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德感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友大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善孝为先。义乌人的孝始于孝子颜乌。流传于民间的“颜乌葬父”故事久传不衰,其孝德备受推崇,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胡友大著的《孝德感乌》通过对颜乌的人物形象塑造,挖掘出“至孝格天”的颜乌精神。胡友大说:“希望《孝德感乌》这个孝子的传奇故事,能够感染、教育、启迪读者,为义乌文学繁荣顶起了一片‘孝义之天’。”

内容推荐

胡友大著的长篇小说《孝德感乌》创作题材源于浙江义乌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颜乌葬父”,讲述了战国时期,孔子弟子颜高的后人颜凤携子颜乌从鲁国避乱南下,父子俩历经磨难的故事。后来,颜凤因重疾缠身去世,颜乌悲痛愧疚,赤手葬父,孝德感天。群乌遮天蔽日,衔土助之,喙为之伤。“颜乌葬父”的故事在义乌久传不衰,其中的“孝德”备受推崇,家喻户晓。“义乌”的地名,也与此故事相关。

目录

第一回 命如蚁逃难避乱

第二回 过大江白浪滔天

第三回 降孝星身逢战乱

第四回 性孤僻举止叛逆

第五回 鸦反哺弃恶从善

第六回 破城池曲阜沦陷

第七回 拜孔庙问道求贤

第八回 躲马贼盘缠尽失

第九回 登泰山避祸天门

第十回 卧寒雪逆境磨砺

第十一回 陷穷途落脚会稽

第十二回 食一箪安贫乐道

第十三回 居陋巷显祖扬宗

第十四回 耕薄田苦度寒日

第十五回 掉火坑受尽屈辱

第十六回 当牛马叫苦连天

第十七回 仗财势宅库满盈

第十八回 坠地府微躯贱命

第十九回 浊世道冤家路窄

第二十回 打柴薪透骨酸心

第二十一回 斗财主颜乌胆大

第二十二回 推磨人深锁寒窑

第二十三回 迷竹林遭毒蛇咬

第二十四回 命里穷黄金变铜

第二十五回 纳小妾脚踏两船

第二十六回 见美色不坏纲常

第二十七回 丧魂魄羊人虎口

第二十八回 投深井一命归阴

第二十九回 落残泪痛悼亡妻

第三十回 住岩洞父传孝义

第三十一回 学先贤子路为镜

第三十二回 重德操赤身相替

第三十三回 煎汤药侍父如婴

第三十四回 舜为范晨昏践履

第三十五回 做怪梦醒救乌鸦

第三十六回 临危境心牵寒女

第三十七回 探颜父患难相随

第三十八回 腹忍饥古城觅食

第三十九回 寒刺骨雪地救妇

第四十回 滴水恩感激涕零

第四十一回 荡苏溪寒鸦戏水

第四十二回 染旧疾百念病父

第四十三回 遇知己日久生情

第四十四回 寄相思撒欢郊野

第四十五回 戏小娘情迷意荡

第四十六回 俏姑娘芳心暗许

第四十七回 动歪念强拆情侣

第四十八回 守病父任劳任怨

第四十九回 报私信皮肉受苦

第五十回 遭囚禁夜逃柴房

第五十一回 听谗言孝道感亲

第五十二回 比翼鸟洞房花烛

第五十三回 力扛鼎仗义解危

第五十四回 添新丁排愁破涕

第五十五回 遇盐官阴沟翻船

第五十六回 受诬告公堂奇遇

第五十七回 寻慈亲三魂惊破

第五十八回 治眼病攀岩寻药

第五十九回 解父忧独善其身

第六十回 受风寒父子互谅

第六十一回 下重手爷孙落难

第六十二回 拼老命嘶声悲吼

第六十三回 惩恶少拔钉除障

第六十四回 逆天行孟豹伏法

第六十五回 享天伦儿孙绕膝

第六十六回 一瓢饮仁至义尽

第六十七回 度荒年苦中作乐

第六十八回 遂父愿雪夜刨笋

第六十九回 孝为宝积善成德

第七十回 受欺侮怒目吞牙

第七十一回 采草药义救樵夫

第七十二回 扶危难蛮藤挡道

第七十三回 治脚病不嫌脏臭

第七十四回 磨嘴皮两鸦促和

第七十五回 做噩梦惊魂丧魄

第七十六回 起秦兵风卷残云

第七十七回 施药引消肿解疾

第七十八回 战祸起颜凤吐血

第七十九回 遮天日群乌悲啼

第八十回 子殉父风骨裂石

古人咏颜乌事迹诗词小辑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命如蚁逃难避乱

战国末年,七国之乱,群雄逐鹿,诸侯纷争,狼烟四起,人祸不断。

公元前249年,是个多事之秋,楚考烈王熊元在位,战祸连绵,草木凋零,山河破碎,万民倒悬。刚被楚国并吞的鲁国境内,礼崩乐坏,田野荒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离乡逃难者众,人命如草更如蚁……

一个特别闷热的夏日,一群穿戴破烂不堪的民夫,三五成群奔波在逃难之路上。大伙卧雪眠霜,步履是那样的沉重,似乎每一步都能听见他们低沉的喘息声。

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哪里,只是迷茫地跟着蜂拥的人群,顾不了狂风暴雨,漫无目的地奔走,四处寻找出路。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跋山涉水,穿越丛林,虽然每个人都饥肠辘辘、步履维艰,但无一人敢慢下脚步,生怕会突然倒下,离死亡更近一步。

逃难是为了活命,流浪才可能有最后一线生机。可古道无边,越走越心慌,越走越迷茫,只感到前路一片混沌,不知何时才能找个小窝安顿下来。

在逃亡的人群中,还有孔子弟子颜高的后人——颜凤。他形容枯槁、一脸疲惫地带着妻子季氏、幼儿颜乌,一家三口出故城,离曲阜,翻岭爬坡,蹚水过河,受尽奔波辗转之苦,奈何天地之宽,却难找一寸立锥之地。最后,他们实在无路可走,只得跟随逃难人群往越国方向南下而去……

一路上,颜凤亲眼目睹很多人在中途卖掉自己的妻儿。走上永无尽头的不归路,也亲眼见到有的难民在路边死人堆里遗弃自己的婴儿。有些走在后面的人看到这副惨状实在不忍,为了不让凶残的豺狼虎豹把婴儿叼走,便捡起婴儿放在自己的担子上,嘴里一个劲地骂道:“谁的良心让狗吃了?这可是亲骨肉啊,怎舍得将他扔掉?”

沿路奔逃的难民又冷又饥,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老天爷的不公,一边诅咒着祸害百姓的战乱。在这逃难路上,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饿!大伙都没有饭吃,当娘的身体瘦弱,奶水不足,可怜手里抱着的孩子也饿得大哭不止。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孩子,为娘的也泪流不止。

一些好心的同在哺乳期却失去了孩子的妇女见到别的孩子饿得要命,全身软绵绵瘫成一团,便顾不上自己刚刚失去孩子的悲痛,强忍着泪水,慷慨地为那些饿得发慌的别家孩子喂奶。

见到这般情景,颜妻季氏辛酸的泪水止不住地淌,她时时祈祷着:“老天爷啊,这样抛妻弃子的悲惨命运,可千万别落到咱家人身上。”

在这逃难路上,到处都是戒备森严的关口,每过一个关口,就是拿命在赌。难民们千里跋涉,终于要过桥了,江上的木板桥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大风刮得白浪滔天,沾满青苔的桥滑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要一跌倒就可能滑人江水中。

此时,结伴过桥的难民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互相搀扶支撑着,一步一惊魂,艰难地缓慢前行。如果有谁想中途放弃,便是一条不归路。

过了浮桥之后,这些人才长长地舒一口气,各自在古道旁歇脚。遇见逃难的老乡.男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倾诉自家人逃难的痛苦和悲惨的身世。女人们则聊着娘家三姑六婆的闲闻逸事,仿佛只有这时他们才忘了暂时的愁苦。

城门渐渐落在后面,越来越远,前面一望无际、广袤无垠的天幕在远方被压得很低,大树被风刮得痛苦地摇头,风卷着沙子呜呜地哀鸣。

山高路险、豺狼虎豹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沿途那些搜刮民脂民膏、欺诈百姓,比豺狼虎豹更凶残的贪官污吏。

已经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难民,恐怕野兽见了都不愿拿他们充饥,可是,那些凶残的贪官污吏仍然不肯放过他们,要刮尽他们身上最后一点活命钱。为了生存下去,难民们不得不拼着命,夜间冒险偷偷闯关。他们结伴而行,闯过一道又一道鬼门关,但沿途所见仍和自己老家一样贫穷,一样荒凉。他们居无定所,温饱难求,只能哀叹:处处燃烧着战火,贱命苦如黄连。

夜黑了,难民们挤在破庙凉亭里躲避风雨,幼小的孩子穿得破破烂烂,有的还光着屁股,死亡的阴影随时笼罩在他们头上,连他们的父母都无法给他们一点点庇护。这些人活下去是幸运,死去也是一种解脱,起码用不着吃更多的苦头。

与别的难民不同,每次歇脚,颜凤一家三口总是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显得落寞、很不合群。黑暗中,颜凤抑或给幼儿颜乌讲山河破碎的悲愤,讲颜氏先人的孝义故事,抑或一个人乡愁汹涌,遥望北方,潸然泪下。

从鲁国到越国。途中要横渡多条波涛滚滚的江河,每跨一条就像闯一道关隘,都是天险,都是死里逃生。这一天,颜凤一家三口来到淮河之畔,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

淮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是长江汇人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淮河干流落差大,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既是地标河流,也是一条重要的水道。淮河渡口是通往古越的必经之地。逃难的人们只有过了淮河,才能继续南行,去寻找栖身之地。

怀里抱着幼儿,一手牵着妻子,面对浩浩荡荡的东流水,颜凤嘴角抽动着,眉宇紧蹙,眼里干涩成沙漠,神情寂寞如荒丘,一脸愁苦,像在诉说着什么。哀怨?离愁?愤怒?恐怕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有。面对苍天,他发出内心深处那一声呐喊:“这一渡河南下,颜凤何日才能携妻带儿归故里啊?”P1-3

序言

《义乌县志》载:“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日乌伤,日乌孝,日义乌,皆以孝子故。”义乌县名即源于此。

百善孝为先。义乌人的孝始于孝子颜乌。流传于民间的“颜乌葬父”故事久传不衰,其孝德备受推崇,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孝”是最根本的道德准则之一,也是义乌人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义乌从无到有、从古到今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孝德。《孝德感乌》一书通过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颜高的后人——颜凤和颜乌父子在艰难困苦岁月中相互携手、共赴磨难、百折不挠的人生经历,以一个个穷且弥坚、独善其身的画面,向世人展示孝子颜乌亲孝、重孝、尽孝的“至孝格天”精神。从孝义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弘扬传统美德的好作品,能使后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受到孝义文化的熏陶,实属难能可贵。

《孝德感乌》源于在民间底层百姓口口相传的接地气的口头文学。许多故事情节可能越传越神。我们应该着重学习孝子颜乌的那种至孝精神、那种敬老爱亲的高贵品质,让孝义文化成为义乌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成为一面既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又富有孝义文化底蕴的道德墙。

《孝德感乌》这部长篇小说既释放正能量,又传递大爱,代表了一种极具穿透力的乡愁文化。这正是该书的重要意义和使命。

孝为百行首,呕心沥血五年磨;精雕细琢之,今成佳作功无量。

是为序。

后记

浙江义乌不仅是一座名扬全球的商城,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孝城,孝义文化似窖藏佳酿,历久弥香。

我出生在义乌的“孝义之乡”——苏溪镇,从小听孝子颜乌的故事长大.那感人肺腑的孝亲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孝义情怀。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纯属偶然。五年前的一天,我写了一首诗《孝德感乌》,寄给福建周宁县一名网友胡剑林,他认为这是留给义乌子孙万代的文化瑰宝,希望我多花点心思,将这个孝子传奇写成小说传承下去。于是,我心中便时刻像被一块巨石压着,脑海中时常浮现颜乌的高大形象。

我的妻子是苏溪镇颜坞村的颜氏后裔,我便将颜乌当成自家人,把为他记录下一些什么视为分内事。颜孝子的离奇身世与我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我的父母、二姐等几位亲人相继因病离世,使我痛彻心扉,也更加深了我对孝义文化的理解——故事中微躯贱命、逆境磨砺、侍父如婴等透骨酸心的场景,我感同身受,不由与颜乌这个孝义人物心生共鸣。骆有云戏称我是“现代小颜乌”。

我不擅长讲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对书中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一些细致刻画,使故事更逼真传神,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通过对集百善于一身的颜乌形象的塑造,将他善待严父、厚待慈母、巧待妻儿、宠待乌鸦、优待樵夫所散发的人性光辉呈现于世,力争将故事写得有血、有肉、有风骨,这也算是做了件上对得起颜氏先人,下对得起义乌子孙的善事。

我曾思考过,创作颜乌孝德故事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子女不赡养年迈父母、虐待甚至遗弃老人现象时有发生。儿女很近,幸福却很远,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人无孝义,便无未来,每个家庭的和谐都离不开这个“孝”字。写颜乌,就是与他进行一次心灵对话,感受孝子的坚韧风骨。希望这部小人物的大传奇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并早日搬上荧屏,这便是创作《孝德感乌》的初衷和价值所在。

感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金鉴才题写书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贾献文为本书作序;国家二级美术师、深圳市美术广告公司艺术总监楼国总为本书设计封面。也要感谢浙江省慈善总会、浙江省孝德文化促进会对该书给予的关注,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的扶持,以及义乌市苏溪镇人民政府、义乌市颜乌孝德文化联谊会的大力支持。楼森、骆斌、颜荣昌、韩德麟、张金龙、何恃坚、潘爱娟、黄宝忠等在我创作过程中给予了精心指导,在作品付梓之际,谨表诚挚谢意。因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