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郁达夫和许绍棣并排做起了俯卧撑。教官在一旁数数,“一、二、三……”许绍棣体力明显好于郁达夫,做得比教官点数的速度还快。郁达夫则体弱力衰,没做几个就脸憋得通红,动作迟缓下来,才做了二十来个,双臂一软,扑在地上。教官一脚踏在郁达夫背上:“继续做!”郁达夫愤怒地拱了拱身子,却起不来。
郭沫若跑过来,书生气地冲教官大喊:“太野蛮了,我抗议!”
“野蛮?对你们支那人不野蛮点,你们永远是东亚病夫!”教官收回脚,冲着郁达夫大吼,“继续做!必须是连续一百个!做不完,军训就过不了关!”
对精疲力竭的郁达夫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爬起身来,倔强地怒视着教官,一言不发。教官忽然笑了笑:“我这一关可不是好过的,我历来看不起意志薄弱的人!不过'还有一个办法让你们过关。”教官退了两步,叉开双腿立定,用鞭子指了:“从这儿爬过去,就算你们过关了!”郁达夫蓦地涨红了脸。教官瞟郁达夫一眼:“那,你先爬吧!”郁达夫胸中鼓胀,他本是个胆怯之人,这时倔脾气却突然上来了,想也不想,头一埋,就向教官撞了过去。教官没有防备,被撞了个趔趄,倒在了地上!围观的学生们啊地一声,顿时目瞪口果。教官从地上爬起,气急败环地指着郁达夫:“好呀,你竟敢顶撞教官,来人!把他给我关起来!”
郁达夫被两个军士带到了黑咕隆咚的禁闭室。
到了傍晚,禁闭室的小窗户开始暗下来的时候,郁达夫已经是饥肠辘辘了。郭沫若和许绍棣来看他,拍着门叫道:“达夫,你还好吗?”
他在门里说:“我还好,就是饿得慌!”
郭沫若说:“我们要想办法把你弄出去,要是关上几天,军训没成绩就麻烦了!”
他说:“随他去吧,我也是忍无可忍,听天由命了!”
这时教官过来了,瞟瞟郭沫若和许绍棣,厉声问:“你们来干什么?”
“来看看同学,不行吗?”郭沫若说。
“教官先生,我们是来向您赔礼道歉的!”许绍棣连忙打圆场。
“噢?又不是你们顶撞我,关你们什么事?”教官问。
许绍棣说:“达夫是我们的中国同学,他对您的不敬也就是我们的不敬,所以特来道歉,并向您致以真诚问候!并且希望您多多包涵,高抬贵手,让达夫同学早点出来!”
“你们很讲究同窗之谊?”
“是啊是啊!”
教官盯着许绍棣:“你也很讲义气?”
许绍棣说:“当然啊!”
“那很好啊!”教官打开门,冲郁达夫挥手,“你出来!”郁达夫走到门外,揉了几下眼睛才适应外面的光线。教官指指门内,对许绍棣说:“你进去。”许绍棣愣住:“为什么?”教官一笑:“你不是讲义气吗?那就替你的同学关一天吧!”教官用力一推,许绍棣就跌到门里去了。教官欲关门,郁达夫叫道:“慢!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能让你陷我于不义!”说完,他侧身挤进门里,将许绍棣推了出来。教官摸摸下巴,点点头,对郁达夫翘起右手大拇指:“你的,这个!我的,喜欢这个!现在你们都走吧!”
郁达夫还在犹豫着,郭沫若急忙将他从门内拉了出来。
如此一来,一顿酒就是少不了的了。
郭沫若和许绍棣将郁达夫拉进了学校门外的小酒馆,替他买酒压惊。
酒过三巡,许绍棣感慨地道:“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哇。没想到,你们俩都那么冲动,特别是达夫,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没想到竟敢以头顶撞教官,啧啧!差点把我吓出尿来!”
郭沫若却说:“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换个学校!”
许绍棣不以为然:“你说得轻巧!要是军训过不了关,被取消了留学生资格呢?换学校也没人要你。当忍则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郁达夫沉默半天才说:“身体受苦可以承担,人格侮辱却令人难以忍受!那个教官,简直是个没开化的野蛮人!”
郭沫若说:“想来也不奇怪,日本人崇尚武士道,武士道里本来就有野蛮强悍的因素。再说,我们都是弱国子民,恃强凌弱是他们的本性,才不会把你中国留学生的尊严放在眼里呢!”
郁达夫深有感触:“是的,我来日本一年,遭受的白眼和歧视不知道有多少!”
许绍棣说:“昨天我看了张报纸,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把青岛给占了呢!”
郭沫若气愤地:“哼,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把仗都打到我们 家里了!要想不被欺侮,不被宰割,中国非得强大起来不可!”
郁达夫点头:“郭兄此言极是!而中国要强大,又非得我们 这一代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卧薪尝胆,发奋学习不可!”
郭沫若拍手道:“说得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来,再干一杯!”
三人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郁达夫问:“郭兄,你选择学医,是不是抱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啊?”
郭沫若笑道:“有过这种想法,达夫你呢?”
郁达夫道:“我的学科是大哥为我选定的,就我的志趣,还是学文的好……总觉现今国人,强身健体固然紧要,革新思想、充实精神却显得更为急迫!”
郭沫若颔首:“嗯,有道理,有道理……许君你呢?东渡日本,为何而来?”
许绍棣道:“我可不像二位兄长志存高远,只不过是家父想让我赶赶留洋的潮流,好回去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而已。惭愧、惭愧!”
郭沫若笑道:“也没什么好惭愧的,学成回国,当个好官、清官也不错嘛。其实不管学什么,只要有心,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一点切实贡献的!”
许绍棣说:“那是自然!许某倘若为官,定当竭诚报国,勤政为民,不遗余力!”
郁达夫望着窗外的街景,眼神迷茫。郭沫若说:“达夫,走神了?该不是想某位添香的红袖吧?”
郁达夫说:“哦,刚才一分神,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富春江,想起了我写的诗……”
郭沫若兴致顿起:“吟一首听听!”
郁达夫清清嗓子吟道:“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