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荒江女侠新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明道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顾明道著的《荒江女侠新传》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

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

并誉其为武侠则有声有色,写社会则入情入理,记事则惟妙惟肖,言情则可歌可泣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荒江女侠新传》是一本侠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分十二回,讲述了荒江女侠方玉琴自复父仇后,和伊的师兄岳剑秋奔走江湖,专以除恶诛暴、拯善扶良为天职。琴剑姻缘宣告圆满,侠女奇男卒成有情眷属,使读者皆大欢喜

目录

第一回 细语良宵山中来异兽 欣闻逸事阁上睹妖星

第二回 红花村侠客警顽手 白莲教孽徒藏祸心

第三回 不忘宿怨太守失文郎 欲探奇情酒人登古堡

第四回 血雨剑光深山除剧盗 神灯妖符古国起狼烟

第五回 剑侠解围曾家庄聚首 将军喋血八里堡成仁

第六回 豪气如云京华一镖客 忠心为国肝胆两昆仑

第七回 一身先殉难壮志未伸 三剑齐劫营侠情可爱

第八回 远道探亲重逢游侠子 深山盗宝初斗巨灵神

第九回 萍水相逢多情怪成梦 剑琴同伴故意试鬼婚

第十回 嘉宾朝至共集九龙庄 旅客夜来初闻满家洞

第十一回 探秘搜奇有心寻间道 残山剩水无意见故人

第十二回 秘穴隐身义师图光复 高峰观日大海思长征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细语良宵山中来异兽 欣闻逸事阁上睹妖星

荒江女侠方玉琴自复父仇后,和伊的师兄岳剑秋奔走江湖,席不暇暖,专以锄恶诛暴、拯善扶良为天职,想要代这五浊尘世聊除不平。绿林枭雄、水国大盗,被他们诛戮的也不知有多少,而和他们最成敌对、形同水火的就是峨眉派,所以最后来昆仑、峨眉两派竟约在少华山比赛剑术。幸有清心道人和龙真人不远千里而来,代他们两派排难解纷,免去一场空前绝后的流血惨剧。而琴剑姻缘也于此时宣告圆满,侠女奇男卒成有情眷属,也使读者皆大欢喜。

而女侠听从一明禅师的训言,便和剑秋在昆仑山上住下,借此稍避尘嚣,一清心灵,把数年来的雄心侠气,暂且收敛。但一明禅师因为碧云寺中只有客室,不便为他们添设新房,为双栖双宿之所。恰好在寺后碧云崖下,乐山、乐水二沙弥新近借悬崖凹处开辟出一个碧云洞来,里面有一间石室,十分幽深,冬暖而夏凉,他们常常在此洞中看书弈棋,视为奇境。因这洞并不黑暗,石室之外,有穴通天,阳光从那里射人,映得一室光明。且种着花卉,凿着方池,池中养五色小鱼,使人有濠上之思。所以禅师便叫琴剑二人住在其中,代他们设下床榻以及一切日用器物,虽不华丽,而皆洁净。涧上有流泉经过,水声淙淙,如鸣琴瑟,使人聆之,悦耳清心。故自琴剑住了进去以后,乐山、乐水戏称之日琴瑟洞。山洞深处,变为销魂蚀骨之所,又岂当时所能料及的呢?琴剑二人的婚后风光,便在这昆仑山上欢度,与庸俗的夫妇却又不同了。况且他们二人历经艰难,坚贞勿渝,彼此的爱情可说坚如金石,生死勿渝了。每日妆毕即往寺中侍奉一明禅师、虬云长老,静参禅理,研讨剑术。暇时又和乐山、乐水舞剑为乐,徜徉于青山之巅、白云深处,胸襟更是清高而光明。

那时候孝子陈景欧在山上多年,亦已学习武术,禅师因他天赋特厚,未始不是可造之才,所以亲自教导。而陈景欧的武术也已有显著的进步,他因以前佩服女侠和剑秋的,故常要向二人请教。二人对他也刮目相看,有时一起谈谈,不胜唏嘘。玉琴尤惦念黄鹤和尚不置,琴剑二人乘着闲暇时候,便把这碧云洞徐徐修葺,在洞外又筑了两问新房、一座茅亭,可以憩息坐谈之所。玉琴就题这亭子的名为碧云亭,旁有小廊,便是他们的龙驹和花驴食宿之处了。他们因在山上丝毫用不着此物,因此鞍凳也不加,任那一驴一马自由出入。但可怜龙驹花驴在这昆仑上,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何处驰骋?也只有鸣风嘶月。山中的岁月,优哉游哉,有快乐而无忧虑。琴剑二人时时登高以望远,坐茂树而终日。禅师因为他们并非成佛之辈,而是风尘奇侠,所以也不勉强他们诵经拜佛,很给他们以自由。

光阴迅速,转瞬间已是三年。这一天正是七夕晚上,琴剑二人从禅师处告退出来,走向碧云洞。凉风拂袂,玉臂生寒,剑秋握着玉琴的柔荑缓缓而行,指着洞口的碧云亭说道:琴妹,如此良宵,我们且在洞外赏玩些夜景何如?玉琴答应一声,二人遂至碧云亭上,各就石凳坐下。亭旁苍松甚多,天风浪浪,吹着松树,如有波涛澎湃之声。

玉琴坐在剑秋的对面,一手支颐,仰观天空,繁星棋布,宛如一片广大的蔚蓝色幕上镶着许许多多的小镜子,闪闪烁烁的甚是光明。而银河一道,横亘天空。玉琴指着星河边的两颗星星问道:那就是牛郎织女星吗?传闻双星一年一度会于银河,互诉别离之情,一年一度的聚首,似乎相隔甚久。在人世视之,必以为离多会少,乐不胜哀。可是双星终古如此,永久勿变,细算起来他们的相会,比较人世的夫妇,岂不仍是多了些吗?

剑秋点点头道:琴妹之言不错,别离的滋味虽然难受,然而别后重逢,自有一种喜悦,这也是非言语所可形容的。记得当初我们在曾家庄时候,曾有一度分散,别后的思念是如饥如渴,无物可慰。可是后来忽然在红叶村中一度重逢,又蒙琴妹和云师救我出了石窟,这一喜真是非同小可的。至今思之,犹津津然有回味呢。(P1-3)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霄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者,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曰《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