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的这本《时代楷模(附光盘2016)》通过通讯、短评等形式对获选人物进行了介绍,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每个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地呈现出来。本书稿让读者感受到先进人物在日常行为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踏实践行,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型读物。
| 书名 | 时代楷模(附光盘2016)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学习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的这本《时代楷模(附光盘2016)》通过通讯、短评等形式对获选人物进行了介绍,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每个人物形象立体、饱满地呈现出来。本书稿让读者感受到先进人物在日常行为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踏实践行,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型读物。 内容推荐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的这本《时代楷模(附光盘2016)》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不定期发布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获选人物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 目录 尕布龙 手握权力不谋私利 身居高位爱民深 矗立在高原上的丰碑 人们呼唤尕布龙 燕振昌 94本日记背后 四十四载铸就为民丰碑 他走了,但从未离开 黄志丽 只因多了“一点点” “倾听每一次心跳的声音” 黄志丽:为法治中国梦砥砺前行 普通与不普通之间 李培斌 多往群众身边跑 “不给老百姓办事才丢人” 正气荡塞上 王家元 石窝窝里长出了金疙瘩 幸福花开“石头村” 王家元:春风村致富梦的“编织者” 朴实的村支书,致富的领路人 崔根良 后发赶超盯着世界地图做企业 “党建强,企业更强……” 李保国 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 太行山上新愚公 愿做太行一棵树 时代呼唤千万个李保国 万少华 与时间赛跑慰历史伤痛 “让我们一起抚慰民族的伤痛” 救助受害者永远都不迟 李守江 李守江:生命禁区的拓荒者 在死亡之海驾驭“硫酸钾航母” 骆抗先 患者至上肝胆相照 “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 “仁者大医”六十载 张超 “飞鲨”是怎样炼成的 年轻的你,为什么那么勇敢 张超: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担负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张楠 一个维和士兵的家国情怀 “我觉得他像出了趟远门” 烈士张楠生前点滴:“他简直就是一个铁人” 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 高宋来 把平凡做到极致 “警察爷爷”高宝来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刘芳 失明教师的课堂照样精彩 用心底的阳光驱散眼前的黑暗 有梦想就能成为生活的建设者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做好公仆当为民 做人做事都要像焦裕禄那样 “焦裕禄精神是我的人生坐标” 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赵志全 沂蒙赤子,改革潮头写担当 赵志全:用生命书写追求和担当(上篇) 赵志全:用生命书写追求和担当(下篇) 永远矗立的精神丰碑 魏德友 半个世纪的孤独坚守 用脚步筑起移动界碑 为国守边不忘初心 许帅 把生命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追求“生命宽度”的党员许帅 “你走向黑暗,却把光明播洒人间” 为敢于担当的“孺子牛”点赞 陈清洲 “亲民为民的故事篓子” 一心为民的“亮灯警察” 清光照人一明灯 试读章节 手握权力不谋私利 他走了,坚毅的笑脸,深深映在西宁南北两山的绿荫里。他一辈子掏心掏肺,只惦念百姓疾苦,只想让荒山变绿。自己两手空空而去,疼爱的女儿至今还在草原放牧。 他,就是青海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尕布龙。 10年艰辛,植绿荒山 1992年,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下来。得知消息的乡亲们,早早帮他拾掇好了房子。他们心想,我们的尕省长要回家了。可是,尕布龙却作出了一个决定:上山种树! “西宁南北两座山还荒着,党把我从一个放羊娃培养成领导干部,我要尽最后一点力,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尕布龙安慰盼他归来的乡亲。 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夹在两座荒山之间的西宁人饱受风沙、泥泞之苦。 南北两座山坡陡、沟深、风大、盐碱多,在山上植树,青海人想过、试过,但效果欠佳。1989年,青海省从湟水河引水上山,并成立绿化指挥部。 尕布龙主动请缨,担任指挥部副指挥长。没过多久,66岁的尕布龙带领民工修路、整地、育苗、栽树、浇水。他还成立了绿化专业队,和民工们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从此,南北两山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一身布衣,满身泥土;头上一顶破草帽,脚下一双帆布鞋。 一年四季,尕布龙在南北两山的沟沟梁梁上奔波。春天种树,夏天防洪,秋天管护,冬天防火。 一个初春的下午,天很冷,风很大。干了一上午的活,疲惫不堪的尕布龙靠在苗圃的地埂上睡着了。收工时,人们才发现尕布龙不见了。等找到时,他的身上、脸上、耳朵里全是土。工人们心疼地扶起老人,流下了眼泪。 有人粗略计算,10年间,尕布龙在南北山的劳动日共3500多天。他有一个习惯,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上山值班护林,10年来从未间断。每一个春节,万家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吃团圆饭的时候,这位老人却坚守在南北山的林区。 10年辛苦,在尕布龙带动下,南北两山规划的5万亩绿化区内,他们累计完成4万多亩造林工程,栽植各种树苗4000多万株,其中3400多万株成活,是1989年以前40年间累计造林量的3倍。 约束亲朋,不留情面 尕布龙有句话,至今还有许多人记得:“权力来自百姓,只能服务百姓,绝不可谋取私利。” 曾给他当过多年司机的杨杰说:“尕省长对自己的亲属、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从来没借他的名义谋过私利,他的亲属更没有一个人因他而沾过光。” 尕布龙的一个侄子考上了中专,工作后又通过自学考上了大专。由于工作出色,单位决定提拔他当副处级干部。当他们为此请示时任副省长的尕布龙时,得到这样的回答:就因为他是尕布龙的亲侄子吗?我看不要提拔,还是让他搞业务。 尕布龙担任省级领导后,人们劝他将家属转为城镇户口,他不表态。有人提醒他将家里人迁到省城,给在老家放羊的女儿安排工作,他还是不表态。他的妻子直到去世还是牧民,女儿至今仍在老家放牧。 海晏县哈勒景乡永丰村是尕布龙的故乡。村干部说,尕布龙的妻子华毛曾是全村的劳动模范。有一天,她在生产队挤奶,被受惊的牦牛踏伤,成了半瘫痪,家里的担子全落到正在上学的女儿格格丽身上。为了接替阿妈放牛,同时照料阿妈,她主动退学,拿起了牧鞭。 多年后,格格丽一直在牧区放羊,很多人无法理解,问她:“你阿爸是副省长,可以帮你解决城市户口,可以安排好工作,你为啥这样辛苦?”格格丽说:“阿爸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草原,虽然牧区自然条件艰苦,总要有人来建设。如果牧民都进城,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由谁来做?” 1990年,家里的东珠仁青报考湟源牧校,仅仅差2分,当他拿着成绩单,第一次找尕布龙求助时,吃了闭门羹。东珠仁青永远记得尕布龙说的话:“坚决不行,差1分也是差,要么继续上学复读,要么去当兵。”东珠仁青委屈地哭了,他最终选择了复读。毕业以后,东珠仁青下过乡村,当过工人,可再也没有找过尕布龙帮忙照顾。 尕布龙对家人的要求何止是严格,几乎不近人情。尕布龙的儿子尼玛才仁结婚时,收到父亲一份“新婚礼物”,那就是“约法三章”:一不能请客,二不能收礼,三不能放鞭炮。P4-7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