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将苦难转化成祝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君恩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将苦难转化成祝福,这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题。一个人中途双目失明,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灾难啊!然而君恩老师却将这苦难转化为了对生命的祝福。人生在世如同夜行者,无法看清前面的路,但靠着心灵的眼睛便能看到太阳升起的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行,曙光就会呈现在夜的尽头。君恩老师30多年来努力挣脱命运的罗网,在逆境中坚强,在困境中快乐,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真善美的方向艰难跋涉,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既祝福了自己,也祝福了身边的残疾人。相信您看了这本书,听了这些歌,就会了解挣脱命运罗网之内涵,希望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和故事中所包含的思想,对您能有所启示。

《将苦难转化成祝福》由陈君恩所著,供读者们阅读。

内容推荐

一本撼动人心灵的勇气之书!君恩老师的故事能带给你希望!

他1963年出生,原先拥有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14岁时却少年失明,陷入无尽的黑暗中。他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曾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但最后决心做那沙漠中的红柳,在绝境中奋斗。在音乐的陪伴下,他经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克服常人无法想想的困难,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盲校老师。他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帮助着那些盲童,让他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相信君恩老师的故事,会让陷入困境的你,重新找到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跟着君恩老师一起,面向光明,把影子甩在身后,走一段人生新路。

《将苦难转化成祝福》由陈君恩所著,供读者们阅读。

目录

第一章 阳光新路

 风沙中的红柳

 我的自学之路

 爱的天空

第二章 我的大学

 成长岁月

 那一年,那场音乐会

 曾经的美好

第三章 一生一世

 姻缘天注定

 北雁南飞

第四章 情系盲童

 瓦片可以垫桌脚

 情系盲童

 寻找盲童

 为学生成才铺路

第五章 让更多的盲人走出户外

 畅想快乐

 冬日阳光下的畅快

 涛声的呼唤

 让生命更精彩

第六章 爱满人间

 爱在生命尽头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一棵小草的成长

第七章 让生活更快乐、更阳光

 登鼓山

 鼓浪屿之行

 梦圆武夷山

 父子通宵歌唱

第八章 政协之路

 从音乐教师到省政协委员

 走访日记

 为健全保障体系而努力

第九章 读书有味

 将50岁当作15岁

 以阅读充实心灵,用智慧照亮人生

附录

 感动里的感伤

后记

编者的话

歌曲合集

试读章节

1977年到1985年,我已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歌曲,但心里总觉得没把握,很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作曲理论。有一天,我从广播里听到了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招生的消息,当时我既兴奋又很犹豫,兴奋的是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作曲课程;犹豫的是那时候我没有工作,每学年195元的学费对我来说相当昂贵。我先把这个想法跟平常关照我的三嫂说,她说:“这是个好事啊!我帮你跟爸爸说,如果有困难的话,我来帮你。”我父亲知道后也很支持我读函授大学。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在1985年我考入了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开始了函授大学的学习。

学校给我寄来了许多录音磁带,但磁带里只有谱例,并没有老师讲课的录音。老师讲课都写在书本里,我眼睛看不见,只好请三哥帮忙,把书本读一遍,录在磁带里,这样我就能对照着磁带里的谱例进行学习了。

光靠听书本的录音,要读懂理论作曲系的课程并不容易,我必须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我多数都是在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这段时间来读函授课程,因为在夜深人静时,精神比较容易集中。像《作曲技法》《曲式学》这些课程,我对照着谱例录音带比较容易读得懂,但《和声学》这门课程读起来却十分困难。四个声部的和声必须眼睛看着五线谱在钢琴上弹奏,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我眼睛看不见五线谱,家里也没有钢琴,“四部和声”的录音谱例,我从录音机里很难听清楚,在眼睛看不见五线谱的情况下,仅凭着文字介绍,很难读懂《和声学》。我必须努力集中精神,稍微有一点走神,就会听不懂。如此精神高度集中听读《和声学》,还不到两个小时,就会感到脑子眩晕,房子在旋转。有时候,我把头趴在桌面上,犹豫许久才鼓足勇气把录音机打开,因为一打开录音机听读《和声学》,便觉头疼。我在读函授大学期间只读懂了《和声学》的前几章,整本《和声学》教材是我后来在长春大学读书时,在孟宪君教授特殊方法的指导下读懂的。

我在读函授大学期间读懂了《作曲技法》这门课程,无论从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我对其掌握程度,都远远地超过了后来在长春大学所学到的。通过函授大学的学习,使我对自己创作的歌曲从不知道怎么修改到会修改,从担心不符合作曲法的规则到突破作曲法的条条框框,自由地进行创作。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除了学习作曲方面的知识,我还自学文化课程。

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里的青年很难想象30多年前精神生活有多么的匮乏,那时候只能通过广播获取信息。当时的广播节目就像有声杂志,许多专题节目都是由名家撰稿、著名播音员演播的。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后来二哥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

我的内心非常渴望获得知识,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乞儿,只要广播里一播放知识含量较高的专题讲座,我就恨不得像吃鲜香四溢的美食一样,一口将它吞到肚子里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卫生》《文学天地》《阅读和欣赏》《外国音乐欣赏》等节目和各种各样的名曲介绍,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父亲看到我如饥似渴地从广播里学习知识,就想为我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1980年,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条件下,父亲花了260元为我买了一台质量相当好的收录机。我得到这台收录机如获至宝,经常用收录机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节目《阅读和欣赏》录在磁带里。有了它,我才可能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曹操的《短歌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韩愈的《马说》等古代文学名篇背诵下来。同时,我还从广播里欣赏到了名家撰写的古诗词赏析文章。这大大拓宽了我的艺术想象空间,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词汇。那台收录机的短波性能特别好,由于经常听短波里的华语节目,我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都有所了解。后来,我还在收录机里收听了中国农业函授大学的化学课程,中国中医刊授学院的大部分课程,还特别认真地听了《医古文》的课程。

失明后,我几乎足不出户,与社会日益脱节,是收音机打开了我思想的天窗。透过这扇天窗,我看到了社会的进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也尽可能地跟随时代的脚步,不至于成为落满尘埃的老旧之物,萎缩于阳光照不到的隅角。

渐渐地,广播已满足不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了。这时候,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闯进了我的生活,带给了我另一番世界。那是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电视在播放讲座,听了一会儿,发现是电视教育频道,里面有许多针对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培训课程。我喜出望外,从此每天上午从8点到12点听4节课,下午从3点到7点再听4节课。遇到特别喜欢的课程,就用收录机对着电视的喇叭将老师的讲课内容录下来,深夜里,独自一人坐在厨房里,把白天所录的课程进行复习,将定义背下来后复述一遍录在另一盒空磁带里。这就是我所做的特殊的有声读书笔记。

1986年到1988年这两年间,我听了许多的电大课程,其中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文学史》《欧美文学史》《文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还是尽力地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最终成功地摆脱了沦为半文盲的命运。

P8-10

序言

我与福州盲校的陈君恩老师认识20多年了,他常常邀请我参加助盲志愿活动。公务之余,能和盲校的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分享生活中的欢乐和忧伤,是我的幸运,我的人生也因此更加丰盈。

前几日,君恩寄来《将苦难转化成祝福》的书稿,请我为这本即将出版的书作序。君恩是位音乐老师,我知道他平日喜欢写词作曲,没想到竟有新书出炉。但联想到他平生曲折,经历又多,且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学习,今日书成,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翻阅一遍,君恩失明后的生平经历随文字流泻,历历在目。为君恩的乐观及爱心所感动,我欣然提笔,为之作序。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中途双目失明,就如同被一张无边的黑色罗网扣在其中,使他与物质、社会及他人处于半隔绝的状态,如果不能挣脱罗网,其命运必然是在黑暗、寂寞、痛苦中过活。君恩真实地记录下了亲身经历过的人生过程,从受助到自助、从自助到助人的跨越。30多年来,他以一个个不寻常的小故事,告诉世人,双目失明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克服不了呢!这么多年,君恩就是这样与苦难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恩常将《周易》中的这句话挂在嘴边,现实生活中,他也是这么做的。当君恩走出困境后,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悲悯之心来帮助还处在困境中的残疾人,夜以继日,不辞辛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恩一再在书中提到的“大爱”和“博爱”,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提倡的精神,通过阅读这本书,汲取此类真善美的营养,充实的将不只是大脑,还有心灵。

将苦难转化成祝福,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温暖结局,为逆境中的人证明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在悬崖边上,你面临的不一定是万丈深渊,你可以调动周围的资源和人力,为自己搭建一座桥,飞渡过去,到达幸福的彼岸。从“超越苦难”这个命题上讲,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励志好书。

我和君恩的最大愿望是:阅读这本书的每个读者能更加了解残疾人是如何跨越悲悯人生,不读这本书,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原来盲人的生活可以这样精彩;不读这本书,你还可能失去从“风声雨声”中听到“琴声”的勇气与机会。

广 敏

后记

夜,降临榕城,干燥的街,还充满着夏日的暑气。妻子外出回来告诉我,三坊七巷的红灯笼映照着石板路,古色古香,很典雅。那暗红的灯光是否照到了街角的紫色三角梅?一树的璀璨,经风一吹,会不会星落如雨?此刻,我好想走入古旧的小巷,披一身灯光花影,听古箫声动,笑语频仍……一念至此,便要起身,呼朋唤友,与我同往三坊七巷,却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书并未大功告成,还差一篇后记!一时间,情思翻腾,书中出现的那些人像红灯笼一样闪烁在我的心头,那些事像绚烂的三角梅一样盛放在我的脑海,思绪一下子拉到七年前……

七年前的一天,我在大街上走着,抬了一下手腕,路人甲见我腕上有块手表,惊讶地叫了起来:“盲人也戴手表?!”路人乙也欢快地叫了起来:“怎么你也会看时间?”我对他们的大惊小怪见怪不怪,举起手腕,告诉他们:“这是盲人专用手表,我不是看时间,是摸时间。”我打开表盘的玻璃罩,触碰表针,给他们演示盲人是怎么看时间的。

后来,当别人看到我打电话,玩电脑时总会惊呼:“你怎么会……”我为什么不会呢?除了双眼失明,我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我上过大学,也自己摸索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就像森林中的树,一棵比一棵高,竞相生长,都是为了生存啊!况且随着科技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如语音读屏软件也为盲人提供了很多便利,丰富了盲人的生活。

但这些,没有几个人了解。出于偏见或误解,许多人以为盲人困守一屋,足不出户,除了经济窘迫,精神生活也极端贫乏,缺少娱乐,呆板无趣。这样的生活纵然不令人绝望,至少也会使人沮丧。

但有的盲人就能走出户外,晒一身阳光的味道;能够自力更生,成为有益社会的有为之人;能够娶妻生子,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这是我的人生,一个出生在福州城一间木头民居、14岁即失明的盲人的大半生。童年懵懂,少年遭遇当头一棒,青年风雨兼程,中年之后越发心平气和,苦难的种子埋进土里,却长出祝福的花果。

我要把这一生写进书里,不是为我立传,而是为天下盲人立传,写他们的生存与挣扎,写他们的艰辛与平淡,写他们的梦想与失落。23年前,在给妻的第一封情书里,我就萌发了要写一些反映盲人生活文章的念头。如今,时光催人老,岁月忽已晚,我和我书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都慢慢遗落在风尘里,如果再不提笔,不知何日还能重扫满地落花,画一抹当初的浅笑嫣然。

值此书完成之际,我首先感谢那些为我的生命注入爱心的人,他们是家人,是老师,是同学,是朋友。他们是我生命的原动力。

我还要感谢陪伴我、帮助我的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的志愿者,这十几年来,他们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福建金融学院的袁俊凡同学、福建师范大学的朱苗苗同学、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的志愿者、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志愿者、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的志愿者,在打字、校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还要感谢福建福海文教基金会和福建大丰文化基金会的帮助。

我还要特别感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的赵春萍同学,她将我的随笔进行编排,整理成了后五章,并在文字修饰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最后我还要感谢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先生的欣然作序。

哦,对了,差点忘了最重要的:我的妻,此书谨献于你,23年前我对你的承诺实现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