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欲脱离愚钝封闭,必先拓宽己之智慧。一户人家若欲解脱困境,必先思量兴旺发达。一个民族若欲脱离封闭衰落,必先思索开拓开放。
如此道来,一人如何使己之智慧拓宽?毋要懒散堕落,枉度岁月;毋要无所作为,封闭腐蚀己之智慧;自少年伊始,为开化己之智慧而寻求学识道德,踏上正道方可。阐释开来,即为接受教育。吾等人类区别于诸多动物之原因在于,若开发开启智慧、钻研学识,则其才智愈加舒展;作为人类,吾等不仅应开启智慧,拓宽才智,更应审视以往之事,制定未来志向,不懈努力,奋发图强,方能圆满享受宝贵人生之福泽与功德。
如此道来,一家如何兴旺发达?如若此家人未曾出门,将自己封闭于家里,只寄希望于外来援助者,尔等虽在一天之内,亦不能轻易获得己之衣食等一切所需也。因而,唯有不曾封闭于家里之人,能奔走于各处,各自工作劳动。如若能摒弃坐享其成之弊病,起身外出,从事工作与劳动,则会如愿以偿,家业兴旺。如此观之,一家之兴旺在于外出工作劳动焉。
如此道来,一个民族如何开放振兴?该民族之诸青年若如妇人般封闭于家,则难以用男人之光明宽广之目光审视世界矣。须开阔眼界,敞开心胸,走出国门,观察研究世界诸国与民族状况;同时,探索发现己之民族封闭落后之原因。为民族之开拓开放,若吾等同声同德,志同道合,通力协作,努力奋斗,则民族定能开化振兴也。故而,可轻易得知,一个民族之振兴,在于大众之开化振奋耳。
欲将此意阐述表达,可由三件实事作证明焉。其一,审视吾蒙古于古时强盛崛起,以蓬勃朝气震惊世界之原因,即彼时蒙古之民众未曾封闭于家,实为发挥男人之气魄,于广阔无垠之大地上。肆意驰骋,若遇到阻碍,随即以神勇之力将其解除,再勇猛前进,将广阔世界当作村舍般随意游荡,被世界诸多史家所称赞,实乃吾蒙古勇士将世界当作己家之宽广胸襟与深谋远虑也。因而,古时吾蒙古强盛兴旺之原因,在于彼时民众思略开放之故也。此为国家与民族之振兴在于民众开放之一项也。其二,今日于吾等眼前属迅猛发展之强国日本,于六七十年之前,德川幕府执政时期实行封锁政策,不与外国交往,力求独自治国,最后未获成功。明治天皇登台之后,实行开放国家之新政,以大开民众之眼、开放民众之心、自世界寻求学识之誓言作为其宗旨,归开放国民之功,方取得今日神奇成果。将其审视之,收益于未被几个小岛封闭所困,观察世界诸国动态,得以启悟,致力于开放民众之狭隘思绪。此乃国家与民族之振兴在于民众之开放之二项也。其三,探究世界文化启蒙昌盛之原因,古时东大洲不知西大洲之存在,西大洲亦不知东大洲之存在。不仅如此,此国不知彼国之存在,彼国亦不知此国之存在,难以相互交往,彼时吾等人类之文化启蒙未曾发展昌盛矣。吾等先祖成吉思汗使东西两大洲互相开放,从此不仅是诸国,诸大洲亦互相交往,广袤世界已开始不拘一格,开展交流,吾等人类之文化启蒙兴旺发展,如今得以昌盛。
如此观之,可轻易得知,人类文化之繁荣发展在于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之间之互相交流。因而,开拓开放民众之思绪实属可贵哉。
摘自《蒙古兴盛之歌》,1944年4月P3-5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各自专属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达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乌兰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选编的这本《牧马雄鹰(散文卷)》共收入20篇蒙译汉散文作品,代表了建国以来内蒙古老中青三代蒙古文散文创作的整体实力与成就。这些散文作品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故土、父辈亲人的思念热爱之情,也记录了近三十年内蒙古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草原民族特有的浪漫情怀与对草原生态现状的深切忧患跃然纸上。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选编的这本《牧马雄鹰(散文卷)》在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