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苹果上的缺口(史蒂夫·乔布斯和我的美好时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克里斯安·布伦南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克里斯安·布伦南编著的这本《苹果上的缺口(史蒂夫·乔布斯和我的美好时光)》讲述了乔布斯的三段式人生:

阳光的高中男生——乔布斯曾是个暖男,他睿智却谦逊、英俊却羞涩;他喜欢模仿机器人;做一个浪漫的人对乔布斯非常重要,他整夜写诗、改歌、为女友写情书。书中首次公开乔布斯写给初恋女友的情书。

最黑暗的惶恐期——乔布斯曾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他开始经常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偏激极端的情绪;他对未来困惑又惊慌,经常搭顺风车流浪,在印度度过了一段土著式的漫长流浪生涯,寻找接近内心的巨大潜能。

蜕变后的矛盾体——惊人的创造力、优秀的领导力、卓越的思维之下,乔布斯有很多故事并未流传开。乔布斯为何不与生父相认,真的是担心自己的财产吗?他有极其离谱的现实概念,周围人很难应对他?他与妻子相识的故事是否属实?书中将打破诸如此类的多个传言。

内容推荐

克里斯安·布伦南是史蒂夫·乔布斯的初恋女友、爱人、朋友、他女儿的母亲,她为我们近距离地展现了乔布斯的生活,也为深入观察他早期和不为人知的年月,提供了一个稀有的角度。

布伦南讲述的乔布斯的故事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并不相信那些不实的传言。她热情地讲述那个从高中就热切地懂得生活中还有值得拥有的更有意义的东西的少年乔布斯,讲述那个立志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青年乔布斯,讲述那个不承认自己孩子和那个错爱权力的纠结的乔布斯,讲述那个不断创新的果敢的乔布斯,以及那个性格残酷令人难以忍受的乔布斯。

克里斯安·布伦南所著的《苹果上的缺口(史蒂夫·乔布斯和我的美好时光)》这部传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真实的史蒂夫·乔布斯。

目录

致读者

Chapter 01 富于创造力的人

Chapter 02 权威

Chapter 03 创造力提升

Chapter 04 冒名顶替者

Chapter 05 交叉水流

Chapter 06 伊甸园

Chapter 07 未来手册

Chapter 08 流浪

Chapter 09 万象归一农场

Chapter 10 务实和诗意

Chapter 11 门之守卫

Chapter 12 纯粹功能

Chapter 13 两个层次的生活

Chapter 14 蛇梯棋

Chapter 15 男人的世界

Chapter 16 一个古老的故事

Chapter 17 完美

Chapter 18 现实扭曲力场

Chapter 19 黑暗的时期,明亮的瞬间

Chapter 20 年度风云机器

Chapter 21 家庭关系

Chapter 22 吸引力

Chapter 23 通向家的路

Chapter 24 瞭望塔

附言

感谢

试读章节

富于创造力的人

我上高三时第一次注意到他。那是一九七二年一月初。他穿了一件蓝色薄牛仔裤,上面全是大洞,撕破的布料松松垮垮地垂在腿上,上身穿一件讲究又平整的衬衫,脚蹬一双网球鞋,和他成年后走路的样子一样,身体前倾,手臂摆动,两只手的动作既显从容又有些拘谨。当时正值加利福尼亚的早春时节,那个下午阳光明媚,他站在学校的四方形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本小书。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没见过他,毕竟,我后来得知,我的很多朋友都认识他。我立刻就被他吸引了,于是跟着他走出了校园,很想和他聊几句,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怎样才能和他说上话。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做了连我自己都感觉惊讶的事儿,我居然一连三次跟着他走到了校园边上。不过我最终还是放弃了,主动去认识一个我认为很可爱的男生对我来说真是太难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一个月后,我的朋友兼同班同学马克·伊苏准备拍摄一部作业短片,邀请我为这部短片制作动画。马克希望这部短片中包含二维动画、泥塑动画和演员表演,讲述高中生如何对抗在我们看来要泯灭我们个性的力量。“二战”期间,马克的父母曾被关在美国一个关押日本人的集中营里,尽管在我们制作那部短片时他对此事还一无所知,可他已经很有兴趣去谈论被人无视的感觉了。我们各有各的经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人陆陆续续加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在一开始,只有我们三个人:马克、我,还有一个名叫史蒂夫·埃克斯坦的摄影师。

为了制作这部短片,一连三个月,我们至少要在周五或周六忙活一个通宵,从晚上十一点开始,一直做到天亮。马克管这部短片叫“汉普斯特德”。这个名字既是向我们的校名“霍姆斯特德高中”致敬,也是他做的那个矮胖小泥人的名字。在他的短片里,这个小泥人代表普通人。我们的舞台就是学校场院中央的一块水泥高台,上学时,我经常坐在那里吃午饭。可我们是在夜里拍摄,而且是偷偷溜进去的,要是被抓住,天知道会怎么样。

夜里冷极了。天上的星星每每让我惊叹不已,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因为我们全靠自己的努力,让一件事从无到有。校园那么大,如同洞穴一般,路面用煤渣铺成,我们弄出的细微声响湮灭在这广阔的空间里。那感觉真是快乐无比,因为我们是如此专注,如此安静,从零开始进行创造,感觉像是天地间只剩下我们几个人。我们不停地忙碌着:马克和埃克斯坦在摄影机后面,拍摄时低声交换意见;我则在一个角度很低的明亮聚光灯下面。我要做出半卧姿势,逐帧拉动我的设计,并且要小心翼翼,避免拉得太快或太慢。接着我会站起来,走到后面去准备接下来要拍摄的画面,然后回来继续拍摄。我们会这样一连工作几个小时。  一天夜里,马克让我把他的小泥人做成一点点从地面出现,让汉普斯特德看起来像从水泥里长出来一样。随后他又给了我一个被他切成两半的汉普斯特德,而我要以这个半身泥人为基础,准备泥人出现的镜头。等到这个小泥人完全从水泥里出来,我就让它痛苦又疯狂地甩动手臂,因为他是被活埋的。还有一个晚上,我准备画一条路给小泥人来走。我先用便宜的彩色粉笔画了一个线条柔和的变形图案,这个图案折叠缠绕成一个突变形状,仿佛一团忽明忽暗的火焰。这图形看着很有些迷幻色彩,其实是我根据记忆中父母抽烟时呼出的缭绕烟雾画的。小时候在俄亥俄州,我的父母每个月都要和我祖父母打扑克,那时我非常喜欢看香烟的烟雾,而我的个子刚好能看到飘来飘去的烟雾。

在霍姆斯特德高中的校园里度过的那些夜晚简直棒极了,那段时光练就了我独立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如果这部短片是关于我们失去了真我,那么制作这部短片的过程恰好可以拨乱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拍摄短片的消息传了出去,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来看我们在做什么。音乐人、漫画家、深夜行动的瘾君子都加入了进来,这些“富于创造力的人”代表着霍姆斯特德高中才华横溢、求知欲强的全体学生。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出现,每当我停下手边的工作抬起头来,就会看到很多人在不声不响地忙碌着,这让我大呼意外。忙忙碌碌之间,我们都非常快乐,这样的幸福弥足珍贵,让我们受益良多,我感觉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当薰衣草色的黎明来临,将黑夜赶走之际,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而且会大大地松口气,因为我们又一次没被抓住。

大概在我们为这项作业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史蒂夫出现在黑夜中,径直向我走了过来。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知晓我对他感兴趣了,因为他真是直直地向我走过来,一点偏差也没有。可我没对任何人透露过我的心思。他个子很高,很帅,并有意营造出一种与他出色的外表截然相反的感觉,有点像穿破烂牛仔裤的英俊王子,有一点点局促不安和脆弱,却无所畏惧。我们闲聊了几句,算是彼此认识了。然后他把手伸进衣兜,掏出一张纸给我,上面是鲍勃·迪伦的歌曲《眼神忧伤的低地女人》的歌词。我打开那张纸,可以感觉到字母的凹洼,我不知道他是为了我专门用打字机打的,还是碰巧把这张纸带在身上,想送给别人。我从未问起过这事。后来我了解到,史蒂夫周围存在着某种形态场域。事情发生了,这些事很不可思议,没有特别计划,却相当完美。

我们聊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观察到了他身上的每一个微小细节,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蕴含着的力量,以及他那年轻人的敏感,让人感觉他灵魂出窍了。聊到最后,我看到他似乎是灵魂归位了,然后令人费解地用严厉的目光扫了我和学校院子一眼——那眼神似乎并不属于这个尘世,紧接着他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在制作短片的那几个月里,有很多时候没有我的工作。我发现拍摄不需要我帮忙时,干等着真是特别难熬,所以我只好根据爱德华·史泰钦汇编的摄影集《四海一家》临摹作画。这本影集是我偷偷从我母亲的书架上拿来的,她的一个前男友还在上面签了名,写了日期,很显然,这本书是他送给她的礼物。我经常看这本影集,觉得那个签名为我了解我母亲的世界开了一扇特别小的窗户。这事儿还挺让人泄气的。那个男人是谁?他和我母亲曾经相爱了吗?我母亲告诉过我们很多次,她希望我和我的姐妹们在我们的一生中能有一次为一个诗人宽衣解带。那个人就是她的诗人吗?而且,看在老天的分上,为什么一生只能有一次?

P1-4

序言

致读者

我觉得我这辈子不会做三件事:学历史(一想到历史,我就头疼);打鼓(怎么打也打不好);写书。可现在我居然在为我自己的书写《致读者》。

多年以来,很多人都鼓励我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还有更多的人则说我应该闭口不谈,甚至还说我没有这个权利。他们所谓的权利指的是讲述我和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的权利。我十七岁时认识了史蒂夫。我是他的初恋,也是他第一个孩子的妈妈,对于这个让全世界都神魂颠倒的男人,我有很多独特的观点想要与人分享。可我一直不愿意把我的故事说出来。首先,我要照顾女儿,我有我的生活,我是个画家,我还要做好我的工作,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做这些事;其次,我与史蒂夫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我永远都不愿意再想起那段经历,更何况将之公之于众呢?

永不说“永不”。

二零零六年七月,我生病了。医生诊断不出我得了什么病。我使用的颜料的气味加重了我的病情,让我无法工作,不到五个月,我成了一个几乎无家可归的人。我的病让我不得不放缓脚步,我感觉无聊又害怕。于是我发现自己得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做,以便集中精神。我把东西打包装车,驾车周游旧金山湾,从马林到圣克鲁兹,我去了好几个乡村,一边和朋友们欢聚,一边养病。我开车去萨克拉门托看望了我的父亲,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独自一人坐在车里,第一次想到要写这本书。一句话冒了出来:是时候了。

当时的情况很糟糕,现在我可以说,除了那时的悲惨处境,再没什么可以让我强忍痛苦,回忆我与史蒂夫的那段过往,并且将之记录下来。可我已经再没什么可失去的,于是我动笔了。

写回忆录非常像洞穴探险。开着头灯,我感觉我下到了洞穴里,越来越深入,周围越来越黑。我穿过巨大幽闭的空间,去探索地面之下、冰冷黑暗之中摄人心魄又令人恐惧的美。当我开始把片断记忆连接起来时,我唯一的念头就是坚持到底。

我发现写作的过程很有意义,很有启示性。回首往事,努力集中精神创作,让我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觉非常自由。让我当时没想到的是:第一,我要花费七年才能写完这本回忆录;第二,在写作过程中,我经历了重生。就是这样,我终于把我的故事写了出来。首先,这个故事是献给我自己的;其次,我把它献给你们,亲爱的读者。

我很幸运:很少有人能回顾整整一生,并为此找到一个切入口。长久以来我都有一种感觉,但我不知道这感觉是对是错:我身负特殊责任,应该讲一讲那个我认识的在开创苹果公司之前的史蒂夫·乔布斯,说出我对他的看法。史蒂夫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生活鲜为人知。可我认识的那个年轻人,他风趣幽默、体贴周到。他理性、诚实,一直在寻找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寻找他命中注定的位置。我亲眼看到,当他学会了利用和滥用他的实力,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作出改变。正因如此,我才相信关于史蒂夫我应该说点什么,我还相信,年轻时的我在面对史蒂夫的能力时产生的想法也是有价值的。我估计很多人会从这本书的一些细节中看到他们自己故事的影子。如此种种,让我坚定,赋予我灵感,使我可以坚持到底。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所写的是我的故事。这既不是全盘揭秘或大曝光,也不是新闻写作。这是我自己的故事,就和每一个人的个人生平一样,我的故事是根据从前的经历、回忆和深刻见解形成的。我尽全力仔细推敲,将史蒂夫、我自己、那个时代和我们的关系描绘出来。同时我也希望,对于当年那些我和史蒂夫都还不太了解的事,现在能有所领悟。

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有了电脑,我根本不可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可如果不是为了电脑,我或许根本无须去写这本书。这样的简单讽刺在过去七年中让我感觉有趣不已。(没错,我就是用苹果笔记本电脑写的。)

后记

二○一一年十月五日,我开车沿着280号高速公路向北行驶,前往帕洛阿尔托,这时丽莎给我打电话说她父亲刚刚去世了。我们都陷入了沉默。我们相隔太远了。我很高兴她的男友陪在她身边,因为我做不到。而我掉转方向,去门洛帕克看一个朋友。头顶上的天空积聚着人们能想象到的最乌暗的阴云。然而,门洛帕克和帕洛阿尔托之间却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双彩虹。那彩虹浮在空中,如同祈祷者的旗子,仿佛知道了史蒂夫已经离开人世,同时也在纪念他。

在莫娜的书《在他乡》中,有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们在二十五岁前认识的人将伴随我们终生。在我认识的人中,史蒂夫是第一个去世的。他是我唯一的孩子的父亲,而且,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他一直是我真正深爱的人。他的死对我打击太大了。

丽莎在史蒂夫去世的那一刻陪伴在他身边,那周晚些时候,她向我讲述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情形。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无数次在脑海里回放她的话,越来越细致地将史蒂夫的死印在心里,彻底接受和承认他已经不在人世。可这就和小时候我父亲在厨房餐桌边向我展示的那个无限概念一样:我越是在心里承认史蒂夫已死,就越是弄不清他的死对我来说有何意义。

在我的要求下,我本来得到了邀请去参加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史蒂夫的追悼会。可因为我允许《滚石》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史蒂夫和我早年在一起的文章,所以我最终还是未在邀请之列。因此我只有根据丽莎的叙述才能对他的死有我自己的体会。在葬礼和追悼会举行期间,我独自坐在洛思阿图斯山丘,俯瞰杜韦内克牧场,想象着葬礼和追悼会的情形。

几个月后,我渐渐意识到,关于我,关于我和史蒂夫在一起的生活,无论是文字还是人言,一直都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而且那些事情全都不准确,辱人至深。我感觉自己像是活活从里到外被人剥了皮,难道史蒂夫在死后仍不放过我?真聪明!一天晚上,我太痛苦了,于是我邀请一个朋友来和我吃晚饭,因为我再也无法独自承受这一切了。那天晚上,我喝了一杯红酒,还吃了红肉,好让自己变得麻木。我的朋友观察了我一番然后说道:“我觉得你难过并不是因为受人抵毁,我觉得是因为史蒂夫的死。”此时他去世已经三个多月了。我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他走了,我确实感觉身上的重担减轻了。她的话看似很恳切,却十分荒谬。

转天晚上,我开始收拾房子,因为我无法做其他事情,只能无所事事。我准备再次把自己变成个疯子,因为相比面对史蒂夫没做到的正确之事,当个疯子要来得容易些。我很愤怒,心烦意乱,却又很平静。我着眼于现实:我至少还要一年才能完成我自己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喝红酒和吃肉,好让自己度过那段日子。而且,在这样的强烈痛苦下,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在平静之下,我想到了自杀。我憎恨这个世界。

然而我习惯于观察各种事情,从中寻找不同视角。我善于解决问题。就这样,无意之间前天夜里我朋友的话突然进入了我的脑海。我问我自己,会不会是为了史蒂夫的死,而不是诽谤带来的折辱,我才会如此痛苦。这仅仅是个想法而已,我并没有太多期待。可当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时,自己都觉得特别惊讶的是,我突然摆脱了那种腐蚀性的痛苦,意识到了我真正的悲伤。正是因为史蒂夫的死,我才会感觉悲伤,这是事实。我终于了解到,痛苦的程度太深了,我才分不清诽谤和史蒂夫的死哪个才是悲伤的根源,可此时此刻史蒂夫的死则是更为强烈的事实。悲伤一波波向我涌来,积聚在我心中,徘徊不去。我可以忍受这个事实。

那天晚上我上了床,感觉被悲伤紧紧包围。我必须睡觉,可与此同时,我还要集中精神,否则我就要疯了,因为我必须想明白如何面对诽谤。差不多三个小时,我让自己处于深刻的情感专注中,断断续续地进入了冥想状态。在冥想中,史蒂夫走上前来,向我展示我们之间的爱的真相。我们合并在一起,不过并不是说我们成为了一个人,而是如咬合在一起的阴阳八卦一般,互相契合。他引导我的意识去看一个光球。这个光球明亮如太阳,和水皮球一样大小,中心是白色的,非常炽热,边缘呈现出玫瑰红色、橙黄色和橙红色,鲜血滴滴答答地从中心流到边缘处。在这个梦境中,我们并肩站立在杜韦内克牧场的树下,看着这个光球像针式打印机似的来回爬一个山坡。光球以五十英尺的宽度来回爬坡,史蒂夫指了指它,让我看不管光球移动到哪里,任何物体都没有影子。当这个小太阳通过之际,每一棵树、一块石头,甚至一根青草的各个面都被阳光均匀照亮。我敬畏地研究着——心里很开心。史蒂夫似是在啜泣,同时也像我平常认识的那样,既可爱又快乐。我们同时进入各种状态:平和与悲伤,快乐,在现实和失去之间去爱。在这几个小时静修时间里,我不断重新集中精神,以便可以保持和他的联系。最后,我终于再也无法集中精神,似乎就要睡着,这之后,我看到光球一下子移动到了山顶,成为了落日,然后滑向地平线,这时我终于睡着了。

史蒂夫曾说,他会因为经商而失去人性,他说对了。然而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事实是,虽然表面看来正好相反,但实则一切都是源于爱。我想起了一开始我对史蒂夫的那种炽热的倾慕之情,我在很多方面都很欣赏他,不过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他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明白他自己是怎样的人,清楚他将会成为什么人。虽然他经常不知道什么是人性和伦理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但他曾经确实知道他是谁和他扮演的角色这中间的差别,因此,对他和他背负的东西,我的欣赏和爱变得更深刻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