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博雅文学论丛
分类
作者 谢保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谢保杰编著的《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认为建国后在工农兵写作方面,有三种创作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十七年”时期,在上海、天津、鞍山等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出现了一个工人创作的热潮,涌现出大批工人作家。二是建国后,在部队向文化进军的运动中,出现了高玉宝这样的士兵作家,高玉宝从文盲到作家在当时代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作家培养的样板意义。三是1950年代末期,毛泽东出于自己的文化理想,提倡民歌写作,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全民写民歌的创作现象,也涌现了一批农民诗人。在新民歌运动后,天津作家吴雁写了《创作,需要才能》对工农兵创作现象进行批评,这种批评随即遭到批判。本书对吴雁的批评以及所遭到的批判进行描述,并对其涉及的创作与才能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因此,本书涉及一个创作群体(工人作家群),一个个案(士兵作家高玉宝),一个运动(新民歌运动),一次批判(吴雁),试图通过对这些创作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业已消失的文化(文学)图景。最后,针对1949一1966年的工农兵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内容推荐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1949—1966),在社会主义文学创作领域出现的工农兵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谢保杰编著的《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从翔实的材料出发,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力图在重绘业已消失的文化(文学)图景的同时,呈现那个时代的文学设计者与写作者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学理想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目录

序:业已消失的文化、文学图景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内容

 三 研究的方法

 四 研究综述

第一章 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国民文学”的提出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

 第四节 “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第二章 新意识形态的确立与新主体的生成

 第一节 “身份的政治”

 第二节 “把砖头砌进墙里”: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第三节 “识字的政治”

 第四节 新的创作主体的再造

第三章 1949-1966年工人写作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上海工人写作

 第二节 天津工人写作

 第三节 草明与鞍钢工人写作

 第四节 “南胡北万”

 第五节 《沙桂英》

第四章 《高玉宝》的写作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高玉宝》文本的生成

 第二节 “理发员”荒草及其对《高玉宝》的修改

 第三节 《高玉宝》与“文化大进军”

 第四节 《高玉宝》:一个诉苦的文本

 第五节 “周扒皮”及其地主形象

 第六节 悠长的回声:“革命危机时代”的“新场面”

第五章 1958年的新民歌写作

 第一节 1958年新民歌写作的历史描述

 第二节 毛泽东与新民歌运动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诗经”:《红旗歌谣》

 第四节 “改了洋腔唱土调”:群众写作浪潮下的专业诗人

 第五节 “全民写作”的文化想象

第六章 工厂史、公社史、部队史写作

 第一节 工厂史、公社史写作

 第二节 部队史写作

第七章 《创作,需要才能》及其批判

 第一节 “精神财富的质量问题”

 第二节 《创作,需要才能》及其批判

 第三节 与写作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5: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