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龙宁英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见证湘西由贫困到温饱,逐步小富的历史变迁。《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修订本)》从“梦里歌谣”、“情暖武陵”到“决战决胜”,以时间为序,以史为鉴,以扶贫重大行动为节点,构成了一幅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深度和广度的恢宏画卷。作为一位曾以散文创作获过湖南文学艺术奖的作家,龙宁英心思细腻,文笔优美,再加上她带有少数民族特有的记忆和密码,使得她的文字散发着一种异样的美感。这使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虽以报告文学这一体裁出现,但显得文气浩沛,感情细腻,哲思深幽。同时,本书与其说是一部报告文学,不如说是一部抒写家乡风物的美丽诗篇,在尽情展现各级政府和各个领域扶贫志士感人肺腑的优秀事迹的同时,也描绘了大湘西优美的风光,以及苗族、土家族人们特有的风俗人情和心理惯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女性散文家,在这部书中,她文字理性、粗犷,还有发人深省的哲思。凭借这部作品,她超越了女性写作的范畴,构筑出一部非同寻常的逐梦之书。

内容推荐

龙宁英著的这本《逐梦--湘西扶贫纪事(修订本)》以时间为序,以扶贫重大行动为节点,对湘西扶贫之路进行了生动回眸和深入书写,首次于2015年12月出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此次修订,将结合近段时间作者跟踪采访得到的一些新的素材,对原作重点部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努力将书中涉及到的典型人物进一步写活、典型扶贫开发事例进一步写透,更加注重讲好故事、更加注重细节的叙述、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针对性和艺术性,力求以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攻坚中发生的精彩故事来感动读者,进一步增强作品的时代性和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

目录

引子 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

第一章 梦里歌谣

 大山的呼唤

 湘西追梦人

 照亮山路的“星星”

第二章 情暖武陵

 共同富裕

 输血与造血

 春苗行动

 生命的绿洲

 和平战场

 绝地求生

 命运的旋涡

第三章 决战决胜

 走过涅槃路

 春天的号角

 “神话”才刚刚开始

 迎亲曲

 苗歌传梦

 希望的田野

第四章 真诚无敌

 扶贫队长

 夜郎花

 过苗年

后记 告别贫穷,梦圆

附记 修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因为贫穷,一般小伤小痛,湘西人都是忍了。这样的小伤小痛,有时就酿成了大病。积劳成疾,积劳成痨,积小疾为大疾,积轻症成重症,这是发生在穷人中的普遍现象。所以,越是贫穷的地区,疾病就越多。很多山区人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不同于城里的亚健康。城里的亚健康是指身体的各种机能长期处在一种倦怠状态,不能发挥百分之百的功效。而山区人的亚健康则是指能感觉到身体里有明显的病灶,但因为还没有影响到生命,他们以为熬一熬就能挺过去。

阿拉营镇的人们就是这么想的。

针对问题,开展多特色的扶贫行动,也是湘西扶贫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回,阿拉营镇的小医院就来了一支特殊的医疗小分队。在当地,他们以高超的医疗技术,救死扶伤,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都把他们当作了活菩萨呢。有关他们近乎神奇的医术,也传遍了湘西的沟沟垄垄。

阿拉营镇地处湘西凤凰县西部,距县城24公里。2005年撤乡并镇,原阿拉营镇与原黄合乡合并组成现在的阿拉营镇,镇域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两地都处于腊尔山台地,高原的风长年劲吹,夏天凉爽,冬天寒气逼人,属于高寒山区。耕地面积少,处处是荒山乱岩窝,当地百姓也是缺吃少穿,缺医少药。

去年,我的一位在阿拉营医院上班的表妹告诉我,2005年开始,他们阿拉营中心医院成为湖南省医卫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与湘雅二医院结上了亲戚。这就好比给大山里的人们开辟了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现在,阿拉营中心卫生院已经成为湘、黔、渝边区卫生系统的一颗明珠了!表妹在电话里自豪地告诉我说。

我说,你别吹牛吧,这么偏远的穷地方,还明珠啊!

表妹说,你不信是吧?不信的话你自己到阿拉营看看!

我表妹是个急性子,她没等我亲自去看看,急于表白一般就在电话里“土罐子倒黄豆”哗啦啦给我说了个痛快:

——沈奕是湘雅二医院派来阿拉营的一名骨外科医生,是个医学博士,2008年国庆节小长假,沈奕博士收拾好行李正准备回长沙和家人团聚,车子都已经联系好在外面等他了,走到门口却被一名不认识的老乡拦住,很急切地问他:你是省里来的沈奕博士不?沈奕博士回答说:我是啊,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老乡一听连忙喊:哎呀,谢天谢地,终于找到你了。沈博士啊,我的髋关节坏了,要做置换手术,你能帮帮我吗?沈奕博士想到正在马路边等候的车,面露难色。老乡此刻也望见了沈奕博士手上的行李,明白沈博士要走,以为他这一走就一去不回,急了,忙打着拱手说:沈博士啊,你救救我吧,我到州里县里的大医院都去过了,要的钱多我出不起啊,家里人都要忙农活,也没有人服侍我,请人护理呢,车费住宿费护理费七七八八的开销,我们乡里人出不起钱啊!我听人家讲你做手术很厉害,今天一大早就赶过来,求你帮帮我……就在阿拉营卫生院帮我开刀做手术行不?沈奕博士望着老乡悲切的模样:黑瘦的脸,粗糙的手,凌乱的头发,沾着泥巴的衣裤,不仅不嫌弃,反而动了恻隐之心,山里的老百姓,难啊!他把行李放回了屋内,回身把老乡拉进屋坐下,对他说:老乡你莫急,放心吧,我不走了,我帮你做手术。就这样,沈奕博士放弃了国庆假期休息,留下来亲自主刀给老乡做好了髋骨置换手术,每天还亲自查看病人,抽时间帮助和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就像对自家亲人一样。老乡出院的时候,特别感激,碰见人就拍着治好的髋骨部位竖着大拇指夸奖:我太幸运了,我在家门口的阿拉营卫生院就得到省城大医院的教授为我开刀做手术,还帮助我康复锻炼,我不光治好了病,还省了好多的钱!

表姐啊,这要是在过去,在偏僻路远的阿拉营镇,哪个敢想呢?

我的心被打动了,惊讶得说不出话,而电话那边,继续传来表妹滔滔不绝的叙说:

——表姐你想不到吧?还有更叫你想不到的事情呢12007年3月19日晚上,我们医院收治了一名因车祸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广泛血肿、胰腺断裂、脾破裂、横结肠挫伤、肝脏挫伤、胃挫伤、肺挫伤的病人,送进门诊的时候,我们一看都骇着了,不晓得怎么办好,伤员的家属只晓得呜呜大哭。湘雅二医院特派员周钧博士听到门诊的嚷嚷声,赶过来,摸摸伤员的胸口和鼻息,马上叫人把病人抬进手术室,立即施行抢救手术,由于我们阿拉营医院只是个乡镇卫生院,受器械、设备、药物及血液制品等条件的限制,周博士只能施行简单的抢救手术,处理好以后,周钧博士建议立即转长沙的湘雅二医院治疗。当时大家又傻了,因为病人没有钱,人都成了这样,一点点钱是治不好的!周钧博士果断地说:救人要紧,钱的事情以后再说!他当即拨通湘雅二医院有关教授的电话,联系好了知名专家,安排好了病床,连夜把病人送到长沙,直接收进住院,由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苗雄鹰教授亲自主刀,为病人成功实施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以及胰体尾断端空肠内引流术,及时把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救了回来。这都得益于周钧博士在阿拉营医院及时对腹腔探察清楚、脾脏切除止血彻底,为患者第二次手术的成功赢得了抢救时机,与湘雅二医院搭建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我听得入神了,电话那头,继续传来表妹急切的询问:你在听我说吗,表姐?我呆着,没有回答。表妹再问:你睡着了吗,表姐?

我如梦初醒似的,大声回答:我在听着呢,你继续说,我还想听!  P54-57

序言

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

深秋的湘西大地,生机盎然。

2013年11月3日下午4点左右,一行车队抵达十八洞村村口。直到车上的客人走出来,村民才惊喜地发现,走在最前面最中间的是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

幸福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整个村寨!

十八洞村,隶属湘西花垣县排碧乡,位于云贵高原莲台山山脉南坡的一个台地上。这个由飞虫、飞虫小寨、梨子、竹子四个自然寨组成的村子,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故名为十八洞村。这是一个纯苗族村,也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989人,人均耕地0.83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1400多元。虽然现在村里通了水泥路,也有了自来水和电,但仍然贫穷落后。

怀着对老百姓的深情和挚爱,总书记来到了湖南,来到了湘西,来到了十八洞村,就是为了看望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乡亲真正的生活状况。同时他还给每户村民带来了礼物:两包大米、两桶食用油、一床棉被和床上四件套。

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的足迹遍布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他一直在用脚步丈量民情,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对老百姓的满腔深情和挚爱。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了特困户施齐文家。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的“电器”。总书记特地走进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还走进猪圈看老人家里养的两头猪。随后,总书记便与这对苗族老夫妇坐在板凳上聊天。

怎么称呼您?施齐文的老伴石爬专主动问总书记。

村主任施金通在现场当起了翻译,他向总书记解释道:老人家里没有电视,又都不识字,所以认不得您。

总书记听了后,笑了。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总书记自我介绍道。

施金通告诉石爬专:这是总书记。

这时,总书记握住石爬专的手问道:你多大年纪?

64岁了。石爬专说。

你是大姐。总书记说。

走出施齐文家,总书记一路主动与村民握手、交谈。随后,来到了低保户、75岁的苗家老汉施成富家。

在施成富家的院子里,总书记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总书记都一一询问。总书记说,我今天来,目的很明确,就是看望湖南的少数民族乡亲们。我说了,要看真正的少数民族村子,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要真正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

座谈会上,质朴的村干部和村民说话也不绕弯子,纷纷建议:这里风景好,希望政府帮助改造房子、发展旅游。总书记说,各级党委都很重视扶贫,以后还要更重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要使贫困地区也好起来,要有很大改变,这样建成全面小康才能保证实现。

在这个座谈会上,总书记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有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和热情话语,如阵阵暖流涌进在场每个人心里,使大家深受感动。同时,总书记给湖南出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从此,十八洞村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全国的精准扶贫从这里出发,飞向神州大地!

号角吹响,决胜在即!

后记

告别贫穷,梦圆2020

我是湘西的女儿,我在贫困又富庶的湘西土地上生活着。

当我无数次抬起脚跨出陋室,深人到湘西的乡村山寨,走进普通湘西百姓的家里、心里,专题了解他们的生活生计,也就是本书的贫困与反贫困、扶贫脱贫与治贫返贫的问题时,我既为眼前所见的湘西人贫困程度之深重所震撼,更为湘西人为摆脱贫困而顽强打拼的精神所感动。我从心灵深处开始意识到,作为湘西人,每个人都应该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湘西。为了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湘西人应该勇于揭开神秘,进发出更加强大的战胜贫困的力量,以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和湘西脱贫致富的梦!

作为湘西的女儿,在湘西的土地上行走,也有着别样的感觉。昔日过年开春了,田地上只要有温暖的阳光,山寨的人们就自然而然三两成群地行走坎上坎下,他们挥动手中的镰刀和锄头,或除草或挖土,苗民们上千年的农耕文明就是这样得以传承。如今随着打工经济的盛行,这样早出晚归的劳作情景已经渐渐消失。望着一丘丘荒凉的梯田,我打心底产生一种恐慌,难道脱贫就是要远离土地?在精准扶贫的今天,政府、农民又如何处理好土地与生产、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呢?在新一轮的精准扶贫中,应该怎样发挥土地的繁衍能力?确实迫切需要上至国家、下至百姓认真对待与解决。

此刻,当我即将结束《逐梦》的书写之际,我想到采访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时,他满怀信心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2013年,湘西全州尚有贫困人口73万多人,经过这一轮精准帮扶,2015年统计的贫困人口数据已下降到50多万人。未来几年,湘西州委州政府将继续按照习总书记对湘西州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制定精准脱贫规划,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产业开发、民生改善、资源配备、管理考核上突出“精准”;实施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精准脱贫“十项工程”;争取到2017年建州60周年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到那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50多万湘西人民终将告别贫困,梦圆2020!

祖国和民族是我攀升蓝天、上下求索的梁柱,我相信,湘西人纯净而质朴的心灵会孕育出这块土地上温暖的春天;湘西人千年以来追求的安宁、幸福、美满、和谐的梦,一定会在阳光的照耀下得以实现。

最后,我以感恩之心,向省作协领导及文学同仁表达我的由衷谢意,是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才有完成此书的信心。从我深入湘西体验生活开始,省作协就关注我的采访创作,每当我遇到困难,都倾力协调解决,为我的采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省扶贫办、湘西州委州政府以及湘西州委宣传部、州扶贫开发办等部门都为我的采访提供了方便,鼎力相助,在这里一并对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还有我的父母和家人,对于我的这次创作,给予了亲情上的支持和理解,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感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4: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