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温度
我在北方生活的时候,在外吃饭的时间不多,那时候学生们都不富裕,但大家几乎没有打包的习惯。吃不完的食物总是留下。打包这个习惯在广州人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拮据还是富裕,外出吃饭吃不完的菜总须打包带回家,这已经是一种习惯,直到有些场合我观察到,对于另一些文化来说,这可能暗示着“小气”的时候,才意识到文化之间的差距。我见过一些生于这个城市,或者后来移居到这个城市的广州人,白手起家成为富豪之后,生活方式还是一样俭朴。不注重衣着打扮,喜欢穿T恤球鞋,出门坐公交地铁,除非应酬一般买菜在家做饭……所以有人说,在广州你几乎是发现不了社会阶层的区别的。
同样地,无论是多富裕或多平民的家庭,人们都讲究品味,当然这首先以吃为主。餐桌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在外,讨论某个食物如何做、味道如何、哪里的烧味做得好,这是大家最喜欢的话题。饮食分寒热、四时,在北方人看来可能有点太过精细,但这也是独特的水土气候(地处寒湿容易使脾胃虚寒)所造成的。所以广州人喜欢在饮食的结构当如何上给建议,关怀别人,如果你受到这份关心,莫以为忤。
当然这种关怀不仅仅在饮食上。有次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女子问路,旁边的一位六七十岁的阿姨马上就帮她解答,不但如此,邻座几个不相识的阿伯阿婶也都加入了讨论,哪条线路最佳,哪里下车最好。这个场面让我感觉很温馨,所以广州人喜欢称市民作“街坊”,这种四处皆邻舍的氛围让人暖在心头。
城市的广度
过去的广州市容并不高大上,但最近几年,真的看到非常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天河、越秀、荔湾、海珠这些区域,宽阔的马路,整齐的人行道,布置得井井有条的鲜花和绿植,让人心情为之爽朗。
公共空间是城市最重要的空间。比如夏夜里的花城广场。北望中信,南顾“小蛮腰”,中间在璀璨灯光下如此坦然的一个天地,人群川然往来,恍若置身梦幻都市。而细细走去,里面的园林设计精细优雅,时有出离城市森林之感。又或是初秋晴日下的麓湖公园。可泛舟,可三两知己散步,赏花。如逢冬日暖阳,可到大夫山森林公园骑车,品味湖光山色。春天若温度适宜,白云山西麓的桃花涧又是绝佳去处。这些公园都收拾得那么亭亭玉立,整整齐齐,让人无法挑剔出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来。
这,就是我认识的广州,以她2300年的深度、厚度、温度和广度,滋养着来自五湖四海,以至七大洲八大洋的宾客。这里盛宴盎然,却没有喧哗与骚动。你须用心细品,才能体会天地精华孕育这方水土这方人时灌注的灵气。这是文明的精髓。
P210-211
本书实际上是《南风窗》对广州的系列报道的一个精华本。
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报道,是《南风窗》的特色内容之一,深受读者欢迎。多年前的一些报道,到今天仍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这块内容不仅体现了《南风窗》的深度政经分析的独特风格,又因为直接与读者生活地有关,拉近了杂志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城市报道,现在是,未来也会是新闻的一块“富矿”。但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像对广州这样,对一个大城市进行如此持续和深入的报道。事情的一个缘起是:2015年,《南风窗》成立了传媒智库。今年,南风窗传媒智库被列入广州市重点扶持新型智库试点。传媒智库是《南风窗》进行媒体转型的重要平台。而世界级城市的崛起、城市群的格局、城市治理的创新等等,正是传媒智库的研究重点之一。同时,还运营了以城市为主题的公众号“一城千寻”(onecity1000)。
对广州的报道成为《南风窗》城市报道的一块“试验田”。在对广州的报道中,《南风窗》不仅宣传了新时代广州发展的战略和成就,而且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市报道的分析框架、写作风格和全媒体传播方式。
为了加强城市尤其是广州的报道, 《南风窗》专门开设了《城市》栏目。未来值得期待。我们期盼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南风窗》的城市报道。
赵义
(作者为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
第一辑 新时代的国家使命
1.从世界经济版图变迁看“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未来/谭保罗
2.全球高端要素争夺战,中国一线城市以何胜出/谭保罗
3.在这个寒冷小镇,中国经济展示了三件“秘密武器”/谭保罗
4.广州世界排名大幅上升的三重价值/谭保罗
5.粤港澳大湾区,谁是未来的核心枢纽/谭保罗
6.打造新兴金融中心,广州如何发挥“后发优势”/谭保罗
第二辑 跳跃式进化
7.主要看气质,一座城市的创新之魅/李少威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州样本/谭保罗
9.直击实体经济痛点,广式金融创新撬动万亿级市场/谭保罗
10.跨境电商的“广州速度”如何炼成/杨露
11.抢占人工智能高地,广州底气何在/荣智慧
第三辑 欢迎你,巨头
12.《财富》全球论坛为何选择广州/谢奕秋
13. 《财富》全球论坛,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广州/谭保罗
14.有这种气质的城市,才能吸引世界500强/覃爱玲
15.中国新一轮实业投资的“广州现象”/谭保罗
16.富士康选择广州,也选择了中国制造的未来/谭保罗
17.复星系接连布局广州,有何玄机/谭保罗
第四辑 汇聚天下英才
18.“城市网”时代到来,对一线城市意味着什么/谭保罗
19.海外人才“筑巢”中国,来这里就对了/谢奕秋
20.对年轻人而言,广州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杨露
21.打赢“人才争夺战”/郑嘉璐
第五辑 广式“乡愁”
22.广州,向世界输出生活方式/李少威
23. “诗意地栖居”:大城市的小镇之梦/李少威
24.从未遇见的广州/何蕴琪
25.花城看花,回到中国人的精神原点/李少威
第六辑 我有一个“广州梦”
26.广州,这里的文明静悄悄/何蕴琪
27.客旅异乡,谁把谁的钥匙丢哪儿了/何蕴琪
28.每一个明天都是一个春天/李少威
29.在广州,夜再深,总有一家书店收留你/黄靖芳
后记
遇见广州
周成华
华夏南维,广州奇崛雄秀。
开放贸易史,肇始于2000多年前,几乎伴随这座城市的整个生长历程。公元3世纪,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大港,此后盛于唐宋,稳于明清,煌煌于新中国,商通天下,迹达寰球。
这是一座从未向世界关上过大门的中国城市。广州人在很久以前就知道,向世界开放、和外部联系会让我们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今天的广州,以及今天的中国,都已经盛装华服,面目一新,这些都是开放交流的结果。
因为开放,它具有了中国最早、最成熟的商业精神,并且始终笃信务实、诚信、包容、开放、多元、创新和机会共享的价值。“此时此地,可能性无处不在。”广州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丰富的机遇,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投资、创业、工作、求学或定居,每天上演着色彩斑斓的故事。
人们熙熙攘攘,又从从容容,是为繁荣与理性之城。“小蛮腰”、珠江水,互相映衬,秀美万方,隐指这座城市的文明特性。行旅结伴,孤客往来,莫不驻足于美景之中,心生浩然之叹。
有史以来的多数时间里,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盘桓,与之相应,在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其余地域为支点的格局。这一格局一方面反映着政治文化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在国人心中建构着一种文化定见,因此岭南纵然稳定富庶,获得的史家关注却与其重要性并不相称。
近代以来,外患横生,被全球化裹挟,中国从一个注重内陆发展的农业国,缓慢地转型为一个海陆并重的工业国,并重构为以东南部海岸线为前沿、广袤内陆为腹地的差序发展结构。以广东广州为代表的沿海城市过去的文明积累,也日益得到正视。它们所具有的联结海内外资源的能力、对外交往的经验和敢于创新的商业精神,尤其被新中国改革开放提出的全新发展需求所倚重。
社会主流文化的话语解释方向,也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开启而出现了方向性的转折。创造财富的能力被理性赞许,尊重规则的态度被热情夸扬,包容、平等的精神被广泛标榜,前沿、时尚的风情被四方推崇。
不过,尽管发展情况已今非昔比,但南方沿海地区主动进行自我言说的习惯和技巧仍亟待完善提高。其中,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依然保持着“多做事少说话”的务实、勤勉、低调等地域性格的特征。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优秀的集体品质,但到了今天,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匹配变化了的经济、文化格局。
因此,我们希望与读者分享广州的故事,向世界传播广州的声音。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南风窗》生于斯、盛于斯,我们对这座城市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图景越来越近。新时代的国家使命,召唤着这座城市的雄心与梦想。现在,广州正在推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以世界眼光规划未来,重回改革开放门户高地,再创辉煌。
在这本书里,你会遇见一个深沉、睿智又生命力磅礴的广州,它是“小蛮腰”、东塔西塔、花城广场构成的那个存在于自拍镜头下的美丽广州内部运行的深度逻辑,它是因旅行、居住、工作而相识的广州之外,一场更绚丽的灵魂相遇。
(作者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广州故事(精)》收录了中国著名政经类杂志南风窗杂志社数位资深高级记者所著近30篇报道及分析文章,内容包括《新时代的国家使命》《跳跃式进化》《欢迎你,巨头》《汇聚天下英才》《广式“乡愁”》《我有一个“广州梦”》等部分,立足新时代宣传广州、表现广州。
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报道,是《南风窗》杂志的特色内容之一。本书是《南风窗》对广州系列报道的一个精华本,在这本书里,读者会遇见一个深沉、睿智又生命力磅礴的广州,它是“小蛮腰”、东塔西塔、花城广场构成的那个存在于自拍镜头下的美丽广州内部运行的深度逻辑,它是因旅行、居住、工作而相识的广州之外,一场更绚丽的灵魂相遇。
一座城市的视野与气质,一座城市的雄心与梦想!
2017《财富》全球论坛会议读物!
著名政经类杂志《南风窗》高级记者所著关于广州的深度报道、分析文章,带读者领略一个充满机遇与生机的魅力广州!
为迎接2017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财富》全球论坛,南风窗杂志社将数位高级记者于2016—2017年写作的约30篇关于广州的深度报道、分析文章结集成《广州故事(精)》,覆盖财经、文化、城市定位等方方面面,结合广州的城市新定位和新战略,为广州发声,让公众更了解广州的城市发展和文化特色,亦可作为《财富》全球论坛的会议读物。