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食十品(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高桥拓儿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和食,是日本文化的缩影。上千年的历史赋予日本料理时空的文化积淀,通晓和食文化,方能品鉴料理中蕴含的醍醐味。

和食的食材新鲜多样,装盘贴合自然风物,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它营养均衡,有着令人齿颊留香的余味,又与传统节庆密切相关。和食文化代表了日本独有的价值观、生活样式和社会传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和食登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请看由高桥拓儿所著的《和食十品(精)》。

内容推荐

高桥拓儿所著的《和食十品(精)》讲述了京都老字号料亭“木乃妇”第三代店主高桥拓儿挑选十种被视为和食根基的菜肴,将它们放在日本的山川自然、时令节气、人文器物中,从和食特质、历史渊源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诠释日本料理的精髓与奥秘。伴随作者的娓娓道来,您将逐渐了解料理背后的日本文化,更好地享受和食带来的味蕾飨宴。

目录

前言

第一品 八寸

第二品 造身

第三品 御椀

第四品 烧物

第五品 扬物

第六品 焚合

第七品 醋物

第八品 蒸物

第九品 饭、汤、香物

第十品 便当

后记

试读章节

享用日本料理不可不知的大小事

在谈论八寸之前,先来说说一般人对日本料理的理解。我想,无外乎“日本料理是一种配合四季更替,采用新鲜食材的健康料理,它充分发挥食材本身的滋味与色泽,多以昆布、柴鱼高汤的美味为底,搭配器皿时佐以细腻的美感,摆盘精美且低卡路里”。

遗憾的是,如果您也这样认为,那么不论吃多少次,大概也只是觉得:“哎呀,真好吃。”倘若不了解菜单中每一道料理扮演的角色,即便是老饕,恐怕也没有资格以美食家自居。

因为,您不曾从历史的角度来诠释日本料理。

从历史角度诠释,简单说就是从了解日本料理的形式开始,自然而然地延伸到领悟它的内涵,像我先前提到的那样。而这正是品尝日本料理时,将美味享用到极致的秘诀。

一般来说,日本料理会依照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鱼片),御椀(汤品),烧物(烧烤),焚合(炖菜),醋物(凉拌),蒸物(蒸食),饭,汤,香物(腌菜),水物(饮品)的顺序上菜。希望大家享受这套规则的同时可以了解它的历史渊源。相信读完本书再次品尝日本料理时,您会尝到不同以往的美味。

闲话说得稍长了些。我想先从八寸谈起。八寸,简单地说就是“下酒菜”。

从上菜顺序来说,八寸担任的是前菜的角色,有时会最先上桌,有时则在御椀之后。八寸不拘烹饪方法,煮、烤、炸皆可,将季候食材盛为一盘,大多以山珍(鲜蔬、五谷等素菜)搭配海味,是直接呈现日本时令季节的一道料理。

“八寸”之名又来

为何这道充满季节感的料理如今会被称作“八寸”呢?由这个缘自奈良时代的名称,让我们一起来追溯八寸的历史吧。

“八寸”本身的意义是这品料理的关键。

八寸的“寸”源于“尺寸”,是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顾名思义,“八寸”即八个一寸,一寸是三点零三厘米,八寸便约为二十四厘米。在汉语中表示长度的词语到日本则成了料理名称,实在非常有趣。

另外“八寸”之名与日本的筷子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日本筷子文化的形成是由家喻户晓的圣德太子引进的。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等遣隋使前往中国,引进了许多中国文化,其中便包括中餐的烹饪方法和用筷子吃饭的习俗。当时的中国人餐桌上不使用刀具,而是先在厨房将食物切成能用筷子夹起、一口吃下的大小才上桌。自那时起,筷子便在日本普及开来。

“切成一口吃下的大小”正是八寸的关键。这样的大小自然要考虑嘴巴的宽度,那么三厘米左右的宽度就是最合适的尺寸了,各位比一下就知道。

啊!三厘米不正是大约一寸吗!现在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八寸”的意义了。时代在前行,八寸也跨越到了战国时代。各位熟知的茶道宗师利休居士—千利休正是“八寸之父”。

传说利休居士创作“八寸”这个词的灵感,来自京都洛南八幡宫中供奉的神器—长宽皆八寸的杉木方盒。这种方盒是不会重复使用的一次性器皿。渐渐地,“八寸”引申为装在盒子里的酒肴,演变至今,则成了菜单上的料理名称。

P8-12

序言

进入日本料理界已有二十二年。

大学毕业,我在日本料理店“东京吉兆”当了五年学徒,而后返回京都老家。当时八十二岁的祖父身体依然健朗,他还未退休的那三年,每天清晨都会带我到鱼市训练我挑鱼的眼光。怎样看鲜度、脂肪饱满度,如何喊价,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祖父挑鱼的眼光比任何人都严苛精准,他的理念是:“一个料亭。老板怎么能辩别不出鱼的好坏?”只要把一条鲷鱼看上一眼,他就知道是产自明石、淡路、爱媛、和歌山还是长崎,甚至雌雄都分得出。将鱼一手拎起来,就能从鱼身僵硬程度判断它死了几个小时。

如今,换我和父亲每天清晨轮流到鱼市进货了。身为京都料亭“木乃妇”的继承人,学习上一辈的技术并传承给下一代是最基本的职责。我希望有一天能到达祖父与父亲的境界,并一直为此努力。

祖父是木乃妇的开创者,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在京都以外送便当起家。父亲继承家业后,一面外送便当,一面创办料亭。研究菜色、改装待客室、定做新器皿、培训员工、培养人才……父亲替祖父完成了许多未竟之事。

除了继承祖父、父亲的技术,我更追求简练明快,并期望提升品质,将他们尚未做到的发扬光大,传给下一代。社会普遍不认同家庭企业,但我认为,在日本料亭界,子承父业才是最好的模式,这是日本料理本身的体系决定的,我将会在后文进行说明。

身为料亭的第三代店主,写这本书的源起是,我发现一般人很缺乏对日本料理的基本了解,现在的日本人竟离日本料理如此遥远,这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

当然,市面上已有许多关于日本料理的书,季节感、食材、烹调方法、器皿摆设、泡茶方法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对于想要学习料理具体操作方法的人来说,非常有效。

但这些方法是经过怎样的思考得来的?不谈专业,适合大众阅读、简明易懂的日本料理入门书其实寥寥可数。

料理的做法会因时而异,理念却是经由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而成,有着无可撼动、坚若磐石的根基。我认为这便是日本料理的“传统”。

我希望能将这份传统传给下一代。愈是深入了解,我愈是觉得,日本料理凝聚了跨越时代的惊人智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将其介绍给大家,我希望不只厨师能领略个中精妙,品尝料理的各位也能更好地享受它带来的味蕾飨宴。

日本料理的吃法会随时代变化,就某种意义而言,做法也因时而异。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真正了解日本料理的基础上愉快地享用它。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要告诉各位如何更充分地享受日本料理。

因此,我挑选了十种堪称日本料理根基的菜肴,附上说明,针对菜色特点介绍最完美的享用方式,并特地从历史的角度做了诠释。

市面上也有一些从历史角度解说的料理类书籍,其中大部分都将与茶道文化紧密相连的“怀石料理”视为最高级的料理,而我认为并不尽然。

这种观点深受我师父——“吉兆”开创者、已故的汤木贞一老师傅的影响。当时他每个月都会在东京待上两周左右,巡视各店铺的料理与服务。而我当学徒一年,很荣幸地成为了他的秘书。

师父在东京时,总是将我带在身旁。早餐由我负责,午餐、晚餐则在吉兆的四家店铺试吃怀石料理。其余时间还会接受杂志采访、参加茶会、四处拜访或参观神社佛寺,主要娱乐则是欣赏歌舞伎表演。

当时师父虽已过九十岁高龄,却有老当益壮的一流料理人的风采。向我解说“世界之名物日本料理。”时,他并没有特指的“日本料理”就是怀石料理。他还认为各国料理都该叫做“世界之名物某某料理”,并无优劣之分。尽管理念各不相同,但每个国家都拥有历史悠久、独树一帜、令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

由此看来,日本料理显然是一种在日积月累中而形成的饮食文化。所谓“日积月累”意指不断融合新的元素,例如平安时代料理的做法诞生,到了镰仓时代则融入当时的创新思维与手法,厨师们一面继承传统特色,一面开发新的样式与口味,成就了现今的料理。换言之,日本料理从未合弃古老的调理观念与方法,而是继承传统,并不断融合新时代的精髓与风格。

同样,怀石料理也是由长久以来的每一块历史拼图拼合而成,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下一时代或将成为全新的怀石料理,甚至“某某料理”。因此,“日本料理”这个词绝不仅仅指过去、现见在的料理,还应包括未来推陈出新的各式料理。

要了解日本料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检视、分析。本书将从“享受日本料理”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说明十品堪称根基的精华日本料理。

这十品料理依序为:

一、八寸(下酒菜)

二、造身(生鱼片)

三、御梳(汤品)

四、烧物(烧烤)

五、扬物(油炸)

六、焚合(炖菜)

七、醋物(凉拌)

八、蒸物(蒸食)

九、饭、汤、香物(腌菜)

十、便当

一一理清这十品料理,我想就能清楚掌握日本料理的源流脉络了。

日本料理自绳文时代以来一脉相传、生生不息,至今未曾断绝,这意味着我们平时吃的料理中,蕴藏着几千年来的烹调理念与方法,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日本料理”。

希望各位读完本书后,在享用日本料理时,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与时代意义,那作为厨师的我也算夙愿得偿了。

后记

我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对小时候毫无兴趣的日本料理如此热爱。在我出生前,祖父与父亲便站在厨房从早忙到晚,夜深时一躺到床上就呼呼大睡。看着他们的样子,我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店里的厨师总会在夜里带着生鱼片来和祖父小酌。

“好吃!”祖父说。

“你也吃一点吧。”祖母对我说。

我尝了一口,真是人间美味。

父亲在店面三楼的家里说:“这是比目鱼的鱼碎,炖好的,吃吧,小心鱼刺喔!”

“来,刚煮好的白米饭。还有上贺茂的奶奶种的小黄瓜,今天早上才做成腌菜的。”母亲说。

那腌菜非常下饭。当时的我以为,饭没有不好吃的,料理是很简单的事。

然而,美味料理的背后其实自有支撑。当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能学习并掌握日本料理的家庭时,我便决定去东京吉兆当学徒。好奇心与使命感同时驱策着我,让我如攀爬金比罗。的阶梯般持续追逐着心中的理想。

有形的料理化为无形的理念,理念又复归反映其形态的料理;先学会,再创造,最终将有形化于无形。发现这种有形与无形间的暧昧正是日本料理独有、而其他任何国家的料理所欠缺的精神时,我突然想如揉蚕丝球般将日本料理的内容整合起来。

八寸、造身、御梳、烧物、扬物、焚合、醋物、蒸物、饭、汤、香物、便当,它们看似各自独立,却一脉相承,又拥有截然不同的源头。

这是一本以厨师的视角讲述日本料理的书。料理口味有好坏之分,烹饪方法会受到观念影响,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品尝”,阅读这本我付诸心血调理出的书,我愿凭借厨师的力量,将本书自然且美味地呈现给大家。当各位轻松地享用它时,如果能脱口而出“嗯,真不错”,我便夙愿得偿了。最后,请允许我向协助我的佐藤由起以及各位读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二○一三年九月

木乃妇 高桥拓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8: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