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场经济学(未来十年的投资逻辑)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财上海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经济学总是伴随着大量难懂的数学公式和长篇大论的晦涩语言。

与其他经济学读物不同的是,财上海的《菜场经济学》从头到尾都是简单易懂的逻辑和道理,不需要有任何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就能读懂。

但本书最大的价值,并不体现在通俗易懂上。

罗振宇曾经说过,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对于一本好的经济学著作来说,能够改造读者的世界观,就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

对于一本有用的经济学著作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通过学习经济学,改造自己的银行账户。

说得直白一些,一本有用的经济学读物,主要告诉你的应该是:怎样才能赚钱?

让《菜场经济学》来告诉你如何扩张财富、保卫财富。

内容推荐

自2009年以来,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以井喷式的方式在增长,与此同时M2(广义货币总量)的增长也在不断加快,总量屡创新高。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以及过快上涨的房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财上海著的《菜场经济学(未来十年的投资逻辑)》从货币、制造业、楼市三个维度探究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着重分析了三个元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并对其中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作者给出了一些当代青年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出选择的建议。

目录

序:京沪永远涨

货币的麻烦

 目前的货币政策

 越来越多的纸币

 凯恩斯悖论

 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到底印不印?

 来自各方的压力

 一印解千愁

 受益的人

 倒霉的人

 泡沫汇率

 尴尬的外汇储备

 扭曲的利率

金融改革难破冰

 名词解释

 中国不会有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难进行

 只有行长,没有银行家

 央行的工作

 咱们宝宝有力量

 商业银行的变化

 稳赚不赔的银行

 理财产品的内幕

 你还敢炒股?

财政的困惑

 被“消灭”的财政赤字

 精兵简政

 减税的困难

 没有风险的地方债

 社保困局

实体经济不好过

 实体经济的境况

 民营企业的困难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不合理的退出

 跪下的小老板

 无人保护的民营企业

 小老板的苦衷

 如何降低企业成本

 一根绳上的蚂蚱

 金融杀猪刀

 创新的假象

 电商的影响

制造业的窘境

 制造业的现状

 出走东南亚

 转型才是出路

 案例:一个小老板跑路的分析

 不存在用工荒

 成本压力

 小作坊

 淘宝

 《新劳动合同法》

 产能因何过剩

京沪永远涨

 最重要的房地产

 房地产与货币

 实体经济与房地产

 使用需求与投资需求

 京沪房产——大额存单

 全国楼市看京沪

 京沪永远涨的逻辑

 三线城市分析

 县城楼市

 房价可能降吗

 供给与需求

 短期内的唯一办法

 就业与房价

 调控的结果

 房产税不能降房价

改革的逻辑

 改革要改也要革

 简政放权

 医疗制度

 户籍制度

 公务员

给年轻人的话

试读章节

给年轻人的话

从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你们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你们会遇到太多的愤怒、悲伤、无奈、绝望的事情,特别是你结婚后,那是各种麻烦接踵而至,让你精疲力竭,苦不堪言。这个谁也解决不了,你就熬吧。你要是运气好,熬到35~40岁,基本能走出困局,但大部分人走不出来。不要为过去悲伤,谁也没办法,你管好将来。面对高房价、低收入,没有女友,到处憋屈,不要抱怨啦,我给你们一个建议:找一个自己能够坚持10年的行业,一头扎进去,不怕吃亏,不怕吃苦,10年后,你就是本地区这个行业的中流砥柱了。房子、老婆,还是会有的。当然,你要是坚持批判现实,指点江山,幻想打土豪、分田地,那么,你的子女只不过是重走一遍你的路罢了。

除了工程技术类的二本,其他文科社科专业,读不读都一样,用人单位不会仔细看你的文凭,就看你是不是干活勤快。若是遇到250的HR,找隔壁小王借一个文凭复印一下也可以,没啥的。小老板不会去查的,因为查询要花钱的,小老板舍不得花这个钱。二本屌丝的奋斗目标是公家单位。99%民企生存周期是五年,任何民企黄金期不超过三年。年轻时在京沪混混青春饭,男屌丝跑销售,女屌丝做行政,谈一场穷得轰轰烈烈的恋爱,好像很浪漫。但过了35岁,经济压力袭来,男人消沉,女人出轨,比比皆是。男屌丝的脱贫标配:公家单位+拆迁妹,其他皆浮云。二本妹的大学应该怎么过?首先是学好英语,然后在大学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找个离婚的瓦匠叔,平时帮他洗衣做饭,晚上帮他学习口语,扯证后,帮他填写各种移民表格,熬个几年,共赴澳洲黄金海岸。隔壁班的那些屌丝,妹妹就不要理他们了,毕业后都是去群租房的货色。

年轻人真要读书,就读实战书。喜欢政治就学法律。喜欢经济就学税法。喜欢文学,就去学写作。千万别读废纸一筐的萨缪尔森,《国富论》,货币战争。这种书只会误导你,自以为了解国事经济,其实你连支票也不会填写,报纸也看不懂,一实践就二百五。实战中,你自然而然会想,为啥要这么规定?那时,你就真懂了。熟读凯恩斯、萨缪尔森,还不如装热水器来钱。真的,别骂我,这是事实。买一张二本文凭,搭进去四年时间和父母10多万现金,如果没有在学校里找到一个土肥圆,那是亏吐血了。出了校门,你就是二百五,没房没车没希望,土肥圆都鄙视你。不要愤怒,谁让你考不上清华研究生的,这怪谁啊!京沪永远涨。

有人用“人人都高贵”来忽悠大学生,毫无意义。你住在京沪漂亮公寓,对住在群租房和地下室的人说,你是高贵的,真好笑。我希望你能看清现实,努力去涉公单位工作,赚钱买房,踏实生活。现在,大部分私企不太好,少部分私企暂时得到融资还不错,但是长远看,还是不行的。国企机关事业好,努力去考吧。

在你成功之前,不要为亲戚人情所累,没意思的,特别是春节前。学个特别精通的技能,攒钱买个房。找老婆,不求多好,先过起小日子。挤进中产的机会有时候还会不经意地出现几次。过日子精打细算,洁身自好,不要黄赌毒。身体当心,别吃垃圾食品。把英语学一下,以后不用请家教花钱了。

不要和别人争论无关紧要的事情。很多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与生俱来的,长期贫困底层练就的,不可能因为你几句话就改变的,他们大多数还自以为很聪明。与人争论的结果是,他在心里骂你是傻。正确的做法是:假装认真地倾听点头,实在觉得他傻,就找个借口走吧!也不要去学管理。管理的前提是,你先要有个大企业,先给百来个人发出工资。屌丝应该先学一点手艺技术,例如挖掘机、码农、制图、拎灰桶、搬砖。等你赚到了首个1000万,有钱可以开家大工厂了,那就抓紧考虑买房的事情。京沪永远涨!

要记住:在你背后说坏话的,和你抢老破小的,和你抢土肥圆的,给你妈开大处方的,给你爹卖保健品的,卡着你居住证的,和你在地铁上争位置的,还真不是房东。你今后的人生,就是和这些人纠缠一辈子。你努力啊,房东没时间和你对骂。

看到权贵,你就千方百计使劲贴上去,几年后,要么直接得到钱财,要么得到机会,要么得到经验。你不好意思贴上去,你就苦命了。这个话有点儿残忍,但哪个富一代不是这么过来的?也抄送女屌丝。屌丝不要相信独立人格,人格不是人,不会发钱给你买房子的。屌丝不要脸,成功在眼前。

P199-201

序言

京沪永远涨

“微博不识财上海,便称大V也枉然!”

这里说的财上海,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京沪永远涨”一语的发明者。当“京沪永远涨”刚刚传播时,笑话的人还挺多:这世界上还有永远涨的资产?当年东京一地的房地产价值就能买下整个美国,最后还不是地产价格狂跌?在很多人看来,这根本就只是个顺口溜而已,当不得真。

但是直到去年岁末今年年初京沪房地产价格暴涨,“京沪永远涨”这五个字已不止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流传,还成为了传统媒体的语言。8月15日,我以“京沪永远涨”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搜索,共找到55.9万条结果。尽管很多人还是对“京沪永远涨”存疑,但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嘲讽,相反,很多人是在分析,为什么会有“京沪永远涨”,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是什么等等。比如在知乎上,还有专门的一个词条是“怎样看待‘京沪永远涨’?”世界上当然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如果将“京沪永远涨”奉为金科玉律作为今后个人投资的信条当然会有误,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京沪房产确实是涨了,而且涨得不是一般的多。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7月份,全国房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百城房价排行榜表明,深圳以54665元/平方米的房价中位数名列全国榜首,而位居榜尾的是山东菏泽,它的房价中位数每平方米为3400元,不及深圳的十六分之一。而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中位数分别以每平方米33800元和32500元排在榜眼和探花的位置上。

众所周知,中国房产市场兴起于1998年的房改,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房产价格都差不多,因为构成房价的主要因素就是建安成本。当年2009年房改分房后,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菏泽,相同工龄和条件的在职员工,大都以差不多的货币价格拿下了房改房。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同样价格拿下的房产,在过了16年后,各个城市的房价呈两极分化趋势,有些地方如北京的房价已经接近建安成本的10倍,而有些城市如菏泽的房价还是接近于建安成本。在北京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超过300万,但是在菏泽,5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还是只有20万不到。

京沪的房价为什么高?买房子的人大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决定房屋价值高低的三个要素就是:地段、地段、地段!京沪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汇聚了中国大批的优秀人才和机构,房价毫无疑问也受其影响。统计数据显示,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的1998年到2014年,除了极少数年份外,上海的常住人口每年大都以50万以上的数量在增加,到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达到了2425.68万,而在1998年则是只有1527.00万。尽管每年上海的人口都在增加,但是房屋的新开工面积并没有随之增长,2000年上海的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781.64万平方米,2010年为2111.11万平方米,而2014年则回落到了1547.29万平方米。当人口在快速增长而土地供应却裹足不前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

以上说的这个因素就是平时很多经济学家分析的“房产是个人口现象”,即作为一个商品,房地产始终受制于供需比,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上涨,反之则下跌。尽管京沪的房地产在上涨,但是中国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是下行,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去库存”。

但房产并不只是一个人口现象,同时还是一个货币现象。除了“京沪永远涨”外,财上海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印解千愁”,意即通过货币发行来解决问题,为此他的粉丝还用“大印无疆”来总结。尽管“一印解千愁”是一种戏谑,但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却始终是一个谜,为此学界还有“中国货币去哪儿”的疑问。

过去25年,中国的M2大概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远超GDP增速。为什么放出这么多的货币却未引发通货膨胀?一个原因是此前很多资产并未货币化,因此多印的货币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更多的货币可能是被吸引到了房地产。2010年之前,居民住房贷款占居民商品房(住宅)销售额的占比非常小,平均不到20%,2013年之后开始大幅上升,从24%上升至2015年的34%,今年估计要超过50%。这说明今年这一轮房价上涨,主要靠居民在房地产投资上加杠杆。

房地产加杠杆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好事就在于你可以在收入远低于房价的时候就可以预先获得资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始住房按揭制度,估计当下中国居民的居住环境要大打折扣。但杠杆过大也是一件坏事,容易形成资产泡沫并导致金融危机。上一轮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源于穷人购房加杠杆,当时居民房贷占住宅总市值的比例达到55%。尽管中国目前16万亿的居民房贷余额占存量住宅总市值并不高,但增量部分上升速度过快,还是值得担忧。

以上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货币超发引发房价上涨。不过有意思的情况在8月份出现了,据央行刚刚公布的7月份信贷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只有4636亿元,环比少增9164亿,但居民中长期贷款4773亿,由于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绝大部分都是房贷,这意味着新增房贷占7月份新增贷款的100%。这个现象在此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从银行融资的主体从企业变成个人?尽管这个现象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贷款结构很像,但是发生在中国还是让人意外:为什么没有了M2的增长,房价却持续上涨?可能的原因是,更多的人看到过去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红利,然后都奔入房市了。

那财上海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京沪还能再涨么?8月12日,他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如果把经济学著作,按照单田芳的语言讲两年,人人都是专家,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专家不愿意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搞得神秘兮兮的,最后把吃瓜群众带沟里去了。现在还有人相信,京沪涨了这么久了,肯定会跌。无语了。好吧。对于这种人,我只有一个办法,拼命赞同你,然后让你继续在出租房里待着!”

希望菜菜的这个判断不会被市场吊打。

傅蔚冈

2016年8月16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