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艾森豪威尔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朱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