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死而复生
1
“如果看不到光芒,我甘愿被黑暗吞噬。我选择离开,因为这是我最好的归宿和最后的救赎。那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被我伤害和伤害我的人,希望在我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彼此祝福和谅解。晚安,所有卑微的生命。”三年前的一个深夜,萧木留下这段话和一段触目惊心的割腕自杀视频后消失在这个世界。她用一张锋利而散发着寒光的刀片,切断了与这个世界的恩怨与纠缠。
作为一个从未正式出版过任何文字的写作者,媒体对萧木的死亡并不关心。报道寥寥可数,基本上都是发表在本地报纸文娱版边角的豆腐块文章,即便最长的报道也只有五百七十四个字。没有照片和评论,看起来是因为当天的新闻不够而拿来滥竽充数的。这些报道中,没有哪一篇是在关注一个作者为什么走上死亡的不归路,而是把萧木直播自杀作为最大的噱头。
什么都能拿来被利用,包括死亡,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
相对来说,网络上的信息比报纸略多,其中一个以八卦闻名的论坛发起了萧木到底为何自杀的讨论。发起人原文转发了萧木的遗书和自杀的视频,并配上煽情的文字。而且,这个身份不明的发起人还从视频中截了很多图,一张一张地发布在论坛里。照片中,萧木脸色惨白、双目微闭,花格子衬衫左边袖子上乌黑的血迹清晰可见,与暗紫色的嘴唇遥相呼应。发起人这样写道:“所有选择死亡的人,都有无法继续生存的理由。我们要为每一个坚强的生命高唱赞歌,也要为每一个脆弱的灵魂送去祝福。生存与死亡,都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
尽管有触目惊心的照片和催人泪下的文字,但反应者并不多。评论大约有一百来条。在这个人们习惯于用点赞来表达关注的时代,有关萧木的这条新闻中有四个回帖获得了最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一个回帖:今生的光熄灭,来世的灯点亮。所有不去争取希望的人,都是生活的懦夫。
第二个回帖:活着多好,搞不懂为什么要去死。从视频上看,这不像是炒作。作为一名专业医生,我能够判断出视频中此人的流血量已经超出了导致休克的最大值,几无生还的希望。在此我劝诫所有的人,活着就好好活着,生命不可逆,千万珍惜。
第三个回帖:每天都会有人死去,不足为奇。
第四个回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作者,现在她终于用死亡让我认识了她。但悲哀的是,她怎么连一部作品都没有?有可能是一种炒作,只是为了出名。
第四个回帖似乎包含着某种莫名的意味,尽管看上去不痛不痒,但往深处想就能发现:此人认为萧木在做一场死亡秀,目的是引起社会关注。这个躲在电脑背后的人,用尖酸、刻薄的文字把萧木描述成一个欲望缠身、浅薄无知的女人。这些文字在传递一个信息:萧木根本就没有死,她只是用一场假死来骗取人们的关注。
尽管关于视频中萧木是真死还是假死的争论进行得相对激烈,那位自称医生的人甚至晒出了自己的医师资格证,但是两天后,这个话题依然逃脱不了石沉大海的命运。从讨论中可以看出,人们认为萧木自杀的原因无非是为情所困,或者患上不治之症。这也是这个时代自杀者最普遍的原因。当然,更多的人都支持第二个回帖,毕竟专业人士所说的话会是专业的。
萧木的死没有吸引更多人关注,更无人思考藏在她死亡背后幽深的绝望。死亡带来的短暂讨论,很快就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碎片中,如随风飘散的灰烬。P1-3
蒋林偏执地坚守着朴素的风景和清醒的认知,在文学孤帆远影的阵地,流淌出悲哀细腻的鼻血。此样情怀弥足珍贵。——麦家
《绝望收藏室》将各个人物的故事相互结合起来,时空穿插交错,既具有悬疑小说的紧张与刺激,也将希望这个主题凸显得淋漓尽致。——雷米
蒋林以一种精致独到的语言,精心密谋的布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实则深藏在我们生活底部的故事。——岳勇
这是一部充满悬疑色彩的严肃小说,引人入胜的同时也引人深思。纯文学和类型文学的融合,将悬疑小说推上了新的高度。——宁航一
自序
黎明将近
《绝望收藏室》是我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与上一部长篇小说《隐蔽的脸》有些关联。在《隐蔽的脸》中,我写了一个“爱到绝望,谋而后杀”的故事,整部作品充满孤独与绝望。其实,希望的光芒就在主人公的眼前闪烁,只是她没有及时感知。我隐约觉得那太残忍,所以在《绝望收藏室》中,我给主人公赋予了更强大的力量。无论生活的隧道多幽长,无论人生的天空多黑暗,在不远处总有一丝光为我们指明方向照亮前路。
从《隐蔽的脸》到《绝望收藏室》,故事的主人公由若童变成了萧木,主题也由在绝望中毁灭变成了自我救赎。
萧木童年孤独、生活不幸、理想幻灭,即便是那份最珍贵的爱情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柔弱的女人能承受的最大痛苦,萧木全部遭遇。尽管如此,萧木从来不是人生的弱者。从某种程度讲,她是一个生活的强者。在艰难险阻面前她从未低过头,一次都没有。在孤独的童年里,她尽力找到快乐;在理想破灭时,她坚信总有一天能够成功;在最绝望时,她没有放弃寻找失散的爱人。在颠沛流离和无尽的放逐里,萧木在网上开设了“绝望收藏室”,专门收集充满绝望的故事,通过交流为陷入绝望的人带去希望。在拯救他人的过程中,萧木同时也获得了自我救赎。她更加平静,更加坚韧。
故事的讲述者墨非曾是著名作家,在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他坠入了人生的低谷:婚姻破裂、创作枯竭,生活一片狼藉。在与萧木的交往中,他逐渐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创作的冲动。后来,墨非接手萧木留下的书店,并更名为“灯塔”。这个书店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每一个在夜色中前行的路人。
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我们,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
雨果曾说:“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泰国烤肉摊主素拉威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越是困难越要努力,这样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海啸之后素拉威将他的小店更名为“拼搏店”。依然是这场灾难,海啸夺走了泰国咸水村100多个孩子的生命,也留下更多的孤儿。在海滩的一个渔场边,一位老者对那些孤苦伶仃的孤儿说:“生活就像渔网,破了还可以再补。但人,一定要有活下去的信心。”
面对绝望,有人坠入泥潭无法自拔,有人奋力反击迎来新生,诸此种种,皆是上帝在考验我们的心性。黑夜沉重,黎明的光才会异常耀眼。梅花之香,出自苦寒,希望何尝不是如此?绝望犹如浓重粘稠的夜幕,黎明之光就是划破它的匕首。黑夜虽至,然黎明将近,绝望虽深,然希望仍在。
蒋林编著的《绝望收藏室》以作家墨非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知名作者萧木身上的故事,萧木因为生活的重重磨难,深受打击,陷入绝望,因为心怀对初恋情人肖海波的一份爱,萧木从绝望中挣脱出来,找到希望,并在网络上开设“绝望收藏室”,听取来信,为孤独绝望的人带去希望的故事。后来墨非接手了萧木与肖海波的“回归”书店,并改名为“灯塔”书店,并希望借此燃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麦家、雷米、岳勇、宁航一倾情推荐。作品文字成熟老练,文笔上佳,作者将类型小说和传统文学结合起来,蒋林编著的《绝望收藏室》故事紧张刺激又不乏深意。
我叫墨非,那个沉闷的午夜,我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说去世三年的作者萧木想要见我。此后,我便与萧木有了一场深切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