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跟随父母在革命队伍里长大,先是在华中新四军根据地一带,就地上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父母调回山东工作,我也跟着来到山东,在鲁中抗小学习。直到一九四九年二月,因解放大军南下,鲁中地区各级机关都成建制地抽调干部随军南下,以接管新解放区的管理工作。我们抗小十四岁以上的学生作为毕业生被分配到鲁中南行署各部门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鲁中南文工团。时年十四岁。巨华强编著的《雏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忆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鲁中抗小的师生们与敌人顽强作斗争的一段经历。
| 书名 | 雏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巨华强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自幼跟随父母在革命队伍里长大,先是在华中新四军根据地一带,就地上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父母调回山东工作,我也跟着来到山东,在鲁中抗小学习。直到一九四九年二月,因解放大军南下,鲁中地区各级机关都成建制地抽调干部随军南下,以接管新解放区的管理工作。我们抗小十四岁以上的学生作为毕业生被分配到鲁中南行署各部门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鲁中南文工团。时年十四岁。巨华强编著的《雏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忆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鲁中抗小的师生们与敌人顽强作斗争的一段经历。 内容推荐 巨华强编著的《雏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回忆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鲁中抗小的师生们与敌人顽强作斗争的一段经历,以作为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在残酷的战争形势下,鲁中抗小的少年们在与敌人机智、英勇地做斗争的历炼中成长起来,成为新中国的见证人并奔赴祖国各条战线担负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使命。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二○○三年五月一日这一天,泉城济南,天气晴朗,到处一派红灯高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喜庆景象。 在机场客机降落、火车到站、长途汽车驶来停站等场面中,拥挤的客流里有一些出站就被同龄人迎接的老年旅客相继乘上了出租汽车,奔驰在泉城不同景色的大街上。 这一帮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他们相约来到泉城南郊某部队干休所大院,为他们战争年代鲁中抗小的指导员,后来任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彭萍老师祝贺八十寿辰,并同时探望于一九四三年鲁中抗小成立时就率部队保卫抗小的老连长,后来成为我军军长,仍然健在的彭萍老师的爱人焦永亮老将军。 一辆出租车开进干休所大院,在一栋二层小楼门前停下来,年过七旬的焦志刚与孙女盈盈下了汽车,拿着自己的提包与司机告别。 焦志刚:“师傅,给你车钱,再见。” 司机接过钱:“再见。”开车离去。 焦志刚与孙女盈盈走进楼门。 一个男孩正好看见,兴奋地高喊:“姥姥,舅爷爷和姐姐来了。”小军的喊声惊动了客厅里所有的人,大家一起拥向大门。焦志芹首先来到门前。 焦志芹:“哥,你来了。盈盈,好孩子,你陪爷爷一块来了。”说着她接过提包,扶着盈盈的肩:“快进屋吧!” 焦志刚看到许多老同学都先来到,并上前来迎接他,高兴地说:“亲同学、老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先来到了,快请屋里坐吧。” 大家又回到客厅坐下,继续畅谈。 焦志刚扶着彭萍走进一间卧室。 焦志刚:“妈,爸爸还在医院疗养哪?” 彭萍:“唉,还在呐。他年纪大了,部队医院的条件好,总比在家里休养好多了,用药也及时。他说今天要回家看望同学们,或许一会儿就来了,等着吧。” 焦志刚:“好。最近你身体还好吧?” 彭萍:“好,好,我挺好的。你从这儿回哈尔滨才两个月吧,我寻思这次‘五一节’你就别回来啦,可你不听,这么远的路,你身体又不好,实在让我不放心。” 焦志刚:“妈,没有什么。今年‘五一节’给你过生日不同往年,今年是你的八十大寿,抗小的老同学能联系到的都互相联系了,都说来看你,我怎么能不来呢?有的同学都分别五十多年了,今天能在给你祝八十寿辰的时候见面,真是格外地高兴啊!” 一阵门铃声响,焦志芹说:“又有人来了!”她赶忙与小军一起去开门。这次一下来了四位,张玉林说:“我去火车站一下接到他们三位,我先不说,看大家互相还叫得出名字吧。” 屋里的同学一下拥到门口,边握手边说:“谁能叫得出姓名!哎呀呀,真是没有小时候的样子了……” 焦志芹:“大家都先回屋里坐吧,坐下来慢慢回忆。”大家又回到客厅里,相互让座。 彭萍走到一个新来的同学面前,握住他的手,笑着对大家说:“多年不见,我是真想不起谁叫什么名字喽。哎!我真是老了哇。” 新来的一位同学说:“彭老师你好,我们是从北京来为你庆祝八十大寿的,我叫何贵明。” 另一位新来的说:“我叫赵方明。” 另一位女同学说:“我叫黄华,我们三个都在北京,都是为航空航天部门工作。” 彭萍与大家齐拍手称赞:“好!” 彭萍接着说:“好啊,我们的同学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真好呀!” 盈盈和小军高兴地说:“爷爷奶奶,你们参加原子弹和卫星火箭的制造了吗?” 赵方明说:“我们不但参加了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还到现场参观了原子弹试验爆炸,亲眼看着蘑菇云升上天空呢。”他说着把两个孩子亲昵地揽在怀里。 大家欢欣地拍手称赞叫好。 一辆出租车停在大院门口,一位老年女同志下车走近传达室问:“同志,焦军长和彭萍厅长住在哪里?” 传达回答:“老同志,一直往前走,到东边路口再往南拐第二座小楼就是。” 老同志说声“谢谢”后又上车离去。 汽车停下后,老同志付钱下车。汽车刚离开,楼门里便走出两位老同志,其中的张玉林说:“又来一位,这是谁?”待新来的客人转过脸来时,张玉林突然高喊着上前:“郭秀华!”两人上前与郭秀华握手。 郭秀华笑着说:“你是张玉林,我还有印象。这位同学我印象不深,记不起来了。” 那位同学说:“我是乔忠才呀。” 郭秀华:“噢,想起来了,小时候是个调皮鬼。”三人同时哈哈大笑。 张玉林:“快进屋吧,大家都在等你这位老大姐了。”三人提着包走进家门,来到客厅。 张玉林:“喂!大家看,这是谁来啦?” 同学们又都站起来迎接。 郭秀华:“大家都来得早呀,我来晚了。哎呀,彭老师,你可好哇?今天是来为你祝八十大寿呀!” 大家交头接耳议论来者叫什么名字。P1-3 序言 我写《雏鹰》 我自幼跟随父母在革命队伍里长大,先是在华中新四军根据地一带,就地上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母调回山东工作,我也跟着来到山东,在鲁中抗小学习。直到一九四九年二月,因解放大军南下,鲁中地区各级机关都成建制地抽调干部随军南下,以接管新解放区的管理工作。我们抗小十四岁以上的学生作为毕业生被分配到鲁中南行署各部门工作,我被分配到了鲁中南文工团。时年十四岁。 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我至今都不能忘怀。后来我被调到学校读书,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北京当老师。这期间,我曾几次尝试创作少儿话剧来反映那一段时期的生活,但是都没有成功。 时光如流水。“文革”后我离开北京调回山东济南工作,于一九九五年十月离休,至今又过去了二十年,这期间我写过八集电视剧、少儿话剧、电影剧本等。 如今我又完成少年抗战小说《雏鹰》的创作,并同时结束同名22集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以此作为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 巨华强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