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夜风雨 “尊敬的乘客您好,西安地铁提醒您,列车即将进站。上下车的乘客请注意安全,谢谢合作!”秦幽若随着汹涌的人群费劲地挤上了地铁。正是下班的晚高峰,拥挤的地铁里站着都很困难。秦幽若侧身靠在地铁的扶手上闭上眼睛,耳机里面重复播放着她平时最喜欢听的轻音乐,虽然节奏很是舒缓,可是她却感觉不到丝毫的轻松,充斥身心的只有疲惫。 早晨上班时,她收到了父亲发来的短信,说是老家的奶奶生病住院了。待到秦幽若回过神来想要询问奶奶的具体病情时,父亲却遮遮掩掩。秦幽若这一天都好像是丢了魂一样,神情恍惚不定,就连主治医师处方上面的药都开错了剂量。还好拿药的护士感觉不对劲专程跑回科室又确认了一遍才避免了错漏。就是这样,她还是被所在科室的孙主任狠狠地批了一通。 “尊敬的乘客您好,西安地铁提醒您,××站到了,到站的乘客请从左侧车门下车,上下车请注意安全,谢谢合作!”地铁停靠在了车站,一个紧急停顿,秦幽若的头一下子撞在了扶手上。来不及喊痛,她慌忙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坐过两站,只能下地铁再转车回去了。 “幽若啊,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呢?是不是又加班了呀?”秦幽若刚把包挂在衣架上,还没来得及换上拖鞋,就看见手戴塑胶手套的婆婆从厨房走了出来。 “妈,您怎么来了?没事儿,今天回来时坐地铁坐过站了,所以耽误了点儿时间。”秦幽若和婆婆的关系虽然算不上太亲密,但是婆媳俩人也一直和平相处。婆婆经常会过来帮她和丈夫做做家务,时不时还给她们改善一下伙食。 “呀,幽若你脸色怎么这么差?你没事吧,赶快回房间躺着休息去,晚饭我来做!”婆婆关心地说道。 “没事的,妈,就是感觉有点儿累了。您老歇着去吧,饭我来做。”秦幽若觉得没有必要和婆婆说自己家里面的事情,挽起袖子就朝厨房走去。 “那行,幽若你来做饭,我帮你把家里的卫生搞搞。” “嘀嗒嘀嗒”,时钟已经指向九点半。婆媳俩人坐在餐桌旁,等着秦幽若的丈夫刘江回来一起吃饭。 “幽若啊,要不你再打个电话问下小江到底回不回来吃饭?要是小江不回来吃饭,咱们俩就自己吃吧。”婆婆看了看满桌的饭菜,对着身旁一脸疲惫的儿媳小声地说道。 “嗯,好的。妈,您先慢慢吃着,我这就打个电话给他!”秦幽若说完起身走进卧室,拿起床头上正充着电的手机给丈夫刘江拨了过去。 “刘江,你还回来吃饭吗?”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说笑声,秦幽若不禁蹙了蹙眉头。 “啊,老婆呀。我,我今晚就不回去吃了!先不说了啊,正应酬着呢!来,喝喝喝!”秦幽若还没有来得及说出一句“少喝点”,电话那头已经传来“嘟嘟嘟”的忙音。秦幽若用手搓了搓脸庞,又无奈地摇了摇头。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走出房间对守在餐桌旁还盼着儿子回家吃饭的婆婆说道:“刘江今晚上有应酬,说他不回家吃饭了,让咱们自己吃!” “哦,那你有没有叮嘱让他少喝点酒?” “嗯嗯,说过了妈,您放心吧。来,妈咱们快吃吧!”秦幽若一边安慰着婆婆,一边用筷子夹了婆婆平日里最爱吃的炒芹菜放到了她的碗里。 “轰隆隆……”婆媳俩正埋头吃着饭,窗外忽然雷声大作,紧接着就听见“哗哗哗”的暴雨声。盛夏的天气就是如此善变,白天还是高温沉闷的大晴天,到了晚上转眼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酣畅淋漓地下起了大雨。 “呦,那么大的雨,我得赶紧回家了,你爸还一个人在家呢!”婆婆一脸担忧,说着便迅速起身伸手拿起挂在门口衣架上的包就要出门。 “妈,这会儿下得这么大您怎么回去啊?我爸他又不是小孩子,您今晚就住这吧。打个电话给我爸不就行了嘛,您用不着那么担心。”秦幽若见窗外炸雷轰隆、大雨瓢泼,执意要留婆婆住下来。婆婆看了看雨势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再经秦幽若这么一劝,也就没有拒绝的意思了,于是放下手中的包重新回到了餐桌上。 晚上十一点,秦幽若把婆婆安顿好休息之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刘江还是没有回来,想到奶奶的病情,又想到工作上的不顺心,还有和丈夫之间连续不断的争吵,心绪难平。 秦幽若无奈地叹口气,拉上被子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门外重重的敲门声:“老婆,给我开门!”她知道是刘江回来了。秦幽若刚一打开门,刘江整个人就顺着门倒了进来,秦幽若慌忙凑上前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即将摔倒在地的丈夫扶住。闻着丈夫身上浓烈、刺鼻的酒味儿还有女人的香水味儿,秦幽若感觉到自己简直要炸了。 “刘江,你是不是又跑去鬼混了?” “什么鬼混?老子是出去应酬,不就喝了点儿酒吗?怎么了?至于要这么冲老子喊吗?” “喝酒?喝酒怎么身上会有这么浓烈的香水味儿呢?你这个酒到底是跟谁去喝的?”秦幽若此时的情绪已经完全不受控制了,音量也不自觉地提高。(P1-3) 书评(媒体评论) 这既是一部言情小说,又是一部职场小说。作为财经媒体人,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家的种种“原罪”。在我看来,“花落长安”是一种隐喻,是民营企业家就其“原罪”无力救赎的一种宿命! 小说中,秦幽若选择在2014年终退出商界,从而“华丽转身”;郑秉国则在此后不久畏罪自杀,当属这个企业家群体中最成功也最失败的一个!现实中,据《2015年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报告》显示,当年案例中涉及犯罪企业家921人,其中民营企业家751人,高达81与4%,涉及51个罪名。 畸形的政商生态,诡谲的职场博弈,虐心的情感纠葛……该有多少民营企业家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还好,这个国家正力图消除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政治和法律地位上不平等而造成的民营企业家之“原罪”根源。 是时候,为自己开启一条救赎之路了…… ——范正利 财经作家、高级记者,《人民交通》杂志社总编辑 后记 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在画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时候,竟然可以清晰地听到从身体里发出的长长的叹吁声。虽然大脑里依然思绪万千,画面一个接着一个地不断闪动、翻滚,长时间紧张的身体却一下子瘫软了下来,哈欠连天。不断舒展双臂、伸展僵硬到几乎不能再动弹的腰身,随意扭动两下都钻心地疼啊!但嘴角还是不由得微徽上翘,欣慰一笑,终于可以美美地、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了。 写作,应该算是我从非常小的时候就养成的一种习惯。那时刚上学前班,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奶奶总担心我的学习跟不上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每天晚上回家,或者每个周末、节假日里,她总会手把手地教我写字,学习用拼音念课文。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五岁的时候便在奶奶的教导下学会了用拼音写日记,而所谓的日记,其实也就是短短几句对日常生活的记录罢了。即便是这样,奶奶也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辅导我完成。那个时候从奶奶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作家,而每天回家后看到最多的,就是奶奶戴着老花镜认真看书的情景。那时的我还认不了几个字,却总会黏在奶奶身边陪着她一起看,见我一副像模像样极其认真的样子,奶奶也总会不自觉地念上一段书里的内容给我听,听懂听不懂我都会很开心,都会在心里渴望有一天能认识好多字,能像奶奶那样拿着厚厚的一本书阅读,能如她一般忘情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那种感觉一定很快乐,很享受。 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自小我便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喜欢写作。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次作文考试几乎都是满分,而每次的考试作文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本,时常被张贴在校园的学习宣传栏里。感觉那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真是多啊,学习的氛围也特别浓厚,校园里的学习宣传栏里只要有作文张贴,同学们便会驻足排队学习,而对我,那种自豪感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抑或是奶奶,都夸我具有写作的天赋与灵性,说我长大了肯定能成为作家。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太懂得作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却总会在心里憧憬和编织着长大以后当作家的梦。 从小对文学的酷爱,加上奶奶一直以来对我的熏陶,写作对我而言,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融入了我的生命和血液。从大学开始,心中就萌发了出一本书的愿望,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很喜欢看小说,各类小说都喜欢。经常看得废寝忘食,夜里宿舍的灯熄了,便会打开夹在床头的廉价台灯继续偷偷地看,畅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时而也会因为故事里的一段悲情描写而伤感落泪……还经常会看着看着就哇着了,而梦里也都是小说里的情节……那时的同学真好啊,无论什么书,都会热情地传阅,还会很生动、很煽情地讲述书中精彩的部分,从而刺激你去阅读的欲望。有时候回想起来,感觉生活在那个时候真好,也就会不自觉地想念那一个个留在记忆中的同学,想念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热情。 毕业、择业、就业、结婚、生子……一切都在程序化地进行着,那个当作家的初心和美梦却被无情又无奈的现实生活一次次地粉碎、碾压。终究,为了生活,为了孩子,蕴藏于内心深处的文学梦想被现实所搁浅。 人生就是这么有意思,处处潜伏危机,又时时充满神奇。这些年来,无论走在哪里,也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让我始终念念不忘的仍是蕴藏于内心深处的那个梦想,从未泯灭。 写小说于我而言,从一开始就没有觉得会有多么艰难,也始终觉得不会有多大障碍。中学时代至今,读过的小说很多,形形色色,写作格式和言语表述方式大抵那些类型。生活在这样浮躁的时代与环境中,我想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难的不是拥有写作的梦想,也不是掌握写作的技巧,难的是真正拿起笔,耐下性子认真书写,并且持之以恒。这是对每一个有写作梦想的人的最大考验。 那个儿时就已萌发的梦想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时无刻不在诱惑我,几经犹豫,终究经不住激情的召唤,历时两年,我终于完成了自己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在别人看来,对于初踏文坛的人而言,能够完成这样一部长篇著作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对于从小就酷爱阅读、痴迷文学且心怀作家梦的我而言,创作这样的一部作品是迟早的事情。 《花落长安》这部小说其实是我从2013年8月就开始酝酿的作品。我想把自己走出校园后十几年的经历人生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漫长而短暂,艰辛又处处充满感动。小说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现实中的身边事儿,自然也会有一部分自己生活的缩影。 且不说这部小说的内容是什么,写得怎么样——这是日后需要让读者去评论的事情——我被自己的这份执拗和坚持而感动,为终于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而欢喜。而我更要感谢那些始终激励我、给予我莫大支持的人们,其中有我的老师,有我的朋友以及我的好闺蜜。若没有他们,写作于我终归是盲目而“原始”的,缺少真实的动力与方向。 我的文学之旅得以真正扬帆起航得益于红孩老师的出现,毋庸置疑,他是引领我踏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真正意义上指导我写作的老师。 认识红孩老师是在2016年夏季里最热的时候,周明老师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我甚至一直暗暗窃喜,老天恩赐我良机啊,得以同时结识两位文学大家!这算不算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呢?抑或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暗示!我眼前一亮,我内心窃喜,幼时深埋于心的文学的种子终于迎来阳光和雨露,要破土而出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欢愉是无以言表的!在得到红孩老师的专业性指导与点拨后,创作初期的茫然,渐渐被莫名却日益强大的自信与力量所取代。日复一日,奋力疾书,终于完成了这部属于自己的长篇大作。 两年的创作历程分解在一个个更深人静的夜晚。几经推敲打磨,60余万字的原稿,被压缩为如今的40余万字,文字在逐渐压缩,而其中蕴含的感动与感恩却在与日俱增。 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我发言时曾说过:“从小至今内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个梦,一个伟大的文学梦,梦里有我创作的作品,有一位能够指导、鞭策我在文学道路上坚持前行下去的老师。” 突然想起贾平凹老师曾写过的一段文字,用在此处结尾最为恰当: 文章并不是谁要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了的,只是有没有夙命可得到。姑且不以国外的事作例子,中国的《西厢记》《红楼梦》,读它的时候,哪里会觉它是作家的杜撰呢?恍惚如所经历,如在梦境。 《花落长安》亦如此! 王洁 2017年12月1日 于西安朱雀国际公馆 目录 序一: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陨落与新时代的来临 序二:从《花落长安》到《白鹿原》需要多长时间 第一章 一夜风雨 第二章 旧友相约 第三章 梧桐馨语 第四章 想说创业不容易 第五章 千里奔丧 第六章 哀伤,哀丧! 第七章 一起创业吧 第八章 辞职,再出发 第九章 筹划 第十章 家人的反对 第十一章 为未来干杯 第十二章 开业风波 第十三章 方晓琳的嫉妒 第十四章 风雨欲来 第十五章 酒桌上的业务 第十六章 漂亮女人不全是花瓶 第十七章 约会 第十八章 危机来临 第十九章 勤德的员工大会 第二十章 一个人的平安夜 第二十一章 万和总经理 第二十二章 万和谈单 第二十三章 高尔夫球庄之旅 第二十四章 剪不断理还乱 第二十五章 孙德浩的决定 第二十六章 这是我的未婚妻 第二十七章 商业骗局 第二十八章 求助郑秉国 第二十九章 勤德换帅 第三十章 订婚 第三十一章 风浪爱情海 第三十二章 我爱你,晓琳 第三十三章 告别勤德 第三十四章 辞职风波 第三十五章 郑秉国力促合作 第三十六章 副总周通 第三十七章 合作风波 第三十八章 不期而遇 第三十九章 难咽的苦酒 第四十章 方晓琳的脆弱 第四十一章 艳照 第四十二章 站在风口浪尖上 第四十三章 闺蜜,插向后背的刀 第四十四章 机场告别 第四十五章 最后的午餐 第四十六章 爱与痛,煎与熬 第四十七章 万和的“宫廷政变” 第四十八章 再生变故 第四十九章 苦涩的咖啡 第五十章 郑秉国的离开 第五十一章 彻夜长谈 第五十二章 暖男如玉 第五十三章 才子偏遇佳人 第五十四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 第五十五章 愿得一心人 第五十六章 中夜相从知者谁? 第五十七章 最难忘的生日 第五十八章 学者的艳照门 第五十九章 逃避,世俗的压力 第六十章 夜幕人间,情归何处? 后记 序言 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陨落与新时代的来临 ——读王洁长篇小说《花落长安》 (哈萨克族)艾克拜尔·米吉提 这部长篇我读得比较缓慢。或许,这是我的习惯之一,在为写书评而阅读时,不放过每一个标点符号——所以进度会慢。确切地说,这也是我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编辑、主编——养成的职业习惯,抑或可以称之为“职业病”。 起初这部作品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阅读兴趣。但是,作为职业阅读者,我应当耐心读完全作,才有权作出评价。显然,这不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鸿篇巨制,但是,叙述风格洗练,铺垫简洁明快,背景交代颇有蒙太奇感觉,应当说是一部精致之作。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这部作品开始刮目相看,掩卷而思,感觉颇富寓意,有其独到之处。 一、真实感,作品的命脉 《花落长安》所反映的,是新世纪以来,以三秦大地西安为轴心发展起来的一批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和命运轨迹。无论是女主人公秦幽若,还是孙德浩、郑秉国,抑或是围绕着他们的民营企业圈的人们,其拼搏与存在,真实到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窒息。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成败沉浮,他们的辛勤创造,无不令人心悸,怦然心动,扼腕心碎,感叹不已。秦幽若这位来自黄土高原的普通农家女儿,由于时代和命运的驱使,由一个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古都一家医院的普通医生,已然成为人妻的孤傲女性,随着十年前大学同窗追慕者孙德浩的出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本职工作,投身商海,与孙德浩共创“勤德公司”,挑战艰难的创业生涯。由此一路披荆斩棘,披肝沥胆,历尽艰险,最终由“勤德公司”脱胎换骨,打造出“伟业公司”,成为西安最大的建材商场老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引领风潮,可谓风光无限。在旁人看来正处在人生最为辉煌的巅峰状态时,她又匪夷所思地转手出让“伟业公司”和建材商场,退隐“江湖”,在暮色中若有若无,难见踪影。其实,这是作者深有寓意的一个伏笔。 二、时代感,作品的价值所在 《花落长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描写的是新世纪以来,在古城西安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看到,关于创业的想法就像火苗,在秦幽若心里慢慢燃烧,最终成为翻腾的滔天火焰,烧出了一片令人惊叹的新天地。虽然遇上了世界金融风暴,但是国家适时调整了经济政策,于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除、各个行业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勤德公司”的发展再一次让同行为之瞠目,众多的中小型创业公司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下,与之一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看到,这一年里,秦幽若用自己的能力让勤德公司走出了泥沼,搭上了高速前行的列车,她把一家快要破产的小公司从悬崖边上拯救回来。这种成就感与之前她在医院整日和营养液、针头、病房打交道相比,显然要强得多。而郑秉国的万和公司成为西安城的房地产龙头老大,叱咤风云,也是那个特定时期的客观产物。当孙德浩以自己的方式离开勤德公司后,秦幽若在万和公司的襄助下,将公司由“勤德”更名为“伟业”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切都发生在西安这片土地上,时代画面感十分强烈。 三、语言生动活泼,作品的妙趣所在 《花落长安》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描述秋日的天气时,作者称“十月,天空美丽得不像话”,俏皮而生动,耐人寻味。在描写孙德浩与方晓琳的订婚场面时,当方晓琳已经感动得泪流满面时,孙德浩给“方晓琳一个大大的笑容”,很有张力。在孙德浩和方晓琳去婚纱店试婚纱时,孙德浩一时情动赞美,“说得方晓琳满脸羞红,甚至连露出来的双肩都带上浅浅的粉色”。这种细节表述,十分细腻生动,浅浅的粉色就在眼前。当孙德浩要求与郑秉国单独谈话,被郑秉国轻蔑地抛下走人时,孙德浩不得不长叹一声,咖啡厅里人来人往,“他却觉得这个时候只剩下自己”,真切再现了孙德浩的无奈与身处绝境的窘态。孙德浩独酌醉酒回来,“方晓琳羞涩地抬起头来看向他的眼睛,结果发现里面充斥着慌张”,生动而入木三分,令孙德浩本人都无法搪塞躲避。客观与事实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空间,勤德遭遇商业欺诈,郑秉国出手相助;孙德浩、方晓琳两人甜蜜订婚;孙德浩离开勤德,大徐集体辞职,勤德一片大乱;公司大会上,秦幽若宣布勤德更名为伟业……想起这些,秦幽若觉得“一幕又一幕的场景熟悉得就好像昨天刚刚发生过一般,事实上却早已经物是人非”。秦幽若觉得她和刘江“夫妻两人现在几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秦幽若想起孙德浩,“永远都记得那个一打开宿舍窗户就能看到的大雪人,胖圆圆的身子和脑袋,插上两根枯枝算是手臂,堆得实在是难看。但是现在想来那个雪人笑得好甜好甜”。方晓琳为了公司订单向秦幽若敬酒喝醉,翌日清晨醒来,无意间与孙德浩言及秦幽若时,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有些事,即使彼此心知肚明,但还是要故作不知。”这些由生动语言铺陈的细节十分精妙。方晓琳偷看孙德浩手机得知与秦幽若有约后,执意赶到孙德浩的办公室时,“两个人各怀心事,却又表现得若无其事”。方晓琳当着秦幽若让孙德浩下不来台,并向他发泄时,孙德浩“忽然觉得面前这个疯狂的女人很陌生,再也不是那个温柔识大体的方晓琳,让他失望之余竟然生出几分恐惧”。生动到令人有切肤之感,一段情缘似乎要自此了断,这便是语言的力量,既能描述过去,也能预示未来。 四、矛盾设置超乎想象又合乎情理,作品引人入胜之处在秦幽若事业处在辉煌时期时,突然遭遇“艳照门”事件,令她腹背受敌。一方面丈夫刘江大爆粗口,大打出手,使他们摇摇欲坠的夫妻感情彻底走向绝境;另一方面,由网络帖子引发的社会震动,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几乎一夜之间秦幽若置身风口浪尖,百口莫辩。在情势急转之下时,才发现这一切居然是她的闺蜜方晓琳所为。要知道在开篇之时,秦幽若午夜与刘江置气离家出走,是方晓琳冒雨开车过来接她回家悉心照料;在秦幽若奶奶过世而未见刘江身影之时,是方晓琳放下工作陪她回老家处理丧事;每次方晓琳拿到工资,总是请她秦幽若吃大餐……她们之间闺蜜之情超乎常人,甚或可谓牢不可破。但是,事情居然意想不到地发生了。正是因为方晓琳的未婚夫孙德浩与同窗秦幽若藕断丝连,引得方晓琳妒火中烧,她才失去理智编造了“艳照门”事件。她一边将所谓的艳照匿名寄给刘江,导致他们家庭破裂;一边将帖子不顾后果地发到论坛上抹黑秦幽若,引来社会舆论的哗然。方晓琳的这一举动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她亲手酿造出来的舆论风暴已经把她彻底吞没。“怎么两人就走到这种地步了呢?”在公安局见到前来自首的方晓琳时,秦幽若不得不轻声叹息。但事实确实如此。读者不得不为作者的匠心独具和精心编排所折服。 五、作品的寓意,作品的魅力所在 贯穿《花落长安》的是秦幽若与丈夫刘江、昔日同窗校友孙德浩、万和公司老总郑秉国、大学副教授欧阳文翰之间的情感纠葛,而这只是一个故事所描述的外延而已。作品真正展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符号——民营企业家的一种悲哀:在追逐金钱与利益的过程中,他们许多人迷失了自己;在由农民或农民子弟转换为一度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之后,依然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所以,在看似为情所累之日,一个个便选择了放弃与逃遁。孙德浩的辞别西安与郑秉国的不辞而别,恰恰印证了这一点,隐喻着一代民营企业家自生自灭式的陨落。显然,郑秉国的来信提示秦幽若生活本来就不易,别让自己活得那么累,不值得——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每一个人不想活得太累,便会惰于创造;都想活得轻松,便会缺失责任。以至于像周通、谢丽丽之流,企盼乃至觊觎不劳而获,于是落井下石、构陷攫取,那不是个人之累,却将成为社会之累。秦幽若怀疑自己有了心理疾患,在某种程度上与她所处的小环境直接关联。而欧阳文翰所代表的公知形象,也仅为“貌似”,揭示了一种懦弱无力者的虚妄。由此作可以看出,作品结构的对称性和人物命运的完美性,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全程跟进作品人物的自然命运轨迹,发现和感悟了什么。 显然,由四万亿救市扩大内需,到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民营企业家们正在面临一个全新时代。可以预见,一个更为理智,更为成熟,更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呼之欲出。我以为这是作品的题旨和寓意所在。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著名作家。1979年凭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三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多次荣获其他文学奖项。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原主编、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字。2015年12月获得哈萨克斯坦国际金质奖章。 内容推荐 王洁著的《花落长安》讲述了从陕西乡村走出来的秦幽若天生丽质,工作勤勉而出色却始终是个助理医师。不甘于过困窘、平庸并备感压抑的生活,她决意与爱慕自己已久的老同学孙德浩一起创业,却因此激化了与丈夫刘江和家庭的矛盾。 婚姻危机并未牵绊她职场前行的脚步,然而在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却经历了一系列情感波折:痴恋她的孙德浩退出公司并远离了西安,全心扶助他的国企老总郑秉国遭人暗算和排挤而淡出了她的生活,闺蜜出于嫉妒而在关键时刻陷害她,她信任有加的秘书也出卖了她…… 在她邂逅谦谦学者欧阳文瀚,全情投入并渴望从此过上一种全新生活的时候,“真爱”因怯懦背叛了她,而心灰意冷的她这时又收到了郑秉国的“绝笔信”…… 编辑推荐 王洁著的《花落长安》一部奋斗励志型的财经小说,一部浪漫传奇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倾注着青年女作家梦想与心力的自传体小说。 畸形的政商生态,诡谲的职场博弈,虐心的情感纠葛…… 从乡村到城市,从医生到商界女杰,从婚恋围城到孑然一身…… 这是秦幽若的故事,里面未尝没有你的影子! 贾平凹题字扶携,艾克拜尔·米吉提、红孩联袂作序,范正利鼎力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