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荆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 书名 |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荆州卷)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荆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系列丛书中选编的1000多个故事,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编著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荆州卷)》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序 荆州市革命老区概况 党的光辉耀松滋 邹码头的枪声 白对联 贺龙“借”枪 摸鱼 摸哨 智离九岭岗 “女疯子” 姑娘勇救小红军 幺妹 送“丧”船 龙麻子神枪退敌 买枪 “你真是补天的功臣!” “游学佬” 贺龙“三考”张波臣 双雄“借枪” 贺龙出对考先生 一张珍贵的照片 下棋 赠刀 花马 背新娘 突袭锦丰园 夜袭山溪口 “不知道!” 贺龙的“碗筷” 将军义护小女孩 军长的大衣 鸡蛋与蓝布 将军的黑骡子 虎口脱险 周逸群惩处地头蛇 贺龙插秧 借婚联脱险 智擒伪县长 崔琪喋血华容城 救护美军飞行员 浴盆里除害 飞虎情缘 向妈 油榨口锄奸 后记 试读章节 党的光辉耀松滋 中秋之夜,本应是月光皎洁,繁星点点的良宵美景,可是丁卯年的中秋却秋风萧瑟、乌云密布,月色暗淡无光。时至二更,一风尘仆仆的男子直奔沙道双龙巷口的济仁堂药店,他站在药店门口左右环顾一番,便举手以三长两短敲了药店釉色杉木大门。店门微开,让进了这位敲门人,推门的男子探头前后看了看,然后轻轻地关上大门。 开门的是药店老板赵玉阶,敲门进来的是张波臣。张波臣喝了两口茶,说道:“玉阶兄,你的入党申请被批准啦,你是松滋本土发展的第一位党员,你要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啊!省委指示,要深入农村,发展党的组织和农民武装,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暴行,彻底粉碎蒋汪合流的罪恶阴谋。省委要求我们深入群众之中进行宣传发动,抓紧物色对象,秘密发展组织,尽快建立起松滋的党组织。”赵玉阶听了张波臣的一席话,回想起今年端午前后,他两人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百姓的信念更加坚定,他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向张波臣一鞠躬:“张先生,感谢党对我的信任,请看我的行动吧!” 此后,赵玉阶一改以前坐店的习惯,常常背着药箱,到松东河两岸和豆花湖区巡诊看病。一天,他来到陈洪斗家,看到他父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忙问陈洪斗:“你爹病成这样,怎么不到药铺来看病拿药?”“赵先生,我们家被地主老财搜刮得连锅都揭不开,哪有钱为爹看病啊,拖一天算一天吧,唉!”赵玉阶见陈洪斗垂头丧气的样子,也不再说什么,连忙坐到架子床沿,为陈父把脉,左手把一阵,又把右手,然后在三只脚的板凳上坐下,在膝盖上开了药方,并注明“药资已收”,交给陈洪斗:“快去我铺子里抓药,不要钱的,回来我告诉你怎么煎怎么服。” 陈洪斗抓药回来,他两人边熬药边闲聊,聊到穷人要翻身,要靠共产党时,陈洪斗眼前一亮,连忙拉着赵玉阶的手说:“赵先生,您帮我找找那共产党,我要跟他们闹翻身!”赵玉阶几番宣传几番叮嘱,又到别处巡医问诊去了。快到冬至,赵玉阶已发展陈洪斗、汪永全、陈洪康、盛善学、邓时甫、邓全英、汪永茂入党,并准备好这七人的个人资料,就等张波臣的到来。 冬至这天下午,赵玉阶正在自家园子里帮母亲栽种萝卜,张波臣头戴礼帽身穿长衫出现在赵玉阶面前。“赵先生,你这个医治百病的郎中,还会种地啊!”“哪里,哪里,我只是给母亲当个帮手,哪谈得上种地呢。张先生,我正要找你,快,到屋里谈。”他两人来到赵玉阶的住室,赵玉阶顾不得敬茶,拿出陈洪斗等七人的个人资料交给张波臣审阅,这才回头为张波臣泡茶。张波臣仔细看完那七人的资料,站起身来,“这七人符合条件,我要马上向上级汇报,尽快把组织建起来。嗯,今天是19号,我力争在月底赶回来。” 正好一个礼拜,张波臣回来了。他告诉赵玉阶:“都批准了,并让我们马上建立党组织。”说着,从胸前掏出一块红布:“你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面党旗。”赵玉阶接过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久久地捂在胸前,眼含热泪,凝视着窗外阴沉的天空。随后,他俩研究了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的两套方案,并决定1927年12月28日举行会议。 28日,天空依然乌云密布,刺骨的西北风阵阵袭来,严寒笼罩着整个大地。而沙道观镇郊肖家咀渡口北岸的芦苇丛中却热气腾腾,除陈洪斗在芦苇丛西北约百米处巡哨外,张波臣召集赵玉阶等七人正在举行松滋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镰刀斧头旗刚用苇秆一撑好,陈洪斗来报,发现有一股团丁向渡口方向游弋。张波臣当机立断,启用第二方案,陈洪斗等七人分别登上事先藏在苇丛中的三条渔船,以下河捕鱼作掩护向南岸划去。张波臣扮成赵玉阶的徒弟,背起药箱与赵玉阶乘渡船过河。在渡口下一里来路的堤上工棚里,深受赵玉阶影响的老张头,连忙把张波臣、赵玉阶让进棚子里,披着赵玉阶送给他的一件蓝布长棉袄,拿起一把竹扫帚,到棚子后枯芦苇丛上下三次、左右三次晃完了,便到堤边视野开阔处放哨。 工棚的芦壁上重新挂好镰刀斧头旗,赵玉阶等八人面向党旗,张波臣在党旗前,举起右手领誓。宣誓完毕,随即召开党员会议,张波臣传达了省委指示,作了《目前形势和今后斗争》的讲话后,进行民主选举。会议选举赵玉阶为支部书记,陈洪斗、汪永全为支部委员。松滋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宣告成立,从此党旗的光辉辉耀着辽阔的松滋大地。 宪治搜集 丁永林张良军整理P2-4 序言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恰逢新中国成立66周年、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我国第一个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来临之时,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倾力打造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即将面世。这是宣传湖北老区历史,缅怀革命先贤先烈,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力作;是对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最庄重的纪念和礼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称为“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的根据地称为“边区”和“抗日游击区”,统称为“革命老区”。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国梦、人民梦最早从这里策源。 湖北,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殷红沃土,曾经发生过许多震惊全国、闻名世界的重大革命事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是首义之区。1920年8月,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革命先驱成立的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之一。1923年2月,著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抗议军阀暴行,武汉成为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焦点。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从广州一路誓师北伐,鄂南民众参军参战,在成宁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下的激战中,铸就了“铁军”的赫赫威名。6个月后,这支“铁军”主力从武汉出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在这里吹响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号角。紧接着,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组建了红四方面军。荆江、洪湖暴动,武陵山革命,中共又创建了湘鄂西根据地,组建了红二方面军。彭德怀、罗荣桓领导了鄂南秋收暴动,创建了湘鄂赣根据地,成立了鄂东南的红三军团,与“朱毛”指挥的红一军团璧合,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红军长征后,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历经艰难,最终到达延安。抗日救亡运动中,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路抗日力量。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于随县洛阳店九口堰诞生,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震惊中外的宣化店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迎来了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 综观湖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1911年10月到1949年10月,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荆楚儿女在历时38年峥嵘岁月里,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相继走出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中国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2大块革命根据地中,以湖北为主和与湖北相关的就有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和湘鄂川黔4块,此外还有鄂豫陕、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根据地遍及湖北的山区、丘陵、平原、湖区。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确定革命老区的标准,全省有老区乡(镇、办)855个,遍及全省83个县(市、区),分别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3.5%和乡(镇、办)总数的73%:老区人口394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63.9%;老区乡村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数的70.1%。湖北,基本上就是一个革命老区省。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荆楚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节衣缩食,支前参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全省有70多万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其中载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的英烈就有387名。我省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6万人,无名烈士更多。被称为“全国烈士县”的阳新牺牲了20万人,红安县牺牲了14万人,大悟县牺牲了7万多人.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26位亲人为国捐躯。巍巍大别山,滚滚长江水.滔滔洪湖浪。湖北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到处洒有先烈的热血,埋葬着革命者的忠骨。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培养和孕育了一大批优秀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领导人和高级将帅。中共一大13名正式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在湖北浴血奋战过;从湖北境内走出了230多位开国将军,其中“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就有61位;新中国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湖北走来。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发生了难以数计的惊天地、泣鬼神,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历届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编写党史军史,编纂地方志书,修缮革命遗址等,为保护和传承湖北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史料,也包括无形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上述内容和形式多为史料记载,对那些流传于民间绘声绘色的革命历史故事,却少有部门和老区工作者专门搜集整理。时至当下,战争年代的幸存者已为数不多,并随着岁月流逝会越来越少。这是浩瀚的红色历史珍迹,也是刻不容缓的民间革命故事抢救工程!受武汉市老促会成功编辑出版《武汉老区革命故事选》的启迪,吸纳各市县老促会的建议,省“两会”以对革命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成立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专班全系统部署,全面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这是激励当代,传承未来,历久弥新的“湖北革命故事史记”,工程十分浩繁,意义极其深远。 这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系列丛书中选编的1000多个故事,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 “唯有张扬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唯有传承先烈遗志,才有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革命老区培育了革命,保护、支持了革命。革命老区是革命的靠山,革命的母亲,革命的源泉。现在国家建设欣欣向荣,改革开放步步向前,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当前大好形势下,“不要忘山乡水村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炕席的兄弟,不要忘一起缝缝补补的姐妹的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了解,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德,帮扶之行,进一步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发展老区,让老区人民过上同大家一样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和革命老区促进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衷心希望《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成为广大群众喜爱阅读的通俗读物,成为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良师益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系列丛书在手,能自觉接受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为推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加速“五个湖北”建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工作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2014年8月16日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时任湖北省老区建设 促进会会长、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后记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组织搜集整理、编辑出版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自2013年初开始筹划,历经两年多时间,于2015年8月面世。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情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 因为时隔久远,当年参与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的指战员和军烈属、老房东等志士仁人健在的已很少。各县(市、区)及乡镇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们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广泛组织力量,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获取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史料。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适时指导县(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聘请宣传、史志、扶贫等部门和文联、作家协会、记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专门人员编选,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丛书专卷报送稿。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为编辑出版此丛书专门制发文件,统一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编辑部成员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分工负责,积极协作,共同开展工作。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书稿集中后,组织专门编辑人员认真编校,形成送审稿,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审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系统诸多老领导、老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更得到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少数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