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宇著的这本《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还原了中国十大金融要案,其经过之波澜堪比小说。
本书揭示金融风险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广大投资者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本书为金融监管层就金融市场法规建设,风险机制完善方面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书名 | 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 |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作者 | 何晓宇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晓宇著的这本《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还原了中国十大金融要案,其经过之波澜堪比小说。 本书揭示金融风险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广大投资者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本书为金融监管层就金融市场法规建设,风险机制完善方面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内容推荐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这一特定舞台上不时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的大话剧,但是众多投资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也时刻面对着不同的风险。由何晓宇著的《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例举了金融市场上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大要案及其人物,并试图从中揭示金融风险的具体体现,分析其原因以及主客观因素,同时重点强调了广大投资者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本书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层就金融市场法规建设,风险机制完善方面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建议。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完善,有利于对投资者的教育,有利于推动我们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章 沈太福案——非法集资大盗落网记 科技创业 赶“钱”之旅 罪名认定 庞氏骗局的滥觞 非法集资的那些骗术 危害何在 为何频发 识破非法集资 第二章 张恩照案——银行高管腐败案的典型代表 恩照大地,勿忘在莒 寒门出身 黄埔百人团 踏入囚门 三宗罪 案件引申 违规放贷 案件特点 屡犯之源 构建金融反腐之网 第三章 杨彦明案——证券死刑第一人 杨的出身 死刑第一人 二审之辩 罪重几何 案件引申 案因探析 券商的综合治理 杨案之反思 第四章 余振东案——贪官外逃的下场 押解回国 误入歧途 “赚”钱大业 东窗事发 案例引申 外逃惯例 堵住制度漏洞 全方位封堵 第五章 汪建中案——证券黑嘴的典型代表 名嘴闯天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寒门飞出“凤凰男” “名嘴”变“黑嘴” “黑嘴”第一刑 “黑嘴”们的沉浮 抢帽子 “黑嘴”噪音几时休 告别“黑嘴”两三招 “黑嘴”与股市 堵住“黑嘴” 第六章 刘金宝案——青年才俊如何沦为银行贪污蛀虫 权力和荣耀 钱 权色交易 刘金宝的窃金术 “小金库”的滥觞 完善内控 落马的高管 扣错的第一颗扣子 第七章 石雪案——中国金融第一案 发迹之路 胆大妄为 黑幕大白 罪名认定 案例引申 金融诈骗的惯术 为害不浅 遏制金融诈骗之道 第八章 黄光裕案——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例 草莽而起 与资本共舞 黑幕渐揭 东窗事发 案例引申 内幕交易罪名的认定及处罚 内幕交易为何屡禁不止 内幕交易的解决方法 第九章 李定兴案——证券市场造谣者的归宿 下海经商 虚构消息 案情败露 案件查处 罪名认定 股市谣言乱象 信息披露屡违规 信息缺失之危害 让资本市场信息传播更有效 如何减少假消息的危害 第十章 韩刚案——“老鼠仓”的覆灭 建“老鼠仓” 韩刚之“罪与罚” “鼠”患不绝 堤之蚁穴 治乱需用重典 基金经理炒股合法吗 利益一致性问题 民事诉讼机制亟待完善 试读章节 个人简介 沈太福,吉林四平人,企业家,原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总裁。1994年40岁的他因贪污罪与行贿罪被处死刑。 沈太福1954年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一个普通家庭。1978年考入长春水利电力学校。1980年毕业后曾任职于长春市水利局、长春市科协。1984年起下海经商,1986年,在北京创立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1992年沈太福及长城机电公司以和投资者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的形式,用高达24%的年利息向民间集资。他利用时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某某以及某权威科技杂志媒体记者的支持进行炒作,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集资风暴,不到半年便通过10万投资者集资10亿多元人民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等中央高层意识到此种集资模式威胁到了金融管制政策,下令终止其活动。1993年3月,沈太福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关于北京长城机电产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乱集资问题的通报》。此后,沈太福宣布状告央行行长李贵鲜并索赔1亿元,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月底他在首都机场被捕。法院认定沈太福在1989年至1993年间,在非法集资活动中侵吞公款300万元,先后向2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25万余元。1994年3月4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沈太福犯贪污罪与行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所有财产。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沈太福于1994年4月11日被执行枪决。 事件回放 科技创业 出生于1954年的沈太福是吉林省四平人,他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发明而且聪慧过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上前几名,各种奖状把家里的墙都贴满了。即使一切客观的条件并不那么令人欣喜,但这个小个子男生并没有被打倒,依旧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迫切地想要改写自己的命运。 1977年,沈太福参加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年高考,所有的复习都穿插在繁忙的农业活动中,还要牺牲休息的时间,足以表明他的勤奋与努力。 1980年,他被分配到了长春市水利局。这是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少年改变人生的第一步。这可是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在作为公务员的这短短几年里,沈太福的工作前后有过几次变动。但他似乎认为自己的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颇有些郁郁不得志。于是在1984年,沈太福没能经受住下海浪潮的诱惑,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辞掉了公职,成为改革开放第一批辞职下海“吃螃蟹”的人。 辞职后,他与兄弟沈某某合伙办起了宽城科技开发咨询处。说是公司,其实员工只有沈太福和他妻子两个人,流动资金也不过几十元,固定资产是一套桌椅和一辆破自行车。年少轻狂的沈太福在初次面临的挑战前显得很积极,似乎这便是能让他腾飞的地方。此时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好,没有太多的业务,沈太福也算是有时间充分展示自己在发明上的天分了。吸塑包装机、双色液位计和浮筒式蒸汽冷凝疏水器,这段时间中,以沈太福和沈某某为发明人的专利接踵而至,宽城科技开发咨询处也在当地以擅于创新而小有名气。没有高人提点,也没有突然挖到宝藏,沈太福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在长春市的街头巷尾刷广告。日复一日,或许这种简单、煎熬的日子,渐渐磨灭了沈太福对于科技创新单纯的热情。 1985年,刚过完而立之年的沈太福对于非实体经济的信心在一点点垮塌。机缘巧合,有一家街道企业——长春锅炉仪表厂出现在了他的视野里。这家小厂持续亏损,沈太福的心里也吃不准如果接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闯。于是,沈太福把这个厂子承包了下来。怎么把厂子盘活,成了他最大的困扰。最终沈太福决定以自己发明创造的能力来对产品进行创新。经过不断的调试,不断的测验,他在这家厂研制成功了双色液位计。1985年11月,沈太福和沈某某申请了新型反射式双色液位计的专利。同年12月,他们又申请了反射、投射式双色液位计的专利。这些液位计以其稳定和优异的性能获得原国家机电部、原交通部、原劳动部等八个部委发文推广应用。小小的液位计使这家小厂扭亏为盈,为沈太福带来了47万元的收益。 经历过名利双收的喜悦,此时的沈太福已经不像当初那么讲究梦想和才能。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喜欢金钱的发明家了。一个企业家可以是喜欢金钱的发明家,但一个喜欢金钱的发明家并不等同于企业家。 2-3 序言 20世纪90年代,我还在中国证监会工作时,拜读了美国作家詹姆斯·B·斯图尔特的《股市大盗》一书,萌生过写一本关于我国金融大盗的书的念头,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 1992年岁末,中国证监会研究信息部收到投资者举报北京长城机电公司在京高息非法集资。经过详细调查,我们向会里提交了一份《关于北京长城机电公司非法集资的调查报告》。20多年过去了,每当回想往事,其间我国金融行业发生的各种大案要案就像精彩的电影画面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我反复在思考究竟是什么驱动人们不顾血的历史教训而重蹈覆辙。 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我国新兴的金融市场这一特定舞台上不时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的“大剧”,众多投资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也时刻面临着不同的巨大风险。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险象环生的高风险行业和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重大话题。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金融圈大案要案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在教学中案例的需要,我决定编写一本关于中国金融大盗众生相的书。与此书编辑商议后,取名为《财富之争——中国金融要案启示录》。 书中入选的十个人物,除黄光裕之外,其余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在类似的书籍中较少出现。犯案者有银行业高管,也有民营企业家;有证券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普通的基金经理,也有投资顾问公司法人代表;有上市公司老总,也有个人投资者。他们通过违法放贷、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内幕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编造和传播交易虚假信息、非法吸收客户资金等违法行为将巨额资金揽于个人名下。当他们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铤而走险之时,可曾想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坐拥财富的一时兴奋之后,与他们为伴的只有冰冷的手铐。“老鼠仓”使少数金融从业者财富裂变,但是震惊资本市场的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目前,中国为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正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在举国上下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运动。我们发现,这场运动中所挖出的各种大小“老虎”同我们在本书中剖析的各种金融大案要案人物,从犯罪动机、犯罪事实、社会危害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行业有行业的“大蛀虫”,一个国家有国家的“大蛀虫”。我们只有深刻分析出这些“蛀虫”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社会土壤,才能彻底消除这些蛀虫。我们希望案件昭告天下不只是引起一时的轩然大波,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法规建设。只有金融监管力度更强且落到实处,我们才能融化整座“冰山”,而不只是“冰山一角”,最终建设一个值得广大投资者信赖的“三公”的投资环境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我们广大的投资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的抗风险能力,自觉、主动、积极地去维护自身权益,才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从而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健康地发展。 本书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本人十分感激!首先要感谢我的几位学生:刘洋,沈一飞,磨长春,吴茜!他们为本书做了大量辛苦工作,谢谢他们!其次要感谢我的太太!感谢她对我的工作多年的支持和理解。 谨以此书献给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生! 何晓宇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